#心肌梗塞

女性經濟地位低 發生心肌梗塞率死亡高2倍

女性經濟地位低 發生心肌梗塞率死亡高2倍#心肌梗塞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現代人正面臨著生活緊張、工作壓力大、飲食西化等影響,使得急性心肌梗塞發生率日漸升高,且目前已躍居為台灣十大死因之一,此外,發生年齡也正逐漸下降中,有著年輕化的趨勢。因此,大林慈濟醫院耳鼻喉科研究團隊,針對社會經濟地位與急性心肌梗塞死亡率的關係做研究,結果發現社會經濟地位較低的民眾,有較高的心肌梗塞發生率。這項研究主要以台灣全國人口為基礎所做的調查,觀察6個月、1年及2年之在院死亡率,並調整可能的干擾因子後,以存活分析來比較不同社會經濟地位族群間死亡率差異。經濟與地位竟與急性心肌梗塞有關科李清醫師池表示,急性心肌梗塞病患若為低社會經濟地位者,有比較低的比例診斷血管造影及隨後的皮下冠狀動脈治療,因此,依研究結果表示,低社會經濟地位顯示會增加充血性心臟衰竭、慢性腎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病、肺炎、敗血病和中風的比例。李清池醫師也表示,急性心肌梗塞病患者,男性低個人社會經濟地位且居住在劣勢地區者比高個人社會經濟地位且居住在優勢地區者,多於1.83倍的死亡危險,此外,女性低個人社會經濟地位且居住在劣勢地區者比高個人社會經濟地位且居住在優勢地區者,更多出2.37倍的死亡危險。因此,根據研究結果表示,急性心肌梗塞病患有較低的社會經濟地位會有較高的短期死亡風險,最後,李清池醫師提醒各位民眾,儘管有全民健康照護系統,公共衛生政策與福利政策必須關注在這群弱勢族群,幫助民眾遠離死亡風險,目前此研究成果刊登於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rdiology。

心肌梗塞易猝死 謹記5招保命要訣

心肌梗塞易猝死 謹記5招保命要訣#心肌梗塞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李先生是一位商場主管,經常與朋友應酬抽菸聚在一起大魚大肉,50多歲身體自覺不錯,從未生過什麼大病。但近年來,偶爾會有胸悶現象,某天晚上,想洗個熱水澡,突然胸口悶痛得特別厲害、冷汗直冒,不久就失去意識,送往醫院急救,證實是心肌梗塞。天氣多變化,心肌梗塞病例爆增。阮綜合醫院心臟內科林韋丞醫師表示,心絞痛是指供應心臟血流的冠狀動脈狹窄,導致心臟氧氣供應不足,無法應付心臟肌肉的需求。通常在運動後,此時之心肌氧氣需求量會增加導致心肌耗氧量增加而產生心絞痛;但如有胸痛伴隨著呼吸困難、冒冷汗,若出現這些症狀,且反覆發生,就必須儘速就醫檢查。打通血管 把握黃金12小時林韋丞醫師指出,先確定是否有心跳血壓,若沒有應立即施予急救。通常如果有心絞痛發作,可含 1 顆硝化甘油舌下片,休息 5 分鐘後,如果症狀無法緩解,可再服用第 2 顆,如果再過 5 分鐘仍未能緩解,則表示可能已是心肌梗塞,必須立刻送醫急救,才能救治。林韋丞醫師說,急性心肌梗塞最重要的是把阻塞的血管打通,且越快越好,至少在病發的12小時內必須進行。打通血管的方法,是進行緊急冠狀動脈介入術,患者30日死亡率可降到 5%以下。預防心肌梗塞得從日常生活做起,醫師建議:1)飲食避免大魚大肉,尤是高熱量、高脂肪的食物。2)規律的運動,至少每週 3 次,每次至少30分鐘。3)有菸酒習慣者,吸菸必須禁止。 4)規律服藥,醫師開給的藥物必須規律服用,才能有效降低心肌梗塞的發生率。5)注意保暖,低溫易造成血管收縮,超過一定程度則易引起斑塊破裂,阻塞血管。

壯男突胸悶沒意識 AED即時救命

壯男突胸悶沒意識 AED即時救命#心肌梗塞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41歲的羅先生,某日上班時突然感到胸痛、冒冷汗,求助於工廠駐廠護理師,卻突然沒有呼吸心跳。護理師執行心肺復甦術,一面請人拿自動體外心臟去顫器,並緊急通報請求119協助。護理師以自動體外心臟去顫器(AED)分析後,發現有心律不整的情形,在給予電擊後,病人意識恢復。送至醫院急診研判為急性心肌梗塞,緊急執行心導管把血管打通,成功將男子從鬼門關前搶救回來,術後恢復良好順利出院。黃金6分鐘搶救 提高存活率台南市立醫院心臟內科張洵浩醫師指出,急性心肌梗塞若併發嚴重心律不整,在黃金4至6分鐘內,使用自動體外心臟去顫器使病人的心跳恢復,可以大幅提高病人的存活率。張洵浩醫師指出,羅先生雖然只有41歲,但因急性心肌梗塞,失去意識在鬼門關走了一趟,雖然急性心肌梗塞常好發於年紀大的人身上,但仍是要提醒年輕壯年人,千萬不能輕忽。張洵浩醫師也說,民眾若看到有人發生猝死時,除了施行心肺復甦術及立即請求119協助外,緊急使用自動體外心臟去顫器分析心律,必要時給予電擊,也可以增加拯救「心」生命的機會。

誤將清潔劑當沙士喝?7旬婦心肌梗塞亡

誤將清潔劑當沙士喝?7旬婦心肌梗塞亡#心肌梗塞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綜合報導)基隆一名7旬婦人日前午睡起床後,原想拿沙士解渴,不料卻拿錯旁邊的清潔劑,喝了100c.c後發覺有異,雖馬上吐出,仍為時已晚、陷入昏迷,家屬緊急送醫急救,洗腸後當晚仍因急性心肌梗塞逝世。15日午後,婦人一起床覺得口乾舌燥,想喝沙士解渴,不料卻誤拿擺在隔壁的清潔劑,她一時沒注意到兩者的瓶身、外形不一樣,打開瓶蓋就喝了100c.c,喝下後才發現味道不對勁,連忙吐出來,但仍舊全身無力、昏迷不醒,被家屬緊急送醫。清潔劑釀器官衰竭 心肌梗塞亡醫師表示,清潔劑經由腸道吸收,透過血液循環連帶影響心臟、腦部、腎臟等器官,雖經洗腸急救,仍有可能器官衰竭併發急性心肌梗塞而不治;將強鹼的清潔劑和沙士放在一起,一時不小心可能賠上性命,民眾需多加留意。

注意4警訊 搶救中風黃金時間

注意4警訊 搶救中風黃金時間#心肌梗塞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面臨強烈大陸冷氣團的侵襲,特別提醒罹患心血管及三高患者,尤其是心血管疾病及年長鄉親,更應注意早晚氣溫變化並落實保暖措施,以免引起血管收縮、血壓上升現象,間接引發心肌梗塞及中風。防心血管疾病發作 首重保暖澎湖縣湖西鄉衛生所歐淑豊主任叮嚀,年長的民眾在寒冷天氣中除注意手腳和頭部保暖措施外,還要嚴防心血管疾病發作。並建議早晨出門運動之心血管疾病患者及老年長輩要穿戴帽子、口罩、手套及保暖衣物,清晨外出要注意禦寒保暖,避免太早出門,最好等太陽出來、氣溫回升後再結伴出門運動,而且運動前要有暖身運動,慢慢開始再逐漸增加強度,運動後也要有數分鐘的緩和運動。歐主任呼籲有心血管疾病者平時要規律服藥、定期回診、飲食控制及定期量血壓,要避免大吃大喝或是情緒起伏太大,多喝水、多攝取纖維素及避免突然用力、緊張、興奮、激烈運動等。此外,也要多注意心臟病徵兆及警訊,以免輕忽而發生憾事;例如心絞痛主要徵兆為胸悶,範圍約半個手掌,位置在胃到下巴、右肩到左肩甚至到左手肘。其次為心律不整,主要徵兆為心臟蹦跳容易喘、耐力變差,若為心房顫動則中風機率高達常人5倍。至於心血管狹窄,主要徵兆為吃飽飯後、生氣或有壓力時、季節轉換、運動過後,出現喘不過氣、心悸、持續幾分鐘以上的噁心和冒冷汗。4招分辨中風 你我都是小小急救員最後,要告訴大家如何辨別中風現象,若有狀況發生時,你我也能握搶黃金時間,衛生署建議民眾在家可採用辛辛那提中風指標來測試,包含FAST共4個步驟:1)F(Face顏面下垂):觀察微笑露齒的臉部兩邊肌肉是否對稱,有無歪斜。2)A(Arm手臂下垂):雙臂平舉與身體呈90度,看有無垂落狀況。3)S(Speech):即說話有無口齒不清。4)T(Telephone/Time):若發現有符合上述單項或多項情況,要趕緊打電話給119送醫;另外,T也是「Time」,記得要記錄症狀發生的第一時間〔onset time〕,並把握搶救中風意外黃金3小時。

高熱量食物致血壓飆 恐誘發心肌梗塞

高熱量食物致血壓飆 恐誘發心肌梗塞#心肌梗塞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近來陸續冷氣團報到,易造成血管收縮、血壓升高。因此,基隆市衛生局提醒,寒冷的天氣要注意保暖,也要避免因天冷而吃太多高熱量之食物,或是情緒起伏太大,造成血壓升高,誘發心絞痛、心肌梗塞或中風等併發症。基隆市信義區衛生所張賢助主任表示,心血管疾病的患者,特別容易因天氣寒冷及溫差變化大易導致心血管疾病發生,提醒民眾一旦出現以下症狀時,如:胸悶、左前胸或上腹部有壓迫感、呼吸困難或感覺消化不良、心悸、胸痛、冒冷汗、噁心、嘔吐等症狀,應儘速就醫接受檢查和治療;若有心血管病史者,在送醫前可先使用舌下含片,做緊急處置,再送醫接受治療。 張賢助主任提醒,習慣早晨出門運動的心血管疾病患者,不要過早出門,最好等太陽出來後再出門運動;建議結伴運動,且運動前要先暖身,若運動中有任何不舒適現象,例如頭暈、胸痛、心悸、盜汗等情形時,應立即停止運動。對於醫師診斷需服藥控制病情的病患,除落實良好生活型態外,更需遵從醫囑規律服藥,以達降低合併症發生。

腦中風高峰期 4步驟辨別中風前兆

腦中風高峰期 4步驟辨別中風前兆#心肌梗塞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綜合報導)氣溫下探11度,冷颼颼恐增心肌梗塞和中風的急性發作的機率,國民健康署提醒民眾注意保暖,以免發生憾事。此外,若是民眾出現中風徵兆,可利用中風4步驟「FAST」口訣幫助辨別,以免錯失治療時機。中央氣象局報告顯示,自18日起受到大陸冷氣團影響,預計到12/21連續三天會出現11度左右的低溫。國民健康署表示,當氣溫降低,血液的濃稠度就會增加、血壓容易不穩定,因此恐增加心肌梗塞和中風急性發作的情形,特別呼籲有心血管疾病的民眾與老年長輩,務必做好保暖措施,除了注意手腳保暖外,頭部保暖也很重要,因此手套、襪子、保暖衣物、帽子和圍巾缺一不可。據國民健康署2007年的調查發現,20歲以上的民眾,約有4成(約700萬人)患有三高(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其中一項疾病,比例不低。因此,在寒流來襲時刻,提醒三高患者,天氣變冷容易引起血管收縮、血壓上升,除了規律服藥、定期回診和飲食控制外,最重要的是要定期量血壓,並做好血壓監測,時刻留意身體的變化。國民健康署最後提醒民眾,若不幸出現中風急性發作徵兆,可牢記「FAST」口訣,來辨別是否為中風前兆4步驟,並把握「急性中風搶救的黃金3小時」,緊急將病患送醫。1)FACE/請患者微笑或是觀察患者面部表情,兩邊的臉是否對稱2)ARM/請患者將雙手抬高平舉,觀察其中一隻手是否會無力下垂3)SPEECH/請患者讀一句話、觀察是否清晰、完整;當出現其中一種症狀時,就要趕快送醫4)TIME/要明確記下發作時間,立刻送醫

驚!心律不整最快恐在3秒內致命

驚!心律不整最快恐在3秒內致命#心肌梗塞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綜合報導)心臟活動若失去規則,嚴重只要持續3秒,病人就可能昏倒,4分鐘內若不急救恐會引起腦損傷,10分鐘後腦死的機率大為增加。心臟的相關疾病若發生,可是來得又急又快,千萬不可輕忽,若在體內植入心臟節律器(含去顫器)將有助於心肌梗塞、心臟衰竭或心律不整的病人降低總死亡率,不失為一項保命的選擇。52歲邵姓婦人患有糖尿病及高血壓等慢性病史,曾因心律不整多次昏倒,去年8月心律不整復發時,接受醫師建議植入體內心臟去顫器,避免發生危急情形,現在每3個月返診追蹤一次,情況相當良好。護心保衛戰分秒必爭!馬偕紀念醫院心臟內科李應湘醫師表示,以邵姓婦人為例,當有胸悶或喘不過氣時,體內心臟節律器能適時地幫助心臟得以正常運作,降低憾事發生的機率。心臟內科主任郭任遠醫師也表示,植入性體內心臟節律器(含去顫器)有助於心肌梗塞、心臟衰竭或心律不整的病人降低總死亡率,後續僅需每3個月至半年回醫院追蹤,確認胸前的節律器是否正常運作,此方法得以讓患者維持生命或緩解症狀,改善生活品質。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