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塞

睡眠呼吸中止症不治療 嚴重恐心肌梗塞

睡眠呼吸中止症不治療 嚴重恐心肌梗塞#心肌梗塞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睡眠中缺氧,隨後又恢復呼吸的情況,當心是睡眠呼吸中止症。而台灣40至50歲的族群約2成有此問題,像是前總統陳水扁、立委顏清標等人亦為睡眠呼吸中止患者。醫師指出,許多人患睡眠呼吸中止症而不自知,易造成工作效率下降、記憶衰退、夜尿頻繁、白天嗜睡,並伴隨嚴重打鼾。不只夜鼾、日嗜睡 還可能引發重症新光醫院睡眠中心林嘉謨醫師表示,睡眠呼吸中止症患者常與肥胖、咽喉肌肉鬆弛、上呼吸道狹窄有關,吸煙飲酒者罹患機率亦高,如不積極治療,有引發心肌梗塞、中風、高血壓、心律不整、糖尿病等重症的風險,甚至因精神不濟造成各種意外事故,患者可藉由手術、止鼾器或呼吸器改善。目前最廣泛的治療方式,為配戴睡眠呼吸中止治療器,其原理為利用靜音馬達晚上睡覺時產生風壓支撐呼吸道,使之不塌陷,睡眠中不缺氧,從而改善睡眠呼吸中止問題。但早年呼吸器面罩體積宛如「防毒面具」、戴起來難以吐氣的呼吸器令患者望而卻步,有人甚至放棄治療任病情加重,而現今相關儀器日新月異,不只戴起來舒適,而且能於患者真正入睡後才開始輸送壓力,助患者一夜好眠。像是攝影大師柯錫杰,曾因嚴重睡眠呼吸中止問題導致精神、記憶力減退。經醫師建議他配戴適合的睡眠呼吸中止治療器,不僅白天不嗜睡,夜尿情況也獲改善,且記憶力明顯變好,這陣子還常幽默自誇:「82歲也變28歲了!」積極治療 助提升記憶、趕走夜尿據臨床研究,在每晚使用正壓呼吸器治療睡眠呼吸中止症超過4小時後,患者因擁有充足的睡眠,助改善呼吸中止造成夜間間歇性缺氧,及夜尿問題,也有助提升記憶、注意力。而林嘉謨醫師也說,坊間相關儀器眾多,且無明確法規規範需在醫師的指定下才能使用,但每個病患症狀嚴重程度不同,適合的壓力值亦不同,最好是整晚測試最適合的面罩種類及呼吸器治療壓力後與專業醫師討論後再購買,避免買到不適合的呼吸器及面罩。

天氣悶熱淋冰桶降溫 壯男心肌梗塞致死

天氣悶熱淋冰桶降溫 壯男心肌梗塞致死#心肌梗塞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張致筠/綜合報導)不論是來場冷水澡,還是淋上一桶冰涼的水,只要能讓身體在高溫下快速降溫,都是多數人喜愛的方式,但現在,卻不能再嘗試如此激烈的行為。中國一名53歲男子,因為受不了高溫折磨,決定淋上一桶冰水,卻引發心肌梗塞死亡,令人不可置信。以為中暑延誤就醫 心肌已缺血壞死近日中國高溫炎熱,該男子因為不堪悶熱,就淋上一桶冷水,2小時後便感到胸悶不適,起初,以為只是中暑,幾天後,胸悶情況不但沒改善,反而嚴重,才決定前往醫院。檢查發現,男子心臟肌肉已經產生缺血性壞死,情況並不樂觀。當地醫院隨即進行手術治療,但因為時間耽擱太久,僅管手術成功還是無法挽救男子生命。想用冷水澡降溫 先沖四肢待身體適應而正值壯年的男子,怎麼會因為一桶冰水而致命,醫師說明,人體如果突然感受冰冷刺激,不僅會造成外圍血管收縮、血壓升高,甚至會導致冠狀動脈痙攣,形成血栓,造成心肌梗塞。因此,最好的避免方式,就是別讓身體處於忽冷忽熱的狀態,若想利用冰水、冷水澡來降溫,應先沖四肢,待身體適應後再沖全身,解緩悶熱。心肌梗塞好發群為40~70歲男性令人驚訝的是,男子平常有運動習慣、身體健壯如牛,怎麼會因為一桶冰水失去生命,醫師表示,由於心肌梗塞好發於40至70歲的男性身上,特別是有抽菸習慣、血脂高,肥胖的人,是高危險族群,而亞洲人機率又更高。該男子因為有抽菸習慣,加上正處易發年紀,在不注意下,又延遲就醫時間,才會造成此悲劇。

好消息!口服糖尿病藥物具心血管安全性

好消息!口服糖尿病藥物具心血管安全性#心肌梗塞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第2型糖尿病患發生心肌梗塞、中風的風險比一般人高,因此用藥的安全性格外重要。最新跨國大型臨床研究顯示,糖尿病用藥DPP-4抑制劑中常用的sitagliptin,不但能控制血糖,同時不會提高因心臟衰竭住院、心肌梗塞、中風等心血管重症與致死風險,確認心血管安全性!本週在美國波士頓舉行的美國糖尿病醫學年會中,TECOS(Trial Evaluating Cardiovascular Outcomes with Sitagliptin)大型糖尿病藥物臨床研究結果正式發表,確認sitagliptin藥物具有心血管安全性,論文已同步刊登在知名的新英格蘭醫學期刊(NEJM)。研究:Sitagliptin不會提高心血管重症與死亡風險DPP-4抑制劑類藥物是臨床常用的新機轉降血糖藥物,研究顯示,和安慰劑組相比,服用sitagliptin可使血糖與糖化血色素穩定控制,治療期間因病情惡化而改用胰島素治療的人數也明顯較少。更重要的是,該藥物的耐受性與安全性良好,不會提高心肌梗塞、腦中風等心血管重症與死亡風險。此外,值得注意的是,TECOS更進一步證實,屬於DPP-4抑制劑類藥物的sitagliptin,也不會增加病患因心臟衰竭住院的風險。這項發現,為sitagliptin的安全性,提供了非常重要的臨床研究參考。「第2型糖尿病患者併發心血管疾病風險較高,因此,了解降血糖藥物的心血管安全性非常重要。」TECOS研究共同主持人、英國牛津大學糖尿病藥物與試驗中主任Rury Holman教授指出,TECOS的結果發現,不同年齡、種族、病史等的第2型糖尿病患者,長期服用sitagliptin均不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TECOS研究為隨機雙盲試驗,受試者共14671人,來自全球38個國家,年齡50歲以上,均為有心血管疾病病史的第二型糖尿病患者。其中7332名受試者在原有用藥外,併用DPP-4抑制劑藥物sitagliptin;另外7339名控制組的受試者則併用安慰劑。兩組受試者平均追蹤3年,最長達5.7年。

異地心肌梗塞 他飛奔回台接受治療

異地心肌梗塞 他飛奔回台接受治療#心肌梗塞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日前,有名長年在東南亞工作的男性,因出現典型心絞痛的症狀,至當地醫院求診後,診斷為急性心肌梗塞,因此,建議他接受血栓溶解劑的治療,但由於擔心當地的醫療狀況,所以,便搭機返台接受治療。對此,台大醫院新竹分院心臟科孟士瑋醫師表示,急性心肌梗塞可以分為ST段上升以及非ST段上升兩種。ST段上升急性心肌梗塞治療的首要目標,為緊急恢復血管暢通,立即挽救瀕臨死亡的心臟細胞,然而,恢復血管暢通可分為緊急心導管並進行支架置放,以及靜脈注射血栓溶解劑。ST段上升心肌梗塞 治療重點是時間孟士瑋醫師表示,目前台灣針對ST段上升的急性心肌梗塞主要是以緊急心導管為主,只是,在某些情況下,血栓溶解劑仍有其重要性,所以,對於ST段上升心肌梗塞來說,治療的重點是時間,若能在發生症狀三小時內送抵醫院,血栓溶解劑可以有接近緊急心導管的治療效果。此外,目前臨床治療指引指出,若將病患轉至有緊急心導管設備的醫院,需要花超過2個小時以上的時間,所以,民眾仍可考慮在原就診醫院施打血栓溶解劑,以免轉送過程中因心肌梗塞血管尚未打通,產生更高的風險。為降低患者風險 血栓溶解劑仍是合理的治療方式在此案例中,病患堅持搭飛機回台灣治療,其實是滿危險的做法,孟士瑋醫師表示,雖然血栓溶解劑比起緊急心導管來說,有比較高的出血風險,以及無法像心導管般可般直接看到冠狀動脈血管是否被成功打通,但ST段上升急性心肌梗塞的治療重點,是盡快打通阻塞的血管在,所以,緊急心導管不可得的狀況下,為了減少病人的風險,血栓溶解劑仍然是合理的治療方式。

奇蹟!男子心肌梗塞電擊21次 竟「沒事」出院

奇蹟!男子心肌梗塞電擊21次 竟「沒事」出院#心肌梗塞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長期罹患各種慢性疾病的民眾,平日除了須定期服藥之外,在氣溫變化劇烈的寒冬,也須注意多加保暖!日前,苗栗一名五十歲的宋姓男子,因急性心肌梗塞,遭緊急送至急診室,不料,到院沒多久男子突然失去意識,診間的監測螢幕顯示為致死率極高的心室顫動波型,原急診室團隊不抱任何希望,男子恐怕因此喪命,但所幸經醫療團隊不顧一切的積極搶救,歷經二十一次的電極與無數次的CPR,男子才鬼門關走一回,順利搶救成功。病患離三高不吃藥 心肌梗塞發作據家屬表示,宋先生有高血壓、糖尿病病史,但未按時服藥,才發生此次急性心肌梗塞危急,苗栗醫院急診室醫師蔡昌宏指出,該病患的情況危急,一般的急救與電擊大約都是2~3次已經是極致,但男子的電次數卻高達二十次以上。他說,當電擊進行至第10次時,急救團隊已顯疲累,且開始有聲音討論著是否該放手,但他心裡想著患者才50歲,還有大半的人生等著他,還有等著他的家人,因此堅持絕不輕言放棄信念,強硬下達「繼續急救」的醫囑。所幸,辛苦全無白費,直至電擊第18次時,男子突然恢復心跳,再電擊了3次,外加入心導管治療,才讓病患順利脫困,更幸運的是,男子並無留下任何後遺症。罹慢性病患者 心臟要顧好蔡昌宏說,心臟疾病為國人僅次於癌症的第二大死因,而急性心臟病發致死最常見的原因是「心室顫動」,由於心臟只是在顫抖,無法造成有效血液灌流,是一種非常緊急致命的心律失常,電擊去顫術是唯一治療心室顫動的有效方法,儘早做電擊去顫術為關鍵點,只有成功的電擊去顫,才能有效增加生存之機會。他呼籲,預防勝於治療,民眾於忙碌的生活缺乏運動、壓力大、抽煙過多、過胖、高脂肪飲食,和家族遺傳等因素,都會增加罹患心臟疾病的機率,且心臟病不是老年人的專利,有可能發生在任何一個年齡層,提醒國人多加注意。

老董心肌梗塞鬼門關前走一遭 隔天出院辦尾牙

老董心肌梗塞鬼門關前走一遭 隔天出院辦尾牙#心肌梗塞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一名62歲的王董(化名),日前突然胸悶難耐,家人送至急診,發現是急性心肌梗塞,緊急進行心導管手術,從患者進入急診,到放入支架完成手術,一個小時之內,轉入加護病房觀察,更驚人的是王董隔天就要求出院,原來是要回公司準備舉辦尾牙。血管阻塞9成以上 運動性胸悶有徵兆個案說病發前大約一星期時間,發現有運動性胸悶,先是覺得爬到三樓會感到不舒服,後來連平路20鐘都受不了,不過只要坐下來休息就可以舒緩,因此沒有立即就醫。病發當天胸悶的情況加劇無法忍受,家人趕緊開車送他到急診。經豐原醫院心臟科曹承榮醫師指出,患者經心導管檢查,右冠狀動脈前端血栓性阻塞95%,只能流通5%的血流,緊急手術置入支架,解除血栓的問題。手術在30分鐘內順利完成,送到加護病房觀察後,已無胸悶疼痛感。天氣變化大易誘發  五天8例心導管手術曹承榮醫師表示,心肌梗塞容易有心律不整等問題,即使解除了急性血栓問題,還是要持續觀察三天兩夜,確認血液循環恢復正常,避免突發狀況。統計上超過45歲是心肌梗塞的危險群,不過醫師也發現,心肌梗塞年齡有下降的情況,今年初從1月5日到9日,短短5天時間曹醫師就進行了8例急性心肌梗塞案例的心導管手術。8例當中最年輕只有30歲,最年長是62歲,顯示並非45歲以上才容易心肌梗塞。至於為何集中在這五天,醫師研判應該是天氣影響,因為一波波寒流,低溫還有日夜溫差大,容易引發心血管疾病,提醒民眾要注意保暖,也別因為年輕就以為心肌梗塞不會找上門。

女子狂抽15萬根菸 才38歲竟罹心肌梗塞險丟小命

女子狂抽15萬根菸 才38歲竟罹心肌梗塞險丟小命#心肌梗塞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愛抽菸的民眾,菸量可要適可而止,以免吸出人命!台中一名三十八歲從事網拍業的女子,因每月業績起伏劇烈,只要處在業績低潮期,心情就會顯得焦慮,菸量因此愈來愈大,一根接著一根,菸齡二十年的她,早已累計抽了十五萬根菸,近日,她突發半夜胸痛,頭冒冷汗,緊急送醫後已呈現休克,醫師研判為急性心肌梗塞,所幸經急救後,目前已無大礙。女子運氣好 送醫後緊急治療救回一命這位女性患者從事網拍,在家緊盯螢幕,隨著網拍業務的好壞而心情高低起伏,焦慮的時候會抽更多香菸,因家住醫院附近,發覺胸痛後十五分鐘內就由丈夫開車送進急診室,短短的十五分鐘已使患者呈現休克,收縮壓降至60毫米汞柱,經心電圖檢查發現患者右邊冠狀動脈已100%阻塞,並合併右心室阻塞症侯群,生命危急,於凌晨三點緊急進行心導管手術。澄清醫院中港院區心臟內科主治醫師陳復中表示,一般認為天冷、三高、年紀大,是罹患心肌梗塞的高危險因子,年紀輕輕健健康康的青壯年就遭到心肌梗塞的威脅,不排除其中最狠的凶手是菸害。因為香菸中的尼古丁不但會造成血管收縮痙攣,也會使血小板黏性提高,加速血液凝固,因而容易造成血凝塊阻塞血管,引起心肌梗塞。而焦油會在血管內壁形成斑塊,累積到一定程度就會造成斑塊破裂,與血小板混成血塊,導致心血管阻塞。由於該患者心肌梗塞在極短的時間內進行心導管手術,經追蹤並未發現心肌有受損情形。陳復中醫師指出,一般而言,因心肌梗塞雖然救回生命但都會留下一些後遺症,嚴重的後遺症是有可能因心臟擴大,而導致心臟衰竭,因此對急性心肌梗塞的患者,越早進行救治,越能降低其後遺症。三分之一心肌梗塞患者 當場死亡陳復中醫師呼籲,這種因長期抽菸所造成的心肌梗塞,平常沒有明顯的症狀,菸害是日積月累的,一旦出現胸悶、胸痛,有可能就一發不可收拾,醫學統計,急性心肌梗塞有三分之一的患者當場死亡,有三分之一送醫途中死亡,只有三分之一被即時搶救回來。因此有抽菸習慣的年輕人最好能尋求戒菸門診協助戒掉菸癮,因為戒菸四年後,其腦中風、心肌梗塞的機率,會降低一半;戒菸後十五年,才能恢復與一般未抽菸者一樣的正常機率,可見抽菸的危害是多麼長期性。

天冷猝死意外增 男子喝完酒竟一覺不醒

天冷猝死意外增 男子喝完酒竟一覺不醒#心肌梗塞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近來一波波的寒流來襲,除了感冒患者暴增外,心血管疾病就診民眾也大增。且最近大陸冷氣團南下,陸續傳出多起猝死案例,一名不到40歲的男子,喝酒後睡覺,卻一睡不起,研判是心肌梗塞。 阮綜合醫院心臟內科蔡坤炎醫師指出,由於天氣冷,容易引起血管收縮,尤其是有高血脂的人,血管通道容易變窄,甚至阻塞血管,引起心臟血管疾病。而心肌梗塞則是常見的心臟疾病,因為心臟血管阻塞,造成心臟肌肉壞死、受傷或缺氧。  由於心肌梗塞主要導因於冠狀動脈心臟病,冠狀動脈是負責提供心臟肌肉營養的主要血管。因此要預防心肌梗塞,就必須要預防冠狀動脈心臟病。5招自保   遠離心肌梗塞威脅 蔡坤炎醫師指出,心肌梗塞發生多在運動後、提重物、爬樓梯或情緒激動時,耗費大量的氧氣後出現胸悶等不適症狀,一般症狀持續約2到5分鐘左右,若休息後沒獲得改善,就要趕緊送醫。他也提醒要遠離心肌梗塞的威脅,必須要懂得自我保健:1)戒菸/香菸會增加血中一氧化碳含量,減少心臟供氧量。同時會被壞動脈血管的管壁,使脂肪容易堆積,進而引起血管狹窄阻塞。2)健康均衡的飲食。3)盡量少喝酒/飲酒過量會使心臟肌肉衰弱、血壓升高、心律不整,增加心臟病發作機會。一般喝適量的酒是每日飲酒量不超過純酒精二十西西。4)規律運動/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若已知有心血管疾病,運動前最好要先和醫師討論確認。5)按時服藥、回診/除了要注意保養之外,一有心臟不適情形,尤其是運動後有胸悶的症狀,應該提早就醫檢查以免突發心肌梗塞而致命。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