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吃粽子,小心長輩吞嚥安全!85歲李爺爺和家人團聚吃粽子,家人貼心準備北部粽,以為配水吃比較好吞,沒想到卻導致爺爺嗆咳、引發吸入性肺炎,在加護病房住了整整一週才出院。醫師表示,隨著年齡增長,口腔肌群衰退,潛藏吞嚥危機,可透過居家訓練健口操,有助於提升吞嚥功能,讓長輩安心進食。
端午節吃粽子,小心長輩吞嚥安全!85歲李爺爺和家人團聚吃粽子,家人貼心準備北部粽,以為配水吃比較好吞,沒想到卻導致爺爺嗆咳、引發吸入性肺炎,在加護病房住了整整一週才出院。醫師表示,隨著年齡增長,口腔肌群衰退,潛藏吞嚥危機,可透過居家訓練健口操,有助於提升吞嚥功能,讓長輩安心進食。
大甲媽遶境全程9天8夜、需步行近340公里,總吸引許多信眾參與。但物理治療師提醒,長時間步行且速度快,可能會對身體造成「遶境腳」負擔,一天步行5~8小時甚至更久,不僅考驗耐力,也容易產生疲勞性傷害。若不確定自身狀況,建議民眾可先透過簡單測試做行走評估,以利進一步進行步行耐力與肌力訓練。
核心肌群對於人體來說佔有十分重要的定位性,無論跑步、走路或是各項運動訓練,它都必須參與穩定的功效,然而,我們的核心肌群主要是由腹內斜肌、腹外斜肌、腹橫肌、腹直肌和豎脊肌組成,無論男性或女性都必須要適度的強化它。《優活健康網》特摘此篇,分享腹橫肌的重要性以及訓練方法。
隨著台灣進入超高齡化社會,長者跌倒已是不容忽視的公共健康問題。根據國人2023年死因統計,65歲以上長者跌倒事故傷害死亡位居第2位。為預防長者跌倒並提高生活品質,台北市文山區健康服務中心推出「平衡不倒翁」防跌運動課程,傳授「家事肌礎」4招式,增強長者肌力和平衡,減少跌倒風險。
大腿內側疼痛無力,小心「內收肌群」受傷,讓下肢肌肉不穩定。《優活健康網》特邀仁生復建科診所院長、復健科醫師陳渝仁於專欄撰文指出,內收肌群是維持骨盆及髖部穩定的肌肉,最常見因為球類運動需要短距離衝刺而拉傷、撕裂傷,造成疼痛與肌力下降,並提供3種復健運動幫助舒緩。
健走是一項沒有門檻、沒有難度,任何人隨時隨地都可以進行的運動,只要走路就能保健,養生效果卻非常好。《優活健康網》特選此篇,推薦健走5大好處,不只能防範骨折、跌倒、失能風險,還可以透過進階式健走,用地形變化來進一步訓練長輩腿部的肌耐力、穩定步態,提升步行能力。
無法進健身房或身邊沒有任何輔助的訓練器材時,你會想到什麼樣的訓練動作?相信有絕大多數的人都會想到伏地挺身這個動作,然而,伏地挺身(push up)最主要是能刺激我們的胸部、肱三角肌、肩部、背部、核心以及腿部等肌群的複合式訓練,也是許多重量訓練及徒手健身等族群最喜愛的自重訓練動作。
台灣正式邁入超高齡社會,長者跌倒及照護問題更須受到大眾關注,不僅導致骨折、行動受限,更可能引發長期失能或死亡。為有效預防長者跌倒,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呼籲可透過每半年進行1次認知、行動等6大面向功能評估,並透過「防跌3步驟」及早發現跌倒風險有效預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