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阻塞

「愛肺功能衛教專車」10月開跑 全台巡迴邀民眾免費檢測肺功能

「愛肺功能衛教專車」10月開跑 全台巡迴邀民眾免費檢測肺功能#肺阻塞

新冠肺炎改變了人們對於肺部健康的態度,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觀察,因咳、喘、痰症狀就醫的民眾中,確診為肺阻塞的比例明顯增加。為呼籲民眾正視肺阻塞(COPD)與肺部健康,今年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於10/3日(一)至10/14日(五),首度於台北、台中、高雄三地巡迴舉辦「愛肺功能衛教專車」體驗活動,邀請肺阻塞(COPD)的高風險族群上車免費檢測肺功能。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公共事務組北區委員柯信國醫師表示,據統計台灣一年有超過5,000人因肺阻塞(COPD)死亡,雖特殊時期民眾對到大醫院就醫較抗拒,不過很多肺部問題要透過肺功能檢測、照X光才能更精準診斷,因此建議民眾,若「咳、痰、喘」三大症狀持續3週以上,應至胸腔內科檢測,也盼此活動能成為高風險族群及早診斷的契機。 咳、痰、喘難直接聯想肺阻塞 疫情後罹病人數約增1.5倍  柯信國醫師分享,長新冠跟肺阻塞(COPD)的共通點是「咳、痰、喘」三個症狀,許多來看胸腔科門診的新冠肺炎病人,通常只有咳或喘,痰的狀況不甚明顯,不過一般民眾較難區分,也難以直接聯想到肺阻塞(COPD)。以前在門診收治的「咳、痰、喘」病人中,新診斷肺阻塞的病人比例約20%,「後來我們發現,這個數字在疫情之後大概上升到35%,推估可能是疫情趨緩後,民眾驚覺自己的症狀已持續太久,或變得太嚴重了才到門診求助」。可見在疫情期間,肺阻塞(COPD)患者延誤就醫的狀況確實有所增加。 延遲就醫恐致急性惡化 住院一年後死亡風險高 然而,若不治療肺阻塞(COPD)或延誤治療時機,恐提高急性惡化風險。研究顯示,約五分之一的肺阻塞(COPD)病人會在急性惡化住院後一年內死亡。「一般人也許很難想像,只是咳、痰、喘而已,死亡率怎麼這麼高?」柯信國醫師解釋,這可分為兩個面向討論:第一,肺阻塞症狀需達一定的嚴重程度才會住院;第二,急性惡化會加速肺功能的衰退,進而提高死亡率。因此,治療肺阻塞(COPD)除了要改善症狀,避免急性惡化也是關鍵。舉例而言,以往半個小時可走10公里,現在走100公尺就感到呼吸困難,或是半夜咳到無法入睡等等。 不過,柯信國醫師強調,很多病人上網搜尋後發現肺阻塞(COPD)是不可逆的疾病,就覺得再怎麼治療也沒用,但事實並非如此,患者在用藥治療後可有效改善肺功能,進而維持生活品質。 抽菸、二三手菸恐致肺阻塞 高風險族群應每年定期檢測肺功能 越早診斷肺阻塞(COPD),就能更早避開致命危機。據統計,台灣40 歲以上成人約有6.1%患有肺阻塞(COPD),目前許多研究證實長期吸菸是高風險因子,而且菸齡越長,罹患肺阻塞的機率越高。柯信國醫師進一步說明,抽菸是最主要的危險因子,其他包括空氣污染、有害化學物質、廚房油煙、二手菸等外部環境因素都可能提高罹病風險。 值得注意的是,現今有愈多研究證實,成年前肺功能發育不良,也會提高罹患肺阻塞的機率。「有些人肺功能基本發育比正常人差,加上20幾歲就開始抽菸,即使發病時間與一般人相近,肺阻塞症狀的表現也會嚴重許多」。因此,柯信國醫師特別呼籲,若屬於肺阻塞的高風險族群,最好能避免繼續接觸風險因子,尤其當咳、痰、喘症狀持續出現,應透過肺功能檢測來確認這些症狀是否與肺阻塞相關。 「愛肺功能衛教專車」10月開跑 三地巡迴廣邀民眾免費檢測 為了宣導早期診斷肺阻塞(COPD),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推出1分鐘登階測試,民眾可藉由自己的登階速度自檢,若1分鐘內爬不到30階(約1-2層樓),應盡速至胸腔內科就醫。此外,今年學會更邀請台中榮民總醫院與高雄長庚紀念醫院一同舉辦肺功能檢測體驗活動,只要符合以下其中一項條件「40歲以上、有菸癮或正在戒菸、常接觸二手菸或三手菸者、咳痰喘症狀長達3周以上者」,就能免費上車體驗,並了解自己的肺年齡。現場也有專業的呼吸治療師駐點,與民眾分享正確的肺健康觀念,鼓勵符合條件的民眾呼朋引伴,一同響應! 【愛肺功能衛教專車】※活動詳情請見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官網 每日檢測時間:11:30-18:30 ※18:00為最後開放上車時間 台北場:10/3(一)-10/5(三) 台北青年公園 台中場:10/6(四) 台中榮民總醫院、10/7(五)-10/8(六) 台中中央公園 高雄場:10/12(三)-10/14(五) 高雄長庚紀念醫院

僅靠呼吸器度餘生!罹肺阻塞9成皆因吸菸、二手菸

僅靠呼吸器度餘生!罹肺阻塞9成皆因吸菸、二手菸#肺阻塞

(優活健康網記者馮逸華/綜合報導)近年電子煙等新興菸品在全球掀起波瀾,許多業者更運用搶眼包裝及水果等多種特殊口味煙油,吸引民眾吸食電子煙。世界衛生組織已發表聲明,所有形式的菸品及新興菸品,均會對人體產生危害,不論是電子煙或是傳統加熱菸,除含尼古丁易讓人成癮外,也含有焦油等有毒及致癌物質。癌症死亡30%為吸菸及使用新興菸品台北市政府衛生局局長黃世傑表示,許多國內、外研究已證實吸菸是導致癌症、心血管與肺部等疾病之危險因子,所有癌症的死亡有30%與吸菸行為有關。長期吸菸及使用新興菸品,更嚴重傷害肺部及身體健康。據國民健康署資料顯示,國人十大死因中,就有7項(惡性腫瘤、心臟疾病、肺炎、腦血管疾病、慢性下呼吸道疾病、高血壓性疾病、糖尿病)與吸菸有關;而屬於慢性下呼吸道疾病的「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對於病人的呼吸系統、工作能力及生活品質,將會造成長期嚴重影響。吸菸致死達9成 成肺阻塞元凶台安醫院胸腔內科主治醫師吳憲林說明,肺阻塞是呼吸道慢性發炎導致阻塞,造成呼吸困難,影響體力的疾病;且患者中約有9成個案由「吸菸」及暴露於「二手菸」環境引起,因此預防肺阻塞最重要的第一步,是及早戒菸與遠離菸害。吳憲林進一步闡釋,肺阻塞起初症狀並不明顯,通常在運動時才發現體能變差,一段時間後變成爬樓梯,甚至連走路、吃飯都會喘。有些患者在確診肺阻塞後就插管接呼吸器,直到終生都無法脫離。北市府部分負擔 助癮君子及早戒菸且絕大多數的肺阻塞病患是因長期吸菸所造成,少數病患因在職場、家中暴露二手菸與空氣污染,或因呼吸道感染、氣喘引起。另外,若是吸食電子煙也會造成呼吸道慢性發炎與多痰症狀,增加肺阻塞罹患風險。為幫助吸菸者減輕戒菸負擔台北市政府衛生局已結合台北市超過350家以上合約醫事機構,專門提供戒菸治療與衛教服務,每次就診僅需負擔掛號費及最高200元部分負擔藥費,呼籲有吸菸的市民朋友們多加利用,及早成功戒菸,享受健康人生。

咳痰、易喘、呼吸困難?判斷肺阻塞「爬樓梯就能知」

咳痰、易喘、呼吸困難?判斷肺阻塞「爬樓梯就能知」#肺阻塞

(優活健康網記者馮逸華/綜合報導)近日氣溫變化大,可能導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盛行及惡化。依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罹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死亡率高達10%,對於病人及家屬需同時面對呼吸困難、反覆入院治療等問題,不僅在經濟上造成耗損,對於身心理負擔更形成莫大的壓力。因此,如何提升病人的存活率且增進其生活品質,是一項考驗胸腔科醫謢人員的重大任務。 癮君子長咳不止、呼吸困難 恐罹肺阻塞彰基醫學中心胸腔內科主治醫師林俊維表示,肺阻塞的成因多為胸肺吸入有毒物,癮君子佔患病大宗,其它則為室內空氣污染、職業粉塵及室外空氣汙染等因素;且40歲以上風險族群,更不能輕忽肺阻塞的診斷,常見可能症狀包括間段性的「慢性咳嗽」、任何形式之「慢性咳痰」、以及漸進式或活動劇烈時持續觸發的「呼吸困難」。 「不動就不喘?」2大指標判斷輕重度肺阻塞有些病患認為「不動就不喘」,容易忽略肺阻塞的嚴重性。那要如何評估「喘」?林俊維指出,可透過改良呼吸困難指標(mMRC)或慢性阻塞性病人評量測試(CAT)2大指標,評估症狀的嚴重程度。 mMRC分成0-4級:0.在劇烈運動才會呼吸困難1.平地快走或走小斜坡會呼吸短促2.平地走路因為喘,而走得比同年齡慢或需要停下休息3.走路約100公尺就要停下來喘氣4.無法外出、生活困難 CAT則有以下8項評判標準:咳:咳嗽痰:痰量悶:胸悶喘:在爬坡或爬一層樓梯喘的情形限:居家活動是否受到限制出:是否有信心外出睡:是否睡得安穩活:是否活力旺盛 肺阻塞治療2大目標 降低致死率與疾病共存林俊維進一步指出,若病人呼吸道症狀的急性加重,且需要增加藥物治療,通常可定義為肺阻塞急性惡化。急性好發原因包括最常見的呼吸道感染(病毒或細菌)、汙染、溫度變化等,另外有三分之一原因不明;而處理方式依輕度、中度到重度,使用短效氣管擴張劑、抗生素或口服類固醇、急診或住院治療。 須知肺阻塞治療2大目標,一是「減低症狀」,緩解症狀、改善運動耐受力及健康狀態;二是「降低風險」,預防疾病進展、急性惡化與降低致死發生率。除了藥物治療可減緩COPD症狀外,亦可搭配流感、肺炎疫苗接種、肺部復健等非藥物治療;但要特別注意的是,以上目標僅於降低急性惡化的頻率與嚴重度,改善健康狀態與運動耐受力,卻無法避免COPD患者肺功能下降。 彰基胸腔內科主任林聖皓醫師補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併症包括憂鬱、肺癌、氣管擴張、高血壓、糖尿病、睡眠中止症、心血管疾病、肌肉無力、胃食道逆流、骨質疏鬆等,嚴重影響日常生活品質。若能透過病友經驗分享與互助學習,提供身心支持的場所和機會,將更有益治療期間的身體與精神健康;讓病友能夠自在呼吸、強化獨立執行日常活動,進而幫助病友對於疾病的適應與共存,更能享受愉快自信生活。

戴口罩可以運動嗎?醫:肺阻塞、心臟病患不宜

戴口罩可以運動嗎?醫:肺阻塞、心臟病患不宜#肺阻塞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小陳每天下班後會去河濱公園跑步,面對Covid-19三級警戒偶爾還是會戴上口罩出門運動,但是隨著天氣日漸炎熱,戴著口罩跑步實在不舒服,上個月還有民眾戴口罩夜跑昏倒的新聞,他想知道到底該怎麼做才能達到戴口罩運動又不缺氧昏倒。健康成人就算做高強度運動也沒差新竹臺大分院復健部林孟廷醫師表示,新聞中未提及男子是否本身剛好身體不適或是有其他慢性疾病造成暈厥。根據美國胸腔學會年鑑的文獻回顧研究指出,健康成人戴口罩運動的所有心跳、血壓、呼吸等生理指標,與運動者主觀感覺疲勞指數其實差不多,甚至在很高強度下的運動也是如此。因此,戴口罩並不會影響一般健康成人的運動表現,更不會造成大家擔心的休克或呼吸衰竭等嚴重疾病。若是想要從事健走、跑步或騎腳踏車等戶外運動,民眾仍要遵守三級警戒規範,戴上口罩運動。出門前多帶一、二個備用口罩,在運動汗濕後,勤加更換口罩,以確保口罩仍有保護作用。但若是本身是為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因為疾病所造成的呼吸阻力較高,戴口罩運動,確實可能因為呼吸阻力增加與通氣的下降,造成持續性缺氧與血中二氧化碳濃度累積,進而刺激了身體產生呼吸代償而更喘,影響運動表現;同時也因為隔了一層口罩使得呼吸散熱較差,進而影響呼吸的效率與通氣。另一類則是有心臟疾病如心衰竭或冠心病的患者,心臟代償的能力較差,可會因為戴口罩運動的呼吸效率不好,進一步加速心率代償,增加心臟的負擔。因此建議三級警戒時刻,這類心肺疾病患者還是留在家中,不要外出運動,避免戴口罩運動增加身體的負擔。每天持續同樣運動卻出現頭暈、胸悶 小心疾病上身居家個人運動,建議可以從低強度的運動開始,安排靜態拉筋伸展、固定式腳踏車、跑步機、跳繩、啞鈴肌力訓練或瑜伽等運動,並隨時注意自己身體狀況與攝取足夠水分,才是安全運動的不二法門。林孟廷醫師提醒,如果每天持續同樣的運動強度,發現自己出現頭暈、胸悶、喘、嘴唇發紫等不適現象,就要小心是否有任何急性肺炎或心血管疾病的狀況,若本身有心肺疾病或糖尿病、腎臟病等慢性疾病,建議運動前先與醫師討論適合的方式,才能確保安全的活動。 

7分鐘活力健肺操 四量級提升肺活量

7分鐘活力健肺操 四量級提升肺活量#肺阻塞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新冠肺炎第三級警戒延長,許多長者無法外出活動,彰化基督教醫院胸腔內科與健身老師共同設計4組7分鐘「活力健肺操」,讓肺阻塞患者只需一把堅固的椅子、一個小空間就可持續鍛鍊肺活量,對肺復原很有幫助,將安排住院中的隔離病患於固定時間運動健肺。 「如果肺不好,人生更是蒼白」彰基院長陳穆寬表示,很多到日照中心學習的老人家,因疫情關係改由居服員到府服務,在居家防疫這段時間,家裡只要有堅固的椅子,可以看示範影片,繼續來鍛鍊肺部健康,避免肺部功能受損、肌力流失。  設計規劃健肺操的彰基副院長林慶雄表示,過去人家說,「肝不好,人生是黑白的。」但是「如果肺不好,人生更是蒼白。」因為肺不好,可能就躺在床上無法動彈,想買菜、爬樓梯、陪孫子玩耍,可能都有問題,健肺操的設計就是要讓肺功能復原起來。減緩肌肉流失、機能退化活力健肺操推出四個量級影片,主要針對肺阻塞患者的疾病分類、氣道受阻嚴重度來設計,尤其羽量級與輕量級,特別針對活動力不佳的長者設計,在坐姿下運動預防跌倒,只要一把堅固的椅子、一小方空間就可練習。 民眾在居家防疫這段期間,可藉由居家呼吸訓練及肺復原運動獲得幫助,減緩肌肉流失、機能退化、提升整體的生活品質、生活滿意度,民眾可選擇適合自己的量級下載影片。7分鐘活力健肺操重量級:https://youtu.be/_1J63qZmKIA中量級:https://youtu.be/ItRLduytLPA輕量級:https://youtu.be/jeNgA102ciU羽量級:https://youtu.be/-eXsj9kR4As

你是肺阻塞高危險群嗎?爬樓梯檢測見分曉

你是肺阻塞高危險群嗎?爬樓梯檢測見分曉#肺阻塞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慢性下呼吸道疾病長年位居國人十大死因之一,一年造成逾6000人死亡,其中慢性阻塞性肺病(肺阻塞)為國人常見的慢性病之一,肺阻塞是一種因為慢性呼吸道長期發炎,導致無法恢復的呼吸道阻塞疾病,引發的原因主要是呼吸道長期受到髒空氣的刺激,例如:吸菸、空氣污染、在工作環境中吸入粉塵、煙霧或化學物質等,造成呼吸道長時間受刺激,產生發炎反應讓呼吸道分泌過多黏液,進而造成支氣管阻塞,使氣體無法順暢進出肺部,嚴重會導致呼吸困難等問題。1分鐘內未達30階 屬於高風險族群根據國健署2017年國民健康調查顯示,肺阻塞患者有6成認為疾病影響日常生活,但由於肺阻塞早期易與感冒、氣喘或其他呼吸道疾病混淆,患者易因輕忽症狀或缺乏病識感而延遲就醫,病患確診時病情多已達中重度,而造成延誤治療的黃金時間,特別是長期吸菸或慢性咳嗽長達3周、濃痰、喘鳴、運動易喘的民眾,建議多利用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發展的「1分鐘358」登階測試(爬樓梯),進行自我檢測肺功能的狀況:*0~30階:1分鐘內未達30階,屬於高風險族群,需檢視自身有沒有吸菸史或喘咳痰症狀,盡速就醫檢查。*30~50階:1分鐘內能登30-50階,屬於中重度風險族群,需留意自身肺功能。*50~80+階:1分鐘內能登50階以上,表示肺功能相當不錯,屬於低風險族群。吸菸者罹患肺阻塞風險 高6.3倍1.戒菸與遠離二手菸:菸害是造成肺阻塞最主要的危險因子,研究指出,吸菸者罹患肺阻塞的風險較非吸菸者高6.3倍,據調查,曾吸菸的肺阻塞患者仍有44.1%未戒菸,可利用免費戒菸專線0800-63-63-63,或洽醫療院所及各地衛生所戒菸門診,尋求專業的戒菸協助。2.規律正確用藥、定期回診追蹤:支氣管擴張劑是治療肺阻塞主要藥物之一,應遵醫囑規律且正確使用藥物,並按時回診追蹤監測。3.肺部復原運動:患者配合醫囑指示,並依照身體狀況進行肺部呼吸及運動訓練,來增強肺功能,建議可散步、騎腳踏車、噘嘴式呼吸或腹式呼吸。

長期咳嗽竟是肺阻塞 菸齡越長越要小心

長期咳嗽竟是肺阻塞 菸齡越長越要小心#肺阻塞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63歲的鄭先生菸齡37年,10年前雖已戒菸,但4年前仍因長期咳嗽、咳痰及呼吸困難,檢查發現是嚴重的肺阻塞,所幸在穩定服藥和持續進行肺復原療程下,鄭先生目前病情控制良好。醫師指出,長期吸菸已被證實是罹患肺阻塞的高風險因素,且罹患肺阻塞的風險跟吸菸時間成正比,越是老菸槍越要小心。症狀容易和感冒搞混 經常很喘未必是肺活量不好肺阻塞是「慢性阻塞性疾病」的簡稱,常見症狀有慢性咳嗽、濃痰、運動易喘等等,因症狀容易和一般感冒搞混,許多人患有肺阻塞,自己卻完全不知情,就算經常感覺很喘,也以為只是缺乏運動、肺活量不好。「最關鍵的仍然是戒菸。」花蓮慈濟醫院個管師侯惠娟說,肺阻塞患者絕大部分都有吸菸習慣,身為個管師最重要的就是想辦法讓患者遵從醫囑、確實戒菸,提高患者對療程的配合意願,「每個人的難處都不同,單純要求患者做這個、做那個,有時候效果並不好,所以才需要個管師介入了解,提供最合適、客製化的治療辦法。」患者專屬運動處方 訓練心肺功能「除了評估患者的身體狀況,還要還要幫患者設計適合的運動處方。」呼吸治療師陳宜榛表示,肺復原運動最重要的是讓患者在體力允許範圍內,盡量完成醫師及呼吸治療師設定的目標,達到心肺訓練的效果;同時需要監測心電圖、血壓及心跳是否異常,因此必須有呼吸治療師在旁協助。肺復原室內也備有純氣,必要時提供給進行肺復健的患者使用。由於肺阻塞是不可逆的呼吸道阻塞疾病,若沒有及早發現、妥善治療,當肺部功能損壞和惡化,除了可能導致日常呼吸困難,嚴重時甚至有性命危險;國人十大死因中長期佔據第七名的慢性下呼吸道疾病,其中就包含肺阻塞。避免吃產氣食物如豆類、高麗菜 減輕肺部負擔胸腔內科醫師劉迪塑醫師說,慢性疾病的療程通常都是持續且漫長的,即便對於症狀同樣嚴重的病患投以相同的處方藥,根據對醫囑的配合程度也會有不同的效果。有像鄭先生這樣入院時雖然已經嚴重肺阻塞,但後續病況控制良好的個案;也有始終無法戒菸,導致病情惡化快速的患者。個管師侯惠娟表示,除了治療肺功能本身,營養師也會教導患者如何吃得健康,比如避免產氣性食物,像豆類、高麗菜、洋蔥、玉米,以減輕肺部負擔。

前立委肺阻塞換肺 老菸槍咳痰喘警訊

前立委肺阻塞換肺 老菸槍咳痰喘警訊#肺阻塞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前立委蔡啟芳因嚴重肺阻塞日前進行肺部移植手術。醫師提醒,肺阻塞在台灣一年奪走5000條性命,患者90%以上都是老菸槍,「咳、痰、喘」症狀是重要警訊,務必戒菸並就醫治療。全球每10秒有1人死於肺阻塞蔡啟芳之子、立委蔡易餘指出,蔡啟芳因長期抽菸,罹患肺阻塞已10多年,肺功能持續下滑,上月起住院插管治療。肺阻塞全名為「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吸菸是主因,據統計,全球每10秒就有1人死於肺阻塞,全台一年更有超過5000人因肺阻塞過世。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理事長余忠仁表示,肺阻塞是慢性的肺部疾病,由於長時間接觸對肺部有害的氣體、懸浮微粒,肺部經反覆發炎,對肺部氣管、肺泡造成不可逆傷害,包括吸菸者、吸二手菸者、長期暴露汽機車廢氣、因職業因素長期吸入懸浮微粒或以木柴生火的民眾都是高危險族群。余忠仁指出,肺阻塞患者多達90%以上是老菸槍,菸齡長達10至20年以上,到了30至40歲肺部累積一定傷害後,開始出現「咳、痰、喘」症狀並且愈來愈嚴重,連走兩步路都氣喘吁吁。嚴重24小時需用氧氣 甚至換肺不過,余忠仁臨床觀察發現,吸菸者常認為吸菸會咳嗽、有痰都是「正常的」,或誤認為只是小感冒而忽略警訊,往往都是被家人抓來就醫才得以確診。受損的肺泡、氣管功能雖不可逆,但症狀輕微者仍可透過氣管擴張劑增加氧氣吸入量,無奈藥物總有極限,隨肺阻塞患者肺功能快速衰退,漸漸會需要使用氧氣才能正常生活,甚至上廁所、睡覺都喘到不行,經常容易合併睡眠呼吸中止症。到了最後,肺阻塞患者恐將24小時都需要氧氣、日常生活無法自理,或肺氣腫導致肺高壓,恐影響心臟功能,這時可能就要考慮走上「換肺」這條路。咳嗽三周未癒還會喘 應速就醫余忠仁說,由於吸菸有成癮性和同儕壓力,很多患者即便得知罹患肺阻塞,也很難立下決心戒菸,讓惡化速度加快、治療難度提高。他呼籲,一般感冒通常一、二周就會痊癒,若持續咳嗽長達二、三周,甚至開始出現喘的症狀,就應提高警覺,尤其是吸菸者、工作容易暴露粉塵或空污環境的民眾,應儘速就醫。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