椅子瑜伽適合不僅適合長者,也適合患有膝骨關節炎的女性及久坐的上班族。《優活健康網》特選此篇,教民眾用「簡單7招」改善血流、睡眠、姿勢,並減少壓力與肌肉疼痛,在家中或辦公室每天做5分鐘椅子瑜伽,有助養成運動習慣,可改善行走速度,對下肢肌力與平衡有幫助,還能降低膝關節炎發展為殘疾的風險。
椅子瑜伽適合不僅適合長者,也適合患有膝骨關節炎的女性及久坐的上班族。《優活健康網》特選此篇,教民眾用「簡單7招」改善血流、睡眠、姿勢,並減少壓力與肌肉疼痛,在家中或辦公室每天做5分鐘椅子瑜伽,有助養成運動習慣,可改善行走速度,對下肢肌力與平衡有幫助,還能降低膝關節炎發展為殘疾的風險。
熱愛網球與登山的流行疾病學專家何美鄉,近年卻苦於膝關節疼痛問題,差點要置換人工關節。直到求診骨科名醫呂紹睿對她說:「退化的膝蓋有機會恢復,不用換人工關節。」她接受新式治療後至今已追蹤1年以上,不僅打網球、爬山、跑步、重訓都不再疼痛,更透過親生案例證實了「軟骨再生」的新治療觀念,期盼再生醫學與細胞治療技術的進步,能讓更多人受惠。
足踝多年疼痛,PRP注射療法能改善!83歲鄭先生為水泥工人,多年前在工地不慎受傷,右小腿骨折忍痛遲遲沒有就醫。長年累月左腳踝退化,重心再換到右腳,導致右腳踝也退化。先前自費更換右腳人工踝關節,但已無力再負擔左腳踝更換費用。後續,醫師建議改以「高濃度血小板血漿注射療法」(Platelet-Rich Plasma,PRP)治療⋯
70歲的林阿嬤每天早上起床時,總會感到雙手手指關節僵硬腫脹疼痛,連擰瓶蓋、擰毛巾都扭不動,提重物時也會感到極度不適,大幅影響生活品質。只能依賴消炎止痛藥來緩解關節疼痛,然而效果不佳,尤其一旦停藥即再次感到疼痛。症狀已持續1年多,在家人堅持下到醫院就診才發現罹患類風濕性關節炎,且手指關節已經變形。
30歲小芳因發燒和全身持續5天又癢又紅的疹子,住家附近診所當蕁麻疹治療無效後,轉診皮膚科醫師發現,小芳身上多處的皮疹雖像蕁麻疹,但卻多了紫斑樣變化,同時也觀察到她有甲狀腺腫大、呼吸急促和心搏過速的症狀,抽血檢查發現甲狀腺素過高及抗甲狀腺抗體,配合皮膚切片結果後,診斷為甲狀腺亢進併發的蕁麻疹性血管炎。
身高195公分、54歲從事室内裝潢的詹先生,從年輕時期就愛打籃球,去年因工作時不慎跌倒、造成膝關節傷害、持續疼痛,幾乎放棄籃球夢,與醫師討論後決定接受自體軟骨修復術,手術隔日即可以拐杖輔助下床、3天後順利出院,術後3個月就恢復正常行走、簡單蹲跳,預計再復健半年就能重回球場。
冬季寒流一波一波接著來,天氣變冷關節先知道!你有手指關節疼痛問題嗎?該如何分辨是單純關節退化發炎,還是罹患類風溼性關節炎?《優活健康網》特邀復健科醫師、仁生復健科診所院長陳渝仁於專欄撰文,教民眾判斷手指關節炎症狀,並提供手指發炎疼痛的舒緩方式,有助預防關節持續疼痛,甚至永久變形。
一名71歲老婦,退休後轉從事縫紉工作,由於長時間使用手指,逐漸加劇了她的拇指根部疼痛情況,導致拇指運動受限,甚至感到僵硬並伴有關節摩擦聲。後續至衛福部苗栗醫院影像暨疼痛治療門診就醫,經過與醫師討論後,老婦決定接受「動脈灌注微血管清除術」微創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