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節炎

醫訊/深談類風濕性關節炎

醫訊/深談類風濕性關節炎#關節炎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風濕病關節炎是廣泛且頑固的慢性疾病,輕微時可能影響關節僵硬、疼痛,嚴重則會引起全身關節腫脹疼痛及損壞,甚至造成殘障,若有上述症狀一定要儘早診斷與治療。 因此,中華民國類風濕性關節炎之友協會與三軍總醫院特規劃「衛教關懷講座」。本次主題為「類風濕性關節炎」,特邀該單位風濕免疫科醫師與骨科醫師、復健科醫師主講,針對類風濕性關節炎分別對「認識免疫疾病進程」、「達標治療扮演角色」、「自我照護與復健」、「關節炎術後治療及保養」等主題演講。該活動需事先報名,名額有限,請及早報名,活動內容日期時間地點人員設備規則辦法項目流程以主辦單位最新公告為準,因此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再做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當天請自備喝水容器。名稱:類風濕性關節炎時間:102年3月30日(六)下午13:30~17:00地點:三軍總醫院內湖總院區(台北內湖區成功路2段325號)B1第1演講廳洽詢:02-2822 7495

醫訊/漫談膝關節炎治療最新趨勢

醫訊/漫談膝關節炎治療最新趨勢#關節炎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關節炎是很常見的病症,全球人口中有7分之1罹患,不論是何年紀都有可能罹患,其中是女性較男性多。其症狀有關節疼痛、非工作時不適感、行動不便、僵硬。可藉由減少活動及使用輔具來保護關節,也可強固關節的肌肉,避免受擊,減重也能緩痛。退化性關節炎跟老化有很有關連,主要肇因是兩個骨頭的關節接觸面,也就是關節軟骨受到傷害及磨損,其將導致疼痛、僵硬、腫大和變形,在活動時,會聽到異常的磨擦聲。為增進社區長輩健康認知,使其關懷自身健康,培養健康生活習慣,高雄長庚醫院特舉辦社區醫療巡迴講座,此次主題為「漫談膝關節炎治療趨勢」,邀請該單位骨科蕭家傑醫師主講,該單位歡迎有興趣的民眾踴躍參加。活動內容日期時間地點以主辦單位最新公告為準,因此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再做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當天請自備喝水容器。名稱:漫談膝關節炎治療趨勢時間:102年3月6日(三)上午09:30~10:30地點:阿蓮社區發展協會(高雄阿蓮區成功街66號)洽詢:07-7317123轉2023社服課 紀宗緯先生

醫訊/認識類風濕關節炎

醫訊/認識類風濕關節炎#關節炎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關節炎是很常見的病症,全球人口中有七分之一罹患,不論是何年紀都有可能罹患,其中是女性較男性多。其症狀有關節疼痛、非工作時不適感、行動不便、僵硬。可藉由減少活動及使用輔具來保護關節,也可強固關節的肌肉,避免受擊,減重也能緩痛。有鑑於此,元氣周報特規劃「類風濕關節炎講座」,邀請高醫大附醫院免疫風濕科蔡文展醫師、復健科黃茂雄醫師主講。活動內容日期時間以主辦單位最新公告為準,因此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做確認,以免臨時更動或取消,當天請自備喝水容器。名稱:類風濕關節炎講座時間:101年12月8日(六)下午14:00~17:00地點:高雄國際會議中心403A(高雄鹽埕區中正四路274號)洽詢:0800-060-080 轉8989

醫訊/如何防治風濕病與關節炎

醫訊/如何防治風濕病與關節炎#關節炎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風濕病關節炎是廣泛且頑固的慢性疾病,輕微時可能影響關節僵硬、疼痛,嚴重則會引起全身關節腫脹疼痛及損壞,甚至造成殘障,若有上述症狀一定要儘早診斷與治療。為讓民眾更了解風濕病及可能引起的相關疾病,佛教慈濟醫學中心(慈濟醫院花蓮總院)特地舉辦「風濕病與關節炎」衛教講座,將邀請該單位風濕免疫科主任蔡世滋醫師與風濕免疫科潘郁仁醫師主講,他倆將介紹風濕病與關節炎正確觀念及治療新知,以達到防治效果。該單位歡迎病友、家屬及民眾踴躍參加,因名額有限,請及早預先報名,當天請自備喝水容器。名稱:風濕病與關節炎時間:101年11月18日(日)上午09:00~12:00地點:總院協力樓1樓協力講堂(花蓮市中央路三段707號)洽詢:02-2717 1986

多動多健康  風濕疾病跑光光

多動多健康  風濕疾病跑光光#關節炎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身體老了,毛病也漸漸多了起來,尤其是身體的關節,更是因為老化而令人頭疼。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顧問醫師劉宏文教授表示,許多民眾都會把神經痛以及風濕疾病搞混,且普遍對風濕不清楚,而往往使得風濕性的關節炎日漸惡化。 劉宏文教授說明,關節炎其實是風濕疾病的一大類,風濕疾病種類繁多約有兩百種,民眾對風濕病的認識尚淺,常會搞不清楚自己到底是神經痛還是風濕疾病,更不曉得求診的科別,因此他提醒,如遇到有關關節之疾病,應先找免疫風濕科,由免疫風濕科醫師診斷後,有需要才轉至神經內科、復健科或外科類的骨科、神經外科。 他表示,雖目前有許多藥物能針對風濕疾病進行有效的治療,例如,類固醇、非類固醇消炎藥物且有改變疾病、免疫調節劑或生物製劑等等,但是這些都不是最佳的治療方法,最佳的治療方法,不外乎就是要多多運動,才能夠舒緩及預防風濕疾病所帶來的種種問題。 而許多風濕的病友,因關節疼而不願運動,這會使得病情惡化,且增加肥胖以及心血管疾病發生的可能性;因此他建議能夠從簡單的五個動作開始做起,分別為,向上延伸新運動、手腕關節小力動、兩手平舉軟Q動、抬膝向上輕輕動、雙側彎腰小心動,而平時在工作時也建議多多換姿勢,避免讓關節僵硬不動。 而財團法人風濕病基金會也呼籲,「預防勝於治療」的重要性,許多年輕人常認為自己不會得風濕病而疏忽關節的保養,導致年紀輕輕就關節老化;也有民眾因關節腫脹疼痛而尋求推拿舒緩,卻使病情加重,其實只要出現關節紅、腫、熱、痛等症狀,即應該尋求專業的免疫風濕科醫師協助,避免錯失黃金治療時機。

不用換關節!膝蓋可截彎取直?!

不用換關節!膝蓋可截彎取直?!#關節炎

(優活健康網記者廖詠琦/綜合報導)退化性膝關節炎是老年人常有的一種疾病。一般民眾聽到要更換人工關節難免心生畏懼,骨科部醫師花世源指出,針對內側骨髁退化性膝關節炎的患者,但膝關節活動度仍良好的病患可以考慮將膝蓋「截彎取直」,這早在1958年有學者提出用高位脛骨截骨手術治療膝關節退化。三軍總醫院骨科部醫師花世源表示,治療嚴重退化性膝關節炎當藥物與物理治療無法改善時,全膝人工關節置換術是最常見的手術治療。但其實在早在人工膝關節置換手術前,1958年有學者提出高位脛骨截骨手術治療膝關節退化,主要是針對內側骨髁退化性膝關節炎的患者,但膝關節活動度仍良好的病患。花世源解釋,這種截彎取直的手術可改變膝關節的承重線,以矯治過份偏移於內側股髁的受力情形,使內外股髁回復到正常承重比例,以解除患部疼痛,並且保留膝關節的骨質。由於全膝人工關節置換術須完全切除膝關節軟骨與相關韌帶及半月狀軟骨,損失關節周邊骨質。因骨材耐用度的不確定,再次手術置換的困難度增高。另外,人工關節置換也不適用於早期關節炎與較年輕的病患。但花世源也說明,高位脛骨截骨手術之所以沒有成為治療退化性膝關節炎的主流,主要與骨板骨釘提供的穩定度有關,早期的骨板骨釘常在術後斷裂與鬆脫,使手術的成功率大幅下降。現在透過改良式骨板結構為高解剖貼合特性且低骨量切除的鎖定骨板系統,延緩內側股髁關節炎的進展,促進同側關節軟骨再生;但主要還是針對早期退化性膝關節炎的患者較適用。

年輕人「關卡」難過 關節炎不再是老人專利

年輕人「關卡」難過 關節炎不再是老人專利#關節炎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每到變天關節就不聽使喚,你以為這是老人的專利嗎?錯!越仗勢自己身體年輕而不加珍惜,當退化性關節炎找上門,會提早讓你每個「關卡」都難過。一名35歲派報員,長期舉手遞送工作,直到肩關節舉不起來而求骨科醫師時,才知道關節處重複發炎,癒合後再發炎的結果造成關節軟骨沾黏,進而影響工作和生活。亞東紀念醫院骨科主任張至宏表示,年輕人得到關節炎的臨床求診比例約兩至三成,共有三種類型,分別為關節受創傷、軟骨缺損及自體免疫系統問題,其中,前兩者為年輕人得到退化性關節炎的主因。因運動過度及長期姿勢不良造成裂傷、軟骨發炎,因此當膝蓋或頸肩關節有喀拉聲、且有不明疼痛感,或固定姿勢造成痠痛時常無法改善時,應主動向骨科醫師求診。其實預防比後續改善來的重要,年輕人常認為自己不會得到關節炎而輕忽保養;然而,不使關節過度承載,才是真正減緩關節炎發生機率的最佳良方。張至宏提醒民眾,「運動」不是「勞動」,千萬不要過度。盡量挑選讓關節紓緩且阻力較少的運動;工作方面要提醒自己時常變化姿勢,並且利用空暇每日做抬腿五秒動作數十次等,都能幫助預防關節僵硬。張至宏強調,若已有關節問題時,可選擇用物理治療或藥物治療。藥物治療以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為主,但心血管腸胃道疾病患者必須小心使用,另外,搭配補給品也是補充保健的方式之一。網路上,對於健康議題討論卓著的「厝邊藥師 阿源爸」,也針對現代年輕族群因工作提早產生關節痠痛或磨損,而要找一些預防性藥物的狀況特別建議,痠痛初期需做好物理保養,避免繼續增加關節的傷害,同時可以考慮增加葡萄糖胺的補充,才能從內在開始保護關節。目前市面上的葡萄糖胺有分為衛生署核可藥效且具健保給付的「硫」酸鹽葡萄糖胺,以及臨床上僅做保健食品使用的「鹽」酸鹽葡萄糖胺。阿源爸補充,「鹽」酸鹽葡萄糖胺主要是針對關節保養,對於關節問題改善的成效並不大,提醒民眾多認識藥品和食品的效用差異,才能找到最適合自己的保健方式。

關節炎注射玻尿酸治療?瑞士研究:效果有限

關節炎注射玻尿酸治療?瑞士研究:效果有限#關節炎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近年來因醫美盛行,玻尿酸的填補、除皺等美容用途很快的廣為人知,但是因玻尿酸本為關節裡的成份之一,其實從80年代開始,日本及一些歐美國家即嘗試將玻尿酸使用在治療膝關節炎上,透過外部注射,增添潤滑效果,改善膝蓋不適。但是最近一瑞士研究表示,玻尿酸治療膝關節炎,效果其實很有限。羅東博愛醫院骨科禤秉忠醫師表示,玻尿酸是結締組織裡面的一種成分,關節軟骨、關節液內本身就含有玻尿酸,可提供避震、抗壓、抗磨的保護。初期發現關節老化或是磨損時,關節液會有減少的情形,故日本及歐美國家嘗試補充玻尿酸到關節裡,目的是希望可替代關節液,達到潤滑、緩衝的效果。但是瑞士最新一期「內科醫學年報」指出,雖然注射玻尿酸患者的疼痛度有減輕,但並沒有對膝蓋病況有所改善,部分的人注射完後甚至產生副作用,包括膝蓋灼熱、腫脹,嚴重甚至會引發心血管問題。禤秉忠醫師表示因關節軟骨一旦磨損了之後,是無法再生的,所以關節軟骨在人類四、五十年的運作、磨損下,就會造成退化性關節炎。而將玻尿酸注射到關節裡面,就像馬達要加機油去潤滑一樣,是為了減輕磨損,但並不是注射了玻尿酸之後就可以治癒關節細胞磨損的狀況。且注射玻尿酸維持的時間因人而異,長則約維持六個月,且若膝關節退化情形越嚴重,則效果越差,有很高的比例在注射數次後,還是需要依賴手術治療。民眾應培養正確觀念,玻尿酸僅能暫時緩解,無法達到手術的治癒效果,禤秉忠醫師建議若欲保養關節應從根本做起,養成良好的生活狀態才是最重要的,避免長期進行激烈運動,適度且和緩的運動,如游泳、快走、慢跑等對關節健康更有助益。若已出現關節不適的症狀,輕微時可搭配熱敷、復健等物理治療。而葡萄糖胺類關節保健藥物若經由醫師指示服用後,病況有改善,也不妨適度補充。禤醫師表示,目前人工關節置換手術在材質與設計方面已趨近成熟,若退化狀況嚴重者,手術治療為最後一步的選擇。醫師提醒若有關節炎困擾的民眾,還是應尋找專業醫師諮詢,討論適合的治療方式,培養正確的治療觀念。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