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節炎

退化性關節炎再痛也不敢開刀?機器手臂助治療

退化性關節炎再痛也不敢開刀?機器手臂助治療#關節炎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退化性關節炎,是老年人常見的疾病,不過礙於傷筋動骨需要長達一百天的修復時間,使多數老年人寧願吃止痛藥,也不願進行手術重建,不過,隨著台灣各大醫院陸續引進機器人手臂,過去對於退化性關節炎的傳統全面性破壞重建手術,因能透過電腦的運算,精確的掌握關節置換的位置,已全然能夠一掃手術的隱憂,可望在短時間內,讓關節獲得有效治療。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骨科部醫師許弘昌指出,絕大部分的病患,並非整個關節面都磨損,只是單側關節出現退化,新式手術能保留最多的骨本,他們將是最大的受惠者。傳統關節炎手術 傷口大恢復期過長 許弘昌解釋,傳統全人工膝關節置換手術,做的成功與否,常憑藉醫師累積的臨床經驗,結果很難料定。此外,過程中須動用許多定位機械,造成的侵入性傷害往往沒有必要卻無法避免。另一方面,許多病患抱怨,術後雖然能夠行走,但總是覺得膝蓋卡卡的,甚至跪不了也蹲不下去。既然失敗率高,恢復期漫長,有些病患寧願靠止痛藥以拖待變,也不願貿然開這一刀。 但機器手臂的問世,卻改變了此項局面,許弘昌說,目前能藉由術前的電腦規劃,人工膝關節的尺寸及擺放位置得以精準算出。術中提供立即的3D骨頭影像和膝關節運動參數,更能讓醫師及時調整或確認預定的假體位置。即使處理難度較高的髕骨股骨關節面,也能準確磨除受損範圍。  他說,根據國外經驗顯示最,近九成八的患者,可以在術後立即返家,一個月內即可回到原本的生活步調。

老翁關節又酸又痛睡不著 竟罹類風濕性關節炎

老翁關節又酸又痛睡不著 竟罹類風濕性關節炎#關節炎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關節總是又酸又痛,藉由中醫推拿還是無效,這可能是類風濕性關節炎發病初期的症狀!台南就有一名七十歲的許姓老翁,某日開始,關節隱隱作痛,誤以為是長期勞累,所造成的筋骨痠痛,不料透過民間漢方,症狀仍未獲得改善,反而愈趨嚴重,半夜還會痛到睡不著,輾轉之間,到了風濕免疫科求診,才確診罹患類風濕性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易誤診 恐關節變形安南醫院風濕免疫過敏科醫師林理信表示,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需長期治療的慢性自體免疫疾病,目前全台約有6萬名病友,初期會有精神不佳、全身痠痛等症狀,由於症狀易被混淆,故平均會延誤1~2年才被確診罹病,且確診時關節多已受到破壞,活動度受限。他進一步說明,據臨床觀察,造成延誤治療的原因,推斷為部分患者易誤判為疲勞痠痛,而先向中醫或復健診所求助所致,導致眾多病友延誤治療,恐怕會關節變形。 林理信呼籲「類風濕性關節炎治療選擇十分多元,以中、重度病友而言,臨床會先給予傳統藥物治療,當成效不佳時,還能再由其他藥物進行控制,而目前不斷有新藥物獲得健保給付,病友可視自身疾病狀況,主動與醫師討論合適的藥物進行治療,積極治療,才是緩解關節腫痛、降低關節破壞的最佳解決之道!

醫訊/關節炎及乾燥症之座談會

醫訊/關節炎及乾燥症之座談會#關節炎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風濕病關節炎是個廣泛且頑固的慢性疾病,輕微時可能影響關節僵硬、疼痛,嚴重時則會引起全身關節腫脹疼痛及損壞,甚至造成殘障。另乾燥症在醫學上稱為修格蘭氏症候群,是一種原因未明的自體免疫疾病,發生原因可能與病毒感染、基因、及荷爾蒙有關。因此,為關懷關節炎及乾燥症病友,高雄長庚特邀風濕免疫科陳嘉夆醫師及蘇昱日醫師分別主講「類風溼性關節炎診斷和治療之困難面」和「乾燥症診斷和治療之困難面」,期望透過此講座可增進民眾對醫學知識及照顧能力,歡迎大家踴躍參加。名稱:關節炎及乾燥症病友座談會時間:12月13日(六)8:50~11:30地點:高雄長庚醫院湖畔星光-星光廳洽詢:高雄長庚風濕免疫科 梁小姐(07)7317123轉8800

冬天病情恐更嚴重 類風濕關節炎患者治療三迷思

冬天病情恐更嚴重 類風濕關節炎患者治療三迷思#關節炎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採訪報導)隨著時間進入冬季,對於全台約六萬名的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而言,這個季節可能因為病情的加重,而成為最難熬的季節,其中,導致病情加重的主因之一,就是冬季飲食的失控,進補過頭,導致自體免疫系統更加繁亂,以下列出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最容易碰見的生活三大迷思:1)冬天到了,可不可以進補?/面對類風濕性關節炎和僵直性脊椎炎這類型的慢性疾病,病患通常特別注重養身,更有病患期望以食補方式來改善體質或調節免疫系統。中華民國風濕病醫學會常務理事蔡文展表示,英國營養協會飲食建議指出,患者可多攝取適度的鈣、含鐵食物或地中海型飲食,以減緩類風濕性關節炎症狀。地中海飲食包含,高脂肪魚類、柑橘類蔬果、含抗氧化劑食材,如木瓜、核果等,但進補真的不適合類風濕關節炎患者,很可能會使病情更加惡化。2)只要積極運動,就不用治療?/以類風濕性關節炎與僵直性脊椎炎為例,治療應以醫師指示用藥為主,雖可搭配正確的運動方式緩解疼痛,但並非病情已經妥善控制就可停止治療「發炎指數需由醫師判定」蔡文展說明,因運動而達到疼痛的舒緩,並不代表症狀已被控制、關節不再發炎,仍需定期回診持續觀察用藥。3)不腫不痛,就可以不用治療?/很多患者因為用藥或是運動後覺得關節不痛、外觀不紅腫,以為病情已經妥善控制而停止治療。殊不知發炎狀況可能持續,蝕骨細胞仍在無聲無息地侵蝕,造成關節破壞、甚至造成殘障。目前因醫療科技的進步,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治療已經有很大的突破,但更重要的是需要「即早診斷,持續治療」,才可有效避免因疾病帶來不可逆的關節變形。

起床發現手指、頸椎痛 小明明竟罹類風濕關節炎

起床發現手指、頸椎痛 小明明竟罹類風濕關節炎#關節炎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採訪報導)手指突然疼痛、身體關節痠痛,若有這些症狀的民眾,可要當心自己是否罹患類風濕性關節炎!一手創辦明霞歌戲館,持續將傳統戲曲精隨,一代傳一代,熱愛歌仔戲的巫明霞,就是因為類風濕性關節炎,差點讓她與最愛的歌仔戲永遠訣別。罹類風濕關節炎 歌仔戲生涯一度停擺巫明霞為台灣知名的歌仔戲明星,同時也是施易男的母親,在舞台上無論扮演何種腳色,一舉一動總能十足到位,這名在歌仔戲圈佔有舉足輕重地位的要角,多年前竟然遭診斷出類風濕性關節炎,關節的疼痛,從手指,開始蔓延到全身關節,使她的歌仔戲生涯,一度停擺,盪到谷底。巫明霞指出,有一年某日起床時,手指關節麻木且疼痛,以為是在戲館教學生,不小心所造成的傷,但沒想到,關節疼痛並沒有好轉,反而日趨嚴重,進一步蔓延到身體其他關節。流浪骨科、神經外科一年 才終於確診連基本的抬手動作都顯得困難,更遑論其他戲曲的手勢與姿勢,感覺情況不對勁的巫明霞,雖積極就醫,卻花了整整一年才確診為類風濕性關節炎,她語帶凝重的表示,一開始是去看骨科,骨科沒用再去看神經外科。這一來一往的時間,竟然就長達一年,當然,病況也持續惡化,直到神經外科醫師花了好些時間,發覺情況不對,才建議她轉診至免疫風濕科門診,經血液的抽檢,確診罹患類風濕性關節炎。對於熱愛歌仔戲的巫明霞,得知罹患可能讓關節發炎一輩子的類風濕性關節炎,無疑遭到五雷轟頂,確診初期,選擇拒絕治療,幸好經過家人苦苦勸說,才讓她就診治療。然而病情並沒有因為乖乖就醫而出現戲劇性的翻轉,反而使她體重一夕之間暴增。巫明霞說,剛開始醫師開立類固醇服用,雖關節疼痛的確好轉,但也讓她的體重直直飆升了十多公斤,腳也腫、臉也腫,苦不堪言。直到與醫生溝通使用生物製劑的治療後,病情才終於獲得控制,目前持續教授無數學生,傳承歌仔戲的傳統精隨。她也呼籲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病友要積極治療,並且詢問醫生了解病情,才能找出最適合的治療方法。

傷筋動骨不須一百天!「再生療法」有望解決退化關節炎

傷筋動骨不須一百天!「再生療法」有望解決退化關節炎#關節炎

(優活健康網記陳承璋/綜合報導)傷筋動骨一百天,以直白的說法,就是當民眾進行有關於脊椎與骨頭的手術,通常都要花上好一陣時間來復健養傷,也因此讓眾多人對於與骨頭有牽連的手術,幾乎退避三舍,能拖就拖,但事實上,針對於許多的關節疼痛或腰部的慢性疼痛等,其實還有多種療法來代替開刀,也因此民眾無須對肩頸疼痛、腰痛、退化關節炎等如此絕望。男子退化關節炎 痠痛難忍想開刀台中就有一位退休男子,過去因創傷致雙肩疼痛無力。超音波檢查顯示,他一側旋轉肌部分撕裂,另一側則為沾粘性與退化性肩關節炎,以致痠痛難忍。同樣求治過民俗療法,甚至想開刀圖個一勞永逸,但在經過再生與增生療法雙管齊下,輔以玻尿酸注射之後,雙肩力量已逐漸恢復,手術治療已無必要考慮。  中國附醫復健科賴宇亮醫師說,疼痛是復健病患普遍的主訴。而治療頭痛,顳顎關節痛,頸部、下背、腰部的慢性疼痛,肩部旋轉肌肉疼痛,頑固性網球肘,髖部及大腿上外側疼痛,膝關節周圍疼痛,腳踝扭傷合併韌帶鬆弛及慢性疼痛,最常使用的當屬葡萄糖增生療法,以及PRP再生療法。難纏關節炎 可用再生療法解決  賴宇亮醫師指出,增生療法對關節周邊損傷,效果特別明顯,像是五十肩、網球肘、媽媽手、退化性膝關節炎、脊椎周邊韌帶損傷等。其中高濃度的葡萄糖較其他注射液安全,最常被用來引起輕微的發炎反應,以啟動身體的修補機制。人體本來就有受傷後自行修補的反應,借助些許外力製造,可以增強肌腱和韌帶的強度,進而減緩慢性疼痛。 至於近期發展出的PRP再生療法,則是注射自體血清,來刺激血管增生,加速軟組織修復。也就是自身的血小板經過純化之後,分泌出的細胞激素,在短時間內幫助組織修復,遠離疼痛。適用範圍包括退化性關節炎、運動傷害、慢性肌腱炎、網球肘等。

跑步傷膝蓋?把握4原則有益膝關節

跑步傷膝蓋?把握4原則有益膝關節#關節炎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陳詩婷/採訪報導)「跑跑跑…向前跑!」台灣人愛運動,尤其是近年來路跑風氣盛行,儼然成為一種全民運動。然而,許多民眾擔心,跑步可能對於膝蓋害很大,特別是本身關節不適的民眾更是不敢過度運動。對此,聯合醫院中興院區復健科林政宜醫師表示,只要把握:跑前做好暖身、穿著合適運動鞋,同時在有合格的PU跑道上慢跑,以及不要一次長跑超過3000公尺等4項原則,其實跑步反而有助降低退化性關節炎的機率;此外,本身已經有退化性關節炎問題的民眾,也應時常活動身體,像是站立、健走等活動,都可舒緩關節不適的作用。跑步到底會不會傷膝蓋?林政宜醫師說明,任何運動只要過度、姿勢不對、在不合適的場合,都可能造成運動傷害。以跑步這項運動來講,本身就是一種負重運動,但是當人的膝蓋在負重承受壓力時會分泌關節液,幫助達到潤滑膝蓋的作用;同時,有運動習慣的人,本身的BMI值(身體質量指數)也會降低,膝蓋承受的壓力也較小,以這個角度來看,跑步對膝蓋是有好處的。然而,為何有人說跑步會傷膝蓋?他接著說明,有些人跑步不僅跑前沒有暖身,又喜歡長跑、穿著不對的慢跑鞋,又或者喜歡在沒有吸震效果的柏油路上跑,當然會造成膝蓋的壓力,時間久了,當然會傷膝蓋。因此,醫師建議若喜歡慢跑的民眾,應盡量把握以下4原則:1) 跑前確實暖身。2) 穿著吸震的慢跑鞋。3) 在設有PU跑道的場地慢跑。4) 沒有受過正規訓練者,不宜長跑(一次超過3000公尺)。退化性關節炎應做何種運動?「已經有膝關節退化的民眾可以慢跑嗎?」林政宜醫師建議,若是輕度的患者還是可以慢跑,但應同時搭配正確的復健運動,增加大腿肌肉的強度;而中重度的患者,除了正規的復健運動外,就不大建議慢跑,可以選擇健走或站立的運動,千萬不能因為疼痛就不動,否則退化可是會越來越嚴重。以下整理醫師推薦膝關節退化患者可從事的復健運動:1) 坐在椅子上,大腿與小腿成90度角。2) 小腿往前舉至雙腿與地板平行,停留約30秒,可重複數次,如此可強化大腿肌肉,舒緩膝關節退化的不適。至於退化性關節炎在用藥選擇上,研究指出患者可服用葡萄醣胺來改善疼痛表現。根據臨床上資訊顯示,部分患者服用葡萄醣胺確實可以降低膝蓋疼痛,但除此之外,仍建議患者還是應遵循醫囑治療,並透過正確的復健運動,透過強化膝蓋周邊肌肉,給膝蓋支持的力量,才是治標的做法。

國人每年用藥達上千億!用藥觀念存迷思

國人每年用藥達上千億!用藥觀念存迷思#關節炎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台灣人愛吃藥居全球之冠?根據健保局統計,每年光是健保藥就吃掉高達1300億元,其中又以老年人口為最用藥人口的大宗。嘉義長庚醫院藥劑科組長張展維表示,臨床上發現,很多中老年人普遍存在錯誤用藥迷思,再加上現在藥物購買方便,逐漸成為「洗腎之國」。事實上,以老年人常見的關節炎來說,葡萄醣胺僅限於治療退化性關節炎,其他像是骨質疏鬆等問題,則應依循醫囑而有不同治療。醫師也提醒民眾,在選擇藥品之前,除應正確區分病症外,也應瞭解藥品及食品差異、實驗證明、產地及製程技術,才能食的安心。國人普遍愛用藥 為美國7倍之多統計資料顯示,國人不論年紀長幼,每次拿藥至少會有三種以上用藥,而65歲以上的老年人因患有程度不等的慢性病,每次拿藥更是多達十種以上!張展維藥師說明,此數據與美國相比,竟高出7倍之多!以關節炎來說,臨床上也發現,普遍的中老年人多少都有存在錯誤的用藥迷思,誤以為只要是骨頭問題就要吃葡萄醣胺,事實上,骨頭問題有很多種,葡萄醣胺僅限於治療「退化性關節炎」,其他像是骨質疏鬆、類風濕性關節炎或下背疼痛問題,則應視不同症狀尋求不同治療方式。「藥」怎麼吃、怎麼選才正確?「葡萄醣胺那麼多種,民眾應該怎麼挑?」張展維藥師解釋,目前市面上藥局所陳列的葡萄糖胺產品可分為硫酸鹽、鹽酸鹽及不含鹽類的葡萄糖胺,唯一通過健保給付有療效的為硫酸鹽葡萄糖胺類的藥品,至於鹽酸鹽及不含鹽份的葡萄糖胺僅能算是保健食品。此外,張藥師說明,不管藥品是哪種劑型,只要吃對劑量的濃度效果就沒有差別,而添加少量氯化鈉的結晶型葡萄糖胺,目前則是有較多的研究支持,成分較為安定,一般用藥也會以結晶型為主;液態狀的葡萄醣胺則因添加程度不等的糖份與防腐劑等化學成份,建議若是患有糖尿病的民眾,應與指導醫師討論後再食用,避免攝取過多糖份。使用前應建立3認知由於國人普遍對葡萄糖胺用藥存在錯誤迷思,張藥師也呼籲民眾,使用前應有以下3項認知:1) 必須確定罹患退化性關節炎(類風濕關節炎、骨鬆或下背痛則不適合)。2) 不應過度的期待與依賴,葡萄糖胺沒有預防效果。3) 建議購買前要認明標示,選擇有衛福部核准登記藥品許可證字號的合法產品,才安全可靠。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