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節炎

半數長者受退化性關節炎所苦!骨科醫列「關鍵原因」缺乏運動也算

半數長者受退化性關節炎所苦!骨科醫列「關鍵原因」缺乏運動也算#關節炎

85歲的黃先生罹患退化性膝關節炎逾10年,關節嚴重變形、疼痛難耐,長期依賴藥物、復健及自費療程,效果有限,甚至需坐輪椅。至台北慈濟醫院就診後,雖符合人工關節置換條件,但因年紀與手術風險,家屬選擇非手術治療。最終由骨科醫師施行「高頻熱凝療法」,一週後疼痛減輕7~8成,黃先生也成功恢復行走能力。

跌倒別再手撐地!醫揭韌帶損傷「恐怖後遺症」:手腕痛、握力下降

跌倒別再手撐地!醫揭韌帶損傷「恐怖後遺症」:手腕痛、握力下降#關節炎

70多歲劉先生退休後愛騎腳踏車,3年前一次意外摔倒時本能地以手撐地,自此手腕便時常隱隱作痛,起初認為只是扭傷並未積極治療,直到近2個月疼痛逐漸加劇,甚至連拿水杯和開門的小動作都變得困難,嚴重影響生活品質。後續,前往仁愛長庚合作聯盟醫院治療,診斷為「舟月韌帶損傷合併舟狀骨與橈骨關節炎」,經手術後疼痛大幅減輕,重新能輕鬆拿水杯、轉門把,生活便利度顯著提升。

膝蓋無力怎麼辦?營養師揭「不動更沒力」高蛋白飲食搭1運動最有效

膝蓋無力怎麼辦?營養師揭「不動更沒力」高蛋白飲食搭1運動最有效#關節炎

游泳可以讓關節輕鬆活動、練習心肺功能,但是負重量不足,如果只靠游泳的運動不夠,最好還要再加上一些負重的重量訓練。到底腿部痠痛無力怎麼解決?選什麼運動訓練最好?《優活健康網》特選此篇,營養師提醒,要活就要動,配合低糖低油高蛋白飲食,搭配復健和重量訓練運動,幫助腿部恢復肌力。

退化性關節炎年輕化,竟因運動傷害?醫揭「1招治根」比換關節更好

退化性關節炎年輕化,竟因運動傷害?醫揭「1招治根」比換關節更好#關節炎

35歲的阿傑從學生時代就擅長各式運動,馬拉松、游泳、自行車、登山、衝浪等運動,都是他休假的日常,並從去年起就積極備戰「雙北世壯運」三鐵項目,沒想到近來運動表現卻雪崩式下降,明明已是專業等級的運動高手,卻表現得像差勁的新手,膝蓋更常有痠痛感,到醫院檢查才發現已罹患了退化性關節炎,膝關節軟骨已有磨損,醫師提醒他須降低運動強度。

2025媽祖遶境》長時間行走怎防關節炎、膝蓋痛?先做3招行走測試

2025媽祖遶境》長時間行走怎防關節炎、膝蓋痛?先做3招行走測試#關節炎

大甲媽遶境全程9天8夜、需步行近340公里,總吸引許多信眾參與。但物理治療師提醒,長時間步行且速度快,可能會對身體造成「遶境腳」負擔,一天步行5~8小時甚至更久,不僅考驗耐力,也容易產生疲勞性傷害。若不確定自身狀況,建議民眾可先透過簡單測試做行走評估,以利進一步進行步行耐力與肌力訓練。

踝關節炎好發年輕人!醫揭「2疾病」也是高風險群:每走一步都痛

踝關節炎好發年輕人!醫揭「2疾病」也是高風險群:每走一步都痛#關節炎

1名67歲男子,長期因左腳踝疼痛而困擾,每走一步就疼痛,嚴重影響日常步行與生活品質。經奇美醫院骨科部主治醫師羅勝彬於門診詳細檢查後,確診為左腳踝退化性關節炎,並伴隨骨刺形成,經進行全人工踝關節置換手術,改善疼痛並恢復關節功能。術後半年,病人恢復良好,不僅行走能力顯著提升,原本疼痛也明顯緩解,順利重返日常生活。

轉脖子聽到「咔咔聲」正常嗎?是關節退化警訊?醫揭「2症狀」當心

轉脖子聽到「咔咔聲」正常嗎?是關節退化警訊?醫揭「2症狀」當心#關節炎

久坐低頭一段時間,轉動脖子竟產生咔咔聲?《優活健康網》特選此篇,脊椎外科醫師提醒,扭動脖子產生聲音,其實是骨頭附近的韌帶、肌腱磨擦,或失去軟骨保護的骨頭間磨擦聲音,屬於正常現象,但如果出現「2症狀」要小心關節退化;建議常做簡單1動作放鬆頸後方肌肉,保養頸關節預防退化。

關節保健品怎麼選?常見「3大營養成份」葡萄糖胺、UC2功效一次看

關節保健品怎麼選?常見「3大營養成份」葡萄糖胺、UC2功效一次看#關節炎

天氣一冷,膝蓋關節就卡卡!骨科醫師提醒,秋冬因氣溫降低、影響血液循環,民眾容易感覺關節部位僵硬。若民眾感覺關節部位痠痛、卡卡,甚至有沙沙聲,就要當心是關節液不足警訊,建議諮詢醫師並調整生活習慣,補充葡萄糖胺、龜鹿雙寶等營養,及早加強關節保健,避免症狀加劇。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