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滋病

愛滋病童 醫師:不僅醫療問題應關懷

愛滋病童 醫師:不僅醫療問題應關懷#愛滋病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李玟瑾/綜合報導)目前對於HIV目前無有效根治的方法,然而雞尾酒療法越來越進步,已經可以使愛滋病變得跟高血壓等慢性病一樣,只要規則服藥,對病患的生活品質並沒有太大影響。而兒童愛滋病患者其生理構造和免疫系統還不成熟,治療上不僅只有醫療問題,衍生出的是社會大眾排斥愛滋病患者的社會問題。新竹馬偕醫院小兒感染科醫師林千裕表示,從1980年代發現HIV病毒以來,全世界感染HIV的病人數急遽上升,且根據衛福部疾病管制署統計, 國內愛滋感染人數累積至目前為止已接近2萬6千人,平均每天有6人感染愛滋!然而愛滋病毒是不會透過一般的接觸或共同用餐來傳染,因此並不需要過度擔心;雖然對於HIV目前還無有效根治的方法,但雞尾酒療法越來越進步,只要配合醫師好好治療,大部分病人的治療效果都很好、副作用也很少,愛滋病已經變得跟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一樣,只要規則服藥,對病患的生活品質並沒有太大影響。兒童愛滋病 症狀不典型容易被忽略然而兒童的生理構造跟免疫機能還不成熟,加上兒童感染愛滋病的症狀通常不典型,增加診斷上的困難、容易被忽略,而相較於成人,兒童愛滋病更為複雜,除了要考慮病童生長發育情形及藥物選擇外,還有病童的告知及教育、服藥順從性、家庭的溝通、隱私保密、學校及交友等問題。愛滋病不只是個醫療問題,更是大家聞之色變的疾病,社會大眾往往因誤解而對愛滋病感染者產生排斥,衍生出其他家庭、社會問題。因此為了使病情能獲得良好的控制,面對愛滋病童的治療通常需要專業醫護人員、個案管理師、以及社工人員的治療團隊一起來幫助病童克服愛滋、安心長大。

愛滋感染者 正確心態保陽光生活

愛滋感染者 正確心態保陽光生活#愛滋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綜合報導)關於國小男老師疑似蓄意將愛滋病毒傳染他人,而判刑13年的新聞,台灣紅絲帶基金會表示,並不樂見感染者遭受法律制裁,建立正確心態接受治療、維持安全性行為,感染者的生活也可以很陽光。感染愛滋者 積極治療、心理建設 生活能和常人無異台灣紅絲帶基金會呼籲,愛滋感染並非絕症、也非不能發生性行為,只要全程正確使用保險套就可進行,除了能保護伴侶免於愛滋感染外、亦可讓自己免於遭受愛滋病毒再度感染,降低愛滋病毒交叉感染的風險;愛滋感染者透過治療降低體內病毒量、提升免疫力,生活作息依然可與一般人無異,切莫過於灰心,如果得知感染愛滋後,心理產生任何疑慮或負面情緒,都能向愛滋民間團體尋求協助,獲得諮商服務、減少恐懼。毒品氾濫,使得感染愛滋風險大增,近年來因毒品感染愛滋的情況,已從過去施打毒品、共用針頭傳染轉變成娛樂性藥物(如K他命、搖頭丸)搭配不安全性行為,因此紅絲帶基金會提醒民眾,性派對中可能參雜違法藥物的使用,容易因使用藥物後進而發生危險性行為,導致感染風險增加,應避免參加藥物性派對,且發生性行為時應全程使用保險套。愛滋潛伏期長 定篩、避免危險行為防愛滋 基金會指出,愛滋傳染有特定途徑,與愛滋者相處、一般生活並不會有任何感染風險,民眾無須過度驚慌;感染愛滋病毒後通常不會有明顯症狀、潛伏期長達5-10年,常會延誤治療的最佳時機,因此除了避免危險性行為和共用針頭施打毒品等危險行為外,可透過定期篩檢確認身體健康狀況。若呈現陽性反應者,應及早前往醫院治療,不但可延緩發病、增加存活時間,還能使感染者減少危險行為,同時避免愛滋感染疫情擴大。

安全性行為 全面預防愛滋

安全性行為 全面預防愛滋#愛滋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綜合報導)因媒體刊載「主辦雜交趴 愛滋男師被判13年」的報導,疾病管制署再次呼籲安全性行為的重要並表示,此案純屬個人行為,感染愛滋病毒者不應與他人發生危險性行為、以免觸法,並希望社會大眾不要因少數個案的錯誤行為,而將感染者污名化。愛滋帶原者不應蓄意傳染病毒 以免觸法根據《人類免疫缺乏病毒傳染防治及感染者權益保障條例第21條》規定,明知自己感染愛滋而與他人發生危險性行為,導致他人感染者,將處以5-12年有期徒刑,明知故犯未遂者等同罰之;因此疾管署呼籲愛滋感染者應做到「傳染到我為止」,發生性行為時務必全程正確使用保險套,更不該將愛滋病毒傳染他人。民眾進行性行為時,必須懂得保護自己,不因性行為對象的身分、職業而忽略安全性行為的重要性,和性交史不明者發生關係時,也要拒絕無套性行為,全程使用保險套才能免於愛滋,保護自己和他人。愛滋患者增多 拒絕性愛趴、多重性伴侶、性史雜亂者疾病署統計資料顯示,截至今年7月底,國內感染愛滋人數大約2萬6千人,民眾不應輕忽愛滋疫情,其中15-24歲年輕族群感染愛滋者,相較去年同時間人數增加6%,有明顯增多的趨勢。因此疾管署提醒國人避免參加轟趴、性派對、不要有多重性伴侶等危險性行為;保護自己、不跟性交史不明者發生親密關係;性行為過程中全程使用保險套,才能愛己及人,有效預防感染愛滋。

正確性觀念 愛滋遠離我

正確性觀念 愛滋遠離我#愛滋病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顏佩瑩/綜合報導)近年來年輕族群感染愛滋有逐年增加的趨勢,許多學生趁放暑假期間到夜店或參加轟趴、性派對、多重性伴侶等危險性行為,其實這樣的行為是將自己暴露於感染愛滋的致命風險中;若在酒精的催化下或合併使用興奮藥物,在自制力及防衛力下降的情況,加上情境催化作用,極易發生危險性行為,增加感染愛滋及其他性病的風險。今年因不安全性行為感染的人數達1,206人,性行為時若未正確使用保險套及水性潤滑液,會增加感染愛滋及其他性病的風險。基隆市中山區衛生所謝鈴琴主任呼籲,青少年在暑假期間,不要低估愛滋病的危險性,應避免讓自己暴露在危險的環境中,若不得已情況發生性行為,一定要全程正確使用保險套及水性潤滑液,以保護自身安全。 

防範愛滋 社群動員拿好禮

防範愛滋 社群動員拿好禮#愛滋病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顏佩瑩/綜合報導)愛滋病的防治推動正在台南市如火如荼的展開!繼「南方彩虹街六號」同志健康中心成立後,緊接著七月份在大學校園設置保險套自動販售機也正式揭牌啟用。另外配合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推動『We-Check』社群動員愛滋檢驗,凡是自覺有篩檢需要的市民,都能來做匿名愛滋抽血篩檢。參加「We -Check」活動的民眾或伴侶,不需具名,完全免費,篩檢後每人可獲100元全家禮券(禮券送完為止),本活動絕對尊重個人隱私,只會將檢驗結果告知當事人,而且提供篩檢前後專業的諮詢服務,請民眾放心。衛生局呼籲,愛滋病是一種可以預防及治療的疾病,為防範愛滋病,應避免共用針具並遵守安全的性行為,且正確的使用保險套,杜絕愛滋病感染風險。有關We-Check篩檢相關活動資訊可參閱:疾病管制署We-Check活動網站(http://we-check.tw/)、本局網站或撥打本局東興辦公室電話(06-6357716)、林森辦公室電話(06-2679751)及各區衛生所洽詢。

正確性觀念 遠離愛滋病

正確性觀念 遠離愛滋病#愛滋病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顏佩瑩/綜合報導)8月13日七夕情人節當日上午10時中西區衛生所特選於南英商工禮堂舉辦愛滋病防治宣導,活動由南英商工電視電影科及臺南護專社團共同表演,並邀請到永華里太鼓隊特別贊助演出,藉由活動教導民眾如何正確使用保險套,了解愛滋與性病的預防知 。一連串宣導活動外,並設置篩檢站辦理免費「愛滋病毒及梅毒篩檢活動」,希望藉由擴大篩檢提供民眾愛滋篩檢及諮詢服務,喚起民眾對愛滋防治的認識與關注,民眾可以把握機會至篩檢服務站接受篩檢。感染者的年輕化及持續增加,更令我們感到憂心,顯示年輕族群的愛滋防治宣導工作不容忽視,特別呼籲青少年對愛滋病有正確認知、懂得自我保護,並遠離毒品,以降低感染風險。建立正確的性別觀念,學習彼此尊重、關懷與信任,「守護自己」 發揮自制力,讓自己遠離愛滋!  

規律服用愛滋藥 健康有保障

規律服用愛滋藥 健康有保障#愛滋病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顏佩瑩/綜合報導)國外研究資料顯示,愛滋病毒複製時突變機率極高,每天可以製造出10億至100億個突變之病毒顆粒。國內疾病管制署101資料顯示,國內存活之愛滋感染者共計20,438人,其中服藥人數為12,345人,服藥者中有八成感染者(9,725人)體內測不到有2成感染者可能因未規律服用藥物而無法良好控制病情。 於101年11月8日疾管署公告「愛滋感染者抗愛滋病毒用藥品質提昇計畫」,希望透過個案就醫紀錄,找出不規律回診或不規則服藥的個案,經過醫師及個案管理師之諮詢與輔導,共同研擬適當的服藥方式,以提高感染者服藥順從性。呼籲感染者關心自己的健康及珍惜愛滋病藥物,但若個案有緊急臨床需求,並不受限,只要經醫師評估依病情需馬上服用抗愛滋病毒藥物者,仍得開立處方,不會影響病患權益。感染愛滋病毒已被視為一種慢性病,需規律服藥,才能長治久安。若對服藥有任何的疑問、困難或擔心,請和您的診治醫師及個案管理師討論,找出適合您的服藥方法。

愛滋病用藥費用降價 政府省下兩億元

愛滋病用藥費用降價 政府省下兩億元#愛滋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愛滋病患一年比一年增加,對於政府的負擔無疑是日漸加重,而日前,疾管局向各家藥廠協商愛滋病治療藥物降價一事,目前得到藥商正面回應,允諾將降價百分之二到百分之二十五不等的藥費,未來一年可替政府節省兩億元的愛滋病用藥費用。愛滋病用藥費用漸降疾管局指出,我國自99年至今共有3次較大規模的愛滋藥物降價,99年7月統一調降所有95年前核價之藥價2%。101年6月則開始搭配「抗人類免疫缺乏病毒藥品處方使用規範」方案,進行策略性藥價協商,共8種藥品降價2.13%至17.5%不等,今年7月再協商完成11種藥價調降,未來一年預估可再為政府節省約2億元公帑。對此,疾管局誠摯地感謝上述6家藥廠同意降價,將獲利回饋社會,使得愛滋醫療照護制度得以延續,維護愛滋個案醫療照護權益。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