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菸

男吸菸、嗜酒 糖尿病險致失明

男吸菸、嗜酒 糖尿病險致失明#抽菸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台中一名男業務員時常交際應酬,養成抽菸、飲酒的習慣,最近出現視力下降的症狀,他原以為是業務繁忙導致眼睛疲勞,直到某次伸手只見手影,才察覺事態嚴重,趕緊就醫檢查;沒想到才44歲就確診為第二型糖尿病,且出現眼睛黃斑部水腫併發症,險些失明!控糖不佳 小心罹患「糖尿病性黃斑部水腫」傷視力負責收治患者的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眼科主任張集皇醫師說明,糖尿病是一種身體發炎的疾病,而飲酒、嗜喝含糖飲料者都是高危險族群。若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血液中血糖濃度過高,易造成血管壁破壞,進而引起組織滲漏、出血,甚至缺氧,這時血管壁就會產生不正常的新生血管,繼續破壞視網膜及感光細胞,最嚴重的情況就是失明。透過張主任詳細的眼底檢查後,上述患者的左眼確診罹患「糖尿病性黃斑部水腫」,不過因新生血管過多,若直接眼內注射治療效果恐不彰,建議合併手術清除過多的新生血管纖維,再搭配眼內注射抗血管內皮生長因子(Anti-VEGF),患者左眼視力才逐漸恢復,得以重回工作崗位;他也極積控制血糖,並戒除吸菸、飲酒等不良生活習慣,避免糖尿病視網膜病變進一步惡化。糖尿病友要慎防視網膜病變 應定期眼底檢查張集皇主任指出,糖尿病患者若血糖控制不佳,最終都可能面臨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引發黃斑部水腫影響視力。根據國外研究顯示 ,第一型糖尿病患者在確診後的4~5年,約10%會出現視網膜病變;而第二型糖尿病患者在確診的同時,就有20%的患者已有視網膜病變,因此二型糖尿病患者在發現時,就應趕緊至眼科做第一次眼底檢查,以免延誤病情,喪失視力。張主任補充,因眼底黃斑部積水,病患初期視覺感光度會變差,視野顏色會變淺,不過一般人不易察覺,大多要到雙眼視力下降、模糊,視線有黑影、扭曲變形,才會求醫。在眼科,臨床上多以螢光眼底攝影及眼底光學斷層掃描(OCT)檢查,再經由醫師判斷黃斑部水腫的型態,對症下藥,提升治療成效。眼內注射抗血管內皮生長因子 可改善黃斑部水腫張集皇主任說,糖尿病性黃斑部水腫患者應積極治療,目前已有眼內注射抗血管內皮生長因子(Anti-VEGF),可改善黃斑部水腫,視力回復機會大,相較於傳統雷射治療,可避免細胞永久性傷害。不過,張主任也說明,每位患者治療方式不同,應以視力下降程度、侵犯範圍及嚴重程度來選擇最合適的治療。張集皇主任提醒,糖尿病患者務必控制血糖,且糖化血色素控制在7%以下,可減低罹患糖尿病黃斑部水腫的發生,此外也要注意血壓、血脂,最重要的是養成良好生活作息,均衡飲食,適量運動,是維持健康的不二法門。(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胸悶痛恐心肌梗塞 把握黃金12小時

胸悶痛恐心肌梗塞 把握黃金12小時#抽菸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王伯伯是80歲的退伍軍人,有高血壓、高血脂與抽菸史, 1天1包菸,菸齡長達50年。某天用餐後外出,忽然感覺胸悶、胸痛,掛急診發現急性心肌梗塞,住院治療。急性心肌梗塞 最常見胸悶、胸痛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護理師秦僑慧說明,急性心肌梗塞指心臟的冠狀動脈阻塞,使心臟肌肉血流供應不足,引起心肌壞死。最常見的症狀為胸悶、胸痛,胸痛有時會擴散至左肩、頸部、下巴及背部,休息也無法獲得緩解。嚴重甚至會出現噁心嘔吐、全身冒冷汗、臉色蒼白且四肢冰冷、全身虛弱無力、呼吸困難甚至休克死亡。急性心肌梗塞的黃金急救時間為發作12小時,時間內為降低死亡率的重要關鍵。急性心肌梗塞緊急治療的方式,儘早使用抗血栓藥物,或經由冠狀動脈擴張術打通阻塞處或置入支架,使血栓溶解或是冠狀動脈血流恢復,讓心肌受到的損害減小,減輕受傷的範圍。飲食避免紅肉類 運動遵守「333」運動計畫膽固醇過高、高血壓和肥胖者,都與急性心肌梗塞有相關性。呼籲民眾在飲食上,避免過度飽食,少吃動物性脂肪,如牛、羊、豬肉等紅肉類,盡量採低脂肪、低膽固醇、低鹽和高纖維飲食。秦僑慧護理師提醒,應避免過冷和過熱的刺激,並且戒菸、戒酒,維持理想體重。每年定期健康檢查的,充份了解自己的身體健康狀態。一旦發現警訊要及早就醫治療,早期預防、早期治療,預防急性心肌梗塞發生。運動可遵守333運動計畫,養成良好運動習慣:1)每週最少3次 2)每次30分鐘 3)心跳>130次/分

小小年紀就抽菸 受家長影響大!

小小年紀就抽菸 受家長影響大!#抽菸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有對父子檔攜手戒菸,理由是患有氣喘的太太,受不了每天在家吸父子的二手菸,加重氣喘症狀,於是跟先生與兒子協議戒菸計畫。為了當孩子的榜樣,實現對另一半的承諾,父子倆決定接受戒菸門診,毅然決定拋開老菸槍的標籤。小孩抽菸習慣 受家長影響大花蓮慈濟醫院副院長許文林表示,許多習慣都是從小養成,拒菸也是,要讓孩子們小時候就學會拒絕菸害。根據衛福部資料顯示,近年來吸菸年輕化問題顯著,花東國中學生吸菸率約為8.8%,與全台的國中學生吸菸率5%相比高出3.8%,隨著吸菸年齡層下降的趨勢,青少年菸害防制成為現今重要的健康議題。社區醫學部主任許文林副院長強調,健康是自己的,但是環境是大家的,環境中的人會互相影響。有的小孩還沒上小學就有抽菸習慣,只因為每天看見家長抽菸。有人抽了10幾年菸,卻因為家中有新生兒到來而戒菸,千萬不可以小看每個人的選擇與力量。戒菸避免接觸致癌物 杜絕罹癌風險花蓮慈院目前推動戒菸門診,每年約有3、4百人參與,成功率已達3成5。戒菸門診免掛號費,民眾只需負擔藥品部分負擔費用,而且部分負擔費用有上限,讓需要戒菸的民眾,不光省下買菸的費用,還能賺到無價的健康。許文林副院長提醒,不只沒吸菸的人要拒菸,有吸菸習慣的人更要戒菸。花蓮慈院深耕花東地區偏鄉醫療,看到許多香菸、檳榔、酗酒造成的健康問題。治療癌症病患除了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提升治療成功率,最根本的還是從衛生健康習慣做起,預防重於治療。

​及早發現口腔癌 醫師教2點自我檢查

​及早發現口腔癌 醫師教2點自我檢查#抽菸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在台灣,嚼食檳榔者大部分同時有抽菸習慣,再加上喝酒文化,更增加罹患口腔癌風險。國際癌症研究總署2003年宣布檳榔為第一級人類致癌物,國衛院研究亦指出,既抽菸、喝酒又嚼食檳榔,得口腔癌機率為一般人的123倍。口腔黏膜呈白或深紅色、嘴張不大是警訊根據台東縣癌症發生率,口腔癌自93年起一直位居第1、2位。嚼食檳榔習慣有關以中壯年為多,此年齡層罹患口腔癌也最多。關心自己也關心身邊親人朋友,愛惜身體、促進健康。守護身體健康務必戒除嚼食檳榔習慣,並定期接受癌症篩檢,降低癌症病變的機會。台東馬偕醫院口腔顎面外科醫師張哲綸表示,口腔癌五年存活率第1期72%、第2期39%、第3期27%、第4期12%,可透過口腔黏膜篩檢,越早發現、儘早治療。正常的口腔黏膜顏色是粉紅色,白色或深紅色是身體警訊。嘴巴張合大小也可判斷,口腔黏膜病變時會纖維化,越嚴重將造成黏膜緊縮,影響嘴巴張合。30歲以上、18歲以上原住民 可免費篩檢凡30歲以上民眾或18歲以上原住民族,在2年內未接受口腔癌篩檢者皆可接受免費篩檢。現在的切片治療技術已由傳統手術提升為二氧化碳雷射技術,治療後僅會產生焦痂並自行脫落,不會有太多不適的感覺,而且健保有給付。張哲綸醫師提醒,吸菸及嚼食檳榔是致癌因子,無論時間長短或是否持續,都可能發生病變。除了生活習慣外,個人細胞基因影響致癌的可能。無基於民眾健康,凡有嚼食檳榔及吸菸者,一旦發現口腔異常務必儘速就醫。

11歲開始就抽菸 胸悶會喘肺阻塞害的

11歲開始就抽菸 胸悶會喘肺阻塞害的#抽菸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一名37歲的男性,從11歲開始抽菸,從小鼻子過敏、氣喘。健檢發現三酸甘油脂、膽固醇過高,今年5月氣喘發作,進行戒菸並追蹤治療,但仍持續咳嗽有痰、胸悶且經常會喘,9月檢查發現肺功能剩下不到7成。37歲即明顯肺功能損傷,就是因為呼吸道過敏再加上慢性阻塞性肺病。慢性阻塞性肺病 肺癌危險因子根據資料顯示,國人10大死因中,有6項死因與吸菸有關,其中最密切相關的就是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依據國民健康署資料顯示,COPD自102年起已連續3年位居國人10大死因第7名,臺灣1年更有超過5千人因COPD死亡,還是肺癌主要危險因子之一。臺北市政府衛生局局長黃世傑表示,慢性阻塞性肺病是因呼吸道長期發炎,氣體無法通暢進出呼吸道的疾病,包括慢性支氣管炎與肺氣腫2大類型。如同慢性病,雖無法完全治癒,但透過治療仍可改善病情。呼吸道過敏者吸菸 肺阻塞提早報到COPD主因是吸菸導致慢性呼吸道發炎,呼吸道過敏者特別容易因過敏、吸菸雙重傷害,提早出現COPD。常見表現呼吸困難、喘不過氣、慢性咳嗽且多痰,好發於40歲以上男性。早期沒有明顯症狀,但會隨年齡增長而一直惡化,導致呼吸困難越來越嚴重。北市衛生局已結合臺北市超過300間以上合約醫事機構提供二代戒菸服務,僅需負擔掛號費及最高200元部分負擔。即日起至106年11月30日止,具有健保身分吸菸或106年曾接受戒菸治療,前往臺北市戒菸衛教合約醫事機構戒菸,接受第1次服務,可領取新臺幣面額100元之超商禮券及宣導品1份。菸害防制與戒菸服務請至無菸健康網https://subweb.health.gov.tw/Nosmoking/查詢。

長期抽菸呼吸困難 肺阻塞找上門

長期抽菸呼吸困難 肺阻塞找上門#抽菸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慢性阻塞性肺病」是胸腔科門診最常見的疾病,在台灣更排名第7大死因。患者平均壽命比一般人少11年,全台40歲以上罹病人數超過100萬,但由於病名難記、難念,民眾對於此病相當陌生。慢性阻塞性肺病 好發癮君子、肺炎病患亞東醫院胸腔內科醫師王祟任表示,慢性阻塞性肺病是肺部功能慢性退化的疾病,藉由藥物可長期控制,但無法完全治癒。大部分的病友都有長期抽菸史、工作時需曝露在有害的微塵粒子中,或是空氣污染造成。好發於男性、老年人、反覆肺炎及有慢性疾病的病患。病症包括肺氣腫及支氣管炎,造成漸進性加重呼吸困難、有痰或沒有痰的慢性咳嗽、喘息、胸悶和長期喉嚨不適、咳痰、咳血,以及行動困難。常會合併肌肉萎縮、骨質疏鬆症、憂鬱症和心血管疾病。甚至可能引起急性發作,呼吸道感染、嚴重咳嗽併有濃痰和呼吸喘鳴,嚴重時甚至併發氣胸、肺炎、敗血症和呼吸衰竭。戒菸、注意空氣品質 減緩肺阻塞惡化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患者,初期不一定會馬上出現症狀,當病情進一步發展時才會發現。大部分患者在疾病發生初期,往往誤認是缺乏運動或老化導致。大部分患者常在40歲以後,才會因為呼吸症狀逐漸嚴重,到醫療院所求診被診斷,延誤了治療的黃金時間。王祟任醫師提醒,預防慢性阻塞性肺病惡化,最好的方法是戒菸。飲食要少量多餐,每餐不要吃太飽、餐前先休息,餐後勿立刻躺下。吃東西細嚼慢嚥,採用低碳水化合物與高脂、高纖維、避免產氣食物。冬天注意保暖,避免去人群擁擠處。空氣品質不佳時,減少外出。流行性感冒疫苗及肺炎疫苗也都建議規則施打,降低肺炎發生率。

脖子腫如乒乓球! 水喝太少恐致結石

脖子腫如乒乓球! 水喝太少恐致結石#抽菸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1名患者求診表示平常都沒事,吃完東西卻脖子腫,腫到如乒乓球大小,求診才知是唾液腺結石。唾液腺結石病人常見脖子或下顎突然出現腫塊,腫塊經常在吃完東西後出現,不到2小時又突然消失,直到腫塊越來越大甚至發燒。初期症狀易輕忽 唾液腺管阻塞結石萬芳醫院耳鼻喉科醫師丁義芳指出,唾液腺結石的主因是水分攝取不足、抽菸、過度疲勞或未注意口腔清潔等,造成唾液腺管阻塞,影響唾液分泌。一開始結石較小,唾液尚可緩慢從唾液管流出,所以經過一段時間腫塊即會消失,因此許多人不以為意。但若結石越來越大,唾液無法流出積在腺管中,將造成腫塊持續腫脹。丁義芳醫師表示,曾收治1名唾液腺結石病人,右頸部腫得跟乓乒球一樣大,檢查後發現,右頸的腫塊是頷下腺結石,引發唾液線阻塞,結石大小約6公釐,在深層位置,決定為病人進行微創唾液腺內視鏡手術,同時在手術中為唾液腺管路重建支架,最後成功為病人移除結石,恢復唾液腺正常分泌,也完整保留腺體功能。預防唾液腺結石 多喝水、少吃炸物傳統唾液腺結石移除手術是將導管切開再取出結石,或是直接將唾液腺摘除,術後容易發生唾液腺管路狹窄、口乾或顏面神經失調。微創唾液腺內視鏡手術則是使用1.3公釐內視鏡,由唾液腺管路開口進入後直接將結石移除,無須住院也可避免插管麻醉的不適,病人在手術後即可恢復正常生活。丁義芳醫師提醒,唾液腺結石如在3公釐以下,尚有機會靠著多喝水排出,但如反覆發作,建議及早就醫治療,以免結石越來越大,造成細菌感染。平時應多喝水補充水分、減少抽菸、適當休息、盡量調適心情避免壓力過大,減少食用油炸食物,才能有效預防唾液腺結石產生。

驚!作息正常12公分癌卻找上門

驚!作息正常12公分癌卻找上門#抽菸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40歲的王小姐作息正常,有運動習慣,無不良嗜好,卻檢查出腎臟有12公分之大的惡性腫瘤。利用腹腔鏡微創手術將腎臟摘除,術後追蹤半年狀況穩定,目前傷口復原良好。高血壓、肥胖、50至70歲為高危險族群高雄市立大同醫院泌尿科醫師李香瑩表示,腎細胞癌是腎臟最常見的惡性腫瘤,台灣每年約有8百至1千個新病例,好發於50至70歲,高血壓、肥胖及有抽菸習慣者是高危險族群。王小姐採用腹腔鏡微創根除性腎臟切除手術,將整個腎臟及腎臟上的腫瘤、一段輸尿管、腎上腺及包圍著腎臟脂肪、四周包圍著的包膜及局部淋巴結整個切除,其術後5年存活率可達7至9成。由於腎臟位於後腹腔深部,腎細胞癌初期無明顯症狀。若已出現血尿、腰痛及摸得到的腫瘤,病情已較後期甚至轉移。治療方式會依照腫瘤的分期來決定,包括部份腎切除手術或是根除性腎切除手術,可以微創腹腔鏡或傳統刀的方式切除。新腹腔鏡手術-術後恢復快、傷口小部份腎切除手術由於其微創特性,術後傷口小、疼痛輕且恢復快,不僅是侷限型腎細胞癌的新手術方式,對於7公分以上的大腫瘤、過度肥胖的患者,甚至是擴散到腎靜脈的腎細胞癌都可採用,而且腹腔鏡手術與傳統手術的10年存活率相同,不影響治療效果。李香瑩醫師說,王小姐12公分大的腫瘤已達第二期標準,但幸運的是尚未轉移,在手術切除後不需化療或放射治療,定期追蹤即可。若是發現得晚,不幸轉移,則需另採其他風險較大的治療方式。故建議前述危險族群需要定期進行健康檢查。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