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菸

母親抽菸傷害幼童 恐致生長遲緩

母親抽菸傷害幼童 恐致生長遲緩#抽菸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許多人很難想像小朋友抽菸會是什麼狀況。家中的孩童如果常常反覆呼吸道感染,慢性咳嗽,痰多,甚至出現類似氣喘的現象,都可能與父母親吸菸有相當大的關係,其實就是間接得讓小朋友抽菸。從胚胎時期開始,母親的吸菸卻能決定小朋友一生的幸福健康。若母親懷孕時抽菸不但容易早產,還會有胎兒生長遲緩的問題,其體重也會比一般孩子輕。研究發現,這些孩子出生之後,在嬰兒時期比較容易發生嬰兒猝死症,日後罹患氣喘的比率也增加。而且,母親抽菸的孩童,其住院率較母親不抽菸的孩童高出70%。上呼吸道是人體的第一道防衛防線,二手菸則是經由呼吸道進入體,呼吸道黏膜會受二手菸中的化學物質刺激,容易導致急性呼吸道感染、鼻竇炎,及其他慢性呼吸道疾病,甚至產生肺部囊狀纖維化,而降低肺臟功能。日後發生過敏疾病的機會,也會有明顯增加的趨勢。 近年來,有越來越多的專家學者,除了提出對二手菸的警告之外,更強調有所謂「三手菸」影響環境的新觀念。許多抽菸的家長以為,只要打開窗戶或電風扇吹得「煙消雲散」,就可避免小孩吸入二手菸,卻不知抽菸的同時,也會產生大量的有毒氣體和顆粒,吸附在吸菸者的頭髮和衣物,甚至地毯或家俱中也會存有這些有害物質。「三手菸」。儘管通風可以使得煙霧排到屋外,但是殘留物包括重金屬,致癌物質,甚至放射性物質卻留了下來,除了會讓呼吸道出了問題,肺部的發育不全,肺功能下降,甚至還會影響到行為認知與閱讀能力。抽菸所帶來的傷害並不是「眼見為憑」,看不見的「三手菸」所帶來的危害一樣是可怕的。自98年的元旦起,為了下一代的健康著想,「大人戒菸」不僅可以提供孩童最清潔安全的環境,更是等同付出最大之愛心。

醫訊/健康樂活 一同戒菸保健康

醫訊/健康樂活 一同戒菸保健康#抽菸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依據世界衛生組織100年全球調查,每年約有540萬人死於吸菸所導致之疾病,平均每六秒就有一人因菸害死亡,且全世界8大死因中有6個與吸菸相關,佔全球死亡人數1/10,超過愛滋病、肺結核、事故傷害或自殺等死因導致的死亡人數總和。而在台灣,每年有超過1萬8000人死於吸菸相關疾病,相當於每20分鐘就有一位國人因菸害而失去寶貴生命!為強化民眾健康戒菸概念,提供戒菸方法與技巧,亞東醫院於8月份舉辦為期四週戒菸班,歡迎有興趣的民眾一同加入亞東醫院戒菸班的行列。活動時間: 8月6日~8月30日  每週(一)、(四) 晚上6:00~7:30活動地點:亞東紀念醫院10樓第三教室活動洽詢:(02)7728-1403

檳榔子恐致癌 抽菸喝酒罹癌機率增

檳榔子恐致癌 抽菸喝酒罹癌機率增#抽菸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台灣口腔癌發生率為世界第一,口腔癌常好發在中壯年男性,對家庭帶來的打擊及對社會和國家經濟的衝擊,不容忽視。發生口腔癌的主要原因是嚼食檳榔,同時也與抽菸、喝酒息息相關。台灣每百位口腔癌患者就有88位有嚼檳榔,若愛抽菸、喝酒罹患口腔癌的機率高達123倍。基隆市衛生局建議民眾每2年可做一次口腔黏膜檢查,預防口腔癌。基隆市衛生局許明倫局長表示口腔癌已躍升為99年國人十大死因的第5位,也是基隆男性癌症發生率的前5名;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衛教文章表示,國際癌症中心(IARC)表示檳榔中的檳榔子為第一類致癌物,台灣每100位口腔癌患者就有88位有嚼檳榔習慣,是一般人的28倍,若在加上具有抽菸、喝酒習慣,得口腔癌的機率更是一般人的123倍。基隆市除了署立基隆醫院、長庚醫院及市立醫院提供口腔癌檢查外,基隆市安樂區衛生所考量民眾便利,特邀請長庚醫院牙科醫師定點巡迴社區醫療保健服務,讓民眾有更優質的健康生活,國健局已將口腔癌篩檢列入預防保健項目,建議只要是有抽菸、嚼食檳榔習慣的30歲以上民眾,可每2年一次定期口腔黏膜免費檢查,民眾千萬別讓自己的權益睡著了。各社區巡迴檢查服務時間及地點可洽基隆市衛生所。

大魚大肉抽菸喝酒 當心直腸癌找上門

大魚大肉抽菸喝酒 當心直腸癌找上門#抽菸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總是大魚大肉、喜吃辛辣食物又抽菸喝酒的朋友要注意了,一名46歲林先生喜愛吃大魚大肉及辛辣食物,加上抽菸、喝酒、嚼檳榔均不忌口,去年年底長達一個月的時間,開始出現間歇性的血便,就診後經大腸鏡檢查發現直腸有個3x2.5cm惡性腫瘤,台中林新醫院大腸直腸肛門外科主任許格豪指出,初期大腸癌一般無症狀,等到出現大便帶血、排便習慣改變、經常性腹瀉或便秘等症狀時,可能已是大腸癌第三、四期,因此在面對直腸癌上,民眾應該要定期篩檢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及少吃大魚大肉。發現惡性腫瘤後,經過「癌症腫瘤整合討論會」後,因腫瘤較大,為了保留林先生肛門的功能及完整性,將先行採用放射線治療(萬能刀)合併化學治療(CCRT),待腫瘤縮小後,再視情況手術切除腫瘤。後經台中林新醫院放射腫瘤科主任詹建勝給予5週25次的放射線治療後,正子攝影檢查(PET)顯示腫瘤已完全消失,肛門指診也完全摸不出突起腫瘤。    詹建勝主任解釋,第二、三期直腸癌手術前「放射+化學治療」可提高手術成功率及治癒率,林先生的腫瘤較大,位置接近肛門處,若先執行手術切除,怕會影響肛門擴約肌功能,並可能造成日後排便控制出問題。因此便建議林先生使用放療及化療方式。若日後需執行手術,也可縮小切除範圍。不過詹建勝主任提醒大腸癌患者,該選擇何種治療方式,必須根據每個人的癌症部位及擴散程度,並與主治醫師詳細討論後才能決定。    許格豪主任也指出,近年來,許多名人陸續罹患大腸癌,例如前總統李登輝先生、導演楊德昌先生,高雄縣長楊秋興,影劇圈楊烈、賀一航、邢峰等,大腸癌發生率頗高,民眾實不可輕忽,且林先生經過此次罹癌的教訓,他知道健康的珍貴,下定決心要改善飲食習慣及戒菸戒酒、戒檳榔,不再殘害自己的身體。

培養拒菸小尖兵 從家庭開始熄菸

培養拒菸小尖兵 從家庭開始熄菸#抽菸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家庭成員吸菸常為青少年模仿的對象,為了您的健康及家庭幸福,請給孩子一個清新健康的無菸好環境,澎湖縣湖西鄉衛生所為加強推動校園無菸害及加強學童學習菸害知識,並加強學童本身對菸品危害的認識與落實,舉辦「2012無菸菊島拒菸小尖兵體驗營」活動,從校園教育開始,再推廣至家庭。 宣導活動在湖西國小熱鬧登場,首先由湖西國小王有榮教導主任致詞並揭開活動序幕,接著安排白沙衛生所陳美雀護理師及湖西衛生所黃淑芬護理師以深入淺出的方式講授菸害、反菸害等觀念暨有獎徵答並特別安排拒菸有氧運動,學童們參與踴躍,接著是分組進行「除菸大作戰」闖關遊戲,活動相當精彩,學童們都樂在其中'.為加深學童對2009年1月11日正式上路的「菸害防制法」新規定有更深刻的認識及提高其拒菸、戒菸的意識及行動力,特安排楊懿俐稽查員講授「菸害防制法」,最後由邱梅真護理師講授無菸大地-全民「菸」檢,課程中並安排「DIY創意無菸標誌設計」比賽,學童們各個充分展現創新思維,相當值得鼓勵與嘉許。 湖西鄉衛生所表示,兒童是國家未來主人翁,湖西衛生所期望有吸菸的家長能加入菊島「無菸家庭」簽署認證,遵守「無菸家庭規範」,在家中不吸煙,拒絕香菸進入家庭,請於4週期間詳實檢核與紀錄無菸家庭生活,希望透過體驗營的方式讓學生前來學習菸害防制相關知識,及加強學童本身對菸品危害的認識與落實,並期能營造無菸校園的學習環境,達到全民拒菸的目標。

急性心肌梗塞後4成病患繼續抽菸 再次梗塞率高!

急性心肌梗塞後4成病患繼續抽菸 再次梗塞率高!#抽菸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香菸中含有尼古丁、一氧化碳及自由基等與心血管疾病相關的危害物質,研究已證實吸菸會增加冠狀動脈心臟病及心肌梗塞等心血管疾病的風險。研究中同時也指出菸品危害物質會活化交感神經破壞內皮細胞功能、造成慢性缺氧增加心臟負擔、增加氧化壓力造成動脈粥狀硬化等危害,但國民健康局去年(100年)針對1,797名罹患心血管疾病及癌症病人進行健康行為調查發現,男性心肌梗塞患者在罹患急性心肌梗塞後,仍近四成病患繼續吸菸,可見民眾不清楚戒菸對於疾病治療與減少復發的重要性。依國民健康局於100年「成人吸菸行為調查」結果顯示,18歲以上成人吸菸率為19.1%(男性33.5%,女性4.4%),推估去年(100年)18歲以上吸菸人口約有352萬人。另國民健康局曾辦理調查,發現男性吸菸者罹患急性心肌梗塞,罹病後吸菸率仍高達38.5%,推測民眾並不瞭解罹患心肌梗塞後戒菸,可降低再次梗塞之機會。國民健康局也呼籲醫療院所醫療團隊成員主動詢問病人吸菸狀況並能主動勸病人戒菸,吸菸者於戒菸過程如有戒癮困難,可善用二代戒菸服務,減少罹病後之疾病復發率,確保健康及節省全民健保之醫療資源。國民健康局表示,研究結果中也發現,若民眾第一次罹患急性心肌梗塞後,如果持續吸菸,再次梗塞的機會顯著高於戒菸者的3倍危險對比值(OR=2.90),倘若第一次罹患心肌梗塞後即刻戒菸,再次梗塞的風險將與從未吸菸者首次梗塞前的機會相同(Serrano et al., 2003)。另外國民健康局出版的臨床戒菸服務指引指出,戒菸可以預防心血管疾病、呼吸道疾病與癌症,而戒菸1年,罹患冠狀動脈心臟病機率減少一半;戒菸5年,中風機率甚至可降低至與不吸菸者一樣;戒菸10年,死於肺癌的風險降低一半;戒菸15年,得心臟病的風險降至與一般非吸菸者相同,此外戒菸後,就無家庭二手菸危害,妻兒也能感受到戒菸後的健康益處。

有抽菸習慣?年輕人當心爆自發性氣胸

有抽菸習慣?年輕人當心爆自發性氣胸#抽菸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有抽菸習慣且年齡在10~30歲之間的高瘦男性要多注意了!他們是自發性氣胸的好發族群,書田診所家醫科主任康宏銘表示,自發性氣胸是指在沒有外力影響的因素之下,肺泡突然無預警地自行破裂。常見的症狀有胸悶、胸痛、冒冷汗、呼吸困難等。男女發生的比例約 5:1到10:1。若發生在年輕女性身上時,由於症狀與二尖瓣脫垂、肋軟骨炎、焦慮症等相似,需鑑別診斷,不可忽視。康宏銘主任舉例,32歲黃小姐,上班途中走在馬路上時,突然感覺胸口悶痛,由於平日有抽菸的習慣,偶爾也會有胸悶的感覺,因此也不以為意,經過一天之後情況仍未改善而求診,經胸部X光檢查發現右肺有小量氣胸,治療後痊癒,另外還有位21歲邱小姐,在上課時突然感覺到胸口一陣刺痛,同時彷彿聽到胸腔裡有爆裂音,隨後即感覺胸悶、有點喘、甚至冒冷汗。胸部X光檢查發現右側有大量氣胸,右肺葉幾乎全部塌陷,治療後也已痊癒。不過康宏銘主任也提醒,雖然上述兩名患者已痊癒,但自發性氣胸再發率高達三成,第二次發作者再發機率則高達五成以上。預防再次發作,要避免吸菸(包括二手菸),以及避免進行高山活動及潛水。最後康宏銘提醒,自發性氣胸發生在年輕女性時較易忽略,但其實發生比例也不算少。發病時的病況可能很輕微,但嚴重者可能會危及性命,因此有胸悶、胸痛、呼吸困難等症狀者,應儘早就醫診斷治療。

老菸槍喜吃高熱量油炸物 心肌梗塞險喪命

老菸槍喜吃高熱量油炸物 心肌梗塞險喪命#抽菸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26歲林姓男子,自14歲開始抽菸,喜愛薯條、漢堡等高脂、高熱量飲食,拒吃蔬果,且一天3杯珍珠奶茶、就算家人勸說也不聽勸,近一年失業在家抽菸玩電腦到凌晨,如此不良的生活作息讓他在今年4月中旬,時開始發生胸悶不適等症狀,後更發生呼吸困難、冒汗等症狀緊急救醫,差點喪命,簡直就在鬼門關前走了一遭。林先生在5/1因胸痛、呼吸困難、冒汗等症狀至林新醫院心臟內科就醫,經心臟內科高宏門主任檢查後發現為「急性心肌梗塞」,緊急進入心導管中心,施予氣球擴張術,並於心臟左前降支植入血管內支架,原本完全堵塞的血管又恢復了血液循環,救回寶貴的一命,事後發現這位年輕病患是個老菸槍,菸齡12年,抽菸抽的非常凶,一天可抽2~3包。心臟內科高宏門主任表示,其實心肌梗塞不再是老年人的專屬疾病,不少30、40歲的青壯年也罹患了心肌梗塞,近幾年20多歲年輕人罹患的機率也逐漸上升,共通點就是抽菸;因抽菸會使冠狀動脈痙攣,血栓形成,對心血管系統易造成威脅,進而形成動脈硬化導致心肌梗塞。高宏門主任呼籲,日常活動時一但發生胸痛、喘氣不順、冒冷汗等症狀時,則要立刻至大醫院就醫,否則錯過黃金治療期,就為時已晚,事後林姓男子也驚覺到戒菸的重要,5/3轉出心臟加護病房,現恢復狀況良好,醫院藉此將他轉介至戒菸門診,幫助他早日戒菸,並告誡他戒菸不嫌晚,別期待下次還有一樣的好運氣了。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