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種疫苗,能有效對抗多種傳染病,在懷孕期間確實施打,不僅是保護媽媽本身,更能為肚中胎兒築起一道強大的防護牆。此次邀請婦產科醫師,針對懷孕前後提供疫苗施打建議,盼各位懷孕媽媽在疫苗的保護下,安心度過懷孕階段,將抗體傳給寶寶至出生後。
接種疫苗,能有效對抗多種傳染病,在懷孕期間確實施打,不僅是保護媽媽本身,更能為肚中胎兒築起一道強大的防護牆。此次邀請婦產科醫師,針對懷孕前後提供疫苗施打建議,盼各位懷孕媽媽在疫苗的保護下,安心度過懷孕階段,將抗體傳給寶寶至出生後。
一位28歲新手媽媽,在生產後約2個月左右,開始出現心悸、手抖及體重減輕症狀,原以為是因照顧小孩太累,不以為意;但在分娩後約6個月時,體力卻越來越差且很容易怕冷,體重漸漸增加,後來甚至出現2週內就胖了快6公斤的情況。驚覺不對勁,才急至內分泌及新陳代謝科求診,醫師診斷有甲狀腺賀爾蒙不足(甲狀腺低下)的問題,診斷為「產後甲狀腺炎」。
過去的生產過程中,剪會陰幾乎是常規的做法,且早期自然生產流程標準化,為避免產婦因疼痛扭動,造成傷口亂裂、增加出血的機會,醫師皆會先執行會陰切開術。對此,造成許多孕婦生產前產生恐懼,害怕剪會因會造成日後的後遺症。婦產科醫師表示,懷孕生產有眾多面向,絕非單一個選項或動作就可定義,當然這一切都要建立在信任和同理的基礎上。
產後何時可以重新「開機」?相信許多產後夫妻都很想知答案。婦產科醫師解答,實際情況其實因人而異,最大的前提是產婦外陰部的傷口癒合、復原,子宮惡露排除乾淨等生理功能修復,再加上雙方良好溝通、心理狀態做好準備,才適合重啟床事。但如果出現「性」趣缺缺,倒也不用灰心,透過微整雷射、注射免動刀等醫美療程,也能有效改善私密處乾澀、鬆弛或漏尿等難言之隱。
產下寶寶的那一刻,肯定讓不少媽媽如釋負重,但經歷10個月的懷胎過程,卻不是1天就能讓身體恢復到產前狀況,而是需要漸進式的恢復期,才能重拾產前的身體狀態與元氣。自然產的產婦在經歷生產後,難免會在產道留下程度不一的傷口,其症狀也只有自己最了解,因此,新手媽媽需認識產後照護的要點,以儘快恢復孕前的健康狀態。
經歷懷孕,直到產後,媽媽們來不及恢復健康,直接開始繁重的育兒生活,累壞了想好好補個身體,但小心補錯了,反而得不償失。天氣漸漸涼了,吃點藥膳補湯可以暖暖身子,是一大享受。但辛苦的媽媽們要注意。若身體出現發炎、發燒、感染、感冒、上火(冒痘痘)等狀況,應先暫停食用,儘快就醫較佳。
大部分父母在成為爸爸媽媽之前,都被問過一個問題:「你喜歡男孩還是女孩?」或許你願意承認你的偏心,或許你心中已有答案但你不承認,或許當你說著「男女都好」,只要寶寶健健康康就好了,你根本不知道自己其實對孩子的性別有所偏好。
根據母乳哺育調查顯示,媽媽放棄哺餵母乳的前幾名原因,分別是缺乏奶水、擔心寶寶吃不飽、寶寶拒絕吸吮,而哺乳問題一直是媽媽們的夢魘。對此,婦產科醫師建議若遇到相關狀況,應提前至門診進行諮詢,因為訂出適合媽媽的哺乳計畫,是需要經過專業評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