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產

產後食譜》懷孕生產大傷元氣!藥膳補氣「這樣吃」助恢復體力

產後食譜》懷孕生產大傷元氣!藥膳補氣「這樣吃」助恢復體力#生產

經歷懷孕,直到產後,媽媽們來不及恢復健康,直接開始繁重的育兒生活,累壞了想好好補個身體,但小心補錯了,反而得不償失。天氣漸漸涼了,吃點藥膳補湯可以暖暖身子,是一大享受。但辛苦的媽媽們要注意。若身體出現發炎、發燒、感染、感冒、上火(冒痘痘)等狀況,應先暫停食用,儘快就醫較佳。

產後做什麼運動瘦最快?醫教3招「每天10分鐘」超越產前身體狀態

產後做什麼運動瘦最快?醫教3招「每天10分鐘」超越產前身體狀態#生產

新生命誕生後,許多女性不僅要學習身為媽媽的新身份,更要面對回歸職場的挑戰,許多媽媽就忘了照顧自己的健康。研究發現,多數女性生產完後的運動狀態比生產前少,很多時候體重就不知不覺的上升。產後盡可能逐漸恢復運動習慣,對媽媽有一輩子的好處。生產完只要醫療上穩定,其實就可以循序漸進地從事運動。究竟產後運動有哪些好處?產後運動有什麼要注意的地方呢?

新手爸必看》神隊友怎麼當?專家教「必做6階段」生產育兒不用慌

新手爸必看》神隊友怎麼當?專家教「必做6階段」生產育兒不用慌#生產

第一次當爸爸過父親節的你,是什麼心情呢?孕產過程爸媽一樣辛苦,準爸爸若能更深入參與產婦懷胎過程,除了可減緩孕期不舒服,有伴侶的支持也會讓生產更加順利。為建立爸爸的基礎養育識能,國健署最新推出首本「爸爸手冊」,對應6大產育過程中的母嬰變化,整理出準爸爸需要提供的協助,成為「神隊友」為自己重視的家人付出心力。

水中生產是什麼?孕婦有「這8狀況」不可做!流程、優缺點一次看

水中生產是什麼?孕婦有「這8狀況」不可做!流程、優缺點一次看#生產

藝人孟耿如與黃子佼於2020年結婚後,在去年年底宣布懷孕,19日在臉書發文興奮分享「卸貨了」!她表示,自己經歷了沒生過孩子無法體會的歷程,為追求最自然的生產方式,她選擇用「水中生產」的方式迎接寶寶,更沒打無痛分娩和點滴,也沒有催生、剪會陰,生產過程順利且花不到18分鐘!但近年國外風行的水中生產,到底是什麼?每個懷孕媽媽都適合嗎?《優活健康網》為您整理以下新知:

產後腰更痛!專家「5招」助媽媽放鬆腰背、強化核心

產後腰更痛!專家「5招」助媽媽放鬆腰背、強化核心#生產

(優活健康網記者馮逸華/綜合報導)常見有女性懷孕到了第二孕期(4~6月)時,隨著體重增加,開始在站立或行走時出現腰部痠痛的症狀,雖然休息可稍微緩解,但無法久站或久走,行走時也有骨盆歪斜的步態,造成髖關節和膝關節的疼痛。直到生產後,又因緊接著面臨育兒照護,不僅使原本腰痛的情況加劇,還出現手部肌腱發炎的症狀,俗稱「媽媽手」,嚴重影響到生活和照顧寶寶的品質。   奇美醫學中心復健部物理治療師陳韻曲說明,每個新生命都在準媽咪翹首期盼中來臨,在孕育寶寶的過程中隨著胎兒成長茁壯,孕婦的身體負擔也隨之增加。若能提早透過核心與肢體的肌力訓練、骨盆動作控制訓練,與手部肌肉伸展放鬆,提升體力外也能大幅改善疼痛,更能放心與寶寶互動。   懷孕媽媽肌肉力量流失難恢復 產前可先做緩和運動 陳韻曲表示,由於胎兒的重量在媽媽肚子的前方,孕期進程使得腰椎的壓力變大,加上催產素分泌,讓骨盆更鬆弛而向前傾,於是腰部肌肉易緊繃造成痠痛、臀肌與腹肌亦被拉長而變得較無力,同時腿部力量減弱,影響平衡能力,進而形成了「企鵝步態」。   生產後雖然肚子重量減輕,但姿勢和活動的習慣卻無法立刻回復,加上高重覆性的育兒工作,餵奶、洗奶瓶、抱小孩等動作,很容易產生肩頸、腰背酸痛,嚴重甚至痛到膝蓋和足底。   陳韻曲指出,準媽咪在孕期中就可以開始進行和緩的運動(如:散步、游泳),來減輕孕期的不適感。可利用緩和伸展放鬆肌肉,改善腰部疼痛或腿部抽筋等症狀,腿部訓練則可強化肌肉的強度來增進體力,使產程更順利。   而生產後,運動目的則是在促進身體的復原,降低因生產造成的不適與功能失調、調整體態、以及預防在照顧寶寶過程中累積的傷害,讓媽媽能有更強健的身體和更愉快的心情和寶寶相處。陳韻曲也提供進行產後運動的「2大原則」以及「5招運動方法」:   進行產後運動先知這「2大原則」 1. 自然產於產後1周後,剖腹產於產後2周後,可以開始漸進式進行。 2. 過度疲勞或運動過程中,覺得疼痛不舒服時,應停止運動。   5招產後運動方法:訓練核心、放鬆腰部肌肉 1. 凱格爾運動:可鍛鍊骨盆底肌肉群、提升陰道緊實度、預防或改善產後尿失禁。 平躺雙腳踩於床面,吸氣緩慢收縮尿道口、陰道口與肛門周圍肌肉,像憋尿的動作停留3~5秒,重複5次。產婦在傷口不痛時就可開始練習,勿在小便過程中訓練以免回流造成感染。   2. 胸肩運動:可提升胸廓活動度與肩關節肌耐力、預防因哺乳姿勢不良造成的不適。 坐姿雙手伸直向身體兩側打開至水平,翻轉手肘至手掌朝向天花板,吸氣將胸口擴張停留3~5秒後放鬆,重複5次。   3. 骨盆運動:可調整孕期過度前傾的骨盆位置、促進核心肌群、放鬆腰部緊繃的肌肉。 平躺雙腳彎曲踩於床面,吸氣至後腰感覺肋骨撐開,吐氣將骨盆往床面方向下壓,停留3~5秒再慢慢放鬆,重複5次。   4. 腰背核心運動:可提升脊椎活動度、放鬆緊繃的腰背、促進核心肌群。 四足跪姿(勿在太軟的床面執行),吸氣眼睛看向前方,將胸口往床面下沉,吐氣眼睛看向肚臍,拱背成弧形,重複5次。熟悉後可加上輪流將手或腳伸直抬高至水平,維持3~5秒,重複5次。   5. 拱橋運動:可強化臀肌與後腿肌群、提高關節的穩定。 平躺雙腳踩床與臀部同寬,由尾椎開始往上,將脊椎一節一節抬離床面,抬到下肋骨離開床面即停止,停留3~5秒,重複5次。   陳韻曲也提醒產後媽咪,任何運動還是要量力而為,千萬別急於恢復產前身材而忽視自己的健康,循序漸進才是最佳原則,改善身形外也能調整好自己的體態。如有相關問題也可以尋求專業的醫師、物理治療師來評估及調整,讓產後運動正確又不傷身。

產後漏尿好崩潰!3招教妳這樣改善

產後漏尿好崩潰!3招教妳這樣改善#生產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 漏尿,顧名思義就是指尿會不由自主地流出,光是想像這樣的畫面,就知道這是個多讓人困擾的問題。日常生活中,有些運動可以改善尿失禁,一起來了解吧!   尿失禁、漏尿是個令人尷尬的事情,尤其媽咪們在生產前後,更容易發生,藝人Ella就曾因產後膀胱脫垂尿失禁問題進行手術治療。究竟有哪些原因會導致漏尿?來看看醫生怎麼說~ 尿失禁的定義? 茂盛醫院婦科主任林于翔醫師表示,尿失禁是指尿不由自主地流出,如果會影響日常生活,再來考慮後續的處理。 尿失禁的種類? *應力性尿失禁:這是孕婦與產後最常見的尿失禁類型。當咳嗽、跑步、大笑時,就容易尿出。 *急迫性尿失禁:與頻尿相關。膀胱會不由自主過度收縮,導致來不及去廁所解尿就尿出來。 *滿溢性尿失禁:尿道狹窄阻塞,當膀胱過脹,就會容易尿出。 *功能性尿失禁:神經受損或老年失智症患者,可能會因膀胱功能異常而不慎尿出。 如何改善尿失禁? 減少負重以減少腹壓,盡量不要穿過緊的衣褲。 生產完建議等產後3個月再做重量訓練;核心肌肉訓練如果強度不會過強,產後1個月即可做,若過強的核心肌肉訓練,也建議等產後3個月再開始做。凱格爾運動有助於改善輕微尿失禁,如果產後做凱格爾提肛運動不會痛,剖腹產後可立刻開始做(但不能用到腹部的力量)、自然產後大約2週可開始。 少數長期尿失禁者須就醫,但並不是所有尿失禁患者都要動手術,磁波椅或陰道雷射也有助於改善。 產後尿失禁,多久會改善? 生產完1週內容易尿不出來,只要分段慢慢解尿即可,嚴重者則會用導尿管;生產完1週後會出現應力性尿失禁,大多在產後3~6個月可自行改善,如果沒改善,就要就醫。此外,有些人會因為尿失禁而不敢喝水,但喝水與尿失禁並無直接關係,而且如果因為尿失禁而不敢喝水,容易有感染或結石,所以仍要正常飲水。 尿失禁手術會有後遺症嗎? 如果已嘗試上述各種方式仍未改善,且尿失禁影響生活,才會動手術。有些人擔心婦科手術會導致脫垂或尿失禁,其實癌症手術才較易有這種問題,其他手術則通常不會有不良後遺症。   (文章授權提供/嬰兒與母親)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