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肥

比跑步安全、減肥效果佳!健走11大好處

比跑步安全、減肥效果佳!健走11大好處#減肥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在一篇名為(堅持步行的驚人效果)的文章中,歸納了健走能夠強身健體的各種作用:1)增強心臟功能,使心跳慢而有力。消除心臟缺血性症狀或降低血壓。使人體消除疲勞,精神愉快,緩解心慌心悸。2)增強血管彈性,減少血管破裂機率。3)增強肌肉力量,強健腿足、筋骨,增強關節靈活性,促進血液循環和新陳代謝。4)增強消化腺分泌,促進腸胃規律蠕動,增加食欲,預防血壓、糖尿病、肥胖、便祕。5)減少三酸甘油脂和膽固醇在動脈壁上聚積,預防高血糖、血脂。也能減少血糖轉化成甘油三脂的機率。6)減少腹部脂肪堆積,維持體態。7)減少血凝塊的形成,降低心肌梗塞機率。8)減少過多的腎上腺素。過多的腎上腺素會引起動脈血管疾病。9)在戶外新鮮空氣中步行,可使大腦變得清晰、靈活,提高學習和工作效率。據專家實驗結果,每週步行3次,每次1小時,連續堅持四個月者與不喜歡運動者相比,前者反應敏銳,視覺與記憶力均占優勢。10)緩解神經肌肉緊張。據專家研究,當煩躁、焦慮湧上心頭時,快走15分鐘,可穩定情緒。步行是一種靜中有動、動中有靜的健身方式,可緩解神經肌肉緊張。據專家檢測,當煩躁、焦慮湧上心頭時,以輕快步伐散步15分鐘,可緩解緊張,穩定情緒。11)保護環境,降低廢氣污染,提高身體免疫力,減少疾病,延年益壽。比跑步更安全總有人問我,跑步好還是健走好?我認為健走比跑步好。雖然跑步有一定的健身效果,但會受到身體素質的限制。一般來說,很少運動或30歲以上的人,冒然跑步會很容易傷到膝關節和肌腱;心、腎、肝等器官或新陳代謝系統有問題者,還會大量耗費血流與氧氣。美國醫學博士史塔曼曾對一組中年婦女進行研究,結果發現,持續跑步六個月導致四成的人脊椎、膝蓋和踝關節受損。此外,一些球類或戶外運動也不適合當作長期運動,尤其是老年人和女性,應該選擇相對比較溫和的運動。減肥效果好從古至今,人們經常用「燕瘦環肥」來形容體態。當然,在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審美觀念,如今的社會減肥口號依舊不斷,減肥還是人們──尤其是女人的口頭禪。可是,市面上的減肥方法五花八門,有些人為了達到目標,甚至採用一些極端的減肥方法,之後體重又猛烈反彈,不僅會打擊信心,對身體也帶來傷害。其實,減肥不困難,難的是堅持下去。中國國際健走節組委會執行秘書長張弛指出,大多數人的肥胖是營養過剩引起脂肪堆積,增加運動可有效去除體內多餘脂肪並防止其再生。健走能促進血液循環,增加身體基礎代謝的水準,消耗更多能量,鍛鍊肌肉防止脂肪堆積。每天健走一萬步可消耗平常普通走路10倍以上的脂肪。不過,健走瘦身必須每天走才有效,而且要走20分鐘以上,身體才會開始燃燒脂肪。健走時要有力擺動手臂,加大步伐,加快速度,保持一分鐘100到120步的速度,才會使用到紅色肌肉較多的背部和腿部,而存在於紅色肌肉毛細血管中的大量氧氣才能有效燃燒脂肪。(本文摘自/神奇健走力/時報出版)

減肥好難「瘦」!專家:少吃效果勝於運動

減肥好難「瘦」!專家:少吃效果勝於運動#減肥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編譯)全球肥胖人口正逐漸增加中,尤其國人10大死因中,就有多項與肥胖有關,包括惡性腫瘤、心臟疾病、腦血管疾病、慢性肝病、慢性腎臟病等。因此減重成為當今社會的重要課題,但多數人想到對抗肥胖的方式就是多運動,不過近期英國的醫學專家指出,控制好飲食才是減肥良方,而且效果勝於運動。據英國報導指出,3名國際學者在《運動醫學》期刊打翻了大眾對運動的迷思,他們認為運動雖能夠降低罹患糖尿病、心臟疾病等風險,但是對於肥胖實在效果有限。 當中的一名專家Aseem Malhotra更跳出來批評,食品業者只一昧強調運動就可以預防過胖,而刻意忽視吃不健康食物才是導致肥胖的重點,也就是攝取過多的糖類和碳水化合物才是致胖關鍵。控制飲食是減重關鍵  運動為輔專家說,一個肥胖者不需要做過量運動就能減肥,他們只需要少吃一點及避免垃圾食物、加工食品,並再搭配適量的運動即可;因為有許多人在減重的人認為:「反正我有運動,想吃就吃什麼」,飲食毫不忌口!但專家們指出,體重標準的人群中,也有4成身上帶有與肥胖有關的代謝不正常循環。因此他們也提醒,不健康食物所導致的不健康問題,比沒運動、飲酒、吸菸所造成的問題加起來還嚴重。

甩肉其實並不難!男大生十個月 激瘦30公斤

甩肉其實並不難!男大生十個月 激瘦30公斤#減肥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明天,明天一定開始減肥!」是多數民眾經常掛在嘴邊的話一句話,但真正執行的人卻少之又少。不過,日前有位讀大二的張同學達成了這遙不可及的諾言,從去年6月迄今,約10個月左右的時間,就把原本的125降到95公斤,足足甩掉30公斤,成為新北市衛生局打肪111噸誓師記者會的最佳代言人。減掉不單只是甩肉 也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臺大機械系二年級的張同學,在就讀建中時就重達103公斤,不僅讓他無法從事的運動,制服也需要人工訂製才有辦法扣上鈕扣,一直到念大學向心儀的對方告白被嚴拒,才驚覺「歹誌大條」,從此下定決心減重,以低油、低糖、低鹽、高纖為食物,注意熱量標示,養成紀錄飲食的習慣,終於讓他甩掉一個小大人的體重。張同學也說,除了避免吃宵夜及吃到飽外,同時也增加每天的運動量,現在的他,體力比以前好很多,與朋友互動也更有自信了,且所獲得的遠不只是大為改善的體態,或是「30」這個數字,而是良好的飲食及規律的運動習慣,已不自覺地深植於日常生活中。十大死因中 有8項皆與肥胖有關新北市衛生表示,隨著國民生活水準提升,對飲食的要求已不單只是溫飽果腹這麼簡單,隨著各類精緻美食、銅板宵夜,以及五花八門的飲料崛起,「明天開始減肥」逐漸成為每個人的口頭禪,或是參加健身中心,卻缺乏恆心,瘦了荷包,身上的肪怠壓力依舊絲毫沒有減輕。尤其國人十大死因中,就有8項皆與肥胖有關,其中包括惡性腫瘤、心臟疾病、腦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壓、慢性肝病、慢性腎臟病等,且據國健署健康危險因子監測調查指出,新北市18歲以上肥胖人口已高達41.6%,由此可見,如何管理體重及防治代謝症候群已是不容忽視的健康議題。

努力提升基礎代謝率!讓你「躺著就能瘦」

努力提升基礎代謝率!讓你「躺著就能瘦」#減肥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採訪報導)進入減重戒嚴時期,戰勝身體囤積已久的贅肉,不少人因此想盡辦法,整天戰戰兢兢;計算各種食物熱量不可少,找幾個網路偏方拿來用,亦或吞減肥藥幫助消脂,當然,還要有花大錢的心理準備,這些大陣仗的排場猶如做法一般,全都出籠,但你曾想過,若將減重觀念,先爬梳,再折疊,持續簡化聚焦在「提升基礎代謝率」上,能因此獲得「躺著就能瘦」的神奇效果嗎?減重只關注「如何消除脂肪」 恐養成易胖體質你的減重第一步驟是什麼?如果是把專注力放在「如何消除脂肪」,恐怕會養成復胖體質!為了不復胖,甩肉當前的第一要緊事,應該放在「怎麼增加肌肉量」,台北慈濟醫院營養師蘇妍臣說,增加肌肉量,提升身體基礎代謝率,才能讓體重控制長長久久。事實上,不少人都有同一種經驗,減重之初,雖短時間內因勤奮節食,體重往往能快速收到下滑成效,不過,只要稍微鬆懈,多吃一點東西,體重便即刻回升,減重就此宣告破功!其實復胖問題,都來自拼命節食,所闖下的禍。「每次在門診上都會跟患者說,只要增加肌肉量,躺著就能瘦,」蘇妍臣強調,肌肉量增加,基礎代謝率會跟著上升,因身體代謝快,更能日夜不停消耗熱量,進一步讓體重下滑。不過,太多減重族群,減重第一步都在拼命節食,她說,節食所減下的重量,大多數都是「流失掉的肌肉重量」,而肌肉一流失,基礎代謝率就會下滑,只要一下滑,就會愈減愈胖。尤其是多數女性,一昧只靠節食減重,卻未做任何運動,肌肉的流失速度,更會加倍快,也因此,為了保存一定的肌肉量、維持基礎代謝率,蘇妍臣再三強調,減重不能「餓到」,更要加強「抗阻力運動」的頻率。減重「節食」是大忌 反而要餐餐吃得飽她解釋,整體而言,減重不必計算食物熱量,只要注意三件事情,第一,不能「節食」盡情大吃,不過每一餐的青菜必須是正餐的兩倍。第二,減重不能飲食單一化,有些人會靠著所謂的高蛋白飲食法,只吃肉來減肥,但不均衡的飲食,只要回歸正常,復胖的魔咒同樣會上身。第三,則是老生常談的「運動」,唯有運動,才會增加肌肉量,一周最少一定運動兩次,一次至少四十分鐘以上,有氧運動及抗阻力運動,都須兼顧。然而,當開始培養運動習慣,肌肉量持續上身,請先有心理準備,因減重前兩周,體重機的數字,恐怕會不好看!蘇妍臣說,因為肌肉較脂肪來得重,剛開始肌肉增加,反而會使體重跟著上升,「許多人因此開始質疑,運動根本沒有效,」但她強調,等到基礎代謝率漸漸爬升後,體重就會開始快速下滑;門診上就有一名肥胖患者,靠著這三個原則,在短短幾個月內,減去了十公斤之多,而且不再復胖。「減重反而不能勤加量體重,」蘇妍臣提出顛覆舊有觀念的觀點,她說,體重一周量一次就好,才不會見體重機數字,就像看股票大起大落般,而影響減重心情,建議較好的測量方式,則是買一條合身褲子來穿,只要發現,褲頭突然變鬆,正表示甩肉已經見效。走到減重成功最後一哩路!請養成運動習慣根據美國肥胖機構所做出的調查指出,絕大多數的減重族群,都能在短時間內快速減重,然而過了五年再進一步追蹤觀察,七成以上的人全都胖回來,一部分甚至更胖,顯見體重一直降不下來,「復胖」才是最大元凶! 也因此,甩肉須長期抗戰,確保五年以上不復胖,才能真正「減重成功」,又以精神科的觀點看來,養成一個良好習慣,至少持續做,長達半年以上,才能真正刻印在腦中,成為生活中的一部分。由此可知,面對甩肉,請挑選一項運動,每周定期做幾次,直到超過半年,成為尋常例行事項,提升基礎代謝率,增加肌肉量,才能走到減重成功的最後一哩路。

蜂蜜水助減肥?營養師:復胖機率高

蜂蜜水助減肥?營養師:復胖機率高#減肥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陳思綺/採訪報導)普遍民眾都知道,蜂蜜含有豐富的營養價值,因此,有些人認為把蜂蜜水取代飲料,不僅對身體負擔少,也比較健康,甚至有人直接將它拿來當作減肥聖品,但事實上蜂蜜真的有那麼厲害嗎?對此營養師表示,蜂蜜雖然富含許多維生素、礦物質、胺基酸等,但它畢竟含有糖份,喝多了仍會有血糖調節方面的問題產生。蜂蜜消除疲勞顧腸胃 喝多血糖恐飆高內湖國泰診所張斯蘭營養師表示,蜂蜜含有豐富的維他命B群,食用時可順便補充所需維生素,故能增加免疫力,另外蜂蜜中的寡糖,也有助腸道中的好菌生長,增強胃腸蠕動消化,對於腸胃不佳、時常便秘的人來說,恐是一大福音。另外,蘇慈閔營養師也提到,蜂蜜雖然含有氨基酸,泡水飲用有助於緩解疲勞,但仍不建議民眾大量飲用,特別是糖尿病患者,因為它畢竟含有糖份、甜味,雖不像砂糖、果糖含量那麼高,喝多了仍會出現血糖調節方面的問題。蜂蜜水減肥復胖率高 回彈現象讓人崩潰除此之外,網路上先前也流傳著一套蜂蜜水減肥法,就是一個月中選三天只喝蜂蜜水取代三餐,號稱減肥效果驚人,對此,張斯蘭營養師表示,喝蜂蜜減肥比較像是斷食的方法,若要嘗試,就算不喝蜂蜜水也會瘦,且此方法用久了還可能瘦到肌肉,雖然蜂蜜水減肥法可在短時間內瘦下來,但之後復胖機率不僅較高外,甚至還會比之前胖,實在得不償失。喝蜂蜜也要注意糖分攝取量 人工蜜營養盡失 最後提醒民眾,雖然蜂蜜的好處多,但隨著現在供不應求的狀況下,已有許多假蜜開始流竄於市場,不肖商人紛紛在在蜂蜜中添加人工果糖、人工香料、色素、增稠劑等,造成蜂蜜的營養價值盡失。所以,就算蜂蜜的營養價值高,但在飲用前還需要先了解分辨蜂蜜的方式,以避免造成反效果,根據農糧署的資料建議,可從外觀、氣味及結晶,品嚐口感、沖熱開水來判斷,如此一來,就能降低攝取到假蜜的風險了。

減肥不必受苦 紅酒也能燃燒脂肪

減肥不必受苦 紅酒也能燃燒脂肪#減肥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整理)有人說「睡前喝杯紅酒有助於入眠」,也有人說「喝紅酒可抗老化」,所以,紅酒在多數民眾的觀念裡,是有益健康的,但真的是如此嗎?根據美國一項最新研究指出,不管是葡萄酒、葡萄汁還是葡萄,都可幫助人體燃燒脂肪,及減少脂肪肝形成的風險。葡萄含有鞣花酸 有助於促進肝臟代謝該研究主要是由美國奧勒岡州立大學團隊,針對較肥胖老鼠,進行長達10週餵食的實驗,結果發現牠們除了肝臟中的脂肪貯存量較低外,就連血糖也比較低,對此,研究人員表示,葡萄中因含有鞣花酸,有助於促進肝臟代謝,進而避免脂肪形成,所以,對於想減重或代謝能力較差的肥胖者來說,葡萄都是個不錯的選擇,而目前此研究刊登於《營養生物化學雜誌》。紅酒有益物質多 抗發炎、抗癌樣樣來紅酒中除了有鞣花酸外,還有2種是在研究中經常出現的有益物質,第一是眾所皆知的白藜蘆醇,不僅能降低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機率外,就連抗發炎、抗氧化等效果,也足以勝過其他相同功效的營養素;第二則是黃酮類,有助於預防癌症,但在這些的前提下,都是以適量為主。多元多方攝取營養 才是維持健康的秘訣雖然紅酒對身體的好處很多,但過去也曾有研究推翻這個理論,因此提醒民眾,隨著每個人的新陳代謝率、分泌狀況等不同,所以,每種物質對人體的影響也會有所不一,建議民眾在營養物質攝取上,不應侷限或過量攝取,反而應該要多方且多樣攝取,才能維持健康。

甩掉冬季肥糾纏!8個好習慣 讓你健康瘦

甩掉冬季肥糾纏!8個好習慣 讓你健康瘦#減肥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很多人自學生時期便養成晚睡晚起的習慣,隔天常常睡過頭,早餐也時常不吃。久而久之這樣的生活作息固定了,再加上為了減肥,而佐以嚴苛的節食,反而會使得胃壁保護功能變差,腸胃便開始跟著出問題。另外,許多人一遇到壓力就靠抽菸或酗酒來排解壓力,殊不知這些習慣正一點一滴的侵蝕著你的健康。肥胖與不良的生活習慣有絕對性的關係,想要不費力氣就變瘦,你得先從培養正確的生活習慣做起,如下:1)早餐吃得好,還要高纖又營養/早餐是維持一天活力的重要之本,若不吃早餐可能會影響工作與讀書的效率。但是,現代人早餐常常吃得太精緻,三餐又可能吃得太油膩,導致蔬菜水果攝取不足。建議早餐可以選擇吃高纖維的食物,像是糙米粥、水果燕麥粥、五穀奶、全麥麵包、黑豆漿……等,這些都是很好的選擇。2)不挑食,營養食材要多吃/不少人有挑食的習慣,喜好吃肉,討厭蔬果的也大有人在。但蔬果中的豐富營養素,是肉類或其他垃圾食品取代不來的。建議勇於嘗試這些你不喜歡的蔬果,若是討厭蔬果本身的味道,可使用調味的方法來改變味道,讓它們更合適你的口味。3)一天不超過四餐,吃飯六分飽/雖然,坊間有不少專家建議可採用少量多餐的方式進食,但我個人認為若是沒妥善分配好每餐份量,多餐也會間接養成多吃的習慣,卻反而越來越重。一天最好不要超過五餐,可偶爾在下午茶時間多吃點心,但晚上盡量不要吃宵夜。另外,吃飯應以六分飽為佳,近幾年興盛的吃到飽餐廳,雖然讓人覺得便宜又大碗、也滿足了口腹之慾,但也會讓肚子跟著肥了一圈。4)睡眠品質好,疾病不上身/有一句印度諺語說得好:「睡眠是所有生物的護士」,忙碌了一整天,晚上的睡眠是調養身體的最佳時間。建議睡前別使用手機和電腦,也盡量別邊聽音樂邊睡覺,這些科技產品都會影響到你的睡眠品質。睡前可以做一些簡單的伸展動作,舒緩疲憊的身軀。睡得好不只可以讓身體健康強壯、消除疲勞、讓自律神經休息、幫助記憶整合,也可以增進免疫力,減少罹患疾病的機會。5)正確紓壓,多培養興趣/生存競爭的壓力、兩性與人際的壓力、婚姻與教養子女的壓力……這些各式各樣的壓力常使人疲憊、意志消沉,甚至精神失常或導致疾病。如果讓壓力一直持續累積在身上,久了會累積成病,所以適當排遣壓力是必要的。不要用喝酒、抽菸這些傷害身體的方式去紓解壓力,建議培養多元興趣,例如種花、多看畫展、看電影、聽音樂,或是戶外運動這些興趣,不但能抒壓又能滋養身心。6)遠離那些讓體質酸化,身材變胖的宵夜/由於現今的工作與生活型態的轉變,不少人越來越晚睡,也進而延伸出吃宵夜的習慣。宵夜中,泡麵、雞排、珍珠奶茶及滷味等,這些高脂肪、高熱量的食物,成為夜貓子首選。但這些食物都是容易使體質酸化,成為身型肥胖的元兇。若長期食用這些食物,容易罹患糖尿病、痛風、心臟病、高血壓等。7)少吃垃圾食物/市面上充滿了各式各樣的垃圾食物,舉凡鹽酥雞、薯條、蛋糕……等,不少人也對這類食物情有獨鍾,甚至取代應有的正餐。這些食物,雖然滿足了人的味蕾與飽足感,卻對身體一點幫助也沒有,反倒成為導致肥胖及傷害身體健康的最大禍首。8)不要老當外食族/目前外食的人口比例已經高達七~八成,部份上班族,可能會選擇中午跟同事一起訂便當。其中的菜色,總免不了有炸排骨、炸雞腿等這些油膩的食物,下了班,又選擇牛肉麵、控肉飯、臭豆腐……等高油高熱量的美食當晚餐。這些食物雖然美味可口,但熱量普遍過高,且營養素普遍不足,如果平時也沒有攝取蔬果的習慣,長期下來身體必定會缺乏某些營養素。建議若家裡有廚房可自行料理,或是請家人幫忙準備均衡營養的餐點,既能省錢,又能兼顧營養,一舉兩得。(本文摘自/我不是教你減重!凱特文化出版)

水煮去皮、換食材!年菜選對烹調方式 肥胖不來

水煮去皮、換食材!年菜選對烹調方式 肥胖不來#減肥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春節假期即將來臨,對大多數人而言,要面對充滿食物誘惑的新年假期無疑是種考驗。根據以往的經驗,在長長的年假裡,胖個一、兩公斤,似乎是再平常不過的事,為了避免這樣的惡夢重覆上演,營養師特別提供春節健康飲食原則,讓民眾能過年聰明吃,不讓體重也跟著「步步高升」。草屯療養院營養師蔣瑜表示,春節是中國人闔家團圓的大日子,豐盛的年菜是不可少的點綴之一,為了避免讓體重悄悄地上升,建議民眾要:收斂放縱胃口的心情、每天量體重、選擇低油低糖的食物、多菜少肉、控制飲食量,避免暴飲暴食。減重族過年如何吃 營養師教你6撇步另外,減重族在年菜的烹調方面可稍加改變,才不會在年假過後,一上磅秤被自己的重量嚇一跳。例如:1)年年有魚/魚肉含豐富的蛋白質及不飽和脂肪酸,能預防心血管疾病,為最佳之年菜,魚的作法可將油炸或糖醋改為清蒸或紅燒。2)雞/烤、燻、燉、煮之作法皆可,記得吃雞肉時要將外皮去掉。3)紅燒肉/挑選肥肉較少的部位(如後腿肉)或瘦肉,勾芡淋汁勿食。也可水煮後做成蒜泥白肉,既清淡又不油膩。4)長年菜/芥菜、菇藻、豆類蔬菜富含纖維質,但熱量不高,可多吃些。5)水餃/元寶可改用魚片或蝦仁當餡料,不但可增加新鮮感,油脂含量也較少,而青菜的比例要多一點,最重要的是,不要沾太多佐料,尤其是香油。6)甜點/年糕是不可少的應景食品,食用時除了避免用裹麵粉油炸的方式外,還要記得吃年糕就等於吃飯,所以飯量要相對減少。自己的飲食自己把關,讓體內器官放個好年假。蔣瑜營養師也提醒,想要健康的過好年,只要聰明選對食物,飲食均衡、足量飲水、適當運動作息正常,吃飯時細嚼慢嚥,就不用太擔心過個年又胖了一圈!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