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痣

痣突變大?5種變化當心惡性黑色素瘤

痣突變大?5種變化當心惡性黑色素瘤#痣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每個人身上普遍都存在幾顆大大小小的痣,痣的形成來自痣細胞,屬於黑色素細胞的一種,正式名稱為黑色素細胞痣。當痣細胞聚合在一起即成為一般稱的「痣」。羅東博愛醫院皮膚科主任張景皓表示,痣的生成有深有淺,有些痣從出生就存在,有些可能日後才突然生成。如果痣突然出現變化,建議求診詢問醫師。無害的痣若顧忌美觀 可採取正規醫療去除痣依據分布的位置又可分為接合痣、真皮痣與複合痣。其中接合痣位於表皮層內,通常較表淺,真皮痣則位於真皮層,多為較大、突起較明顯或長毛的痣,而複合痣存在表皮層與真皮層間,大小一般介於接合痣與真皮痣。痣若無害,通常不會引起民眾困擾,但若對痣的位置與美觀有所顧忌,也可以採取的安全做法能協助去除,如雷射、電燒或手術切除等。除痣手術雖屬小型手術,卻仍須專業醫師診斷與正確手術治療,建議民眾應尋求正規的醫療機構與專業的醫護團隊,確保手術的順利與安全。出現以下5種變化任一種 當心為惡性黑色素瘤除了良性的痣以外,若發現皮膚上的痣或深色斑塊出現變化,民眾也不應輕忽,以皮膚癌中的黑色素瘤,特徵即為皮膚上出現黑色斑塊、痣出現變化或指甲面內出現深色條紋等。惡性的黑色素瘤通常具有5項明顯特徵,若身體上的斑塊或黑痣出現以下情況任一種,甚至伴隨滲液、脫屑或潰爛時,應盡速就診,尋求皮膚科醫師確認:1) 上下左右不對稱性。2) 邊緣呈現不平滑甚至鋸齒狀。3) 顏色出現變化或深淺不一。4) 大小突然變大且大於6毫米5) 突然快速隆起。亞洲人罹患黑色素瘤好發四肢末端 不痛不癢易疏忽張景皓主任補充,亞洲人若罹患黑色素瘤,好發部位為四肢末端,初期因為不痛不癢,因此很容易疏忽。但黑色素瘤一旦病發,治療效果與預後普遍不佳,建議必須從自我檢測做起,以利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有「痣」小心!惡性黑色素細胞癌

有「痣」小心!惡性黑色素細胞癌#痣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綜合報導)陽光曝曬是皮膚的一大隱藏殺手,長期紫外線的過度傷害,造成皮膚角質細胞細微病變的累積,在年老時慢慢會產生肉眼可見的皮膚病變,這些病變輕則是癌前病變(日光性角化症),重則是鱗狀細胞癌、基底細胞癌等等,但是,皮膚的病變往往因為不痛不癢,被認為這只是「老化」、「老人斑」、「皮膚差」而已,而常常被人忽視。易發生於顏面、手臂 陽光暴露部位日光性角化症可由肉眼觀察到的最早期之皮膚癌前變化,易發生於顏面、頸部、手臂、耳廓、前臂及禿頭部位等陽光暴露部位,其典型之臨床特徵是不規則、境界不明之多發性紅斑皮疹,部分表面多少附著鱗屑、痂皮,表面摸起來有粗糙感。大約有10%的日光性角化症會進展成皮膚鱗狀細胞癌,有60%的皮膚鱗狀細胞癌,是由先前的日光性角化症轉變而來,當皮膚出現日光性角化症時,顯示曝曬部位皮膚已由潛伏病變期進入臨床癌化階段。黑色素細胞癌 30%由痣發展而來在皮膚癌中,最常見的是基底細胞癌,非常容易被誤認為是一般的「痣」而延誤治療,但因其是最良性的一種皮膚癌,所以只需經由手術切除乾淨即可,遠處轉移的機會非常低,然而,皮膚癌中最惡名昭彰,也是最惡性的則是黑色素細胞癌,約30%是由已經存在的痣發展而來,另外70%是另外生成的,東方人較易出現的為肢端小痣性黑色素細胞癌。奇美醫學中心皮膚科醫師鄭百珊表示,皮膚是人體最大的器官,也是最容易用肉眼就觀察到的器官,當皮膚上出現不明病灶或病灶持續增大時,宜尋求專業醫師的診治,切勿聽信偏方或接受不合法的坊間療法而延誤就醫,只要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可以避免皮膚癌前病變發展成皮膚癌,對於已經形成的皮膚癌也可以有較好的預後。

是痣還是黑色素細胞癌?5招自我檢測

是痣還是黑色素細胞癌?5招自我檢測#痣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從皮膚的良性變化、癌前變化到皮膚癌,這些許多不同的疾病都可能在皮膚上呈現黑色病灶,往往讓人誤以為是一般的痣而延誤治療時機,或者是自認為是皮膚癌而過度擔心害怕。奇美醫學中心皮膚科鄭百珊醫師表示,黑色素細胞痣,也就是俗稱的「痣」,廣泛存在於人類皮膚,是一種皮膚良性腫瘤,出現的高峰期在青春期,三十歲以後新長出來的痣會減少。但如果痣出現顏色、大小急速變化與邊緣變得不規則,此時便需要小心是否痣細胞出現了一些變化,一般需要先找皮膚科醫師做檢查,如果經醫師判斷為良性病灶則可使用五項自我觀察法來觀察病灶變化:1)不對稱2)邊緣不規則 3)顏色不均勻 4)直徑大於6公釐 5)短期之內快速變大黑色素細胞癌 3成由已存在的痣發展而皮膚癌中最惡名昭彰的則是黑色素細胞癌,約3成是由已經存在的痣發展而來,其他7成是另外生成的,東方人較易出現的為肢端小痣性黑色素細胞癌,依其癌細胞侵犯深度的不同而有不同的預後。皮膚病灶的診斷有賴於皮膚科醫師專業的判斷,但有時候光靠肉眼的判斷仍有其極限,目前「皮膚鏡」是常用來協助臨床診斷與觀察追蹤病灶治療成效。鄭百珊醫師也提醒,皮膚是人體最大的器官,也是最容易用肉眼就觀察到的器官,當皮膚上出現不明病灶或病灶持續增大時,宜尋求專業醫師的診治,切勿聽信偏方或接受不合法的坊間療法而延誤就醫!

痣的變化勿輕忽 當心罹患皮膚癌

痣的變化勿輕忽 當心罹患皮膚癌#痣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一位50多歲男子,從出生起頸部右後方就有一顆約0.5公分大小的痣,他原本為身上長痣是很自然的事,所以沒有去理會它,但這顆痣竟隨著時間慢慢長大,直到有次痣開始有腫、破皮,又加上每當流出血水後就開始用手擠,幾個月後反覆地擠壓,沒想到最後傷口越擠越大,從一顆小痣變成紅豆大約5公分時,他才就檢查,確診後發現罹患惡性皮膚腫瘤中的基底細胞癌。皮膚癌9成好發部位為臉部根據大林慈濟醫院外科部黃介琦醫師表示,基底細胞癌這類病患中有70%~90%好發在臉部等陽光照射到的地方,像是臉、鼻子等,罹患基底細胞癌主要原因,是長期累積下來的結果產生病變進而造成皮膚癌,而皮膚癌的成因有紫外線照射、環境因素、電療、接觸化學物質等。在初期時往往不痛不癢,所以容易讓人忽視它的存在,但是如果不加以理會,癌細胞就會侵犯到局部神經或破壞更多的組織,造成神經麻痺或是顏面缺損,嚴重時甚至會危及生命。所以黃介琦提醒民眾,當皮膚長出不明的腫塊、原有的痣突然顏色改變或變大、開始流血、出現長久不癒合的傷口、或家中曾經有人得過皮膚癌的人,就要特別注意,一旦發現痣有什麼變化,最好儘速就醫做詳細檢查。

男子痣凸起變大 檢查竟罹皮膚癌

男子痣凸起變大 檢查竟罹皮膚癌#痣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採訪報導)35歲的張先生,去年六月發現後腦勺有異物突起,但他卻不以為意,直到有一天,他不慎抓傷流血,被家人發現到傷口底部呈現黑色,此時,才到醫院就診,切片結果後發現竟罹黑色素細胞瘤。起初,在治療的過程中為切除病灶,進行了兩次大範圍的手術,但同時卻發現癌細胞已轉移至淋巴腺,因此,展開為期半年的化學治療與免疫治療,但病情沒有因為這些治療而所有改善,甚至在治療期間更數度發生休克及敗血的病危狀況,不僅讓張先生感到絕望外,也使得家人擔心不已。皮膚癌發生病因 以過度日曬為主根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最新100年癌症登記整體報告顯示,皮膚癌為國人常見前十大癌症第8名,平均約每3小時就有1人罹患皮膚癌,而皮膚癌發生的原因,主要有遺傳、紫外線、曬傷等其他危險因子。此外,皮膚癌可分為黑色素細胞癌和非黑色素細胞癌兩種類型,其中黑色素細胞癌雖然僅占所有皮膚癌患者的7.8%,但它惡性高也容易轉移,患者往往僅能存活數個月,致死率相當,所以,千萬不能輕易忽視它,且根據台大醫院皮膚科朱家瑜醫師表示,黑色素細胞癌有近四分之一是由BRAF基因突變而成的,而這種基因在正常情況下,是屬於接受指令才會活動的,一旦當它突變後,自己就會不斷地釋放活動訊息產生致癌物質。細胞癌深度若過深 恐得接受截肢過去黑色素細胞癌治療,主要以手術、化療、放射線、藥物為主,且據朱家瑜醫師表示,在化療過程不管是好的細胞還是壞的細胞,通通都會被清除,另外,就是在皮膚癌早期時,是以切除病灶為主,但若是黑色素胞癌深度過深的話,就必須接受截肢,不然癌細胞容易轉移至淋巴結,所以,就傳統治療而言,療效算是很差的。但現在衛福部核准一種抗BRAF基因標靶藥物,透過阻斷BRAF基因傳導路徑的方式抑制腫瘤成長,可用於治療BRAF突變陽性且無法以手術切除,或是轉移性的成人黑色素細胞癌患者,以提升反應率及存活率,只是,目前這種藥物尚未被健保局給付,一個月就得自費30萬在標靶藥物上,而且這種抗BRAF基因標靶藥物,僅適合使用在黑色素細胞癌中晚期及細胞轉移的病患上。留意黑點黑痣五原則 有效預防皮膚癌最後,朱家瑜醫師要提醒各位民眾,若是身上的痣或莫名出現黑點時,除了要多注意外,更要掌握住皮膚癌五不辨識方法,才能即早發現即早治療,擁有較好的恢復率及存活率,另外,外出時應盡量避開早上十點到下午三點這段時間,且外出前半小時,應塗抹防曬品,最好每3個小時補充一次,如此一來,才能做到真正有效的預防。1)形狀不對稱2)邊緣不規則3)顏色不均勻4)病灶不小,超過0.6公分,且擴張速度快5)病灶不平且突出

是痣還是皮膚癌? 5原則自我檢查

是痣還是皮膚癌? 5原則自我檢查#痣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採訪報導)最近,影星休傑克曼皮膚癌復發的新聞,讓許多民眾對於皮膚的不明斑塊更加重視。醫師說,最近門診許多民眾前來檢查,都懷疑自己身上的痣或斑點,擔心是否為惡性腫瘤! 紫外線強不防曬 當心皮膚癌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皮膚科陳建宇醫師指出,常見的皮膚癌分成3種,包括:基底細胞癌、麟狀細胞癌以及最可怕的黑色素細胞癌。而基底細胞癌與麟狀細胞癌都與紫外線有關,像是基底細胞癌大多發生在陽光照射部位如臉部、上肢,因此工作需長時間日曬,如農夫、漁民、運動員等,要特別注意。而值得注意的是,易轉移致死率高的黑色素細胞癌,常出現在肢端如手指腳趾、手掌腳掌、趾甲等處,因此在肢端出現的黑痣要特別注意它們的變化,因此醫師也提供5原則來區分良性的痣和惡性的黑色素細胞:1)痣的外觀是否出現不對稱 。2)邊緣是否呈現不規則或模糊不清。3)色調上是否呈現不均勻、多色調、深淺不一 。4)大小是否超過六公釐以上或有短期間變大的情形 。5)表面是否有不規則的隆起現象 。常日曬、傷口難癒合 應注意陳建宇醫師也說,對於有點懷疑的皮膚病灶可用相機紀錄病灶觀察是否有所變化,而年紀大、常日曬、傷口長期難癒合、放常接觸化學物質等,都是危險因子,這些人更要小心謹慎注意自己身上的皮膚病徵。另外,要預防皮膚癌,先把防曬工作做好,平日於戶外活動時記得塗抹防曬乳,陽傘、帽子也是不能少的。 

超級愛健康/痣是命運的印記 還是潛藏的疾病地雷?

超級愛健康/痣是命運的印記 還是潛藏的疾病地雷?#痣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據澳洲的研究統計,11~30歲的男性,每人身上有73顆痣,女性每人有27顆。另一項統計也指出,全身有100顆痣以上的人,得到黑色素瘤的機會為25顆以下者的3.4倍,又如果大於2毫米以上的痣有50個,則罹患惡性黑色素瘤的機會為一般人的4~54倍。我們怎麼觀察痣是好痣,還是會變成黑色素瘤的癌症?長在哪裡的痣要特別小心注意?很多痣是後天長的,痣是什麼?為什麼痣還會長出來?皮膚科醫生黃政傑說,痣就是黑色素細胞增生,痣出生就存在,或在孩童至成人期陸續出現。它們也可以出現於人體任何部位的皮膚,從頭皮至腳底,甚至指甲。中醫師彭溫雅也說,中醫理論認為:外有斑內有瘀。由臉部觀察,凡是有痣則表示這個位置相對應的器官功能先天就弱,但並不代表現在就有病。如果有紅腫、發青、發紫、發黑、發暗,則表示所在位置的器官功能正有疾病發生;如果有斑或色素沉澱,表示所在位置器官功能已有病或發病已久。什麼樣的痣對健康有影響?黃醫師指出,黑色素瘤的危險因子,包括:曾經有曬傷或大量嚗曬的經驗,尤其是在年輕的時候、膚色偏白、有多於100顆以上的痣、有1顆以上的發育不良痣、有家族史的人都要多加注意。長在手掌、腳掌,自己看不到的地方特別要小心。而觀察痣的變化,包括發育不良痣或黑色素瘤可以從以下幾點看出:不對稱、邊緣變得不規則、顏色變得有深有淺、直徑大於6mm、隨時間有變化等情況。但不是所有的痣都能消除的,而且痣的産生是由人身體內的潛在在因素激發的,所以不要輕易地除痣,坊間不當使用的腐蝕性藥物除痣法,可能導致留下疤痕或凸疤。更多影音報導,請上http://ihealth.uho.com.tw/view.asp?id=803

痣是命運的印記 還是潛藏的疾病地雷?

痣是命運的印記 還是潛藏的疾病地雷?#痣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據澳洲的研究統計,11~30歲的男性,每人身上有73顆痣,女性每人有27顆。另一項統計也指出,全身有100顆痣以上的人,得到黑色素瘤的機會為25顆以下者的3.4倍,又如果大於2毫米以上的痣有50個,則罹患惡性黑色素瘤的機會為一般人的4~54倍。我們怎麼觀察痣是好痣,還是會變成黑色素瘤的癌症?長在哪裡的痣要特別小心注意?很多痣是後天長的,痣是什麼?為什麼痣還會長出來?皮膚科醫生黃政傑說,痣就是黑色素細胞增生,痣出生就存在,或在孩童至成人期陸續出現。它們也可以出現於人體任何部位的皮膚,從頭皮至腳底,甚至指甲。中醫師彭溫雅也說,中醫理論認為:外有斑內有瘀。由臉部觀察,凡是有痣則表示這個位置相對應的器官功能先天就弱,但並不代表現在就有病。如果有紅腫、發青、發紫、發黑、發暗,則表示所在位置的器官功能正有疾病發生;如果有斑或色素沉澱,表示所在位置器官功能已有病或發病已久。什麼樣的痣對健康有影響?黃醫師指出,黑色素瘤的危險因子,包括:曾經有曬傷或大量嚗曬的經驗,尤其是在年輕的時候、膚色偏白、有多於100顆以上的痣、有1顆以上的發育不良痣、有家族史的人都要多加注意。長在手掌、腳掌,自己看不到的地方特別要小心。而觀察痣的變化,包括發育不良痣或黑色素瘤可以從以下幾點看出:不對稱、邊緣變得不規則、顏色變得有深有淺、直徑大於6mm、隨時間有變化等情況。但不是所有的痣都能消除的,而且痣的産生是由人身體內的潛在在因素激發的,所以不要輕易地除痣,坊間不當使用的腐蝕性藥物除痣法,可能導致留下疤痕或凸疤。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