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友

為癌友加油打氣!陶聲洋防癌基金會暖心送萬份健康關懷包 陪伴走過治療低谷

為癌友加油打氣!陶聲洋防癌基金會暖心送萬份健康關懷包 陪伴走過治療低谷#癌友

癌症不是終點,而是一段重啟生命意義的歷程。陶聲洋防癌基金會今(6月28日)宣布,聯手台灣聯合抗癌協會及Hi-Q中華海洋生技等多家愛心企業,啟動「1萬份愛.1萬個勇氣」公益行動,預計捐贈萬份健康關懷包與《防癌新生活手冊》,陪伴正接受癌症治療的病友度過療程煎熬,傳遞社會溫暖與堅定支持。 根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最新癌症登記報告,111年新發生癌症人數為13萬293人,罹癌人數不斷攀升,總統賴清德提出「健康台灣深耕計畫」,以2030年癌症標準化死亡率降低三分之一為目標,更進一步推出早期癌症篩檢、聚焦基因檢測與精準醫療,及建立百億癌症新藥基金的癌症治療3箭政策。 陶聲洋防癌基金會響應「健康台灣」政策,用行動力挺所有抗癌鬥士,推出「1萬份愛.1萬個勇氣」公益行動,預計捐出1萬份市值新台幣4,000元的健康關懷包及《防癌新生活手冊》,這份來自社會的關懷,不只是物資的援助,更是一份「你不孤單」的溫柔提醒,關懷包內含抗癌過程中實用的營養補給與生活物品。 其中《防癌新生活手冊》更是由陶聲洋防癌基金會編撰,從飲食建議、情緒支持、生活調適到真實癌友心聲,全方位陪伴病友走過身心煎熬,「癌症不是終點,而是一段重啟生命意義的旅程」,陶聲洋防癌基金會董事長陳光耀表示,希望透過關懷包與手冊,讓癌友們在艱難的療程中,仍能感受到社會的愛與支持,找到力量前行。 這次公益行動計畫由Hi-Q中華海洋生技股份有限公司全力支持,延續雙方於今年3月共同舉辦的《交換禮物》電影公益活動,活動北中南舉辦共15場,吸引超過3,000名癌友與家屬參與,透過影像與交流,讓病友們在觀影時釋放壓力、感受到陪伴。 陶聲洋防癌基金會因此更加堅定推動「身心靈整合」出發全人照護,讓關懷不只在診間,而是深入癌友日常生活的每一刻。 Hi-Q中華海洋生技董事長張永聲說,這是企業回饋社會最真摯的方式。所有癌友都值得被關懷與尊重,希望這份小小的力量,能在他們最需要的時刻,成為一股溫暖的支撐。 這場公益善舉集結了多個關鍵推手,包括美德耐集團維康醫療用品公司、杏一醫療用品公司、周大觀文教基金會、乳癌防治基金會、中華基督教救助協會、家扶基金會、中華民國乳癌病友協會、台灣防癌協會、台灣輔助醫學醫學會、台灣亞健康協會、台灣褐藻醣膠發展學會等單位共襄盛舉。 陶聲洋防癌基金會與台灣聯合抗癌協會誠摯呼籲社會各界加入這份善意的接力行動,讓更多癌友在孤單與掙扎的時刻,感受到「愛在身邊」,一起在生命旅途中找到希望的光芒。

告五人首度公益代言 擔任希望大使為癌友發聲

告五人首度公益代言 擔任希望大使為癌友發聲#癌友

超人氣新天團「告五人」,首度擔任公益代言,出任癌症希望基金會「希望大使」,為癌友發聲之外,也希望哈瓜迷及大眾一起來關心癌症病友與家庭,以實際行動支持【看見希望,迎向癌後人生新篇章】募款計畫,幫助癌友找回自信與行動力! 確診罹癌不只是一個人生病,更牽動整個家庭的日常節奏與未來。目前全台約有92萬個家庭正默默承受癌症伴隨而來的病痛折磨、經濟壓力、情感煎熬等挑戰。癌症希望基金會自2002年成立以來,提供全方位專業支持方案,在台北、台中、高雄設立的希望小站服務中心,提供諮詢服務、資源補助、假髮租借、康復用品、多樣化課程與活動,23年來幫助超過百萬個家庭,是許多陷入癌症陰影家庭堅持下去的力量。 告五人樂團在四月〔MY MAGIC 宇宙超有趣〕巡迴演場會結束後宣布的千萬公益捐款,展現其以音樂與社會責任結合的具體行動。首次擔任公益代言,廣告中使用的歌曲配樂,是告五人雲安創作的〔運氣來得若有似無〕,在人生的道路上,即使步步向前,挫折仍在所難免。他們總說,自己擁有運氣的眷顧,也從未辜負這份運氣,全力以赴。這首歌映照著人生的不確定與變幻無常,蘊含著一種對命運的順從與釋懷。對每一位正在與癌症抗戰的朋友而言,更能引發深層的心靈共鳴 告五人分享:「很榮幸能成為癌症希望基金會的希望大使。音樂是我們的語言,也是傳遞溫暖的橋樑。希望可以讓更多人關注癌友的需求,一起延續這份溫暖。」邀請大家一起把祝福化作行動,捐款支持【看見希望,迎向癌後人生新篇章】募款計畫,讓更多癌友與家庭迎接希望,不再害怕。 看完整版廣告 HOPE TV希望頻道 https://youtu.be/MJyQR9WT40s?feature=shared  FB粉絲團 https://www.facebook.com/ehopetw/videos/1417614575920048 捐款連結 https://ecancerpr.pse.is/7nzatl

第9屆捕捉希望攝影展 用鏡頭重新檢視生命精彩每一天

第9屆捕捉希望攝影展 用鏡頭重新檢視生命精彩每一天#癌友

由癌症希望基金會與羅氏大藥廠共同舉辦的第九屆「捕捉希望」數位攝影比賽5月26日舉行頒獎典禮,今年總計有253件作品參賽,25幅作品脫穎而出,出席的得獎者亦分享作品中充滿勇氣及夢想的生命故事。癌症希望基金會執行長蘇連瓔表示,抗癌是一條漫長又艱辛的道路,為鼓勵癌友、家屬及醫療團隊從不同的角度來與疾病相處,因此從2008年開始舉辦這項活動,邀請大家透過鏡頭、按下快門來記錄心情、抒發情緒進而傳遞正能量。 從植物的發芽茁壯中看見癌後的自我延續 獲得癌友組佳作的陳乙先在罹癌前正處青壯年期,面對學業、工作及家庭的多重壓力時常熬夜。罹癌後,乙先重新調整了面對生命的角度,也因北上就醫而有機會與長年相隔兩地的先生重逢和作伴。本次參賽的作品「養育生命」,她表示養育植物是治療期間最能燃起希望的一件事,她娓娓道來:「如何照顧植物使其茁壯成長、開花結果、排除害蟲等,對我是很重要的學習,照顧植物也如同照料了自己的心」。她透過希望小站得知捕捉希望攝影比賽,感謝小站能適時提供諮詢及資源連結,讓癌友們除就醫生活外,還有能享有相互交流和透過才藝課程增能自我的空間。 另一位癌友組佳作得獎人Candy,歷經罹患乳癌及復發漫長的治療過程,讓她對生命有了截然不同的體悟。本次的得獎作品「門簾外的陽光」,Candy表示是在等待治療時,看見隔壁病床旁護理師照顧病人的瞬間,便拿起相機捕捉了透過病床隔廉外的剪影,猶如白衣天使般的陽光及溫暖。經歷了生命的無常起伏後,她也決定把握充實生命,每一天都活得精彩,也鼓勵其他癌友相信醫療團隊,並珍惜家人的扶持與陪伴。 病房婚禮舞蹈治療 一線醫護用心守護癌友 長期在第一線照顧癌友的護理師賴淑婷,體悟到人生無常、學習珍惜現在的價值觀,也時常用照片紀錄生命中的重要時刻。本次投稿的作品「幸福的約定」榮獲醫療人員組第二名,記錄一位癌末父親的心願是參與女兒的婚禮,最終在醫療團隊的協助下,在病房為女兒女婿舉辦了婚禮。賴淑婷說,陪伴癌症病人的心理支持與協助實現心願,是這份工作獨一無二的珍貴回憶與成就。 另一位醫護人員周桂芳,總是在背後默默支撐著每一個癌友家庭。本次參賽的作品「啟航」榮獲醫療人員組佳作,作品中呈現了醫護與病人一起進行舞蹈治療的時刻,象徵著即使罹癌生命仍有許多嘗試的可能。周桂芳醫師強調,她平時便舉辦各種癌友支持團體、藝術治療等活動,除了照顧癌友身心靈健康外,她也常常提醒癌友,除了治療本身外,也可以多探索生命的不同面向,發掘生活的樂趣,如此才能有健全平衡的身心以面對治療挑戰。 癌症非絕症!「捕捉希望」盼用攝影助更多癌友邁向康復 罹癌不是生命旅程的終點,治療所帶來的不適,往往需要心理的轉念跟調適。蘇連瓔分享:「當參賽者願意敞開心房,用攝影表達面對癌症的態度,那份誠懇,就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也許參賽者的作品沒有入選得獎,但其精神與態度鼓勵到了所有人,我們要對你說一聲謝謝!」羅氏大藥廠醫療體系策略代理處長張怡荃則表示,「每張照片代表的是一個希望,我們的使命除了不斷研發創新的檢測和藥品,但更重要的是,在抗癌的路上用實際行動支持病友,一同為病友而努力。謝謝家屬和醫療團隊所給予的愛。」評審彭永松也勉勵道:「比賽的關鍵就是你決定參加就贏了;你願意拿起相機拍照,去面對這件事情,面對自己的那個心態是最重要的。」 癌後人生不喊卡跨世代的癌後新生活 今年的「捕捉希望」攝影展於5月 27日舉辦「癌後人生不喊卡」座談會,邀請知名演員張鳳書、癌友許善妍、李溫及歐庭華,分享跨世代癌友及照顧者的心路歷程。青春年華的歐庭華,在畢業那年罹患血癌;照顧他人的麻醉師李溫,突然成為最需受照顧的乳癌病人;許善妍面對治療的跌宕起伏,調整家庭與事業的平衡;而演員張鳳書身負同時照顧父親與子女的重任,是如何自我照顧不卡關?生命週期伴隨著不同階段的挑戰,面對癌症病魔的突然來訪,四位嘉賓與大家分享如何走過生命幽谷並翻轉人生,展開癌後新生活。為讓抗癌路上的夥伴都能獲得支持的力量,第9屆「捕捉希望」數位攝影比賽25幅得獎作品於5月26日至 27日在台北亞洲廣場大樓新光樂活未來館展出,6月起則將在全台9家醫院及捷運站巡迴展,歡迎各界前往欣賞,相關展覽訊息請至癌症希望基金會瀏覽。

7成癌友「就醫不便」想放棄⋯癌症基金會推交通補助

7成癌友「就醫不便」想放棄⋯癌症基金會推交通補助#癌友

(優活健康網記者馮逸華/綜合報導)偏鄉癌友就醫不便,使最終治療成效及命運大不相同。據統計,台灣5成以上偏鄉地區癌友,前往醫院接受治療至少需花費4小時車程;近7成曾因交通不便而萌生中斷治療念頭,距離成為就醫延命阻礙。尤其東部及南部地區幅員較廣,大眾交通運輸不便,醫療院所佔比低,翻山越嶺的漫漫就醫長路,讓偏鄉癌友們感到身心俱疲,寧可選擇放棄治療。口腔癌第4期的林先生,清晨5點趕著出門,為的是要搭上第一班公車,從台東到花蓮慈濟醫院做化療,每周固定一次要到醫院接受治療,每次療程至少3個月。林先生為了治療癌症,必須跨縣市就醫,從家裡到醫院距離100多公里,搭乘大眾運輸工具再轉乘,來回車程至少需花費6小時,還不包含在醫院就診等待的時間。每次化放療結束,忍受著越來越強的藥物副作用,還得拖著疲憊的身心等車轉乘才能回到家,使林先生腦中常常浮起放棄治療的念頭,因為不知道自己還能撐多久。逾6成偏鄉癌友就醫需「翻山越嶺」,恐放棄穩定治療台灣癌症基金會副執行長蔡麗娟表示,癌症患者經常須接受化療及放療,每2到3周的化療已讓癌友疲憊不堪,若是加上放射線治療,每天1次,每周5次,療程約1至2個月,密集的治療過程讓副作用更加強烈,常有噁心、嘔吐、疼痛或嚴重的疲憊席捲而來,長途往返就醫更易加劇身體因藥物副作用所產生的不適,大幅增加路程上的危險,使偏鄉癌友穩定就醫穩定接受治療,甚至成為一種奢求。蔡麗娟進一步提到,每天就醫的舟車勞頓對癌患已是疲憊不堪,更何況是居住在偏遠地區的年長癌友們,偏鄉交通不便,大眾運輸少之又少,趕著一天1、2班的巴士,下車了再轉乘,就醫之路比你我想像的還要遠。甚至在南部及東部地區,更分別有超過6成及7成的癌症病友,常常是無人陪同的情況下獨自就醫,千里迢迢到醫院接受治療,結束後還得趕搭上回家的巴士;甚至自行騎乘機車,翻山越嶺經過漫漫長路後才能到家得以休息,這樣的就醫路程,讓偏鄉癌友們感到身心俱疲,最後寧可選擇放棄穩定的治療。蔡麗娟指出,對偏鄉癌症病友來說,交通是一個隱形的必要需求,相較於疾病與治療,患者就醫過程的交通時間與金錢困境,常不為人所關注,卻是影響穩定就醫的關鍵因素。台灣癌症基金會多年來持續推廣銀髮偏鄉就醫,針對居住於大南部、宜花東等偏鄉地區60歲以上的癌友,提出癌症治療交通補助專案,只要住家距離醫療院所10公里以上,且每月至少回診治療一次,每名癌友可申請8,000元的交通補助。蔡麗娟呼籲,一般民眾若想貢獻一己之力,可響應台灣癌症基金會的小額捐款,一起幫助更多銀髮癌友,走出治療的交通困境,幫助偏鄉病友穩定就醫,讓他們的康復之路不再遙遠。

918一起揪捐髮 姊妹捐髮助癌友

918一起揪捐髮 姊妹捐髮助癌友#癌友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癌症時鐘轉速逐步加快,每4分58秒就有一人罹癌。根據研究資料指出,癌症患者在接受化療期間估計有65%的機率會引起掉髮,甚至有8%的女性癌症患者會因此降低治療的意願。台灣癌症基金會副執行長蔡麗娟表示,基金會長期提供癌友「醫療級假髮」免費借用服務,幫助癌友在治療過程中能更自信地面對外界,降低因掉髮而造成的身心負擔。愛心捐髮 助癌友一頂「醫療級假髮」約需5至8束頭髮,製作經費需要3500元才可以完成製作,今年度基金會已累積收到約312公斤愛心捐髮(約可製作1,500頂假髮),但礙於製作經費短缺,還無法將愛心捐髮製作成醫療級假髮。從小由阿姨照顧長大的慧文與妙盈,因為看到阿姨罹患乳癌後光頭的模樣,非常心疼阿姨沒有了頭髮,因此姐妹倆開始第1次的蓄髮,希望把自己的頭髮捐給阿姨用,讓阿姨有頭髮可以戴,頭髮留了3年多剪下捐贈予台灣癌症基金會後,姐妹倆又開始了第2次的蓄髮,要讓無法購買假髮的癌友,也有高品質的假髮可以佩戴,並在捐髮後得知假髮製作經費短缺情形,更自發性的捐出平日所存下的零用錢來支持假髮製作,慧文與妙盈說:「雖然捐出的零用錢還不足以製作成一頂假髮,但很希望付出自己一點的力量,有機會幫助跟阿姨一樣的癌友更有信心面對治療」。918.揪捐髮 鼓勵一起參與及支持假髮製作經費台灣癌症基金會今年首次辦理「918.揪捐髮」假髮製作經費募集計劃,號召民眾一起來揪捐髮!支持假髮製作經費!蔡麗娟說:「很感謝許多愛心企業響應,如高島生活館、台灣歐姆龍、六福村遊樂園、喜年來企業及曼都髮型等,拋磚引玉捐出產品作為活動抽獎獎品,鼓勵民眾一起參與及支持假髮製作經費」。自9月18日起一個月內單次捐款達1000元(含)以上,或指定每月固定捐款達100元一年期以上,即可參加抽獎活動,有機會抽中藍牙智慧血壓計、體重體脂計、遊樂園門票、住宿券、蛋捲禮盒及知名兒童繪本等多項好禮!(詳情請上活動網站:918hair.canceraway.org.tw)希望透過計劃的啟動,募集足夠的假髮製作經費,將大眾的愛心捐髮,製作成「醫療級假髮」永續提供癌友免費借用服務。

講座/癌友拉力帶運動班

講座/癌友拉力帶運動班#癌友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整理)研究發現,癌友規律運動,可降低癌症復發率、提升存活率,因此課程中將教導癌友如何使用拉力帶,找到適合自己的訓練強度,對於程度較弱的癌友,只要運用坐姿、平躺等方式,也可達到伸展與肌力訓練的效果。有鑑於此,亞東醫院將於3/14(四)舉辦癌症講座,邀請康和敏老師主講「癌友拉力帶運動班」,藉由彈力帶使用訓練癌友的肌力,減少重心不穩或跌倒發生,活動參與對象以本院癌症病友為主,報名可電洽亞東醫院癌症資源中心 (02)8966-7000轉分機1709。講座內容豐富,歡迎踴躍參加!(活動內容、時間、地點辦法等以主辦單位最新訊息為準,因此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再做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名稱:癌友拉力帶運動班時間:108年3月14日星期(四)上午9:30-11:30地點:亞東醫院南棟14樓第一教室(新北市板橋區南雅南路二段21號)洽詢:02-8966-7000轉1709

癌友發燒別輕忽 拖延敗血症恐奪命

癌友發燒別輕忽 拖延敗血症恐奪命#癌友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癌友發燒別輕忽,拖延時間恐合併其他病症,導致死亡率提升。80歲的陳媽媽3年前診斷出罹癌,在家發燒,孩子擔心打電話詢問醫院該如何處理,醫事人員當下立刻要求家屬帶媽媽到急診就診,孩子才知道原來媽媽的燒跟一般人不一樣,感謝那通詢問電話救了媽媽。癌友發燒不以為意 拖延恐敗血症奪命豐原醫院癌症個管師劉蓓君表示,4年來協助癌症病患進行衛教諮詢,鼓勵癌友對抗病魔辛苦路程,卻常遇到一些癌友發燒時總誤以為是一般小發燒不要緊,拖延就醫黃金時間,造成其他併發症發生,甚至嚴重到敗血症死亡。天天固定記錄體溫 發燒立刻就醫豐原醫院放射腫瘤科主任張世宗表示,罹癌病人身體狀況本身就和其他病人不同,會發燒主要是身體某處遭受感染導致,如果當下沒有立即到醫院就醫、查明發燒原因,容易造成其他併發症的發生。養成天天固定記錄自己的體溫狀況,每天的體溫應該都要在正負1 °C間才算正常,如果每天體溫都在37至38°C之間患者可以不用太擔心,但如果超過1°C以上就必須趕緊到醫院求診。癌友身體虛弱 不適及早尋求醫療協助劉蓓君個管師表示,罹患癌症的患者初期較擔心做完治療身體會虛弱,這時一定要放鬆心情、儘量讓自己情緒起伏別太大。當期間有任何問題時,透過各癌別個管師幫忙,讓醫護一起陪伴抗癌,才是不二法門。

癌友化療吃不下 少量多餐補足營養

癌友化療吃不下 少量多餐補足營養#癌友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癌症患者化學治療期間常免疫力降低,造成治療中斷或無法治療,往往因為治療副作用讓食慾變差。該怎麼吃才能補足應有的營養,讓治療順利完成?營養師建議癌症飲食原則「高熱量、高蛋白」,搭配少量多餐方式,在兩餐間吃點心、營養品,避免只吃三正餐,熱量與蛋白質營養不足。蛋白質攝取要比平時多20至50%大林慈濟醫院腫瘤中心營養師凃宜辰表示,血液中白血球數量不足,會有免疫力低問題,可能造成化學治療無法進行,需要打升血球素提高白血球。常見免疫力降低的原因,包括化學治療、手術(術後體力恢復較慢)、骨髓疾病(淋巴癌、血癌)等,治療過程造成白血球下降,必須攝取更多熱量與蛋白質。但若營養不良造成免疫力低下,則可透過飲食技巧調整來改變。癌症治療期間最重要是蛋白質攝取充足,蛋白質是造血、補充肌肉的營養來源,豆魚蛋肉類等蛋白質攝取量要比平時多20至50%,熱量多20%。舉例來說,50公斤的人,治療期間一天要吃3碗飯,5份蛋白質〈豆、魚、蛋、肉〉,1杯牛奶、2碗青菜,2至3份水果,再加油脂。但化學治療期間食欲不佳、甚至噁心嘔吐,會建議少量多餐,用點心〈紅豆牛奶湯或地瓜牛奶〉、營養品等來補充。飲食選擇小包裝 避免重複食用除了增加蛋白質、熱量攝取,進食也要留意衛生與清潔。食物要新鮮、洗淨、煮熟,沒吃完的食物要盡快冷藏。若不得已要外食,選擇乾淨衛生的餐廳,也可選擇便利商店中有完整包裝的冷藏或冷凍食品。不要飲用家庭號鮮奶,以免開封後再度冷藏,容易提高感染的機會,可選用小瓶裝不含益生菌、乳酸菌、活菌的鮮奶,建議選擇小瓶裝取代沒冷藏的杯裝豆漿,開封後一次飲用完畢。凃宜辰營養師提醒,白血球不足不可以吃生食外,水果建議喝包裝的濃縮還原果汁,現榨的果汁則不宜飲用。白血球正常的患者選用新鮮的削皮水果,不要吃有腐壞、發霉的水果。飲水應採煮沸開水,不建議飲用過濾水、市售礦泉水;霜淇淋(開放式、沒有殺菌)、剉冰(冰塊未殺菌)不建議食用,可選擇包裝的冰淇淋。調味品不建議食用蜂蜜、美奶滋,可以改糖、醬油取代,儘量選擇小包裝,一次用完即丟。化學治療期間免疫力不足時,不要常外出至人多的地方避免感染,外出要戴口罩、勤洗手、適量運動、睡眠充足,增加身體免疫力。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