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友

癌友化療吃不下 少量多餐補足營養

癌友化療吃不下 少量多餐補足營養#癌友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癌症患者化學治療期間常免疫力降低,造成治療中斷或無法治療,往往因為治療副作用讓食慾變差。該怎麼吃才能補足應有的營養,讓治療順利完成?營養師建議癌症飲食原則「高熱量、高蛋白」,搭配少量多餐方式,在兩餐間吃點心、營養品,避免只吃三正餐,熱量與蛋白質營養不足。蛋白質攝取要比平時多20至50%大林慈濟醫院腫瘤中心營養師凃宜辰表示,血液中白血球數量不足,會有免疫力低問題,可能造成化學治療無法進行,需要打升血球素提高白血球。常見免疫力降低的原因,包括化學治療、手術(術後體力恢復較慢)、骨髓疾病(淋巴癌、血癌)等,治療過程造成白血球下降,必須攝取更多熱量與蛋白質。但若營養不良造成免疫力低下,則可透過飲食技巧調整來改變。癌症治療期間最重要是蛋白質攝取充足,蛋白質是造血、補充肌肉的營養來源,豆魚蛋肉類等蛋白質攝取量要比平時多20至50%,熱量多20%。舉例來說,50公斤的人,治療期間一天要吃3碗飯,5份蛋白質〈豆、魚、蛋、肉〉,1杯牛奶、2碗青菜,2至3份水果,再加油脂。但化學治療期間食欲不佳、甚至噁心嘔吐,會建議少量多餐,用點心〈紅豆牛奶湯或地瓜牛奶〉、營養品等來補充。飲食選擇小包裝 避免重複食用除了增加蛋白質、熱量攝取,進食也要留意衛生與清潔。食物要新鮮、洗淨、煮熟,沒吃完的食物要盡快冷藏。若不得已要外食,選擇乾淨衛生的餐廳,也可選擇便利商店中有完整包裝的冷藏或冷凍食品。不要飲用家庭號鮮奶,以免開封後再度冷藏,容易提高感染的機會,可選用小瓶裝不含益生菌、乳酸菌、活菌的鮮奶,建議選擇小瓶裝取代沒冷藏的杯裝豆漿,開封後一次飲用完畢。凃宜辰營養師提醒,白血球不足不可以吃生食外,水果建議喝包裝的濃縮還原果汁,現榨的果汁則不宜飲用。白血球正常的患者選用新鮮的削皮水果,不要吃有腐壞、發霉的水果。飲水應採煮沸開水,不建議飲用過濾水、市售礦泉水;霜淇淋(開放式、沒有殺菌)、剉冰(冰塊未殺菌)不建議食用,可選擇包裝的冰淇淋。調味品不建議食用蜂蜜、美奶滋,可以改糖、醬油取代,儘量選擇小包裝,一次用完即丟。化學治療期間免疫力不足時,不要常外出至人多的地方避免感染,外出要戴口罩、勤洗手、適量運動、睡眠充足,增加身體免疫力。

講座/舒壓按摩好自在

講座/舒壓按摩好自在#癌友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為幫助癌友釋放壓力,舒緩治療後所造成的不適與焦慮,特別設計日常生活保健,隨時隨地可以做的按摩舒壓法,包括手部、頭部、臉部、腹部、足部等各部位的自我按摩法,簡單易行,輕鬆愉悅,讓你的身心靈得到完全的放鬆。由亞東醫院癌症資源中心主辦,邀請民眾一起參加,增加病友及家屬間相互的經驗流。報名可電洽亞東醫院癌症資源中心 (02)89667000轉分機1709。名稱:舒壓按摩好自在時間:106年7月10日(一)上午10:00-12:00地點:亞東醫院南棟14樓第一教室(新北市板橋區南雅南路二段21號)洽詢:02-8966-7000轉1709

為癌友集氣 一同響應《攝@無悔》活動

為癌友集氣 一同響應《攝@無悔》活動#癌友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衛福部國健署公布最新的癌症登記報告,癌症人口持續增加,由於生活型態、飲食習慣、人口結構的改變,癌症時鐘比起10年前快轉1.5倍,平均每5分鐘18秒就有一人罹癌,當中又以大腸直腸癌罹癌人數持續居10大癌症之冠,而102年全國主要癌症死亡原因,大腸直腸癌位居第3位,當年有5,265人死於大腸直腸癌,對民眾的生命威脅不容小覷。23%大腸直腸癌病患 發現罹癌已是晚期財團法人台灣癌症基金會副執行長蔡麗娟說明,根據衛福部統計發現,有23%大腸直腸癌病患,發現罹癌時已是晚期,腫瘤細胞已轉移至肝或肺或腹膜,晚期轉移性大腸直腸癌目前治療仍以手術或是放射治療為主,對於病患及家屬來說,心情、經濟上都是沉重的負擔,蔡麗娟副執行長提醒,目前健保已給付用於治療晚期轉移性大腸直腸癌第一線至第三線口服標靶用藥,提供晚期轉移性大腸直腸癌病患多一種治療選擇,得以延長生命,又有健保給付,減少經濟上的負擔。避免洗熱水澡 經常塗抹保濕乳液口服標靶藥物治療,與其他藥物一樣,服用期間可能會出現副作用,例如:手足症候群、疲倦、腹瀉等,蔡麗娟副執行長建議,可使用溫和香皂、避免洗熱水澡,並經常塗抹保濕乳液或使用厚棉襪與手套保護患部,在治療期間積極配合腫瘤專科醫師、護理師,及早開始處理副作用,將能控制病情且持續正常生活。藉由影片教育癌友 別怕治療結果財團法人台灣癌症基金會推出一部《攝@無悔》-晚期轉移性大腸直腸癌口服標靶照護網路影片,希望藉由影片教育癌友們,在治療的過程中,別害怕副作用、擔憂治療結果,只要做好口服標靶藥物接軌治療,仍還有很多時間去規劃人生,實現自己的夢想。為鼓勵癌友家庭的抗癌人生,台灣癌症基金會舉辦「攜手抗癌、讓生命再次發光」網路活動,邀請癌友及親友們,一起用實際行動為癌友集氣,現在只要加入「台灣癌症基金會~熱愛生命 攜手抗癌」粉絲團,分享《攝@無悔》網路影片並留言,將網路活動化成實際行動,讓癌友人生添加更多色彩,更有機會翻轉人生,抗癌逆轉勝!

癌友口腔潰瘍難進食 流質、冰品更易入口

癌友口腔潰瘍難進食 流質、冰品更易入口#癌友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對於癌症病友來說,充足的營養無非是接受治療最重要的支持,然而,正在接受癌症化學治療或放射線治療的癌友,常因副作用而飽受口腔潰瘍之苦,雖然想要多吃東西補充營養,卻難以下嚥。體重減5% 存活率大減大林慈濟醫院腫瘤中心凃宜辰營養師表示,癌友體重減少5%,存活率會減少30%,而且營養不良會導致治療效果變差,副作用變大,甚至因營養不良而必須停止治療,因此如何補充足夠的營養,對癌症病友十分重要。癌友治療時常見的副作用包括食欲不振、噁心嘔吐、口腔潰瘍,都會影響進食,其中口腔潰瘍患者因傷口疼痛,食物難以入口。凃宜辰表示,要修復口腔潰瘍傷口,需要多攝取優質的蛋白質,建議可以選擇豆漿、鮮奶、雞蛋、豆腐、吻仔魚等軟質蛋白質豐富的食物。避免高溫、刺激性食物為了方便入口,可以選擇麵線、滑蛋粥、肉類、蔬菜攪打、香蕉、瓜類、布丁、奶昔、冰淇淋等軟流質食品,或是勾芡、多湯汁的食物,增加食物的濕度,較好吞嚥,有些較乾燥的食物,如吐司、麵包等,可以先浸泡湯汁豆漿或鮮奶後再食用。另可利用冰塊的溫度減少疼痛感,或以營養品自製營養冰塊,一舉數得。凃宜辰提醒,口腔潰瘍患者要避免刺激性食物,如高溫、酸、辣、調味料、汽水、酸果汁等,平時多漱口,保持口腔清潔,以免傷口感染。傷口疼痛時,除了管灌,也可以嘗試用吸管進食,若是口腔潰瘍情況嚴重,可以請醫師開立漱口水或止痛藥,協助改善不適。營養師教自製水果奶酪 有趣又好吃沒有胃口或不想吃東西時,可以以營養品幫助補充熱量、維持營養。以每公斤體重0.5公克的比例補充麩醯胺酸,有助於受損黏膜的修復,可以溫水、冷水或果汁、牛奶沖泡,盡快食用完畢,以免營養成份變質。為了讓病友們換換口味,凃宜辰分享簡單易做的水果奶酪做法,準備鮮奶(或配方奶)240cc、巧克力粉10公克(約一匙免洗湯匙)、吉利T 6公克(約8分滿免洗湯匙)、香蕉0.5根、冰淇淋1大匙,先將吉利T與鮮奶、巧克力粉或香蕉等用果汁機先攪打均勻,隔水加熱攪拌,約達80℃,過濾減少氣泡產生後,倒入小杯中,待涼放入冰箱,成形即可食用,亦可搭配冰淇淋一起吃。

8成癌友蛋白質吃不夠 恐影響免疫力

8成癌友蛋白質吃不夠 恐影響免疫力#癌友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對抗癌症的過程中,除了要積極用藥、接受治療外,日前國內更有項最新研究發現,增加蔬菜、水果的攝取,不僅能清除自由基、提高體內的抗氧化能力,還可以降低發炎反應,提升治療的功效,此外,蛋白質攝取也很重要,若長期缺乏的話,也會影響免疫力,因此,提醒民眾在抗癌的過程中,不要忽略了蔬果、蛋白質的攝取。蛋白質攝取不足 恐增治療的困難度該研究主要是由癌症關懷基金會與台大研究團隊,共同針對116名癌症患者進行3個月的個人化營養評估、飲食指導與全食物補充的研究,結果發現,有高達8成的癌友蛋白質營養不足,進而影響骨骼肌代謝活力與免疫機能,並不夠合成體內的防衛分子和細胞,長年累計下來,恐會增加治療的困難度。但經過全食物指導,每天給予一杯堅果豆奶以及正確的蛋白質攝取目標,三個月後骨骼肌代謝活力改善了19%,免疫機能則改善了37.5%,若能長期實踐,還能有助於提升癌友的健康。提升免疫、抗氧化力 對抗癌症好給力除此之外,研究也發現充足的蔬果,有助於提升抗氧化力,幫助體內清除自由基,加速身體康復速度、降低復發率,所以,癌症關懷基金會也提供2道食譜,幫助患者輕輕鬆鬆補到營養,增加免疫、抗氧化力:1)高鈣黑芝麻豆漿/準備各25克蒸熟黑豆、黃豆、大薏仁、紅薏仁以及4克熟黑芝麻、6克亞麻仁籽、約250c.c.熱開水,打成汁即可飲用。●黑芝麻因富含鈣質與鐵質的食物,加上黑豆、黃豆是優質蛋白質來源,有助於建造肌肉組織,提升免疫力,也可預防骨質疏鬆症,是均衡且高鈣的精力湯。2)彩虹沙拉/先用190克(2個)百香果、1顆檸檬、蜂蜜、鹽、10克橄欖油製成醬料,接著準備90克美生菜、10克紫高麗、25克玉米筍、10克洋蔥、10克燙熟黑木耳、150克(20粒)小番茄,以及各20克紅蘿蔔、黃甜椒、青椒,淋上即可。●集結「紅、橙、黃、綠、紫、黑、白」七彩顏色,能攝取到最豐富的抗氧化營養素。

百米強將腳無力、腫痛 竟是惡性肉瘤所害

百米強將腳無力、腫痛 竟是惡性肉瘤所害#癌友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面對癌症,患者除了要面臨疾病所帶來的身體不適外,就連心理、經濟、家庭生活等,都會連帶接受考驗!一名30歲的癌友徐徐,從小就以一雙快腿著稱,不僅是運動會的強將、百米競技的常客,更是接力賽首棒的不二人選,但就在準備在當兵時,卻因左腳的不適,意外發現自己罹患腺泡狀軟組織惡性肉瘤。且在同年他的母親也被確診罹患乳癌,接二連三的噩耗,使得他一度無法接受,但也因為如此,開啟了截然不同的人生。年僅24歲 就要面對喪母、罹癌之痛當年24歲的徐徐,一年內歷經了「母親」及「自己」接連罹癌的噩耗,起初他只是因左腿不時的抽痛、腫脹、使不上力至醫院接受檢查,殊不知,卻意外發現自己罹患腺泡狀軟組織惡性肉瘤,且擴散至肺必須立即截肢,否則危及生命。雖然後來保住了左腿,但癌細胞疑似擴散至頭蓋骨,而這段期間母親更因乳癌罹世,使得他從驚慌失措、怨懟人生到放棄希望,直到接觸烏克麗麗,並用烏克麗麗撫慰安寧病房的癌友及家屬後,他才開始草擬自己的人生清單,希望在他揮手道別前,有機會能實現清單上的所有願望,讓自己的人生不僅不會因癌症而空白,反而繳交更精彩的人生成績單。身體不適、家庭壓力 都是一種煎熬與負擔癌症衝擊的不僅是病友,也影響了家庭,除了必須共同面對身體的不適、治療所帶來的副作用、心理與情緒的調適外,因治療而中斷工作所延伸的家庭經濟壓力、自我功能短暫喪失、家庭氣氛及動力等多重壓力,對病人和家屬而言,都是一種身心靈的煎熬與負擔。如果在抗癌過程中,無法得到適時與適當的協助與支持,都有可能讓病人因為無助、失望與害怕而中斷或放棄治療,甚至選擇結束生命。因此,癌症希望基金會自2002年起,提供罹癌家庭全方位的照護,除了諮詢、衛教手冊索取與關懷活動外,更提供急難救助及罹癌家庭子女獎助學金,希望透過多元的服務,讓癌友能心無旁鶩、無後顧之憂的積極治療。

遵循5招 幫助癌友回歸正常生活

遵循5招 幫助癌友回歸正常生活#癌友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根據衛福部公布103年十大死因,癌症連續33年蟬聯榜首,罹癌的人口數也逐年增加,所幸現代醫學進步,讓多數癌症都能有不錯的治療效果,然而許多病友在抗癌成功、病情穩定後,回歸正常生活之前,可能出現癌因性疲憊、疼痛、認知功能障礙、性功能障礙或不孕、精神及情緒困擾、求職不易或財務困頓等問題,醫師表示,將帶癌生活視為平常,正向觀念最重要!均衡營養+運動 補充品別過量大千綜合醫院血液腫瘤科黃明立醫師表示,病友們在心理層面上最重要的是從正向觀念開始,將癌症視作一般慢性病一樣,定期追蹤治療,並遵守醫囑,除此之外,在病情穩定後,仍需注意下列幾點:1) 不要操之過急/適當的休息才能讓身體有良好的復原能力,若想恢復上班,建議最初一星期只工作幾個小時,然後再慢慢增加。2) 平衡身心壓力/和社工或輔導員等醫療專業人員分享你的感受和憂慮,或病友間互相交流,減輕心理壓力;另外,也可以藉由簡單的運動、冥想、按摩或音樂治療來放鬆心情。3) 適當運動/從溫和的運動開始,例如短暫的緩慢散步,舒緩身體和游泳。若一個人覺得孤單,可以和家人、朋友一起,或是養隻寵物,並帶牠一起去運動。4) 正確的攝取營養/每餐飲時要定時定量、細嚼慢嚥、不偏食、吃八分飽,以天然新鮮食物為主,盡量少吃加工食品。黃明立醫師表示不少病友喜愛採生機飲食,但生機飲食多是直接生食或打汁,但癌症病友因白血球未達正常值,本應忌生食,建議先以正常均衡飲食為原則,再視身體狀況調整飲食。5) 適當使用補充品/美國膳食協會表示,癌症患者在使用較大劑量之捕充品時會有一些風險,黃明立醫師建議如果真有需要,可挑選綜合維他命、鈣、維他命D及魚油,但如果癌友平時每星期吃2~3的魚,則可不需要另外補充魚油。選擇上以衛生署核可的健康補充品為主,並經營養師評估病患需要,再作適當使用。

癌友身心壓力大 抬頭挺胸、腹式呼吸助抒壓

癌友身心壓力大 抬頭挺胸、腹式呼吸助抒壓#癌友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每當被宣告罹患癌症,有多數病友都會瞬間產生慌恐、不安的情緒,且在面對這突如其來的疾病,他們甚至還要承受身體的痛苦、治療上的副作用、外貌的改變、醫藥費等,這一連串排山倒海來的壓力,使得病患與家屬容易深陷於負面情緒之苦中,因此臨床心理師建議民眾,多多抬頭挺胸、保持笑容,就能改善心情,另外,每天練習腹式呼吸,強化副交感神經功能,也能幫助身體達到放鬆功效。出現負面情緒時 快做2種動作來抒壓大林慈濟醫院臨床心理中心心理師陳可家表示,有多數的癌症患者生病後,為了不讓他人煩惱,都會把悲傷、煩惱等負面情緒藏起來,但其實憋著不見得對自己有益,因此,建議民眾可找臨床心理師談一談,來放鬆心情。除了心理諮商外,臨床心理師也提供民眾2種抒壓的方式,只要在日常生活中,感到不愉快時,都可以自行練習:1)抬頭挺胸、保持微笑/一般來說,心情不好的人都會彎腰駝背、沒有笑容,但若是越畏縮、越愁眉苦臉,心情就會越不好,且根據過去的研究指出,維持畏縮的姿勢2分鐘後,體內與壓力有關的荷爾蒙分泌就會大幅增加,若是擺出較開展的姿勢,同樣經過兩分鐘,壓力荷爾蒙就會降低,由此可見,人的姿勢與心情的好壞確實有相關。2)調整呼吸的方式,採用腹式呼吸/因為心情不好或緊張時,呼吸會不由自主地變快或不順暢,所以,若能將呼吸調順,心情就會變好。至於腹式呼吸,主要是在吸氣是將腹部脹大,使胸腔的空間變大,能吸入更多空氣,練習時可舒適地坐著,將空氣吐出再慢慢吸氣,使腹部脹大,接著慢慢吐氣,如此,緩慢地吸氣、吐氣,有助於將其它思緒放下,強化自律神經中的副交感神經系統,幫助身體放鬆,心情自然變好。避免憾事發生 要學會為情緒找到出口最後提醒癌症患者,要學著為自己的情緒找到出口,只要找到對的方式,就能改善心情,如果不知道該怎麼辦時,可先尋求臨床心理師的協助,他們不僅可陪人聊天外,還會教放鬆及調整生活模式的方法,如此一來,就可以避免憾事發生。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