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眼症

眼晴也要做SPA 輕鬆改善乾眼症

眼晴也要做SPA 輕鬆改善乾眼症#乾眼症

眼睛是靈魂之窗,把眼睛保健好,才能看盡世界的萬種風情。但是現代人常暴露在大量紫外線底下,或是近距離看電視或盯著電腦螢幕,這些輻射、電磁波對眼睛都是很大的負擔,長時間配戴隱形眼鏡,也會使得眼睛乾、紅、癢。眼睛的各種毛病層出不窮。上班覺得很累了嗎?趕快透過幾個簡單的動作,保養一下你的眼睛,遠離乾眼症和高眼壓等眼疾!◆ 眼睛跟著時鐘走讓眼睛藉由看左、看右、看上、看下的方式,控制眼球的肌肉群,讓肌肉群好好地做做伸展操!平時也可以看看暗處、再看看明處,或是做睜眼閉眼的動作,讓瞳孔有收縮、放鬆的機會。1.兩眼注視正前方十秒鐘,閉目休息十秒鐘。  2.往12點鐘方向看十秒鐘,再閉目休息十秒鐘。3.接著,依順時針方向,從一點鐘方向開始慢慢地看,直到眼睛轉一圈到十二點鐘方向。4.每看完一個鐘點,閉目休息十秒鐘。◆ 眼睛也要做SPA利用掌心的熱度和能量刺激雙眼及眼周肌肉、神經,可以活化雙眼,讓眼睛比較不那麼繃緊,還能讓眼部痠痛減緩,保健視力。1.將雙手搓熱,用掌心的溫度及能量,沿著眼骨按摩。2.然後用雙手摀住雙眼,兩眼閉闔,將熱氣悶在眼窩中,促進眼睛四周的血液循環,達舒緩放鬆之效。3.也可拿一條熱毛巾熱敷雙眼,或是拿倒一杯熱水或茶,用水蒸氣讓眼睛濕潤,然後用乾淨的杯緣或杯身輕按眼部四周,可按摩到眼周的穴道。瑜珈提斯老師唐幼馨建議,大家平常可試著改變只注意眼前物的習慣,試著轉個方向,眺望遠景,轉換焦點去看,也許是窗外某棟大廈的樓頂,也許是坐在好幾個座位之外的同事頭上,那根翹起來的頭髮。找到一個定點之後,再水平地延伸出去,找一個更遠的焦點。讓眼睛使用不同的焦距,對眼睛是很好的休息喔!如果眼睛容易漲、痛或有壓迫感,這就表示你的眼壓過高囉!可以做一些使眼睛低於心臟位置的動作,像是低頭、彎腰等任何相關的動作,來幫助減壓。做眼部保健運動時,眼睛如果出現酸澀或是想流眼淚都是正常的。另外,也可以利用大拇指的骨頭突起部位,在眼窩周圍輕輕地按壓至太陽穴,還有眼周的眼輪扎肌,讓眼輪扎肌保持彈性,久而久之眼睛看遠看近都能變得更清楚。(文案部份擷取自凱特文化「一天十分鐘養命瑜珈提斯」一書)

用眼過度 當心眼睛酸澀、近視度數暴增

用眼過度 當心眼睛酸澀、近視度數暴增#乾眼症

大學漫長的暑假結束後,放下鍵盤滑鼠與電視遙控器,翻開課本書籍,您是否發現看黑板上的字時更加吃力?一名大學生就有這樣的困擾,最喜歡打線上遊戲的他,平時就常為此熬夜,拼到凌晨才睡。暑假期間,他更有恃無恐,仗著假期整天待在家中玩電動,電動打累了,就躺在沙發上看電視。 用眼過度的結果,讓他常感到眼睛又乾又酸澀,最近竟發現自己看不清黑板上的字,座位往前移了好幾排,到醫院眼科檢查時,才發現眼睛過度疲勞,又未作好眼睛保健,結果近視度數在短短一兩個月內暴增近200度,難怪老師上課時寫在黑板上的重點筆記看起來會模模糊糊,一個字也看不懂。 光田綜合醫院眼科主治醫師黃柏華指出,許多年輕人整天窩在室內看電視、打電動,一天當中眼睛盯著螢幕看的時間太長,導致眼睛疲勞,出現乾眼症、眼睛酸澀與近視度數暴增的情形。除了打電腦和看電視造成眼睛負擔外,犧牲睡眠時間上夜班,也容易造成眼睛過度疲勞而出現上述症狀。黃柏華醫師表示,許多電腦族、夜貓族近視度數會在一兩個月間就增加100~200度,對視力構成一大威脅。 醫師建議民眾,看電視或使用電腦時,最好每半小時就離開座位休息,休息時四處活動一下,看看遠處,讓眼部肌肉放鬆。一旦出現眼睛酸澀的疲勞感,建議可用熱敷方式促進眼部血液循環,讓肌肉放鬆。即使未出現眼睛疲勞的狀況,民眾仍可每天早晚各熱敷眼部一次,有助於保養靈魂之窗。若出現眼睛酸澀或視力模糊的症狀,最好至醫院眼科接受詳細的檢查與矯正,再者,正確的作息與生活習慣,才是避免眼睛疲勞發生的最好方法。

改善腸子鬧脾氣 高纖少油、放輕鬆

改善腸子鬧脾氣 高纖少油、放輕鬆#乾眼症

23歲的鄧小姐(化名)有便秘困擾,長期服用瀉藥,因此常導致腹部絞痛,排便後才得以緩解;56歲的陳先生(化名)則是吃了東西就想拉肚子,每天要上十多次洗手間,他們就醫做了多種檢查,始終找不出原因,其實這都是「腸躁症」惹的禍。腸躁症也稱為大腸激躁症,是一種功能性的胃腸障礙,主要症狀為腹痛、且疼痛在解完大便後會緩解、腹漲、腹瀉、便秘或是便秘和腹瀉交替發生,排便有黏液狀物、排便困難、解不乾淨的感覺、解了又想解、排便急迫、肛門口有異物感等。如果做過各種檢查卻找不到原因,就可能是得了腸躁症。天主教耕莘醫院永和分院胃腸肝膽科陳振寬醫師表示,這是一種身心官能症,多半是遺傳和環境因素交互作用所造成,像從小的飲食排便習慣、緊張壓力、心理人格特質等,都是腸躁症的可能成因。腸躁症是胃腸科門診最常看到的病症,在台灣約有20%的人罹患此病,程度輕微的偶爾腹痛、腹瀉、便秘,不治療也會自然痊癒;中等程度的病人常需要看醫師、服用藥物才能改善,而嚴重者即使一再就醫服藥仍無法得到緩解,往往影響日常生活、正常工作,甚至需求助精神科醫師。陳振寬醫師指出,值得注意的是,腸躁症和大腸癌或其它腸病變的症狀往往不易區別。如果年齡超過50歲、有大腸癌家族史、出現血便、貧血、體重減輕、腹部腫塊、最近排便習慣改變等警訊,便可能不只是腸躁症,而須進一步接受大便潛血反應檢查、大腸X光攝影、大腸鏡檢查,以診斷是否為大腸癌或其它腸病變。其實,腸躁症的預後相當良好,病人除了不適症狀外,並不會影響身體健康,或有生命危險。但為了改善症狀,減少日常生活不便,仍需改變飲食、作息、服用藥物多管齊下。陳醫師建議,生活上應避免緊張壓力、三餐定食定量、勿進食太快、選擇高纖少油食物、養成定時排便習慣、多運動等,都可改善腸躁症的不適。嚴重時則應找胃腸科醫師,考慮使用止痛、止瀉、通便、整腸、抗痙攣、抗憂鬱、抗焦慮等藥物。

眼屎特多,留意細菌感染

眼屎特多,留意細菌感染#乾眼症

因細菌或病毒造成的流行性結膜炎,或環境中刺激物引起的過敏性結膜炎皆會產生分泌物,也就是所謂的眼屎,是造成眼屎多最常發生的原因。急性結膜炎如果是較強細菌,如葡萄球菌或鏈球菌感染,除了紅眼睛外,還會併有大量膿液狀的分泌物。如果是在流行季節,如春夏交接時之「腺病毒」感染則是分泌水性分泌物,同時也可能併有喉嚨痛、流鼻水、發燒等症狀,病程大多持續一至兩星期才會痊癒。此外,也有一些眼睛文明病常發生在都會區忙碌的上班族身上,例如隱形眼鏡族及常化濃密眼妝的美眉。最常見的症狀是眼睛乾澀、容易疲倦、異物感、絲狀分泌物變多,有時眼尾會有白白泡沫狀的分泌物。諾貝爾眼科 劉淳熙醫師指出,眼屎多也可能是因乾眼症或眼瞼炎造成,這兩種疾病互相影響。正常的淚液層有外中內三層,外層為油脂層,中間為水液層,最內為黏液層。乾眼症為中間的水液層不足,發生原因可能是自體免疫或內分泌失調等原因;現代社會常見的原因是電腦使用過度或生活作息不正常,造成「後發性乾眼症」,引發原因是淚液層的外層即油脂層不穩定或眨眼次數降低,造成眼睛表面水分迅速蒸發。適時讓眼睛休息、注意環境濕度再搭配藥物治療,才可事半功倍!另外,嬰幼兒眼屎過多也是讓很多父母煩惱的問題。嬰幼兒因本身免疫力較差,又常常會用手揉眼睛,容易造成細菌感染導致眼屎過多。也有可能因上呼吸道感染、鼻黏膜腫脹而導致眼屎、眼淚較多,這些情形皆可使用眼藥水得到改善。有一種情況家長需要特別留意,即是「先天性鼻淚管阻塞」,通常是自出生時就有單眼流眼淚及膿狀分泌物,治療上有其黃金時期,一旦錯過,就可能要手術處理。建議嬰幼兒有此症狀時要及時找眼科醫師診治!

眼睛血絲超明顯,怎麼回事?

眼睛血絲超明顯,怎麼回事?#乾眼症

眼睛布滿血絲眼屎又非常明顯,可能就是患了俗稱的「紅眼症」,在眼科是最常見的問題。過去在環境衛生較落後的時代,紅眼症通常是因為病毒傳染造成的流行性結膜炎,感染途徑為接觸傳染,例如:游泳池的汙水、公共用品(如毛巾、電腦鍵盤等)。諾貝爾眼科醫師 劉淳熙表示流行性結膜炎通常會出現一些典型症狀,包括大量分泌物,患者生活周遭的親朋好友同時感染的機率很大,門診時常常是全家大小一起就診。值得慶幸是,流行性結膜炎造成嚴重併發症的機會並不大,經過一至兩個星期的治療通常就能獲得痊癒。不過不是眼睛紅就是流行性結膜炎造成,因為造成眼睛充血的原因很多,如青光眼、角膜炎、鞏膜炎或其他眼睛炎症也會出現紅眼現象,因此建議如果還伴隨眼痛、視力減損的情形,務必請眼科醫師檢查,才能對症下藥,以免延誤病情。許多美眉常希望眼科醫師能給予一些美白眼藥水,使眼睛看起來黑白分明。其實眼白分為兩層結構,淺層為透明的結膜,深層為白色不透明的鞏膜。一般抱怨眼睛血絲明顯,通常是慢性結膜炎或乾眼症造成的結膜表面刺激而形成的表淺的血管擴張。過敏性結膜炎或乾眼症症狀較嚴重時,需使用眼藥水來治療,但最重要的還是日常生活的保養。生活作息正常、睡眠充足、避免冷氣直吹眼睛、注意環境濕度、少食用辛辣油炸類食物、多攝取含維生素A的食物;此外,電腦族要適時讓眼睛休息,才不會老像兔子般眼睛布滿血絲!

現代文明病:乾眼症

現代文明病:乾眼症#乾眼症

眼睛乾澀儼然已成為現代文明病,其中以中、老年人占大多數,尤其是停經後婦女為數更多,不過近年來有乾眼問題的年輕人口快速成長攀升,追究其生活型態,包括使用電腦,長時間上網、看電視,長期配戴隱形眼鏡以及空調環境等,都讓這群年輕族群提早面對「乾眼」困擾!隨著個人體質的不同而異,除了眼睛乾澀外,也伴隨著紅、癢、模糊、畏光、流淚、刺痛、易疲勞、灼熱感、異物感,或出現白色分泌物等症狀,甚至淚流不止,尤其在早起或傍晚時眼睛都會覺得特別乾澀。眼科醫師採用「淚水測試」。正常人5分鐘內淚水分泌量可沾溼試紙達10mm,一旦淚液分泌少於5mm,你可就罹患乾眼症了,治療乾眼症必須找出病因來對症下藥。乾眼症屬於慢性病,不易根治,若不好好追蹤檢查,嚴重可能導致角膜病變影響視力。乾眼症的預防及治療,需要每方面兼顧才能有成效,除了要保持正常生活、充足睡眠和均衡飲食,注意周遭環境及用眼習慣,避免眼睛的發炎及傷害,並多注意給予眼睛補水的動作,養成正確的用眼習慣。諾貝爾眼科醫師 張朝凱表示,緩解眼睛乾澀主要點用人工淚液是最普遍的治療方式,以補充淚水及調理不健康的淚水成分。近來國外醫學界提出「乾眼症診療的新觀點」,乾眼症與眼睛的發炎有著密切的因果關係,治療方法可藉由增加淚液以及保護眼睛,來除去眼睛發炎所造成的傷害。乾眼症除了用人工淚液補充水分外,平時也可以多用熱毛巾熱敷眼部,每天34次,每次10分鐘,若有配戴隱形眼鏡者,可要減少配戴時間了。

電腦族眼睛保水祕笈

電腦族眼睛保水祕笈#乾眼症

資訊科技時代來臨,電腦使用的普及,不少長期在電腦前工作的朋友常常會覺得眼睛乾澀、視力模糊,這其實很可能就是乾眼症的早期表現。提醒各位,對這種狀況不可掉以輕心。根據美國全國職業保健與安全研究所的調查顯示,每天在電腦前工作3小時以上的人之中,有90%的人眼睛有問題,表現症狀是:眼睛乾澀、頭痛、煩躁、疲勞、注意力難以集中等,這種電腦視力綜合症就是典型的乾眼症。日本眼科醫學會的調查結果也顯示,每3名長期面對電腦螢幕的工作人員中,就有1名患有乾眼症。因此,在電腦前工作的人需要特別注意保護眼睛。諾貝爾眼科醫師 張朝凱表示淚液主要有三大功能:一是濕潤眼球;二是保持眼球的潔淨;三是與眼屈光有關。如果淚液分泌太少或者蒸發過多,角膜表面和結膜表面得不到足夠的滋潤,看東西時,就會出現視物不清、眼睛痠澀等狀況。而眨眼是一種保護性的神經反射作用,使淚水均勻地塗在角膜和結膜表面,以保持其潤濕。正常人每分鐘眨眼約為10~20次,倘若長時間凝視電腦螢幕,眨眼次數常減少至每分鐘4~5次,眼睛便會感到乾澀。防治乾眼症,最重要還是讓眼睛充分獲得休息。若是無法避免與電腦為伍,我建議電腦螢幕上顯示的亮度應為周圍光線的3倍左右,螢幕的上端稍微低於視線10~15度,眼睛與電腦螢幕距離要保持在30cm以上;在電腦前每工作1個小時,就應該閉目休息10分鐘,並用手按摩放鬆眼部周圍的肌肉,或者眺望遠處的景物等;此外,也可使用一些人工淚液來滋潤眼睛,或刻意增加眨眼的次數,在飲食方面,可多吃富含維生素A的食物,例如胡蘿蔔和動物肝臟等。別漠視乾眼症,往往一開始只是感到眼睛乾燥和痠澀,眼睛尚處於功能性損傷的階段,但是如果這時還不注意保護眼睛,持續讓你的眼睛長期處於乾燥的狀態,則可能引起角膜上皮細胞的脫落,造成器質性的損傷,當症狀進一步惡化,則可能嚴重影響視力。最後還是要再次叮嚀你,注意生活飲食規律正常,避免熬夜,才是眼睛保健根本之道。

「螢幕族」的後遺症

「螢幕族」的後遺症#乾眼症

根據一份針對十至六十五歲民眾進行的「台灣民眾螢幕用眼情形與護眼認知調查」顯示,國人每週平均盯在電視、電腦、電玩、手機螢幕上的時間高達37小時;其中超過616萬人每週超過49小時,平均每天將近三分之一的時間都黏在螢幕上。二十至二十九歲年輕人每天平均使用螢幕時間更將近8小時,是各年齡層之冠。諾貝爾眼科醫師 張朝凱表示,「螢幕族」的後遺症不只是筋骨僵硬痠痛,更會衍生許多眼睛健康的問題,輕者影響眼睛睫狀肌收縮功能,造成眼睛疲勞及痠痛紅腫,重者會造成或加重近視、散光等屈光問題,引發結膜炎、乾眼症及頭痛,長期可能會導致視覺神經系統功能慢性退化,加速眼睛的老化。調查報告中透露,長時間近距離用眼已是國人生活的常態,成為眼睛健康的隱憂。再加上現代生活環境的改變,例如空氣污染、長時間待在冷氣房、強烈紫外線等,也是激化特定眼疾發生的危險因子。如果身為家長、老師,甚至是醫師的成人朋友們都無法照顧好個人的眼睛健康,下一代的眼睛保健工作更是令人擔憂,因為現代小朋友的壓力並不亞於成年人,不僅要面臨繁重的課業壓力,更要承受電視、電腦、遊戲機、PDA的侵襲。倘若發育成長期間未妥善保養眼睛,除了會造成學習障礙,還會影響視覺功能。尤其是近來發現有許多年輕人因長期緊盯電腦與用眼過度,眼睛有提早老化的現象,徹底顛覆長期以來老花眼是中老年人專利的迷思。種種的調查數據與現象都提醒現代人,若不能善待自己的眼睛,任何有關眼睛的疾病都可能提早來臨。唯有確實做好眼睛定期自我健康管理,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才能確保眼睛的健康。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