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眼症

眼睛乾澀,不一定是乾眼症

眼睛乾澀,不一定是乾眼症#乾眼症

現在的上班族,大都處於有空調系統的低濕度密閉空間工作,一整天下來,常會覺得「眼睛很乾」,久而久之,就會認為自己得了乾眼症,而逕自用生理食鹽水或現成的眼藥水來點,這是萬萬不可的行為。乾眼症的意思是指眼睛淚液的異常或不足,無法保持眼睛的濕潤及舒適,所引發的眼球病變。正常的眼睛,眼淚經過眨眼的動作可均勻的分佈,使眼睛保持濕潤狀態。而在我們的眼睛有一層淚液膜,由外至內分為三層:油脂層:是由眼瞼邊緣的皮脂腺分泌。可延緩淚水的蒸發、增加淚液膜的張力及維持其穩定性。 水液層:由淚腺及副淚腺分泌。主要是供給角膜上皮細胞養分,清除結膜或角膜上的代謝物。黏液層:主要是可將角膜上皮細胞由親脂性變為親水性,以使水膜能潤濕角膜。此三層需分泌充足,若其中一項有分泌不足或不均的情形,就會產生乾眼症。而乾眼症的症狀,除了眼睛乾澀外,眼睛會紅、癢、易疲勞、有灼熱感、異物感等症狀,但有些人會因眼睛基本的分泌不夠,眼睛受到刺激,導致分泌量增加,而會有「淚汪汪」的現象。正常情況下,眼淚的分泌會隨年齡漸增而減少,故乾眼症好發在高年齡層的族群中,尤其是五十多歲的婦女(與更年期有關)。另外,維他命A缺乏、眼瞼炎、化學藥品灼傷、砂眼、紅斑性狼瘡等,會誘發乾眼症。因此,藉由眼科醫師詳細的檢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若發現罹患乾眼症,則可用人工淚液來治療,以補充淚水及調理不健康的淚水成份。但使用時,仍需在眼科醫師的指示下使用,因若有其他病變,在未知的情況下,自行胡亂點藥,造成眼睛的不舒服加重,延誤了就診時機,那後果就真的不堪設想了。其實,平時就應注重眼睛的保養,如:多喝水、多眨眼、均衡的飲食、充足的睡眠、定時讓眼睛休息、在室內低濕度的地方多放一盆水等,除了善待我們的眼睛,使其得到充分的照顧,對我們的身體也是一大益處。

老眼不昏花,談老化眼疾病症

老眼不昏花,談老化眼疾病症#乾眼症

《老花眼》人過四十歲之後,水晶體逐漸硬化,調節力日益衰弱。而其症狀包括近距離的看物或工作眼睛易感酸澀、疲勞,甚至頭痛、頭昏等。要矯正老花眼,需配戴凸面球鏡來矯正。原本就帶眼鏡(凹面球鏡)的近視族,此時若戴著近視眼鏡閱讀反而是看不清楚,而必須脫掉眼鏡或改用度數較淺的近視眼鏡,但看遠時仍需原來的近視眼鏡,不僅不能抵銷,反而增加一道麻煩,所以老花眼鏡對近視族而這並不是一大福音。《乾眼症》隨著年齡的老化,結膜上皮細胞與淚腺組織的退化,淚液日漸減少,加上經年累月的結膜或角膜病變(如慢性結膜炎、砂眼等),使得眼睛變得乾澀與刺痛,造成怕光、流淚等症狀,病情雖不嚴重,但常給老年人困擾。單純的乾眼症可用人工淚液來改善,但如伴有其他病變,需至眼科做進一步的檢查與治療,不要自行用藥,延誤了病情。《青光眼》老年人由於水晶體老化及眼內排水系統的退化,導致眼內壓力過高,易造成閉鎖性或開放性青光眼。因此,若不及早治療,會壓迫視神經,除了影響視力及視,甚至會導致失明。治療目前以藥物、雷射、手術三種方法為主。眼科醫師會依病情選擇適當的治療方式,另外,建議四十歲以上的人,每年至少做一次眼壓檢查,這樣才能達到「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目的。《白內障》是老年人最普遍的眼疾,其治療方法以手術摘除配合人工水晶體的置換術為主。隨著醫學的日新月異,治療白內障的方法不斷陳新,各種人工水晶體的發明,手術顯微鏡的使用,以及超音波手術及雷射的應用,使得白內障手術不再是老年人的夢魘,一夜之間重建光明也不再是奢求。因此,選擇手術的時機要慎重考量,在決定手術前後,要多與眼科醫師作溝通,以達到良好的治療效果。《老化性黃斑部退化性病變》老年人的視網膜由於血液循環障礙,如高血脂、高血壓或糖尿病等疾病,使得黃斑部容易產生退化性病變,視力減退,中心視力出現黑點或黑影,日漸擴大遮住視力,這也是老人家失明最常見的原因。治療也有藥物及雷射治療等方法,但效果並不顯著,幫助有限。唯有從日常生活作好視力檢查、均衡飲食、適度運動,並作好糖尿病、高血壓等疾病的控制,才是預防老年黃斑部退化的最好方法。

開學了,小學生視力卻變差

開學了,小學生視力卻變差#乾眼症

疑與暑期接觸電腦與電視遊樂器有關開學了,小學生的視力也變差了。自從開學以來,各國小均為學童進行例行性健康檢查,並將戴有健檢結果的回條交由學童帶回家,不少家長看了回條後,才赫然發覺心肝寶貝的視力又變差了。不捨之餘,他們只好陪子女到醫院接受進一步的視力檢查。長達兩、三個月的暑假,功課壓力遽減,雙眼也獲得比較充裕的休息,因此以往到學期之初,國小學童的視力都有些微改善,唯獨近幾年反常現象。從這些學童普遍有眼睛紅腫、乾澀、疼痛等情形看來,他認為應和長時間接觸電腦、電視遊樂器有關。諾貝爾眼科院長張朝凱表示,孩子缺少戶外活動長時間待在家中,室內待久了,這些孩子自然把精力花在電腦及電視遊樂器上,長時間盯著電腦或電視螢光幕,眨眼頻率變少,加上室內空調的除濕效應,淚液蒸發速度加快,眼睛即出現乾澀、疼痛感,久而久之視力當然受到影響。所幸,這時候的視力減弱,只是睫狀肌過度收縮所造成的麻痺現象,即俗稱的「假性近視」,眼鏡族改變用眼習慣,並讓雙眼獲得必要的休息,大都能恢復正常。張醫師建議家長們,如果孩子非得使用電腦不可,應調整螢光幕和室內環境的對比光度,減少眼睛刺激;平均每三十分鐘,就應休息十分鐘,而且休息時應看看遠處的景物,調節睫狀肌的功能。此外,平常應讓孩子多攝取雞蛋、牛奶、紅蘿蔔、番茄、馬鈴薯等富維他命A的食物。

你患了電腦視覺症候群嗎?

你患了電腦視覺症候群嗎?#乾眼症

電腦目前在絕大多數的辦公室中,已經成為不可或缺的工具。然而長時間做某一件事而不休息,一定會造成某種程度的傷害,眼睛長時間盯著電腦看當然也不會例外。常常因為疏忽或者眼睛疲勞卻不自覺,而造成眼睛過大的負擔。如此一來,不僅會讓視力受損,造成「電腦視覺症候群」的機率也大幅提高。到底什麼是「電腦視覺症候群」呢?它是因為你的眼睛長時間專心於電腦螢幕,造成眨眼次數降低,眼睛表面水分迅速蒸發,久了就會出現慢性結膜炎或乾眼症的病症。其實長時間看書、看報紙當也會對眼睛造成傷害,但是跟電腦的差別是,書是平面、不動的,而電腦螢幕則是由許多小光點所組成,而且是非連續性畫面,眼睛在閃爍頻繁的螢幕前會不容易聚焦,因此眼睛更易疲勞。電腦螢幕是一個鏡面,本身也會發光,再加上日光燈或光源的照射,所以常常會造成反光,觀看電腦就會變得比較吃力。」張朝凱醫師解釋著。想知道你是不是也患了電腦視覺症候群很簡單,想想看你是不是常覺得眼睛總是乾澀、酸痛?如果是的話,小心眼睛酸澀正是症狀之一。除此之外,眼睛疲勞、頭痛、雙影像視覺(也就是出現兩個影像)、覺得螢幕影像模糊、眼睛腫痛甚至發炎,都是電腦視覺症候群的症候。 眼睛會「酸」是因為近距離看電腦,眼睛會「澀」則是因為乾燥。「酸」會造成眼睛疲勞,甚而引起神經疲勞,這也就是為什麼電腦看久了會頭痛的原因。「澀」的部分,則是因為眼睛太過專注在電腦上,造成眨眼次數減少,淚液快速蒸發。 此外,現在大多數的辦公室內都安裝有空調系統,所以濕度降低,更加速了淚液的蒸發,如果不巧你又是隱形眼鏡族,那真的只有四個字可以形容「雪上加霜」而這正是造成後天性「乾眼症」的主要原因。乾燥不但會造成眼睛缺氧、發紅、缺乏淚液滋潤的眼睛也會因無法殺菌,而有可能發炎。

眼睛淚汪汪,該怎麼辦?

眼睛淚汪汪,該怎麼辦?#乾眼症

眼淚是由位在上眼皮外上側裡像蠶豆大小的淚腺分泌的,經由結膜囊,滋潤角膜、結膜而由上、下眼皮內側各一個淚點,再經上、下淚小管而匯集入淚囊。淚囊下端的管子稱為鼻淚管,由此通入鼻腔內,眼淚的功能在清潔及保持眼睛的濕潤。 眼睛乾濕度的檢查是使用一種特殊的濾紙,把它放在眼睛和下眼瞼之間停留大約五分鐘,然後測量它的受濕度。《流淚的原因》 1.) 分泌性流淚,又稱為症候性流淚,是結膜囊的病變或局部的刺激,引起神經反射促使淚液分泌增加。包括有:結膜炎,眼瞼內翻、外翻, 配戴隱形眼鏡不適或角膜異物,慢性青光眼,眼睛疲勞。 2.) 導管性流淚,由淚點到鼻淚管的淚道,任何部位的阻塞,將使淚液貯留在結膜囊內,進而由眼瞼緣流出。包括有:鼻淚管閉塞或慢性淚囊炎,淚囊周圍炎,先天鼻淚管閉塞(新生兒淚囊炎),老年性淚管排出不全症,淚小管閉塞或狹窄。 3.) 乾眼症:乾眼症是因為潤滑淚液的量太少,以致無法維持眼睛正常的溼潤,反而引起主淚腺反射分泌大量淚水。此時,淚水太多反而是潛在的乾眼症所表現出來的反常淚水分泌所引起。 《諾貝爾眼科 張朝凱醫師建議以下幾點治療方式》1.) 因倒睫毛而引起的,則可將睫毛拔除。 2.) 眼瞼異常引起者,則須手術矯治。 3.) 淚管阻塞引起的溢淚,其常見的淚管手術有:淚囊鼻腔吻合術、結膜鼻腔吻合術、淚小管插管術。 4.) 鼻淚管阻塞導致慢性淚囊炎,現階段最有效的根治方法是淚囊鼻腔吻合術,意即在淚囊和鼻腔之間做一引流通道,以利淚排流。 5.) 淚小管完全阻塞引起的溢淚的根治療法是結膜鼻腔吻合術,即在內眼角的結膜與鼻腔之間置放一玻璃導管,以利淚液排流。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