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幼兒眼科門診中,常見眼疾以假性近視、散光最多,可能是因為家長常讓3C當保姆,一旦遇到小孩哭鬧難以安撫,有些筋疲力盡的父母,會拿出手機或平板,讓幼兒觀看影片轉移注意力,換取片刻安寧。不過,若父母沒有限制幼兒的3C時間,很可能讓孩子眼睛在不知不覺中產生負面影響。醫師教護眼2大方法。
在幼兒眼科門診中,常見眼疾以假性近視、散光最多,可能是因為家長常讓3C當保姆,一旦遇到小孩哭鬧難以安撫,有些筋疲力盡的父母,會拿出手機或平板,讓幼兒觀看影片轉移注意力,換取片刻安寧。不過,若父母沒有限制幼兒的3C時間,很可能讓孩子眼睛在不知不覺中產生負面影響。醫師教護眼2大方法。
研究已證實,睡前狂滑手機會影響腦功能,甚至導致夜間多尿、睡眠困擾問題。53歲趙先生不僅上班看電腦,下班後愛看電視職棒轉播,還邊開電腦繼續工作,睡前也會不停玩手機,這一年來,半夜睡眠總被多次的尿意打斷,使白天精神不濟、黑眼圈上身,工作頻出錯之餘,更擔心自己陷入尿失禁危機,前往泌尿專科就醫後,被診斷為「夜間多尿」。
(優活健康網記者馮逸華/綜合報導)冬天冷峰報到,氣溫大幅下降,民眾常為了防寒,在家都會開啟電暖爐跟除濕機保暖,但因冬天空氣較乾燥,本身就有乾眼症病人常會感覺眼睛沾黏、乾澀灼熱、有異物感,甚至刺痛、畏光、視力模糊和易流眼淚等症狀加劇,冬季罹患乾眼症的眼科門診病人數亦有明顯增加情形。 安南醫眼科中心洪純玲副院長表示,冬天因乾燥易使淚液過度蒸發,此時眼球表面因失去濕潤,促使眼睛乾澀、有異物刺痛感,嚴重時可能還會讓視力短暫模糊。由於每位病人的乾眼症成因和程度皆不同,故需量身訂作個人化人工淚液,針對缺水性較重的朋友,就要使用加強保濕之眼藥水,及水份較多的人工淚液。 長時間用3C、天氣乾冷,恐「油水不夠」乾眼症上身 洪純玲提醒民眾,在冬季日常需多補充水份,避免待在乾冷的乾燥環境過久,才不會發生乾燥症候群合併乾眼症。許多長者因年紀眼睛功能退化之故,導致油脂分泌較少,或眼瞼油脂腺管阻塞,因而造成淚水表面油脂不夠、水分容易蒸發,此時病患可考慮「熱敷」,讓油脂容易分泌至淚水表面,以減少蒸發。 此外,有青光眼的病患在冬天時乾眼症會更加厲害;經常使用3C產品、長時間在密閉空調空間內的上班族,也要特別注意,若長期盯螢幕又少眨眼,可能種下乾眼症危險因子。提醒3C上班族無論上下班,只要有使用3C及看電腦,每30分鐘就應適度「多眨眼」、「讓眼睛休息5分鐘」,雙眼較不會乾澀疲勞。 多補充水分、攝取omega-3、DHA食物,保養靈魂之窗 「眼睛畢竟不是機器。」洪純玲建議除可多補充水份外,也可考慮多吃含油脂性omega-3、DHA食物,如:鯖魚、秋刀魚、鮭魚、鮪魚、核桃、奇亞籽、亞麻仁、菜籽油、魚油等,來增加眼球潤滑度。而使用電熱器和烘乾器時,每次時間不宜過久,否則眼睛水份蒸發會更嚴重,恐讓眼睛更加乾燥不舒服,若能在室內放一杯水會更好。 洪純玲強調,每個人的乾眼症病症種類跟成因都不同,尋求專業眼科醫師診斷,才是治療靈魂之窗的上策。不建議民眾自行購買人工淚液進行治療,這是相當危險的行為,方式若有不當,後果可能得不償失。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黃姓小五女童常向父母抱怨肩頸僵硬、腰痠背痛,父母原以為是上體育課引起痠痛,起初只貼藥布,症狀嚴重時則選擇民俗療法治療,幾個月下來症狀時好時壞,直至在學校接受健康檢查時,醫師發現脊柱有不正常彎曲現象,安排到醫院複診,確診為功能性脊椎側彎,經安排物理治療後終改善症狀。躺在沙發玩3C產品也會造成側彎 影響身高或視力發育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脊椎暨疼痛治療中心、復健科醫師徐瑋璟表示,「功能性脊椎側彎」是指站立時脊椎呈現「S型」或「C型」的彎曲,大部分發生原因為姿勢不對稱所引起,例如孩童長期把厚重的書包背在單邊肩膀上,寫功課時常常身體歪一邊,或是時常癱在沙發上玩3C產品等,家長應於小孩發育時期特別注意姿勢,以免日後影響身高或視力發育。 物理治療師楊詠順也指出,一般民眾可以透過簡單的方式,自我檢視是否有脊椎側彎的現象,包括兩邊肩膀是否等高、是否有一側肩胛骨特別突出、兩側腰部曲線是否對稱,以及身體往前彎時,是否有一側背部特別突出。 為避免造成功能性脊椎側彎,平時須注意以下幾點:選擇雙肩背負式背包、站立時避免駝背及三七步、坐姿時保持端正避免身體歪斜,楊詠順也提供日常簡單運動撇步自我矯正:3個居家運動自我矯正貼牆壁站立:兩腳與肩同寬,抬頭挺胸縮下巴,後腦杓、兩側肩胛骨、臀部及後腳跟輕鬆靠著牆壁,且鼻子、下巴、胸骨成一直線,一次維持5~10分鐘,一天三次。脊柱平衡運動:採四足跪姿,右手臂與左腳向水平伸展,並維持10秒後換左手臂與右腳向水平伸展維持10秒,配合呼吸反覆交替練習,一次10~15下,一天三次。背部肌肉訓練運動:採趴姿,雙手向前伸展,以肚子為支點,雙手與雙腳同時抬起離開床面,維持5秒後休息,一次10~15下,一天3次。徐瑋璟提醒,家長們不妨利用學校健康檢查中的脊椎側彎篩檢,注意孩子是否脊椎側彎的問題,此外,不論發育中的孩童或成人,平時應隨時注意自己的姿勢,若有不正常歪斜或身體出現疼痛,就應該尋求醫師的協助,並且透過日常運動來強化和維持正確姿勢。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小朋友引頸期盼的寒假即將到來,每每連續假期後,孩子「失控」的度數卻讓家長頭痛不已,由於近視是不可逆的疾病,北市政府衛生局黃世傑局長呼籲家長,寒假期間多幫孩子安排戶外活動,別讓孩子沉浸在3C螢幕產品或長時間近距離用眼,導致近視或讓度數惡化,避免成為高度近視或發生眼睛病變的風險。近視不可逆 戴眼鏡也不能一勞永逸依據北市衛生局2013-2020年學童用眼行為資料發現,用眼「時間」(30分鐘以上)及「距離」(35公分以內)為影響北市學童近視度數變化主要關鍵因素,根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2018年公布的資料顯示,兒少近視若無醫療控制,度數會增加的非常快速,國中小每年約增加100度,高中生雖減緩仍每年增加50度,其中有8成學童觀念錯誤,以為近視只要戴眼鏡就會好,眼鏡只是輔助看清楚的工具,並沒有控制近視的效果,更無法避免近視併發症的威脅,如果配戴眼鏡後,仍未保持正確用眼習慣,例如每日戶外活動2小時、用眼30分鐘休息10分鐘、用眼保持35公分以上距離等,度數仍會不受控的往上飆升。根據國健署2017年「兒童青少年視力監測調查」結果顯示,幼兒園大班兒童每10人就有1人近視、小一生每10人有2人,國三生每10人將近有9人近視。年紀越小近視,長大後變成高度近視的機會越大,如果近視難以避免,則必須盡力控制度數,避免成為高度近視,因為500度以上的高度近視容易產生「早年性白內障」、「青光眼」、「視網膜剝離」及「黃斑病變」,甚至有10%會導致「失明」。北市立聯合醫院眼科部主任方怡謨表示,曾有學童在學期末視力檢查時度數為75度,當時給予散瞳劑治療,建議治療過程需定期追蹤度數變化,經過1個月寒假後,學童回診檢查度數竟飆高至250度!建議家長們,無論孩子有無近視,平日或假期都應該維持正確用眼行為,尤其年紀越小的孩子,更應該定期檢查注意視力的變化,以免錯失最佳矯治時期。寒假不踩雷 親子攜手打敗惡視力地雷1:近距離室內活動北市多為忙碌的雙薪家庭,寒假期間家長多半為孩子安排閱讀學習、珠心算、繪畫、桌遊等近距離用眼活動,加上看電視及使用電腦、手機等3C產品,可能在不知不覺中已傷害孩子的視力健康,黃世傑局長呼籲家長以身作則,協助孩子建立良好的用眼習慣,包括增加親子戶外活動時間、接受陽光的洗禮、不以3C產品安撫孩子等,家長應該要知道孩子一天使用3C產品的時間(國小學童每天應少於1小時)及明訂親子間3C使用約定。地雷2:熬夜睡眠不足充足睡眠(8小時)對成長階段兒童可促進神經系統和腦部發育、安定情緒及放鬆全身肌肉,包含眼球肌肉的休息與組織修復等,依2020年北市學童專業視力檢查結果顯示,睡眠時間與學童是否近視呈現顯著影響,即未睡滿8小時者近視率較高,因此建議寒假期間,孩子仍應保持規律且充足的睡眠習慣。地雷3:中斷點藥治療長時間近距離用眼過度造成睫狀肌緊繃而造成的視力度數加深,如為假性近視(學童長時間、近距離用眼過度,引起睫狀肌不易放鬆,產生近視狀態,如能讓眼球確實放鬆,恢復無近視狀態即稱為假性近視),只要規律就醫並使用醫師開立之睫狀肌麻痺劑(散瞳劑)進行治療,度數還有下降甚至恢復的機會,寒假適逢春節期間,如果有進行點藥治療者,千萬別因為年節返鄉或出遊,中斷用藥導致近視度數加深。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醫師,為什麼一到秋冬季節,眼睛就會乾澀容易流眼淚,很不舒服,怎麼辦?」這是入冬以後,眼科看診的常見問題,醫師表示,冬季乾眼症的起因,多是冬天天氣乾燥,造成淚液過度蒸發,無法保持眼球表面的濕潤,因此產生眼睛乾澀、異物與灼熱刺痛感,有時還會畏光,短暫視力模糊。如果症狀持續嚴重,眼睛還會發紅,甚至角膜上皮受損,所以一旦有冬季乾眼症情況,要找眼科醫師診治。除了使用人工淚液 也可熱敷眼部周圍改善症狀萬芳醫院眼科醫師江明璇指出,如果確診為乾眼症,可以開立人工淚液,以補充淚水,改善眼睛乾燥症狀。有些患者特別是老年人,因皮脂腺阻塞,造成淚液缺乏油脂,淚水容易蒸發,導致眼睛乾燥。此時,可以熱敷眼部周圍,以改善症狀。夏天多雨潮濕,不容易眼睛乾澀,冬天一到,環境濕度改變,眼睛就容易乾燥,導致乾眼症發生。使用3C電腦半小時 讓眼睛適度休息5~10分鐘江明璇強調,其實除了冬季容易發生乾眼症,在其他時間,特別是年輕族群,因使用3C產品時間過度,一直注視螢幕,很少眨眼,久而久之就會導致乾眼症。另外,上班族長期待在密閉空間內,觀看電腦螢幕,也會因較少眨眼,使得眼睛乾澀不適,建議使用3C或看電腦半小時到一小時,讓眼睛適度休息約五到十分鐘,可以改善眼睛乾澀及疲勞。另外,避免乾眼症要保持生活作息正常,不要熬夜,飲食均衡,少吃刺激性食物,也可減少乾眼症發生機會。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秋冬是乾眼症好發的季節,有些民眾的眼睛會出現乾、癢或是刺痛等症狀,卻誤以為是過敏,但其實可能是乾眼症!醫師指出,乾眼症的成因複雜且多樣,包括長時間吹冷氣、使用3C產品、服用口服藥、長期配戴隱形眼鏡或曾做過雷射手術,甚至是自體免疫疾病等,都可能造成乾眼症。曾有一名空姐因長時間處在乾燥的機艙內工作,加上長期配戴隱形眼鏡,確診乾眼症第三級,再晚一步可能對眼睛造成危害。年輕人對痛耐受度高 有人忍到角膜表皮破損才就醫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醫院眼科部醫師徐旭亮表示,乾眼症好發老年人、停經後的更年期女性。不過,近年隨著3C產品流行,許多年輕人常目不轉睛盯著螢幕,眨眼次數減少,加上電腦大多在有冷氣的乾燥環境裡,在雙重因素夾擊下,使得乾眼症患者有年輕化的趨勢。「年輕人對痛的耐受度很高,常常忍受不了,甚至到角膜表皮破損,才願意就醫治療。」由於初期乾眼症的表現並不明顯,症狀也相當多樣,因此不易察覺是乾眼症,而延誤治療時機,提醒若眼睛不舒服,就必須及早就醫檢查。乾眼症依嚴重程度分為四個等級,每個等級不適程度與乾眼頻率有所不同。要檢測是否有乾眼症,除了固定到眼科診所檢查外,也可以透過眼表疾病指數量表(OSDI)自我檢測,兩者同時並行,能更精準地了解自己的眼睛狀況。一旦出現乾眼症,可熱敷眼睛、食用優質魚油或使用不含防腐劑的人工淚液等來舒緩症狀,嚴重的可點眼藥水、甚至手術改善。定期眼科檢查+量表自我檢測 預防乾眼症上身徐旭亮醫師指出,人工淚液可舒緩眼睛不適的症狀,對於人工淚液使用量大、對保存劑和防腐劑有疑慮或眼表已不健康,不能再遭受破壞的患者,建議使用不添加防腐劑的單支包裝人工淚液,可減少對眼表過度傷害,是較安全又合適的選擇。預防乾眼症建議先改變周遭環境,如開空調時提高室內濕度或在電腦旁邊放杯水,或用熱毛巾敷眼來減緩疲勞,增進淚水的油脂分泌等,都是很好的保健方式。眼表疾病指數量表(OSDI)自我檢測:https://osdi.com.tw/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隨著現代科技發達,對於高科技的依賴不可言喻,爸媽在育兒生活過程中,難免都會使用手機、平板等3C產品。適當的使用能促進孩童能力的發展;過度濫用卻會造成發展上的障礙,尤其控管孩子使用3C產品的習慣是個很大的挑戰。根據2017年美國兒科學會的研究,未滿2歲的寶寶,每使用30分鐘3C產品便會增加49%的語言遲緩風險。親子互動學習更多 記憶更深刻烏日林新醫院小兒科孫若堯醫師表示,父母必須了解自由玩樂對於促進孩童的腦部發育,遠比電子產品更有價值,如果充斥3C數位生活恐會對孩子帶來風險。未滿2歲的寶寶從實際互動中能學習更多,記憶將更深刻;大於兩歲的小孩,數位媒體裡正向的音樂、動作,與劇情具有學習價值,但是使用過多會使孩子缺乏實際互動與情感交流。過度使用3C產品,缺乏語言及身體接觸,孩子容易出現下列情形:*無法培養組織邏輯思考能力。*影響日常生活的語言表達。*肥胖及睡眠障礙。*嚴重者甚至有暴力傾向。3C產品的使用原則以下為2016年美國兒科學會建議:*小於2歲:盡可能避免3C產品的使用。*2到5歲:每天的使用時間不超過1小時。*大於6歲:依照生活習慣規劃使用時間。*選擇「具有學習價值」的內容。*使用時父母盡可能陪伴在側。父母沉迷3C 小孩有樣學樣孫若堯醫師建議,由於孩童具有高度的模仿力,隨時都會默默地觀察周遭的環境,容易學習爸爸媽媽的一舉一動。大多數對3C產品上癮的小孩,其父母通常也沉迷其中,長時間暴露在3C產品環境,導致家庭缺乏互動。如果想培養孩子擁有良好的3C產品使用習慣,爸爸媽媽需要以身作則,留意自己的使用時間與環境。3C產品不是一種被動安撫小孩的工具,而是一種主動與孩子學習跟互動的機會,父母如能掌握以上要領,便能享有3C所帶來的「利」,而非「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