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C

2歲幼童3C不離手 語言遲緩增5成

2歲幼童3C不離手 語言遲緩增5成#3C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隨著現代科技發達,對於高科技的依賴不可言喻,爸媽在育兒生活過程中,難免都會使用手機、平板等3C產品。適當的使用能促進孩童能力的發展;過度濫用卻會造成發展上的障礙,尤其控管孩子使用3C產品的習慣是個很大的挑戰。根據2017年美國兒科學會的研究,未滿2歲的寶寶,每使用30分鐘3C產品便會增加49%的語言遲緩風險。親子互動學習更多 記憶更深刻烏日林新醫院小兒科孫若堯醫師表示,父母必須了解自由玩樂對於促進孩童的腦部發育,遠比電子產品更有價值,如果充斥3C數位生活恐會對孩子帶來風險。未滿2歲的寶寶從實際互動中能學習更多,記憶將更深刻;大於兩歲的小孩,數位媒體裡正向的音樂、動作,與劇情具有學習價值,但是使用過多會使孩子缺乏實際互動與情感交流。過度使用3C產品,缺乏語言及身體接觸,孩子容易出現下列情形:*無法培養組織邏輯思考能力。*影響日常生活的語言表達。*肥胖及睡眠障礙。*嚴重者甚至有暴力傾向。3C產品的使用原則以下為2016年美國兒科學會建議:*小於2歲:盡可能避免3C產品的使用。*2到5歲:每天的使用時間不超過1小時。*大於6歲:依照生活習慣規劃使用時間。*選擇「具有學習價值」的內容。*使用時父母盡可能陪伴在側。父母沉迷3C 小孩有樣學樣孫若堯醫師建議,由於孩童具有高度的模仿力,隨時都會默默地觀察周遭的環境,容易學習爸爸媽媽的一舉一動。大多數對3C產品上癮的小孩,其父母通常也沉迷其中,長時間暴露在3C產品環境,導致家庭缺乏互動。如果想培養孩子擁有良好的3C產品使用習慣,爸爸媽媽需要以身作則,留意自己的使用時間與環境。3C產品不是一種被動安撫小孩的工具,而是一種主動與孩子學習跟互動的機會,父母如能掌握以上要領,便能享有3C所帶來的「利」,而非「弊」。

3C網路使用 是控制誘惑的練習!

3C網路使用 是控制誘惑的練習!#3C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這年頭的父母,不免要經歷一段親子之間「手機大亂鬥」的時期,也就是,孩子極力爭取更多使用3C或手機的時間,但父母則需要做好把關的角色。先撇開網路上的各式內容不管,單就手機或網路使用這件事來談,「到底要不要讓孩子擁有自己的手機?」、「每天開放使用多長時間?」、「使用時需不需要大人在一旁陪伴?」,這些問題真是有夠惱人的。即使你現在不去想,有一天孩子也會逼著你不得不面對。網路使用的控管,就是對抗誘惑的過程陳志恆諮商心理師表示,其實,3C產品或手機網路的使用,不單單只是可以用或不可以用的問題,我們需要把它看成是對抗誘惑的過程。為什麼?智慧型手機的設計,就是要讓你「愛不釋手」。當生活中的各種必須活動,以及全世界最有趣的事物,全被集中在一個小小螢幕中,大家當然拼命盯著看,誰還有空理會身旁的人呢?而當大人都難以抵擋手機的誘惑,大腦尚在發育中的孩子,更是無招架之力。因此,我越來越同意有些學校規定進校門收手機的政策,因為,誘惑管理最簡單的方式,就是「眼不見為淨」——沒看到,就不會想起,心思就會放在當前重要的事情上(當然,這不可能解決所有的問題)。所以,大部分的「手機大亂鬥」都是發生在放學後的家庭時光中。孩子憋了一天沒上網,回到家瘋狂滑著手機,任憑大人怎麼勸、怎麼吼,都沒用——這樣的場景,你應該不陌生。特別是,如果你沒有從孩子小的時候,就逐步鍛鍊孩子自我控制的能力,手機網路往往是佔上風的一方。 上得去,也要下得來在孩子手機網路使用的管控上,我們最怕遇到兩種狀況:第一、國中以前,家長認為孩子功課壓力不大,無限制開放使用,國中之後見學習大受干擾,這時才要規範,已經一發不可收拾。第二、國中以前,家長認為孩子還小不該碰,嚴格禁止,上國中後甫解禁,就讓孩子網路吃到飽;孩子沒有從小練習,當然上去後就下不來。由此可知,面對手機誘惑的自我控制能力,是需要從小培養的。但是,怎麼培養?(一)小處著手—從孩子做得到的開始練習首先遇到的問題是:「孩子多大時,可以給他使用智慧型手機或網路?」這目前沒有固定的答案,但你不可能一輩子禁止孩子接觸,讓孩子成了原始人類。通常在幼兒園或上小學時,就可以讓孩子有機會接觸到手機或網路世界。除了要幫孩子過濾及篩選網路內容外,更要規範孩子網路使用的時間,例如,從每天每次10分鐘開始。 事先規範:開放孩子使用前,先說好規則,請孩子時間到就要停下來。預告提示:時間快到前,如7分鐘時,預做提醒,讓孩子有心理準備為自己踩煞車,結束網路使用。 堅持停止:時間到時,務必請孩子停下來,原則上不能有討價還價的空間。 溫和而堅定:若孩子不從,或因此大發脾氣,請父母保持「溫和而堅定」的態度,先同理孩子的感受:「我知道你還想玩」、「我知道不能繼續玩手機,你很生氣」,同時堅定地繼續要求孩子停止使用網路。 適時肯定:當孩子能做得到,在事先約定的時間內停止使用手機網路時,請不吝給予孩子大大的肯定;因為,這對孩子而言,真的不容易。越小的孩子,在使用網路的過程中,父母盡可能參與互動與討論;越大的孩子,只要確認孩子使用網路內容無不妥,便可以給孩子獨自使用的空間,或者在一旁陪伴就好。(二)逐步開放—依孩子年齡及自我控制能力漸次開放使用時間當孩子能夠一段時間(通常是以一年為單位)做得到在規範的時間內,結束手機網路使用,我們便能夠相信孩子已經具備一定程度的自我控制能力;此時,便是延長孩子手機及網路使用時間的時機了。每次延長5到10分鐘不等,通常需要與孩子事先充分討論,取得共識。如此,只要孩子能夠一段時間都遵守規則,確實做到「上得去也下得來」,父母就可以在新的年段,再多開放孩子使用手機網路的時間。請注意,一次增加一點點就好,以孩子能做得到的為原則;如果孩子停不下來,就請退回原來的使用時間,當然,這些規則事先都要說清楚。(三)反覆堅持—每天都做到,沒有例外最後,也是最重要的是,在執行過程中,父母必須堅定立場,讓孩子知道不可能有例外。因此,不論晴天雨天、平日假日,甚至功課進步或退步,都要共同遵守規範。這時,最該避免的是,把上網時間與孩子的成績或學習表現掛勾在一起。如果你告訴孩子:「只要你功課進步,就讓你多上網一些時間!」,到頭來會變成,孩子威脅父母說:「如果你不讓我玩手機,我就不讀書了!」同理,父母也不可以因為任何理由,無故剝奪孩子使用手機網路的時間——要求孩子遵守規範,父母自己也得先遵守。如此,孩子便會清楚知道,每天他有多少時間能上網。這時候,父母若能與孩子討論以下兩個問題,將更能幫助孩子提升自我管理的能力:該如何充分運用這段有限的上網時光?如果一直很想繼續上網,不想下線時,可以怎麼幫助自己踩煞車?從小讓孩子反覆練習的目的,是在孩子進入青春期時,能夠擁有足夠的自我管理能力以抵擋誘惑,知道什麼時候可以上線,什麼時候要停下來;什麼時候可以多上網一些,什麼時候連碰都別碰比較好。高品質的親子關係是避免網路沈迷的防護網單純把手機網路本身看成是個誘惑源,若能有一定的自我管理能力,便有能力抵擋誘惑,不至於讓網路主宰了人生。然而,我們都知道,孩子的網路沈迷,時常反應的是生活中遇到困境、陷入痛苦之中,像是課業挫敗、同儕孤立、情緒困擾或家庭危機等。生活中若缺乏一定的成就感,也感覺不到被家人朋友接納與看重時,孩子便能輕易地在網路世界裡獲得慰藉,當然進得去同時出不來,而且越陷越深,這才是最大的問題關鍵。身為父母,我們大概很難幫助孩子掃除所有成長過程中會造成痛苦的障礙,但我們至少能盡力與孩子維持一段高品質的親子關係,這能讓孩子在現實生活中因挫敗而急速下墜時,穩穩地接住孩子,不至於陷入網路世界裡,不可自拔。

別讓3C產品 耽誤了孩子的社交能力

別讓3C產品 耽誤了孩子的社交能力#3C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隨著現代科技的進步,有些父母以3C產品餵養孩子,就連吃飯都要看卡通。因此養成許多孩子離不開手機平板,甚至開學後還欲罷不能,嚴重影響正常學習時間,形成開學症候群。根據2019年4月發表於《兒童發展期刊》的最新研究指出,孩子花太多時間玩電玩將影響其社交能力,尤是10歲時經常玩電玩遊戲的女孩,其社交能力到了12歲時比不常玩電玩遊戲的女孩低。沉浸在電玩遊戲裡的女孩 社交能力較差衛生福利部桃園療養院兒童青少年精神科醫師陳質采表示,社交能力有限的兒童可能會增加他們花在電玩遊戲上的時間,因電玩遊戲可以讓他們不須面臨面對面社交時造成的尷尬與掙扎,且某些電玩遊戲需團體互助合作,會讓他們覺得是有凝聚力、彼此是在一起的,感覺就像自己可掌握與他人間的關係。常玩電玩遊戲的女孩,由於較缺乏在現實生活中和其他女孩一起互動、練習社交技巧的機會,在社交方面可能更加孤立,也使得之後的社交能力受到影響。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說明,男孩一般而言戶外活動多,本就有助於社交技巧的提升。因此在時間分配上,女孩花在玩電玩的時間多,自然擠壓其實體練習社交能力的機會。玩電玩就像成人追劇一樣,容易變成生活中的話題,和同儕間有共同話題,彼此容易建立關係,有時為了增進與同儕間的互動,就會花較多的時間在上面。父母應重視孩子身心 別用3C產品填補孩子的童年陳質采表示,要禁止讓孩童玩電玩實屬不易,身旁的家長或老師當發現孩童社交能力面臨困境時,要能適時協助他們與人開心互動交流,培養快樂健康的休閒,才能過著健康的生活與人生。同時葉雅馨也提醒,如果孩子不玩電玩,會出現焦慮、空虛感、覺得生活中失去重心,甚至影響日常生活作息,則需正視。3歲以下兒童 不宜使用任何螢幕產品雖科技產品如此方便,但美國醫師就指出,依照年齡來看,3歲以內的孩童,其大腦最為脆弱,不建議讓他們接觸任何的螢幕產品,3至7歲每天使用螢幕的時間也最好控制在一小時以內。根據長年的研究指出,兒童與青少年每天待在螢幕前面,除了會影響視力之外,更可能會產生孩童認知困難、注意力不集中、社交困難等問題,甚至也容易罹患肥胖症與增加罹患第二型糖尿病之風險。事先約法三章 戒除孩子對3C產品的成癮不讓孩子玩手機的最好方法,就是家長以身作則,在陪伴孩子時丟開手機。家長若給孩子使用3C產品,可先釐清評估孩子的狀況,如花多少時間在電玩上、影響哪些生活作息(熬夜晚睡、省略三餐)、課業成績顯著落後….等,接著與孩子討論,取得玩電玩與正常生活作息兩者間平衡的方式,如無法達成,就收回彈性並制定打電玩時間。另外加入實體面的行動:與孩子一起玩電玩;或邀請他的同學、朋友來家裡來,也是增加孩子實體面的互動,以約法三章的方式讓孩子減少網路成癮問題。

3C成癮險被退學 親子陪伴不迷網

3C成癮險被退學 親子陪伴不迷網#3C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不管是通勤列車上、校園裡,甚至是餐桌上,到處可見低頭族,網路與智慧型手機已是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有些人甚至花費大量的時間在打電玩、逛網站、與人聊天。近年因網路遊戲或網路不當使用而求診身心科的患者有增加的趨勢,台南市立醫院身心科粟寧醫師表示,曾有名高三男學生由家長陪同看診,男學生不論在家或上學整天手機不離手,沉溺在網路遊戲中,連上課時也在打電玩,造成課業表現不佳,甚至被記過險被退學。個案的父母都有工作,對小孩管教態度不一致,造成個案無所適從。夫妻長期意見分歧而時有爭執,對彼此也產生不滿,更難對小孩有一致的約束目標,因此有「電玩失調」也有輕度憂鬱症的個案,覺得這是他可以掌控的世界,包括掌控「玩遊戲」這件事,藉由電玩逃避凝重的家庭氣氛。2018年世界衛生組織(WHO)在第11版的《國際疾病分類》(ICD-11)中,已經正式將「電玩失調」(gaming disorder,或稱為遊戲障礙)定義成一種疾病。2018年國衛院首次進行青少年網路遊戲成癮盛行率調查,結果發現台灣網路遊戲成癮盛行率大約為3.1%。沉迷於電玩 是轉移注意力的精神寄託粟寧醫師表示,大部分「電玩失調」的個案,可能合併其他身心狀況,比如憂鬱症、社交焦慮症、過動症等,藉電玩紓解自己情緒困擾或人際壓力。此外,由於現今社會多為雙薪家庭,加上工時長、壓力大,親子間相處陪伴越來越少,電玩反而變成子女情感上的寄託。當孩子接受輔導的同時,父母也應進行伴侶諮商,將管教態度趨於一致,和小孩達成共同約定的目標。建立合理使用網路的習慣1.)維持規律的生活作息。2.)約定每日上網時間或時段。3.)父母主動了解和參與陪伴兒少的網路活動。適當的電玩是娛樂 切勿過度沉迷不僅是大人,就連小朋友們也都人手一機,只是過度的使用3C產品,除了可能會對學生造成許多不良的影響外,對眼睛、身體來說也會跟著受到傷害。粟寧醫師認為,適當的電玩是娛樂或是社交話題,建議家長不需要刻意禁止,但要多了解小孩在玩些什麼,增進親子溝通;和小孩討論玩電玩的時間、頻率等,避免過度沉迷。如發現難以控制遊戲時間,且優先程度已超越其他興趣或日常生活,甚至影響課業、工作、人際關係,則可找醫師進一步評估。

連假瘋手遊、狂追劇?5招擊退惡視力

連假瘋手遊、狂追劇?5招擊退惡視力#3C

(優活健康網記者白筱婕/綜合報導)3C不離手的現代人,遇上難得長達9天的連假,必定把握時間大玩電動手遊、或是緊盯螢幕狂追劇,不知不覺就造成用眼過度,輕則眼睛疲勞、視力下降,重則恐導致失明,得不償失!其實,過年期間也是啟動日常良好保健習慣的好時機。優活健康網今年起推出全新單元,邀請專家「物理治療師-JJ林炳騰」,傳授五招簡易護眼操,讓您保護眼睛健康。讓J個炳騰,幫你解個病疼!護眼之道 從新春養成畢業於台灣大學物理治療學系的JJ林炳騰,曾通過台灣國家物理治療師高考。JJ林炳騰物理治療師坦言,自身在學期間常熬夜K書,後來也曾因用眼時間過長,而常感到眼睛酸澀,為了改善自身視力,他發展出簡易護眼操。平時就透過這套簡易的護眼操,舒緩、放鬆眼球周圍肌肉,改善眼睛疲勞帶來的不適感,維持日常視力清晰。不藏私!台大物理治療師護眼撇步「3C護眼操」1.「看」上下左右x5回眼睛看往上下左右四周,頭可以稍微跟著擺動,但視線一定要看到最底部。2.「閉」眼七秒鐘 x2回緊閉雙眼持續7秒鐘。3.「搓熱」 雙手搓熱雙手手心,輔助眼睛穴道按摩與放鬆。4.從「晴明穴」開始按壓眼周x10回以眼睛內緣的「晴明穴」為起點,由內往外進行眼周按摩。5.「按摩」耳後及風池穴 x15秒按壓耳後及頭部後頸兩側凹窩的「風池穴」。完成以上5招,即能輕鬆恢復視力,讓你看得更遠更清楚,保持炯炯有神的迷人電眼!以上完整版「3C護眼操」都在「J個炳騰,解個病疼」頻道中:https://youtu.be/ke_QKrIkLbo歡迎大家點閱,一起跟著練習!優活健康網將陸續推出全新影音內容,包含「J個炳騰,解個病疼」推廣預防醫學的居家物理治療、「育兒DNA」幫助新手爸媽了解孩子特質、「葆哥咖學堂」讓你一天一咖啡醫生遠離我,還有「與哥同武」教你跟著24節氣的養生與食療。如此多元豐富的內容,敬請鎖定優活健康網!

3C族「睛」疲力竭 必學護眼SOP

3C族「睛」疲力竭 必學護眼SOP#3C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根據調查,發現國人用眼惡習難改,眼睛健康拉警報!相較去年,國人每日平均使用3C時間竟飆升至9.4小時,近2年共提高了20%,而長時間用眼加上姿勢錯誤,種種數據皆暗藏國人眼睛健康惡化的危險信號。「宅三寶」手機、電視跟電腦使用時間成長近2倍中華民國眼科醫學會理事長劉瑞玲表示,國人經常忽略正確用眼方法與時間控制,容易導致眼睛不適感或造成眼睛疾病發生。2018台灣全民護眼調查報告揭露,滑世代使得國人養成長時間不良用眼習慣。中華民國眼科醫學會秘書處榮譽顧問蔡景耀指出,今年調查結果發現國人扣除睡眠時間的8小時,每日超過5成的時間眼睛都泡在3C裡!調查同時發現,國人一心三用「宅三寶」手機、電視跟電腦同時使用時間也成長近2倍,加上使用姿勢錯誤百出,反映結果有高達8成的國人都曾自覺眼睛出現不適,眼睛健康已出現明顯警訊!逾6成國人未養成眼部定期健檢的習慣即便眼睛發出無聲哀號,近7成國人「睛疲」力竭,卻仍舊無法喚醒國人重視視力保健的注意力,對於眼睛健康危機意識不足。蔡景耀醫師表示,根據調查近3成的民眾不知道眼疾能提早發現及延緩惡化。且民眾在面對眼睛不適時,多採消極態度處置,選擇不予理會、熱敷休息,多數則是自行至藥局購藥處理,而非尋求專業醫師來積極面對視力保健問題。同時調查發現,仍有逾6成的國人未養成定期健檢的習慣,顯現民眾對於視力保健動作仍缺乏!每週戶外活動達11小時 減少55%近視發生該如何提早發現及延緩眼疾惡化?除定期每年一次視力健檢外,根據國民健康署建議,每週戶外活動達11小時,有機會減少55%的近視發生,但根據台灣調查發現,國人每周僅3.24小時戶外活動時間。同步比對亞太區5國(台灣、中國、印度、澳洲及南韓)護眼調查結果,台灣近視人口比例排名亞洲區第一,堪稱「近視王國」。蔡景耀醫師分析,此現象恐怕與國人重度使用3C產品為最主要原因,調查發現國人為使用3C主要目的為使用社群軟體及與家人、親友溝通。由此可知,國人樂當藏鏡人,習慣於螢幕後溝通或互動,在有3C貌似萬事足的情況下,恐為國人足不出戶的原因之一。少用、外出、檢查 護眼SOP綜觀今年台灣及亞太區護眼調查結果,為改善國人用眼習慣、加強眼疾預防及衛教宣導,今年響應世界視覺日Eye Care Everywhere,台灣特別提出「全民護眼SOP」主張,透過國人熟知的SOP來喚醒實際行動,落實視力保健:S-Shorten) 縮短近距離用眼時間O-Outdoor) 走出戶外讓眼睛適度休息P-Prevention) 預防眼疾定期檢查

暑期黏3C 開學視力問題增3成!

暑期黏3C 開學視力問題增3成!#3C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過兩天就要開學了,暑假期間孩子整天都「黏」著3C用品,過度用眼不但讓近視年齡提早,開學後容易發生黑板字越看越模糊、眼鏡度數不夠等問題。根據醫師門診觀察,每年9月開學後兒童求診的比例較平常增加2-3成。眼藥水、角膜塑型片一起使用可延緩近視預防勝於治療,恩主公醫院眼科主任江怡慧表示,學童近視或度數加深的原因,主要是由於用眼過度所造成的。發現兒童有近視問題,目前能有效控制近視增加常用的治療方式包含長效散瞳劑阿托平眼藥水以及角膜塑型片。最新的研究發現,角膜塑型鏡片使用者加上低濃度阿托平眼藥水使用,可加成延緩近視效果。眼藥水治療一年近視增加速度最高延緩50度據2017年6月發表於最新一期美國眼科醫學會雜誌(Ophthalmology)的研究顯示,使用阿托平眼藥水治療與和未使用的兒童相比,平均一年近視增加的速度可由50~100度,延緩至25~50度。但使用時建議到戶外要戴遮陽帽或太陽眼鏡以防止紫外線傷害。另外一項治療方式為使用角膜塑型片,利用反轉幾何設計鏡片,使角膜上皮細胞產生推移,後續約視覺迴饋延緩了近視增加。角膜塑型片僅需在夜間睡眠時配戴,隔日白天即可維持穩定清晰的裸眼視力,適合長期有戶外運動或不適應阿托平眼藥水的兒童使用。使用角膜塑型鏡片務必要注意鏡片的清潔,避免角膜的感染,目前角膜塑型片為全自費療程,健保不給付。每年固定1-2次視力檢查以追蹤好視力因為現在幼童罹患近視年齡提早,江怡慧醫師建議定期檢查眼睛才能夠及早掌握兒童視力的發展與狀況,3歲以前還不會配合比視力表檢查可先接受驗度檢查,3歲半至4歲兒童,可由家長先教會辨識並以手勢比劃或言語表現出E或C字視標缺口方向,再帶至眼科接受視力檢查。家長也應該有正確觀念,每年固定1~2次視力檢查,以追蹤維持好視力。不可有「只要日後接受屈光手術就會好」的誤解。預防高度近視的與未來可能誘發的問題,兒童應有正確的眼睛衛教知識,多到室外活動,並減少近距離用眼的時間,以預防近視的發生和惡化。

改變就醫觀念 預防3C保健康

改變就醫觀念 預防3C保健康#3C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51歲王姓病友曾經腦幹小中風,治療後經常頭暈,磁振造影發現他的基底動脈血流不足,接受醫師建議,在中風發生前,就先對付疾病。醫師表示,要改變「健康時看醫生,醫生看健康人」的觀念,健康檢查就是在症狀還未出現前,就將心臟血管疾病、腦血管疾病或癌症提早發現出來,早期診斷、早期治療。改變習慣常問動 掌握最佳體能從靜態的身高體重、血壓、心跳、體脂、量腰臀圍比,到動態的坐姿體前彎、仰臥起坐到三分鐘登階等檢測。一方面讓同仁了解身體狀況,一方面養成每天運動的好習慣,增強體能,同時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少油少鹽少糖高纖維,減少慢性疾病的發生。除了有體適能檢測與癌症篩檢外,花蓮慈院院長林欣榮還分享了「年過四十,健康不亮紅燈」以及創新研究與新藥研發治療惡性腦瘤、胰臟癌、乳癌、肝癌以及膀胱失禁方面的醫學新知。林欣榮院長表示,警察人員勤務繁忙,生活常處於高壓力下,作息不正常,也造成飲食不正常,而健康的身體與健康素養息息相關,若能改善生活習慣,常運動,並結合飲食,定期接受健康預防檢查,可時時刻刻掌握最佳的體能及健康狀態。飲食清淡定期保養就能延緩老化「你是否過了四十歳了呢?如何讓年過四十歳,健康不要亮紅燈呢?」從3C的預防來看健康,什麼是3C呢?腦血管症病(CVA)、冠狀心血症病(CAD)、 癌症(Cancer),這三種疾病稱為3C。林欣榮院長提醒,不要小看平時的小毛病,有些人可能只是頭暈而已,卻没有進一步檢查,若是腦血管阻塞引發的頭暈,後果將不堪設想。四十歲是人生老化的重要關卡,如果願意改變生活方式,飲食清淡或素食,控制好血脂、血壓、血糖,就有機會延緩老化;再加上定期保養健康檢查,在健康道路上,就不會碰到紅燈,甚而通暢無礙。鼓勵民眾改變就醫觀念顧健康,同時還有堅強的醫護團隊守護病人的健康,搶救病人的生命。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