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癌

研究:高麗菜、蘿蔔成份 降腸癌風險

研究:高麗菜、蘿蔔成份 降腸癌風險#大腸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近年來由於外食比例增加,飲食習慣西化,民眾普遍蔬菜水果攝取不足,腸胃道潰瘍及腸胃道癌症罹病人數逐年攀升,年齡層也逐漸下降。要如何才能減少腸胃道的疾病發生呢?高麗菜等十字花科蔬菜 提高小腸黏膜酶活性免疫學期刊最近發表了一篇研究,裡面指出多攝取十字花科蔬菜(如花椰菜、高麗菜、蘿蔔等),其中所含的化學成分,可以降低罹患腸癌風險。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院長洪弘昌表示,高麗菜屬於十字花科蔬菜,含吲哚-3-甲醇(indole-3-carbinol,I3C)經過身體代謝會影響免疫疾病及減緩發炎反應。動物實驗中發現,餵食老鼠給十字花科蔬菜,會延緩甚至終止腫瘤細胞發展。這類蔬菜都含有異硫氰化物、類胡蘿蔔素、維生素C等,可使肝臟酵素活性提高,也可提高小腸黏膜酶活性。研究顯示十字花科蔬菜攝取具有抗腫瘤細胞生長作用,這類蔬菜除了高麗菜外,常見還有青花菜、花椰菜、蘿蔔、大白菜、芥蘭等。料理以快炒、快速悶煮 減少營養素流失南投醫院營養室主任蔡秀雯表示,高麗菜質地脆甜,營養價值也很高,所含維生素U也具有保護黏膜細胞的作用,青花菜及高麗菜最好的烹調方式是不要切太細,快炒或快速悶煮,避免長時間水煮,會使營養素流失較多。銀髮族牙口不好,可將高麗菜切小塊狀後蒸煮充分咀嚼,纖維質多,多吃可維持排便暢通、預防便秘。

大腸癌發生率居冠!定期篩檢是關鍵

大腸癌發生率居冠!定期篩檢是關鍵#大腸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根據衛福部統計,去年2017年男性十大死因排名前5名分別依序為癌症、心臟疾病、肺炎、腦血管疾病及糖尿病,可見得癌症、慢性病與心血管疾病對於男性的健康影響甚大!其中癌症可以透過定期篩檢來預防,早發現早治療就能降低死亡率;心臟疾病、腦血管疾病主因是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壓引起。心血管疾病風險 男高於女烏日林新醫院家庭醫學科醫師古育瑄表示,男性的心血管疾病風險高於女性,且心血管疾病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因。有近半數糖尿病患者死於心血管疾病,如果長期血糖超標,會引起心血管併發症、中風、失明、截肢、洗腎,不僅嚴重影響生活品質,甚至大幅增加死亡風險。癌症連續36年蟬聯十大死因第一名,身為家中支柱的男性,有些人對於癌症篩檢會因忙碌工作怕麻煩或逃避的心態,而拒絕接受檢查,直到有其他明顯症狀出現才就醫,癌症病程可能已經第二期以上,臨床證實癌症篩檢可以早期發現癌症或癌前病變,提高治癒率與預後。大腸癌篩檢簡單 快速、非侵入性、無痛安全古育瑄醫師強調,大腸癌是癌症發生率第一名,許多民眾以為只要沒有症狀,肉眼沒看見出血,就不需要做大腸癌篩檢,但早期並無明顯症狀不易察覺。可透過糞便潛血檢查來提早發現大腸癌及瘜肉,再加上大腸癌篩檢與其他癌症篩檢相比更簡單,只要將採便管帶回家自行取樣微量糞便樣本,帶回醫院或健保特約的醫療院所,3週後就能知道結果,屬於快速、非侵入性且無痛安全的篩檢工具。呼籲男性族群培養正確的生活型態、定期接受篩檢,可以有效預防癌症,更要均衡飲食、作息規律、適當運動,遠離三高疾病才是健康關鍵!如果發現身體出現異狀時,建議提早就醫檢查,接受專業醫師的諮詢與評估,才能真正找出問題並及早改善。30歲以上嚼檳榔、吸菸者 每2年可接受1次口腔黏膜檢查男性朋友可透過八月關懷男性健康月活動,配合國健署推動的免費四癌篩檢。男性朋友有大腸癌、口腔癌篩檢可選擇,50歲至74歲的民眾每2年一次可接受糞便潛血篩檢,早期揪出大腸癌;30歲以上有嚼檳榔(含已戒檳榔)或吸菸者或18歲以上有嚼檳榔(含已戒檳榔)的原住民,每2年一次可接受口腔黏膜檢查,遠離口腔癌風險。有癌症相關家族史的民眾,更不能輕忽癌症篩檢的重要性!八月起凡男性朋友於上午8時30分至11時30分至烏日林新醫院接受口腔癌、大腸癌篩檢,加碼提供免費的尿糖與尿蛋白檢查,更能參加抽禮券活動,以及限額一百名的血脂肪(總膽固醇、三酸甘油脂、高密度、低密度膽固醇)、糖尿病檢查(飯前血糖、糖化血色素)。

大便帶血只是痔瘡?恐潛藏大腸癌腫瘤

大便帶血只是痔瘡?恐潛藏大腸癌腫瘤#大腸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大便帶血一定是犯痔瘡嗎?約80歲的賴女士,大便時看到血,以為是痔瘡發作而沒有理會。持續出血了1年,家人無意中知道便帶賴女士至直腸外科就醫。經過血液生化檢查,發現病人血紅素僅剩7(正常值約10.9-15.6 g/dl),大腸鏡檢查於病人升結腸處有腫瘤,化驗後確診為升結腸癌。大腸癌腫瘤在深處 出血顏色較暗紅不易發現痔瘡在肛門附近,因為排便用力擠壓,造成靜脈出血,因此痔瘡造成的出血顏色鮮紅、血量較大,且血與糞便是分開的。而大腸癌會依腫瘤位置而有不同症狀,若腫瘤在肛門附近,出血顏色鮮紅,但若腫瘤越往深處,出血的顏色較暗紅,形態較濃稠,可能帶有黏液,甚至有些出血肉眼看不到,不容易被察覺。南投醫院大腸直腸肛門外科醫師廖師賢表示,大便出血的原因很多,並不一定是痔瘡,可能是消化道出血甚至癌症,如果持續出血或伴隨其他症狀,例如腹痛、排便形態改變、貧血、體重減輕等,應盡速就醫,別忽視身體症狀帶來的警訊。50至74歲民眾 免費糞便潛血檢查揪出腸癌廖師賢醫師呼籲民眾,應規律飲食,少吃辛辣刺激的食物,勿暴飲暴食,除了可維持腸道功能,也比較容易察覺排便的狀況。國健署提供50至74歲民眾每兩年免費一次糞便潛血檢查,可多加利用。南投醫院院長洪弘昌表示,大腸癌初期症狀不明顯,容易被忽略。呼籲屆50歲或是有大腸癌家族史的民眾定期安排篩檢,透過癌症篩檢發現潛藏癌症,糞便潛血檢查則有助發現早期大腸癌。當糞便潛血反應陽性時,更應進一步安排大腸鏡檢查。

半數大腸癌能預防!千萬別碰加工肉品

半數大腸癌能預防!千萬別碰加工肉品#大腸癌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節目名人「葉教授」日前因大腸癌病逝,令人惋惜。大腸癌發生人數連續9年盤踞國人癌症第一位,根據最新104年癌症登記資料統計,平均每13人就有1位會罹患大腸癌。50歲以上、腸道病史、家族史為大腸癌高風險族群但大腸癌並不難預防,也並非絕症。根據美國癌症研究協會指出,大腸癌是最可預防的癌症類型之一,1/2的大腸癌可透過調整飲食習慣、運動與體重控制來預防,而定期大腸癌篩檢,早期癌的治癒率和5年存活率都可超過9成。根據國民健康署與國外的醫學實證資料顯示,罹患大腸癌的高風險族群包括:年齡超過50歲、有腸道病史、有大腸癌家族病史。國民健康署建議以上高風險族群儘早跟醫師討論,定期安排檢查,若篩檢結果為陽性,應至醫院做進一步確診;若結果為陰性,繼續維持良好生活習慣,並定期接受癌症篩檢。白肉取代紅肉、汆燙取代油炸及燒烤遠離大腸癌,基本之道要具備良好的飲食習慣,食物的種類格外重要,香腸、臘肉、培根等加工肉品(煙燻、鹽漬或以亞硝酸鹽加工)與紅肉(豬、羊、牛),均已被證實會提高大腸癌發生率。建議改以魚肉、瘦鷄肉等白肉來取代紅肉,菜餚多放菜蔬,以汆燙取代高溫油炸、燒烤,身體無負擔。不運動、肥胖,也是致癌的高風險因子,平日就需要養成定期運動的習慣,並注意體重控制。國民健康署署長王英偉呼籲民眾,大腸癌篩檢效果佳,50至74歲的民眾應善用政府補助2年篩檢一次的機會,讓篩檢成為一種習慣。

男三餐不正常 大腸罹罕見「同時癌」

男三餐不正常 大腸罹罕見「同時癌」#大腸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排便異常、便秘、胃口變差,當心可能是大腸癌的危險徵兆!66歲的程先生在餐廳任管理職,由於三餐不定時,下班常常吃宵夜、小酌,平常也沒有運動習慣。體型標準的程先生,響應國建署四癌篩檢,接受初次糞便潛血檢查,結果報告顯示為陽性。大腸鏡檢查發現多顆瘜肉,確診為早期大腸癌,且是罕見的「同時癌」。罕見大腸「同時癌」 2個以上病灶根據統計,大腸癌連續9年居國內癌症發生率冠軍。大腸癌初期症狀不明顯,易被忽略。烏日林新醫院內視鏡中心主任、胃腸肝膽科醫師魏宏宇說明,程先生的大腸有3顆瘜肉,其中2顆為絨毛狀外型、體積較大,約有2公分的腫瘤。進行黏膜下注射使腫瘤病灶隆起,接著用內視鏡將腫瘤完整切除乾淨。術後病理檢查報告顯示,其中2顆較為大顆的瘜肉,分別為原位癌及早期大腸癌(癌細胞侷限於黏膜層及黏膜下層),確診為「同時癌」。大部分的大腸癌在整個大腸僅會有一處病發部位,「同時癌」指有2個以上的癌症病發部位同時發生在大腸,其中男女比約為1.8:1,好發年齡約60歲,約占大腸癌的3.5%,相當少見。高熱量、高脂肪、低纖維飲食最危險魏宏宇主任表示,據統計,早期大腸癌及早接受治療,存活率高達90%以上。大腸癌大多由良性的大腸瘜肉病變而來,可透過定期接受大腸鏡檢查,提早發現、預防大腸癌。如果平常飲食習慣為高熱量、高脂肪、低纖維飲食,加上愛吃宵夜、有飲酒或吸菸習慣,或有大腸癌家族史,都是大腸癌的高危險族群。若出現腹痛、食慾不振、體重減輕、便秘或腹瀉、糞便變細、有便意卻大不出來,建議盡快至胃腸肝膽科就診。

巧克力致肥胖?反降3成糖尿病發生率

巧克力致肥胖?反降3成糖尿病發生率#大腸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巧克力對糖尿病或心臟的療效有相關的整合分析報告,這份報告從2010年6月到10月間發表的論文中,篩選出18篇與疾病研究相關的論文,再經由整合分析後得出結果。就這篇報告的結果而論,吃巧克力可讓心臟病發生率減少37%,讓糖尿病發生率減少30%,讓腦中風發生率減少29%。提到巧克力,一般人的印象都是「會造成肥胖、導致動脈硬化的食品」,會得出這樣的結論實在教人意想不到。不過,巧克力和巧克力含有的可可多酚有助健康的相關研究已開始進行,它對糖尿病的功效也已獲得證實。「吃巧克力會發胖」是誤會!日本研究巧克力的先驅木村修一醫生(東北大學名譽教授、昭和女子大學名譽教授)以東京都內80位女大學生為對象,調查巧克力食用量與顯示肥胖程度的指標BMI值之間的關聯。從調查結果完全看不出這兩者之間有任何關聯性,食用大量巧克力不一定會發胖,而有些人即使沒吃巧克力也有肥胖傾向。大澤俊彥醫生(愛知學院大學心身科學部教授)在報告中也指出吃巧克力不會特別讓體重增加。,有很多實驗都在研究巧克力對健康的影響,卻沒有任何一篇報告指出巧克力會導致肥胖。認為「吃巧克力會發胖」的觀念至今仍如「常識」般深植人心,但它其實是莫大的「誤解」。可抑制發炎 對大腸癌的改善也值得期待潰瘍性大腸炎和克隆氏症之類的疾病症狀是大腸黏膜受損伴隨激烈腹痛、腹瀉等,是很棘手的疾病,但經研究實驗證實,可可多酚可有效抑制大腸發炎。這是村上明教授(京都大學農學研究所)進行的研究。實驗內容是餵食老鼠混有脫脂可可萃取物的飼料,接著在2週後再餵食牠們含有引發大腸炎物質的水,觀察其間變化並加以分析。大腸炎會引發腹瀉、血便和體重下降,腸道會因大腸發炎而萎縮、變短,但實驗結果發現,餵食可可飼料的一組其血便等症狀都有所改善,而且大腸長度明顯較長,證實大腸萎縮情況也可得到抑制。我們知道可可多酚具有抑制發炎的效果,由這個研究還可推論它對大腸炎也具有療效。(本文摘自/吃巧克力控制糖尿病/出色文化)

上班族注意!大腸長息肉4大壞習慣

上班族注意!大腸長息肉4大壞習慣#大腸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大腸癌連續10年成為國內癌症罹患人數榜首,每年新增逾1萬5千名病例。台灣癌症基金會於近日調查中發現,大腸瘜肉患者依生活習慣差異,存在腸瘜肉好發聚落,歸納出「腸『瘜』4操人」族群。台灣癌症基金會提倡「正腸3步驟」,(1)多吃蔬果少紅肉、(2)菌相平衡補好菌、(3)主動篩檢勤運動,提醒職場上班族也要避免自己的腸道悄悄成為棲「瘜」地。大腸瘜肉好發4大族群 亂食、加班、久坐、晚睡台灣癌症基金會針對全台2565位25至59歲上班族進行「大腸瘜肉問題與生活聚落調查」,歸納出大腸瘜肉好發4大聚落,包括:路邊攤/夜市、工業區/科學園區、沙發、電影院。台灣癌症基金會執行長賴基銘表示,腸瘜肉患者常飲食不定時定量、工時超長、喜愛熬夜、久坐不動,歸類出以下「腸『瘜』4操人」:1)亂食控/47.9%患腸瘜上班族有吃宵夜習慣,患腸瘜上班族也常見用餐時間不固定,亂食狀況亦比無大腸瘜肉者多17.3%。患腸瘜上班族嗜吃消夜、吃飯時間不固定,不正常的飲食習慣讓腸道堆積負擔。2)超時苦工/高達90.2%發現大腸瘜肉的上班族,每周工作時數超過40小時。7.7%患腸瘜上班族每周工時達60小時以上(平均每日工作達12小時)。3)沙發王/在家熬夜時,73.7%患腸瘜上班族會長時間上網、久坐不動。患腸瘜上班族中,有37.1%的人表示工作時常需久坐、少有走動機會。4)夜影俠/患腸瘜上班族中,一週有3天以上熬夜至12點後才睡的人高達70.6%。而患腸瘜上班族睡眠時間普遍亦較短,未睡滿6小時者佔66.5%,較未罹患腸瘜肉者多了12.8%。大腸癌前身為大腸息肉 提早篩檢揪出病變賴基銘執行長表示,大腸癌前身即為大腸瘜肉,若能提早篩檢,找到癌前病變,預防大腸癌發生。國際最新研究亦顯示,腸道菌相平衡,有助抑制大腸癌發生。若有便秘、消化不良困擾,台灣癌症基金會營養師張瑀芳建議飲食可遵循「蔬果彩虹579」原則攝取足量蔬果,也可透過具國家健康食品認證的優酪乳,搭配高纖維的蔬果如香蕉、地瓜等補充好菌方式保養腸道,維護腸道菌相平衡及健康。台灣癌症基金會提倡「正腸3步驟」,在不正常的生活作息中,仍能維持腸胃健康:(1)多吃蔬果,少紅肉:飲食均衡、用餐定時,減少高油烹煮與紅肉攝取,提高蔬果攝取量。(2)菌相平衡,補好菌:提高排便順暢度,攝取優酪乳、地瓜及香蕉等高纖維質食物。(3)主動篩檢,勤運動:無論是否有家族史,建議50歲以下民眾,應主動進行大腸癌—糞便潛血篩檢;並養成運動333習慣。

男小便時有放屁聲 檢出2期大腸癌

男小便時有放屁聲 檢出2期大腸癌#大腸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小便冒出放屁聲,當心可能罹患大腸癌!45歲男子突然頻尿、血尿,合併小便同時冒出像放屁的「噗」空氣聲,求診曾被當成泌尿道感染治療1個月,後來病情惡化為血便,甚至尿出糞便。經檢查診斷為大腸癌2期,術後服用化療藥物並持續追蹤。泌尿道與腸道出現瘻管 半數是慢性發炎台中慈濟醫院泌尿科陳至正醫師提醒,解尿時有氣聲,甚至夾帶糞便,就應懷疑跟腸道有關。林先生尿出糞便,且解尿時會有放屁聲,經驗尿、攝影檢查、膀胱鏡與電腦斷層等進一步檢查,確認泌尿道感染來自膀胱跟腸道間的瘻管,乙狀結腸腫瘤侵犯到膀胱造成瘻管通道,腫瘤已達5公分。手術中切除全部的乙狀結腸及部份膀胱,確保腫瘤及瘻管廓清乾淨。台中慈濟醫院大腸直腸外科醫師方佳偉說明,根據國外統計,導致泌尿道與腸道出現瘻管的原因,50%是慢性發炎的憩室膿水找出路,從一開始的憩室變成膀胱跟大腸的通道;20至30%是惡性腫瘤,惡性腫瘤長在大腸,吃穿大腸腸壁,貫穿膀胱壁形成通道。統計上,年紀愈大得到惡性腫瘤機率愈高。大腸癌腫瘤造成瘻管 排尿時有氣聲因為泌尿道與腸道出現瘻管,罹癌病人在膀胱排尿時會有排出氣聲,甚至有糞便從膀胱尿道排出。林先生還很年輕,罹患大腸癌還有瘻管並不常見。幸好淋巴未轉移,口服化療藥物2年,並持續追蹤。方佳偉醫師表示,大腸癌病因除了先天基因遺傳外,就是後天抽菸、喝酒、熬夜,生活作息不正常。林先生,回想平日飲食習慣,以前一天抽菸一包半、喝米酒一瓶,一周2天要吃炸雞塊,晚上吃完宵夜就馬上睡覺。林先生決心未來遵從醫囑,不碰菸酒、生活作息正常,飲食清淡並定時回診追蹤,保持健康。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