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果

大腸癌年輕化!少運動、少蔬果是元兇

大腸癌年輕化!少運動、少蔬果是元兇#蔬果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自民國95年大腸癌躍升為癌症發生率第一名後,發生人數便開始呈現逐年上升,及年輕化的趨勢,然而,攝取過多的肉類與脂肪、飲食中缺乏蔬菜水果纖維、生活中缺乏運動等,都是造成大腸癌的元兇,且往往等到發現時,已是癒後較差的第三第四期了,由此可見,大腸癌防治刻不容緩。只要大腸有腫瘤、瘜肉 通常都會造成出血台南市衛生局表示,若是大腸有腫瘤或瘜肉的話,通常都會造成出血,並且附著在糞便上跟著排出,所以,只要透過糞便潛血檢查,就可以檢測出糞便表面肉眼看不見的血液,達到大腸癌防治的效果。所謂的大腸瘜,指的是發生在大腸黏膜層的隆起物,好發於左側大腸包括降結腸,乙狀結腸與直腸,雖然大部分的大腸瘜肉為良性,但隨著時間演變某些型態的瘜肉會演變成癌症,而大腸瘜肉其實不容易在內視鏡底下用肉眼觀察,所以,需要透過進一步檢驗才能得知。腺瘤性瘜肉 較有演化成癌的機會一般來說,瘜肉病理組織主要可分為增生性瘜肉、發炎性瘜肉、腺瘤性瘜肉三種,第一增生性瘜肉在大腸中最常見,但目前尚未有證據顯示會癌化;第二發炎性瘜肉,主要是大腸發炎引起,本身較不會產生癌變;第三則為腺瘤性瘜肉,較具演變為癌症的機會。大部分的大腸瘜肉沒有症狀,除非瘜肉大於1公分或出現癌變時,才有可能出現血便、排便習慣改變、腹痛等非特異性症狀,所以,發現大腸瘜肉或腫瘤仍需仰賴大腸鏡檢查。預防重於治療 3成以上死亡是可被預防雖然癌症正以驚人的速度在成長,但3成以上的癌症死亡是可以預防的,因此,衛生局呼籲民眾,「預防重於治療」是癌症防治必備的理念,也是最具成本效益的策略。其實,預防癌症的第一步就是要從源頭做起,只要堅守第一道防線,建立健康的生活型態,避免已知的危險因子,加上定期癌症篩檢的第二道防線,遠離癌症一點都不難。

台灣人瘦不下來?「飲料文化」在搞鬼

台灣人瘦不下來?「飲料文化」在搞鬼#蔬果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陳承璋/採訪報導)全球肥胖人口日益增加,世界衛生組織同時拉響警報,早將「肥胖」一詞,正式納入慢性疾病列表之中。不過,猶如洪水猛獸般的肥胖問題,似乎難以阻擋,尤其在台灣,平均每三人,就有一人體重超標,其中罪魁禍首,就是人們手上一人一杯的,含糖手搖飲料!根據統計指出,在台灣男性成人中,平均每2位就有1人肥胖,而女性成人則有3分之1的人是肥胖,但事實上,這些統計主要由BMI計算而來,但因為男性的骨架、肌肉,就比女生大且多,所以,若以不分性別來說,全台灣的人口中,平均每3人中就有1人體重過胖。飲料店多 是台灣造成肥胖人口高的主因台灣肥胖盛行率之高,探究起來,手搖飲料文化,就是禍首之一!台灣肥胖醫學會方銀漢醫師表示,台灣飲料店的密集度、多樣化的程度,遠比國外來的多,而為了降低成本.大多數的店家,通常都選用對健康最糟的高果糖漿。他說,高果糖漿的吸收度,是所有糖的冠軍,換言之,其造成肥胖、心肌梗塞、糖尿病以及心血管等疾病的風險,又比其他糖類,高出許多。愛喝飲料不節制 肚子、大腿脂肪囤積快在門診上方銀漢指出,飲料照三餐必喝的患者,滿滿都是,舉例來說,可能早餐會來一杯蛋餅配奶茶;中午因超商方便且多樣,同時也買了一個御飯糰搭保特瓶飲料;而下午時因同事的邀約,訂購了珍珠奶茶等,隨隨便便早已超過三杯以上!他強調,倘若晚上下班又外食的話,一天下來喝到的飲料,恐怕就不只三杯。值得女性警惕的是,含糖飲料通常造成的肥胖問題,都會累積在女性最為在意的地方,包括,小腹、大腿以及臀部,讓減重更是難上加難。面對大街小巷,招牌醒目,品牌眾多,一間比一間還更加吸睛的飲料店,醫師呼籲,若要達成減重目的,應先別談熱量問題,首要任務即是將含糖飲料通通戒除, 亦或改喝無糖茶、檸檬水,才能踏出減重成功的第一步!

驚!新北抽驗蔬果 超市草莓農藥超標35倍

驚!新北抽驗蔬果 超市草莓農藥超標35倍#蔬果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春暖花開,鮮艷欲滴的草莓季來臨,但新北市衛生局1月份針對轄內傳統市場、賣場超市及餐飲業等地點抽驗生鮮蔬果,25件中有4件驗出農藥殘留超量,當中「松青超市」的草莓驗出農藥超標高達35倍,衛生局表示,目前均已要求不合格產品下架。衛生局說明,4件驗出農藥殘留超量產品,分別是中和區「瑞麟美而美早餐店」的「小黃瓜」驗出「依普同0.09ppm」;板橋區「松青商業股份有限公司新埔分公司」的「台灣草莓」驗出「芬殺0.35ppm」;新店區「我家牛排」的「甜椒」驗出「平克座0.06ppm」及三重區「家樂福股份有限公司」的「草莓」驗出「克凡派0.10ppm」。去皮蔬果、多加清洗 降低農藥殘留食品藥物管理科長林冠蓁表示「依普同」過度暴露可能危害健康,對人類有致癌性;「芬殺蟎」是一種殺蟎劑、殺蟲劑,除了有輕微急性與慢性毒性,並無證據顯示具有致突變性及致癌性;「平克座」過度暴露可能危害健康,且對眼睛及皮膚具有刺激性;「克凡派」是一種殺蟲劑,對人體的傷害性不大。呼籲民眾在選購蔬果時最好選擇具有良好信譽的業者產品,且食用前應多加清洗、去皮或避免食用根部,來減低農藥的殘留,以確保安全。

便祕也有「寒熱」之分 猛吃蔬果並非皆有效

便祕也有「寒熱」之分 猛吃蔬果並非皆有效#蔬果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講到便秘,多數人第一個想法就是吃更多的蔬果,因為他們認為蔬果含大量的纖維素。可是,卻有人吃了蔬果也沒效,甚至愈吃愈便秘,這是怎麼回事?奇美醫學中心中醫部鍾玄夫醫師解釋,中醫把便秘分成很多類型,有上火、缺水的「熱」證,還有動能不足的「寒」證。至於要區分「熱」證和「寒」證,可以從形態來看:若大便乾硬、粗大或是結成一顆顆的小球,這種是「熱」證便秘,也就是陰液不足所造成。寒熱型可由外觀分辨 對症下藥才有「解」但如果大便軟軟散散不成形、或是大便很黏而解不乾淨,這種就屬於「寒」證便秘,也就是動能不足的「腸子沒力」所形成;還有一種情形是解便一開始是硬的,但後面卻是軟軟散散的,上完厠所仍覺得還沒有解乾淨,這種也是「寒」證。鍾玄夫醫師也說,「熱」證便秘與陰液不足有關,包括水分、纖維素、油脂、血液等,其中蔬果正是水加纖維質的最佳來源,所以「熱」證便秘可以多吃蔬果,但要記得,大量吃纖維質必須配上充足的水分,才能真正軟化大便。另外,陰液還包括油脂,適度地補充油脂有助於滋潤乾硬的大便。緩解「寒」證型 吃薑、咖哩+熱敷而「寒」證便秘因動能不足,無力推動腸道,造成腸胃蠕動不良,給予大量陰液,反而造成推動的負擔,便秘將因而惡化,也就是說,「寒」證便秘若吃太多蔬果,便秘反而可能更加惡化,所以「寒」證便秘不可以吃太多蔬菜,水果更要少吃。另外,所有冰冷的飲食都會加重「寒」的情形,因此要忌食,否則會使腸胃蠕動更加不良,因此醫師建議,應該吃點溫性的東西,如薑、胡椒、咖哩等辛香料,並多熱敷並按摩腹部,都有助於緩解這類型的便秘。 

低卡無負擔 蔬果製湯圓熱量僅50大卡

低卡無負擔 蔬果製湯圓熱量僅50大卡#蔬果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採訪報導)下週一就是冬至,不少媽媽都會準備應景的湯圓,除了象徵團圓之外,也表示增加了一歲,但市售包餡湯圓普遍高熱量,不管是甜的或是鹹的,一顆熱量動輒都是80~100大卡。因此營養師教民眾,想要吃得健康可利用,隨手可得的天然蔬果食材用來製作湯圓,取其含天然色素及植化素,不僅製作出來的湯圓健康又色彩繽紛。植化素抗癌!人體無法自行製造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營養科周秀娟營養師指出,天然蔬果含有植化素,舉凡葉黃素、玉米黃素、茄紅素、花青素、兒茶素等都是,也是天然色素主要的成份。而人體本身無法製造植化素,必需從食物中獲得,蔬果正是重要來源。且植化素具有抗氧化作用,可消除自由基增強免疫力預防慢性疾病,特別是在防癌上更扮演重要角色。。基於養生概念,周秀娟營養師運用隨手可得的蔬果食材,製作成具有節慶氣氛的湯圓,搭配個人喜愛茶飲製成湯品,並提供食譜教導民眾DIY製作,作法如下:●五彩繽紛湯圓材料/糯米粉500公克、冷開水、百香果5顆、地瓜150公克作法/1)餡料製作:地瓜去皮並蒸熟,壓製成泥狀再分成40小塊,備用。2)果汁製作:將百香果粒取出,加入冷開水攪打成果汁,備用。3)粿引製作:取50公克糯米粉加入少許冷水/果汁搓揉成糰狀,放入滾水中煮透,取出放入鋼盆,備用。4)倒入剩餘糯米粉與粿引攪拌,慢慢加入果汁,搓揉成糰狀。5)完成的糯米糰,可以先均分成4小份,每份搓成長條。6)再將每長條狀糯米糰分成10小塊,壓成扁圓形做為湯圓皮。7)將地瓜餡料包入湯圓皮中,用手搓成球狀。●清新舒爽湯汁材料/紅茶、伯爵茶、玫瑰茶、花果茶、各式水果茶等擇一使用。作法/1)將上述茶包加入開水沖泡得茶汁,可加少許甜菊葉以增加甜味。2)亦可將水果切小塊,加入茶包、甜菊葉一起煮,增加湯汁果香。水滾後放入五彩繽紛湯圓,待湯圓全部浮起並撈出,加入清新舒爽湯汁即可在冬至享用健康滿滿的植化素湯圓。茶飲取代甜湯 不致胖周秀娟也說,由於蔬果種類繁多,民眾亦可將各色蔬果運用於湯圓皮或內餡中,例如:草莓、桑葚、藍莓、葡萄柚、百香果等,如此可在過節時增添趣味性並兼顧健康,獲得多種植化素。她強調,因一般甜湯含有熱量,所以可用含有紓緩情緒的茶飲取代傳統甜湯,以減少熱量攝取。 

黑心食品當道!癌症竟與飲食有關

黑心食品當道!癌症竟與飲食有關#蔬果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癌症是民眾的健康殺手,且根據癌症流行病學調查發現,有8成癌症都可能與我們週遭的生活環境有關,其中飲食部分占了35%,對此,豐原醫院謝惠敏營養師表示,國人十大死因中,癌症已連續32年穩坐首要之位,平均每5分40秒即有一人因癌症過世。而壞的飲食會提供一個環境讓壞的基因表現,但好的飲食則會提供一個好的環境來對抗壞的基因,所以,均衡適量的健康飲食,要從日常飲食中減少致癌物質的攝取開始。食物過熱、過燙要注意 恐會增加致癌率 新興的致癌因子有肥胖、不健康飲食、運動不足等,而食物中的致癌物,則存在於過熱、過燙食物、油脂食物、保存不當、烹調加工不當、加工食物中使用致癌添加劑、醃漬高鹽食物裡。因此,江佳容營養師表示、防癌飲食守則應以均衡、高纖、低脂的飲食和多運動為主,增加蔬菜、水果攝取量,每天至少3份蔬果和2份水果,且依據彩虹蔬果原則,攝取各種顏色蔬菜、水果與各種類型的食物,維持適當體重及持續適量運動,每日維持20~30分鐘運動,例如:快走、游泳、慢跑、伏地挺身、仰臥起坐、臂力訓練等,從平日的飲食及習慣來修正,以達到癌症的預防。抗氧化物、植化素 可清除自由基、增加免疫力抗氧化營養素及植物化學物質能消除自由基、增加免疫力,有防癌抗癌的效果,而這些物質普遍存在於穀類、豆類、蔬菜、水果等天然植物中,而根據臺灣癌症基金會提出蔬果飲食新觀念「蔬果579」,依不同年齡及性別,攝取正確的蔬果攝取量,才能有足夠的抗氧化營養素及植物化學物質,來預防癌症及其他文明病的發生。江佳容叮嚀,蔬果中植物化學物質的顏色,有紅、黃、綠、白、紫、橙就好比彩虹一樣的色彩繽紛,營養價值也都各有不同,所以,建議平時應均衡多樣攝取,以藉由均衡攝取六大類食物,幫助身體維持正常的運作,並遵循蔬果579的健康概念來預防癌症的發生。

遠離食安危機 多蔬果增加抗氧化攝取

遠離食安危機 多蔬果增加抗氧化攝取#蔬果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由於社會型態轉變,現代人生活忙碌,沒時間自己料理三餐,許多人選擇外食或方便快速的加工食品,口味也因此變成重口味,且加上新鮮蔬菜水果攝取不足,運動量也不夠,日積月累導致罹患慢性疾病及癌症的風險增加。少加工多天然為首要近來食安問題頻傳,消費者不斷詢問「怎麼吃才好?」。台南市衛生局國民健康科李季樺營養師說,從目前發生的食安危機來看,大多問題出在加工食品及油品上面,這也讓我們開始反思怎麼吃才可以避免這些食品危機;而想要遠離食安危機自保,建議民眾可以:1)多吃天然食物減少或避免加工食品。2)多吃蔬果增加抗氧化維生素C、E攝取。3)健康烹調 :少油少鹽少糖,多蒸煮少油炸,烹調用油仍需以植物油為主。4)每天喝白開水2000c.c幫助身體代謝有害物質。5)每日至少運動30分鐘,增強新陳代謝有助毒素排出。   李季樺營養師也說,由於近期食安問題不斷,也讓我們知道選擇吃對我們的重要,尤其在這食安期間民眾更應將健康觀念提升,養成健康飲食習慣,才可能減少食品問題再次對我們造成傷害。

調查:含糖飲料喝太多、蔬果吃太少 容易憂鬱症

調查:含糖飲料喝太多、蔬果吃太少 容易憂鬱症#蔬果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工作壓力大、同儕相處不和睦、成績不理想等等,都讓台灣從老至少、從小到大的人們,有明顯的憂鬱傾向,根據統計,我國每十位成年人、五位青少年,就有一人有明顯憂鬱現象,另一項調查更指出,我國失眠人口更是高達百萬人,使得台灣每年須吃掉三億兩千多萬的安眠藥量,董氏基金會就提醒,唯有維持良好的生活習慣,並且時常運動,才能避免憂鬱症上身。蔬果吃太少 容易有憂鬱症根據2013年資料,將憂鬱程度與生活習慣進行分析發現,受訪者中憂鬱傾向比例明顯偏高有下列四種,周圍家人朋友有10人以上吸菸者。太少吃蔬菜水果者。喝太多含糖飲料者。總是選擇「吸菸喝酒」、「大吃大喝」、「不管他」為紓壓方式者等等。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組葉雅馨指出,從基金會2003年及2013年的調查比較資料顯示,這十年來,民眾憂鬱程度比例相似,她建議民眾可以透過多元的工具像紙本量表,網路的線上篩檢,或用手機App搜尋「DS憂鬱情緒檢測」進行下載來檢測情緒狀態。董氏基金會執行長姚思遠表示,董氏基金會從2000年開始,訂定每年10月第二個星期六為憂鬱症篩檢日,藉此提醒民眾做情緒檢測及建立紓壓習慣。臺北市聯合醫院中興院區精神科詹佳真醫師表示,從調查資料顯示,民眾有憂鬱情緒時,比較容易自覺的症狀包括記憶力不好,注意力不集中及睡不好,這與憂鬱症症狀重疊。因此呼籲,若民眾經過量表的檢測,發現疑似有憂鬱症的情況,就得盡快就醫,初期的憂鬱症,治療的快,才不會影響日後的工作與生活。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