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果

去除蔬果農藥 把握4原則

去除蔬果農藥 把握4原則#蔬果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新北市衛生局8月份針對轄內連鎖通路及傳統市場抽驗生鮮蔬果共17件,檢驗殘留農藥量,均符合農藥殘留量標準。多吃蔬果,有益健康。但蔬果上的農藥殘留,卻讓不少人憂心。因此,為了讓民眾吃得更健康,衛生局提供蔬果挑選與清除殘留農藥4原則,以供參考:● 流動水處理蔬果/林科長表示,農藥大多為水溶性,因此蔬菜食用前可先用大量清水沖洗,再以流動的小水流浸泡15~20分鐘,無需使用鹽水或清潔劑,以免沖洗不足,反而殘留清潔劑。●不同清洗法/小葉菜類可於接近根部切根,把葉片張開後再沖洗;包葉菜類去除外葉後,再拆成單片沖洗;根莖類清洗後才去皮,凹陷不平處可以削厚一點,以去除農藥及汙垢。● 農藥自然代謝/蔬果可放置通風處2~3天,讓農藥自然代謝,或透過烹煮、選擇當季蔬果等方式,來減低農藥殘留。●購買認明標章/可選擇具有農業CAS或吉園圃標誌認證的蔬果,或到信譽良好的商家購買,確保飲食安全。

累積食安知識 先從蔬果挑選開始

累積食安知識 先從蔬果挑選開始#蔬果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食安問題連環爆,使得民眾各個人心慌慌,對此,挺過各種食安風暴的義美高志明總經理表示,消費者要買的安心,一定要從平常就累積食安知識,例如:看到金針花顏色偏白,就要先判斷是否有用藥劑漂白,還有一些蔬果農藥下得特別重,消費者最好少碰為妙,另外,也儘量挑選當季生產為主,才能減少農藥危害。長期食入農藥 恐造成慢性中毒影響神經當季盛產的蔬果,不但價格較便宜,而且也新鮮,提醒民眾平時應培養對食品的基本常識,試著了解自己愛吃食物的農藥殘留情況,才能避免購買到有害的食品,且若購買外食產品,包裝上若有一半成分都看不懂,最好少買。 目前市面上主要的蔬菜汙染,以農藥殘留、硝酸鹽、重金屬等居多,生物汙染的問題也備受重視,但由於食用蔬菜大部分是熟食,因此,微生物並未造成太大威脅。只不過化學物質經過一般洗滌和高溫烹煮後仍會殘留,長期進食農藥汙染的蔬菜就會產生慢性農藥中毒,影響神經功能,嚴重時會引起頭昏多汗、全身乏力,引起視力模糊、噁心嘔吐等症狀。食材選購要注意 仔細檢查包裝很重要 對於食材選購,高志明表示消費者若要確保蔬果安全衛生、無農藥殘留,高志明提醒,購買前要仔細看外包裝,有產銷履歷或是經過認證的蔬果較安全,切勿購買無外包裝或是混裝的蔬果,確保安全健康。

台北人蔬果吃太少 身體快樂指數輸上海

台北人蔬果吃太少 身體快樂指數輸上海#蔬果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採訪報導)根據董氏基金會所做的「台灣VS上海身體快樂訊息」調查顯示,台北人的身體快樂指數平均起來以62.1分,輸給了上海65分,且不合率佔了41%,比起上海的31%高出一成,其中又以輕熟女方面最為糟糕,讓身體最不快樂、腸胃最不順暢、蔬果攝取不足,登上三不之首。造成腸胃困擾的主要原因 為蔬果量攝取不足董事基金會呂蕙如營養師表示,在調查中發現,腹脹、脹氣、殘便感為兩地腸胃問題的前兩名,且台北人受到困擾的時間較上海人長,約為六個月左右,反觀上海人通常都只維持一週左右而已,因此,董氏基金會提醒,蔬果量攝取不足,導致營養失衡,是造成腸胃不順及身體不健康的主要原因。此外,根據國外研究指出,身體快樂和腸胃順暢力與蔬果攝取有關,而在此調查中也發現,上海人身體快樂指數和順暢數高於台北人,其蔬果攝取天份和數量也明顯較高。多攝取高纖、消化酵素 有助於改善腸胃不適由此可見,身體快是改善腸胃困擾的最大關鍵,對此,台東醫院祝年豐醫師表示,現代人工作時間長、壓力大、多肉少蔬果、少運動等,都容易使得腸胃出現脹氣、腹脹、殘便感、便秘等問題,因此,建議民眾在多元化的搭配下,攝取均衡的水果,且應選擇含有膳食纖維、消化酵素的水果,來改善腸胃不適,例如:奇異果、木瓜、番茄、芭樂等營養密度高的水果。

北市抽驗蔬果 愛買包心白菜農藥超標下架

北市抽驗蔬果 愛買包心白菜農藥超標下架#蔬果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採訪報導)臺北市衛生局抽驗市售通路生鮮蔬果殘留農藥,共 137件產品,結果2件不符規定,其中,愛買忠孝店販售的「包心白菜」、驗出殘留農藥「加保扶」超標1.5倍,若長期暴露可造成頭痛、噁心、腹瀉等。此次不合格蔬果中,一件為愛買忠孝店(遠百企業股份有限公司忠孝分公司)的包心白菜驗出「加保扶」0.75ppm,超過標準的0.5ppm,來源廠商為西螺市場老芋農產行。另一件為萬華青芳果菜行販售的清江白菜驗出「佈飛松」1.48ppm,超出標準0.48ppm,來源廠商是雲林青果社嘉南分社田尾集貨場 。食品藥物管理處處長邱秀儀說,此次2件蔬菜殘留農藥已超過安全容許量,但因均來自雲林,已轉由雲林縣衛生局開罰。將依違反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可處農民6萬元以上、5千萬元以下罰鍰,而違規蔬果在抽驗當日已下架處理。浸泡後用流動水沖洗 清除農藥北市衛生局建議,清洗蔬菜時應去除外葉,先用水沖洗蔬菜根部,將泥沙清除,並將根部摘除,以水浸泡10至20分鐘,接著用流動的自來水沖洗2至3遍,可有助於去除殘餘的農藥。此外,一般消費大眾亦可用烹煮、選擇當季蔬果等方法,來減低農藥的殘留;炒菜時,將鍋蓋打開,亦可促使農藥隨蒸氣而揮散。

研究:有機蔬果抗氧化成分多40%

研究:有機蔬果抗氧化成分多40%#蔬果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走進超市蔬果區,只要是貼上有機認證標章的農產品,價格就會硬是比一般蔬果貴上許多,但對於注重養生的民眾,還是會不惜多花些鈔票,但多吃有機蔬果真的會比較健康嗎?根據國外的新研究指出,有機蔬果的抗氧化物質,比起一般灑農藥或肥料栽培的蔬果,多上百分之四十左右!灑農藥與肥料 會減少蔬果製造抗氧化成分 此研究來自《英國營養學期刊》所發表,根據研究人員分析三百餘份的資料進行比對所得出。研究指出,因一般的蔬果,會灑上農藥來抵禦害蟲,施加肥料,讓其快速茁壯,但這些方式都會減少植物本身製造養分的能力,而有機農產品,因不施加任何人為的栽培方式,使植物本身必須製造更多的抗氧化劑,來抵禦外來的危害。此外,研究人員表示,肥料中的氮成分,也會進而減少植物中抗氧化劑的製造。研究也特別指出,經由一般方法所種植的蔬果,比起有機農作物,有四倍的風險有殘留農藥,且有兩倍的風險含有重金屬鎘。

蔬果攝取越多越健康?哈佛研究:每日5份即可

蔬果攝取越多越健康?哈佛研究:每日5份即可#蔬果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均衡飲食不僅使身體變得更健康外,還可降低心血管疾病、肥胖等問題的產生,但英國營養學界在今年4月發表了一項研究指出,每日若攝取7份蔬果,會比過去所建議的5份更健康,對此,美國哈佛大學的研究人員表示,攝取過多的蔬果病不會降低死亡風險。多攝取蔬果可降低死亡率?目前沒有研究可證實該研究只要是由大陸和美國研究人員,花費4年半到26年不等的時間,針對16份飲食和健康的調查報告進行分析,其中涵蓋超過83萬名參與者,而有5萬6000人在這段期間內過世。根據研究結果發現,若每多攝取1份蔬果,就能降低5%的早死風險及4%的心臟病與中風死亡風險,但卻沒有任何證據顯示,每天攝取超過5份蔬果能降低死亡風險,此外,研究更指出,大量攝取蔬果未必能降低癌症死亡率,而此研究目前刊登於《英國醫學期刊》。

不吃炸物、愛吃蔬果 婦人仍罹腸癌

不吃炸物、愛吃蔬果 婦人仍罹腸癌#蔬果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採訪報導)一名歐姓婦人平時非常注重健康、不吃炸物、愛吃蔬果,且生活作息正常,並長年保持每天晨泳的習慣,排便也相當規律,沒想到大腸直腸癌還是找上門。但在5年前,因出現輕微腹痛、排便不正常、有鉛筆便,原不以為意,直到看了新聞報導,才發現自己的狀況與大腸直腸癌症狀類似,因此趕緊就醫,原本醫師還說是因為吃乳酸菌的關係,請她不要太大驚小怪,但在她堅持下還是做大腸鏡檢查,此時,才發現自己竟罹患大腸直腸癌第3期,且在這段期間內,癌細胞更多次轉移至腹腔、輸尿管、直腸、甚至是兩側肺部。治療組合 提升存活率至30個月台北榮民總醫院藥物放射治療科趙毅醫師表示,化療、標靶藥物的發展,即使是轉移性的大腸直腸癌,病患整體存活已有顯著的延長,從過去只有一種化療武器,到現在有多種、多線標靶及化療治療組合,讓轉移性大腸直腸癌平均存活期從過去的5個月提升至30個月。治療用對方法 民眾最多省百萬據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外科部王照元醫師表示,原本轉移性大腸直腸癌二線治療僅有化療,但衛生福利部在今年已核准血管新生抑制劑可作為二線治療使用,讓病患們可以在全線標靶不中斷的治療策略下存活更久。此外,趙毅醫師也表示,針對轉移性大腸直腸癌,健保已有給付2種標靶藥物,只要在治療過程中用對順序,最多可省百萬,讓病患們能享有更好的治療機會,也能降低治療的經濟負擔。選對治療為自己爭取更多時間最後,提醒各位民眾,雖然轉移性大腸直腸癌是國人健康的最大威脅,但隨著治療方法的增加,使得醫師與病患都有更多的選擇與機會,且在標靶藥物以及健保政策的支持下,已為患者帶來更好的效果以及更低的經濟負擔,因此,呼籲病患千萬不要輕言放棄。

迷思?吃甜食會快樂? 研究:增2倍憂鬱風險

迷思?吃甜食會快樂? 研究:增2倍憂鬱風險#蔬果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綜合報導)許多人紓壓會吃甜食、炸物、含糖飲料等高油糖鹽的食物!但研究顯示,多吃這類食物,恐越吃越憂鬱!董氏基金會營養組提醒,年節將至,不少人過年想放鬆,常大吃大喝到假期結束,但天天高油鹽糖,反而會造成憂鬱和體重負擔。芬蘭大學公共衛生與臨床營養學院最新研究發現,常吃全穀類、蔬果、莓果類、魚、低脂起司及白肉的男性,較少出現情緒低落的情況;相對的,多吃含糖飲料、香腸等加工肉製品、或甜點零食的男性,容易出現憂鬱症狀,約比前者高出2倍,提高罹患憂鬱症的風險。此外,2012年「英國糖尿病醫學期刊」芬蘭研究結果亦指出,若以全穀類取代精製穀類,並增加蔬果、低脂乳品、肉類的攝取量,3年後憂鬱指數(BDI)平均可降0.9分,顯示出健康飲食與減重有助於改善心情,減少憂鬱症狀。對此,董氏基金會呼籲,多吃蔬果、全穀等健康食物,可帶給你好心情。最佳飲食:糙米飯半碗+3蔬2果董氏基金會營養組許惠玉主任表示,過年不要餐餐高油、高鹽、高糖,恐不知不覺把憂鬱吃下肚,建議連假還是要維持均衡飲食、多吃蔬果,最好飲食方式為每天至少吃半碗糙米飯、搭配3蔬2果,並定時運動,讓年假放鬆又健康。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