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

流感增2.3倍 防2次感染快接種!

流感增2.3倍 防2次感染快接種!#流感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流感季節即將到來,資深金鐘影后林美照表示,因為拍戲時間長,大家常常會湊在一起近距離聊天,所以只要有人感冒或是得流感,就很容易被傳染,以往每年流感季一開始,就會去打流感疫苗,去年7月第1次因流感併發急性肺炎住進加護病房,康復後就沒有施打流感疫苗,沒想到今年2月又因流感併發急性肺炎住進加護病房。及早接種肺炎鏈球菌疫苗、及流感疫苗亞東醫院胸腔內科醫師張晟瑜表示,流感併發肺炎可能致命,根據亞東醫院數據,肺炎也為住院患者頭號死因,台大醫院小兒部部主任黃立民教授則提醒民眾,在流感高峰季來襲前,應及早接種肺炎鏈球菌疫苗、及流感疫苗,遠離健康威脅。今年疫情較去年同期期增2.3倍根據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統計今年(105)流感疫情,截止8月,流感併發重症案例數已超過去年(104)同期的2.3倍,張晟瑜醫師指出,肺炎為流感最大宗的併發症,據研究統計過,半數的流感併發症皆為肺部症狀,且曾感染社區型肺炎的患者,再次感染的風險相較而言較高,千萬不可有得過就不會再得的迷思。逾65歲 每5人有1人住進加護病房此外,台灣健保資料庫2008~2011年資料也顯示,因流感或肺炎住院的65歲以上成年人,約每5人就有1人會住進加護病房,且死亡率超過1成,而亞東醫院104年的最新統計,肺炎就是住院患者的第1名死亡原因。流感併發肺炎 流感季快接種「不要以為流感併發肺炎是小孩及老人的專利!」張晟瑜醫師提及,過去收治一名中年男性,患有糖尿病、高血壓,2010年因流感併發肺炎,出現呼吸衰竭,住院長達2個月,出院後,因為體力大不如從前,辭去職務,去年再次因發燒、呼吸困難入院,經確診為肺炎鏈球菌引起的肺炎,症狀嚴重須透過插管以及葉克膜治療。另外,肺炎鏈球菌是社區型肺炎中最常見之致病原,但肺炎鏈球菌也是目前常見的社區型肺炎致病原中,唯一可透過疫苗預防的,建議民眾在流感季節來臨之際,主動與醫師討論接種流感及肺炎鏈球菌疫苗。

惱人狐臭! 恐化膿致汗腺炎

惱人狐臭! 恐化膿致汗腺炎#流感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17歲少女,由家長陪同就醫就診,主訴腋下散發異味,愛好運動的她,在悶熱的夏季卻因體味影響作息和人際關係,讓她感到非常困擾,經過手術治療,術後恢復順利,不用擔心惱人的狐臭,也可以更沒有負擔的做運動。汗腺分佈腋下、外陰部及乳房台大醫院新竹分院整形外科醫師趙松筌表示,這種醫學上稱為臭汗症的病徵,大多是因為大汗腺所造成,大汗腺主要分佈在腋下、外陰部及乳房,無熱調節功能,具分泌費洛蒙作用,其過多的油性分泌物受到細菌分解後,散發出強烈的體味,一般臭汗症也常與多汗症同時存在。常發生青春期 男性比例高過多細菌滋生也有可能發生化膿性汗腺炎,研究指出,此類困擾常發生於剛過青春期的青少年,男性比例較高,患者比常人所擁有的大汗腺數目較多且腺體較大,有些與家族遺傳有關。可用抗菌藥皂、止汗劑臭汗症治療方式分非手術與手術2大類,非手術方式則是從注重個人衛生做起,可用含抗菌成分的藥皂或止汗劑,若效果不佳可就醫,局部塗抹抗生素藥膏,需留意長期使用造成細菌的抗藥性,亦有介於非手術及手術的治療,包括銣雅各雷射、微波熱療與注射肉毒桿菌素等。術後可減少出汗、除腋毛趙松筌醫師指出,臭汗症手術的策略,一般以切除在腋毛分佈範圍裡,位於皮下的大汗腺組織,最直接有效,依手術方法,可將傷口切開再清除大汗腺,術後有減少出汗和除腋毛的效果,應與醫師詳細討論手術適應症、併發症與術後照顧問題。

發燒+肌肉酸痛 流感重症今年創新高

發燒+肌肉酸痛 流感重症今年創新高#流感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今年台灣流感疫情創下2012年流感季以來,最嚴重紀錄。死亡人數121人,創下五年來新高,比當年SARS還嚴重。根據疾管署疫情速報,以本次流感季來說(2015年7月至2016年3月),累計1423例流感併發重症確診病例,121例死亡,比去年同期增加近6.7倍!斗六成大醫院胸腔內科陳逸燕醫師指出,流感是流感病毒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疾病,臨床上常引起之症狀包括:發燒、頭痛、全身肌肉酸痛、喉嚨痛及咳嗽等,因其高變異性及強傳染力而易爆發群聚感染,由其是針對老人、幼童或慢性病患者等高危險群,可能造成嚴重之併發症甚至導致死亡。老人及早打疫苗 減少8成死亡率預防流感可從作好手部衛生及避免群眾感染作起,其中又以施打疫苗所得到的保護最多,不僅可以保護自己、也可以保護他人。根據國外文獻,流感疫苗之保護力因年齡或身體狀況不同而異,對健康的成年人有70~90%的保護效果。若老年人罹患流感,則可減少50~60%的嚴重性及併發症,並可減少80%之死亡率。陳醫師解釋,大家或許會擔心疫苗的安全性,副作用大多為局部反應,如注射部位疼痛、紅腫等局部反應,少數病人會有全身性反應,如:發燒、頭痛、肌肉酸痛、噁心、皮膚搔癢、蕁麻疹或紅疹等,一般會在發生後1~2天內自然恢復。而他也呼籲,施打流感疫苗要及時才有保護力,希望符合條件的族群可以普遍接種疫苗。 

男子流感併發重症 突然休克險要命

男子流感併發重症 突然休克險要命#流感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一位年約50歲的王姓男子,二月初到銀行辦事情,卻突然倒下去,行員和民眾聯繫消防隊緊急醫療救護送醫治療,男子一度停止心跳、呼吸,但在消防救護人員即時的使用AED電擊器,以及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緊急插管急救,病人疑似急性冠心症併休克、心室纖維顫動,轉至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進行心導管檢查及治療後,救回一命。南投醫院加護病房鄭勇彥主任表示,病人除了進行心導管治療,同時為A型流感併發肺炎、短暫性心肌病變及呼吸衰竭,流感併發症多,嚴重併發症可導致死亡,不容輕忽,呼籲民眾如果出現流感所併發的嚴重症狀,例如:胸悶、胸痛、呼吸急促等,應盡早就醫。王姓男子回想,表示當時在銀行辦事,覺得疲倦想睡,正當要找椅子坐下的時候,就倒下去了,之後便一片空白,再次醒來已經在中山附醫的加護病房裡了,覺得自己死過一次獲得了重生,現在對生命有了另一種新的體悟,很感謝銀行工作人員、消防人員以及醫院的醫護團隊。而醫師也提醒民眾,預防流感最好的方法就是接受流感疫苗的接種,平時應重視個人衛生以及勤洗手,注重保健、均衡營養、適度運動,以提升身體的抵抗力。

用藥服從率不佳 流感季讓氣喘急性發作增3成

用藥服從率不佳 流感季讓氣喘急性發作增3成#流感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流感疫情嚴重,恐增加氣喘急性發作!根據衛福部疾管署統計資料顯示,自流感季以來已累計1,778例流感併發重症病例。醫師表示,本次流感主要仍為H1N1病毒引發的感染,許多氣喘病患也會因為流感引起呼吸道發炎,進而使得氣喘急性發作增加2~3成。台中榮總胸腔科醫師傅彬貴表示,過去健保資料顯示,近五年平均約7%氣喘病患因急性發作送急診。急診資源不足,嚴重氣喘更耗費醫療資源。他建議,嚴重氣喘患者應長期就診用藥,若屬於嚴重過敏性氣喘,目前已有健保給付的抗IgE生物製劑,達到長期有效降低急性惡化發生率,有氣喘的民眾可依個人狀況在醫師評估下選擇適當的治療。胸悶、夜咳以為感冒 患者不知自己罹氣喘根據近年健保資料庫顯示,氣喘人數逐年增加,嚴重氣喘患者攀升速度更以每年高達4%的幅度成長。傅彬貴醫師表示,氣喘常以胸悶、夜咳以及久咳作為表現,許多氣喘患者把這些症狀當作感冒,不少嚴重氣喘患者根本不知道自己罹患氣喘。傅彬貴進一步指出,目前急診室與加護病房因流感與醫護人力不足,病床一位難求,在醫療資源急需有效資源分配的當下,往年健保資料統計卻顯示,過去十年因氣喘急性發作送急診的患者累積達83萬人次,花費竟逾11億。其中,嚴重氣喘約占整體氣喘病患的5~10%,但花費的醫療資源卻占整體氣喘的40~50%!嚴重氣喘患者平均一年7次急性發作,平均每年至急診就醫1.8次,耗費加護病房、插管等大量醫療資源;死亡率更是輕度氣喘患者5倍!用藥服從率不佳 恐增氣喘急性發作傅彬貴醫師提到,氣喘現行用藥服從率不佳,許多患者害怕類固醇的副作用便自行停藥;或是只有天冷時用藥,但夏天停藥。看起來氣喘好像痊癒,但反而更容易惡化成嚴重氣喘,提升恐致命的急性發作率。醫師呼籲,嚴重氣喘病患者更須檢視自己氣喘控制狀況,切勿自行停用氣喘控制藥物。嚴重氣喘藥物包含口服類固醇、吸入式類固醇加上吸入式長效乙二型交感神經興奮劑、白三烯受體拮抗劑、緩釋型茶鹼與生物製劑。傅彬貴建議,嚴重氣喘患者更應規律使用吸入型類固醇及支氣管擴張劑,更要遵照醫師的指示醫囑,也可與醫師討論是否適合使用目前已有健保給付的抗IgE生物製劑或者其他藥物。建議接受治療前,需經過專業醫師的評估,並注意各種藥物可能潛在的副作用。

流感併發肺炎來勢洶洶 中壯年患者居多

流感併發肺炎來勢洶洶 中壯年患者居多#流感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流感併肺炎來勢洶洶!醫師指出,今年流感是H1N1,症狀嚴重,A型常合併肺炎產生。症狀除發高燒、肌肉痠痛、食慾不振外,肺炎症狀也會造成50歲至60歲的中壯年呼吸困難及氧合能力喪失,不只氣管內管插管,還有人使用葉克膜。流行性感冒每年冬季都以不同感染群落而流行著。流行性感冒病毒有A、B、C三型,而以A型變化較多。A型流行感冒病毒有其抗原變異的不可捉摸性。每2~3年有抗原小變異,大約每10年有抗原大變異,因為這樣的特性,A型流感無法以疫苗注射完全預防之。而每年注射的流感疫苗,只能有群聚性的防衛功能。今年肺炎併發  侵犯下肺葉為主因此每年流感仍然在我們的生活中流行。衛福部臺南醫院李正雄醫師表示,另外發現今年A型流感合併肺炎的患者,其肺炎不同於一般肺炎(以大葉肺炎為主),其侵犯肺部以下肺葉為主,於一些病患電腦斷層檢查發現,其侵犯的肺葉是多發性,很類似吸入性肺炎病患的X光表現。這些流感患者住院治療除給予抗病毒藥物外,還須使用廣效性抗生素及輸液。而病患的血液以及痰液的培養結果少具有臨床意義。而病患在5至7天的療程後,追蹤其胸部X光變化,皆有顯著的改善情形,門診追蹤其後續變化皆無後遺症產生。因此他也提醒,流感併發肺炎須注意嚴重程度變化,若造成呼吸衰竭,須隨時瞭解病人病況,必要時轉介到醫學中心。

黃金48小時就醫 減少流感併發重症

黃金48小時就醫 減少流感併發重症#流感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流感疫情雖已漸趨緩,但本週又有強烈大陸冷氣團來襲,氣溫驟降;因此醫師呼籲出入公共場合要戴口罩、勤洗手,若有呼吸困難或急促、發紺缺氧、血痰或痰液變濃、胸痛等症狀,應盡速就醫,因為抗病毒藥劑在發病後的48小時內使用效果最好,可減少嚴重併發症及死亡。 衛生福利部臺北醫院兒科吳文秋醫師表示,去年11月至今年春節後的類流感病人增加一倍,門診中A型流感病人的接觸史很明確,有九成以上為未接種流感疫苗者,有明顯發燒、疲倦、頭痛、喉嚨痛、肌肉痠痛、咳嗽及流鼻涕等症狀,部分B型流感病人,有少部分是有接種流感疫苗,不過症狀相對較輕微。 重症確定病例 9成以上未接種疫苗根據疾管署報告顯示,本流感季自2015年7月1日以來,截至2016年3月20日已累計1,778例流感併發重症確定病例,其中96%未接種疫苗。而雖然目前整體疫情緩降,但醫師提醒,近四週 B型流感比例有逐漸上升趨勢,甚至高於A型流感,上月中旬有名兩歲女童死亡個案,患有先天性心臟病,未接種流感疫苗,出現發燒、流鼻水,併發肺炎住院,確診感染B型流感,經過24天治療無效,最後心肺衰竭死亡。 嚴重恐引發肺炎、腦炎 按時打疫苗預防吳文秋醫師也說,流感病毒中A型與B型流感病毒,較容易引起急性呼吸道疾病,產生明顯的發冷、寒顫、疲倦、嗜睡、頭痛、發高燒、食慾不佳、全身無力、全身肌肉和腹瀉、嘔吐等全身性症狀。如果沒有適當治療,可能會出現嚴重如肺炎、腦炎等併發症,甚至造成死亡,不能掉以輕心。 流感疫苗可以預防流感病毒,按時接種流感疫苗是預防流感最有效的方法,政府每年十月一日開始針對65歲以上老人、滿6個月至國小6年級兒童、50-64歲高風險慢性病患及孕婦等,提供公費三價流感疫苗接種。目前也有自費四價流感疫苗,可完整涵蓋A、B型流感共4種病毒株。

長假又要來 小心潛藏的幼兒聽力殺手

長假又要來 小心潛藏的幼兒聽力殺手#流感

(優活健康網特約記者許家瑋/採訪報導)在開心迎接春天到來之際,幼兒聽力保健的重要性也不可忽略!雅文基金會聽力師張晏銘說:「季節交替時幼兒容易因天氣變化而感冒或產生上呼吸道相關疾病,進而併發中耳炎導致聽力受損,家長應特別注意這個期間的幼兒聽力保健。」感冒併發之中耳炎、及娛樂噪音 都是潛在聽力殺手三月正處於季節交替之際,氣溫劇烈變化造成人體易感冒,張晏銘表示,小孩體抗力較弱,加上其耳朵構造與成人不同,若是有上呼吸道感染或是鼻竇炎等狀況,更容易併發中耳炎,據研究統計,一歲前約有60%的嬰幼兒曾感染過中耳炎,三歲以前的比例更高達80%。張晏銘補充,休假期間,父母會帶孩子前往娛樂場所如KTV、大型電子遊樂場,或在家中持續使用3C產品休閒娛樂的機會也大增,因此,不管大人或是幼兒處在噪音情況下,都需控管暴露於噪音的時間與音量的強度,注意音量的大小、調控及與喇叭間的距離,而除了添購防罩護具外,也有一些耳機具有顯示音量分貝的功能,可作為警示效果。中耳發炎須小心 輕忽怠慢恐成長期問題因幼兒的耳朵構造與成人不同,其中耳炎的好發機率也比成人來得高。就構造而言,成人中耳腔內的耳咽管構造(歐氏管)相對較窄、細與斜,幼兒則是較寬、短與水平,因此幼兒若是有鼻喉的感染,細菌就很容易跑至中耳,造成發炎與積水現象。常見的急性中耳炎症狀可能會有耳朵疼痛、發燒、中耳積水或是鼓膜紅腫等情形;若未妥善處理,導致中耳健康狀況反覆異常,則可能會變成慢性中耳炎,甚至有機率導致永久性的聽力受損。張晏銘強調,中耳的健康問題需要追蹤,千萬不要以為用完藥就結束,而是得複診檢查,直至確認康復為止。除了要當心幼兒感冒併發中耳炎,及避免長時間暴露在高分貝噪音環境,張晏銘也提醒家長平時應替幼兒做好聽力保健,減少帶幼兒出入水質不佳的場所,如未消毒的游泳池、三溫暖等,避免髒水進入耳朵。另外,也要留意日常生活環境衛生、保持外耳道乾燥,並避免過度清潔耳垢,以降低外耳道發炎或長黴菌的機率。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