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

防血痰胸痛 第1步記得戴口罩

防血痰胸痛 第1步記得戴口罩#流感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入冬以來第一波冷氣團來襲,各地氣溫明顯下降!年底將至,聖誕節、跨年及元旦連假陸續到來,民眾參加聚會、跨年活動或規劃外出旅遊,應留意個人呼吸道衛生及咳嗽禮節,如出現發燒、合併咳嗽等類流感症狀,應戴上口罩並在家休養,留意是否出現流感徵兆,迅速就醫以降低引發重症、死亡的風險。93%患者有慢性病史 89%未接種疫苗依據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國內流感重症通報及住院人數較前一週略降,門急診類流就診病例百分比近期呈上下波動,本流感季(今年7月1日起)迄今累計205例流感併發重症個案,9成以上為50歲以上成人,其中93%有慢性病史,89%未接種流感疫苗。難呼吸、缺氧、血痰應儘速就醫205例重症個案中有24例死亡個案經審查與流感相關,71%死亡病例感染H3N2,92%病例有慢性病史,83%未接種流疫苗,目前國內檢出的流感病毒以H3N2為主,監測資料顯示98%H3N2病毒與本流感季疫苗株吻合,未發現抗藥性病毒株。難呼吸、缺氧、血痰為流感徵兆今年度公費流感疫苗自10月1日開打至12月11日止,接種數已超過581萬劑,整體疫苗使用率已逾96%,勿輕忽流感嚴重性,如出現難呼吸、缺氧、血痰或痰液變濃、胸痛、低血壓等危險徵兆應儘速就醫,必要時依醫師指示使用公費流感抗病毒藥劑並在家休養。疾管署再度提醒,民眾應落實手部及呼吸道衛生,儘量避免出入人潮擁擠、空氣不流通的公共場所,並落實生病不上班、不上課,以避免病毒散播造成疫情發生,另外,若有疑似感冒症狀,出入公共場所應配戴口罩。 

忽冷忽熱 氣喘比例增2倍!

忽冷忽熱 氣喘比例增2倍!#流感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季節交替,很容易讓人感冒,甚至是腸胃型感冒也特別多,腸胃型感冒其實是指病毒性腸胃炎,雖然所出現的症狀很類似感冒,但其實並不是感冒,小兒科醫師發現,最近就有人因為感染到諾羅病毒和腺病毒,而出現腸胃型感冒,導致上吐下瀉,甚至連胃酸和膽汁都吐出來,全家大小都受到傳染,因而一起來就醫! 輕微發燒及肚子痛、嘔吐情形小兒科醫師盧英仁表示,最近腸胃型感冒一直有大流行,不只是小朋友,就連大人也很多,大多是小朋友在學校裡感染到,回家之後又傳染給大人,通常小朋友會有輕微發燒及肚子痛,之後會持續嘔吐,一天會吐10幾次,甚至連胃酸膽汁都吐出來,嚴重到必須要打止吐針。 不要吃太油膩 可少量多餐腸胃型感冒通常不會拖太久,3天就可緩解,且是以症狀治療為主,盧英仁醫師指出,有些人會合併有拉肚子,大人症狀也類似,但症狀較不嚴重,而腸胃型感冒通常都是諾羅病毒與腺病毒感染居多,對於腸胃型感冒病人在飲食上宜清淡,不要吃太油膩,可少量多餐。 過敏氣喘發作比例比平常增2成此外,最近反而流感尚未有大規模流行,倒是有不少腺病毒與A型鏈球菌感染造成的扁桃腺發炎化膿的病例,盧英仁醫師進一步指出,若是有扁桃腺發炎化膿,就要以抗生素來治療,流感目前只有零星個案,可能和今年打疫苗的情況非常踴躍有關係。 盧英仁醫師並提醒,最近氣候不穩定,忽冷忽熱,溫差大,空氣品質不好,PM2.5比較高,過敏氣喘發作比例也比平常增加2成,小朋友外出應要戴口罩,且不要接觸絨毛玩具與貓狗,若是下雨天較濕冷環境最好是要開除濕機,並設定在50%,避免潮濕。(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頭痛咳血 流感讓他住院40天

頭痛咳血 流感讓他住院40天#流感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現年27歲的陳小姐,過去沒接種過流感疫苗,今年2月因頭痛至診所就醫,隔天因症狀未改善,出現咳血情形前往醫院就醫,隨後因併發肺炎、心肌炎等重症及意識不清住進加護病房,所幸經治療後保住性命,住院40天後才恢復意識,至今想起這些過程仍心有餘悸。嬰幼兒、慢性病患、孕婦為高危險群國泰醫院胸腔科主任邱銘煌指出,陳小姐從發病至併發重症僅3到4天的時間,病程演變相當快速,各年齡層的人感染流感都可能引發嚴重併發症,其中又以65歲以上長者、嬰幼兒、高風險慢性病患及孕婦等為高危險群,因此每個人都不能輕忽流感的嚴重性。預防流感最有效的方式為接種流感疫苗,如出現類流感症狀或流感危險徵兆應儘速就醫,同時醫師也應提高警覺,遇有疑似病患應適時給予流感抗病毒藥劑,確保病患健康。擴大公費流感疫苗接種對象至全國民眾今年公費流感疫苗自10月1日開打至12月8日,接種數已超過572萬劑,整體疫苗使用率逾95%,為使疫苗在流感流行季來臨前發揮最大效益,疾管署已於12月1日起擴大公費流感疫苗接種對象至全國民眾,呼籲尚未接種的民眾把握機會儘速接種,避免向隅。疾管署再度提醒,民眾平時應落實勤洗手及注意呼吸道衛生,避免出入人潮擁擠、空氣不流通的公共場所,防範流感病毒,如出現呼吸困難、急促、發紺(缺氧)、血痰或痰液變濃、胸痛、意識改變、低血壓等流感危險徵兆應及早就醫,必要時依醫師指示規則使用公費抗病毒藥劑並在家休養。 

腎友容易累 恐為肺炎前兆!

腎友容易累 恐為肺炎前兆!#流感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近期氣溫逐漸降低,國內流感疫情微幅上升,台灣基層透析協會理事長、安慎診所院長鄭集鴻醫師提醒,罹患慢性腎臟病或是洗腎、換腎的病友,較容易感染流感及肺炎,萬一不小心感染肺炎時,致命性也會比一般健康者高,是屬於有高感染風險的民眾,在秋冬流感流行季,宜施打流感疫苗、肺炎鏈球菌疫苗加強保護力。肺炎可能引發敗血症、低血壓、休克鄭集鴻理事長強調,造成腎友第1大死因是心血管病變,第2大死因是感染,因感染而死亡的案例中,常見肺炎,而肺炎有可能會引起敗血症,造成低血壓、休克,用特別的方式洗腎,危險性會比較高,而嚴重的感染,也會加速腎臟的急遽惡化,讓原本還不需要洗腎的慢性腎臟病患者,進展到必須洗腎治療。進行血液透析治療的腎友,平均每2天就要洗腎1次,每次要洗4小時,才能把毒素清乾淨,有些年紀大的腎友會不想洗腎或不想洗那麼久的時間,就會影響毒素清除的速度,但當毒素累積多了,也會影響免疫力。腎友得流感 常以倦怠、意識不清表現在流感季,個人的保健不能輕忽,鄭集鴻理事長表示,腎友的免疫反應比一般健康者弱,即使得流感、肺炎,症狀較不明顯,有可能不太會發燒,常常是以倦怠、意識不清來表現,家屬在秋冬流感季節期間,一定要提高警覺。在規律運動方面,建議每周至少5天,每次規律運動半小時,運動到微流汗就足夠,因秋冬天候不佳,外出運動較不方便,可以考慮踩固定式的腳踏車,邊運動邊看電視,也是蠻好的運動模式,一方面比較安全,另一方面,也較不受天候影響。

忽視久咳未癒 小心恐致氣喘

忽視久咳未癒 小心恐致氣喘#流感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隨著時序進入秋冬交替季節,氣溫漸漸轉涼、日夜溫差大,據統計,每年到了這時節,因氣喘求診的患者就會增加到4成,流感疫情悄悄升溫,不少未按時服藥的氣喘患者也開始出現嚴重症狀,鼻水流不停、狂打噴嚏、有時還會咳嗽咳到喘不過氣來。氣喘患者在流感好發季節做好預防成功大學過敏及臨床免疫研究中心主任王志堯表示,氣喘患者的氣管很敏感,一旦得了流感,常會誘發氣喘,使病情加重,建議氣喘患者在流感好發季節,做好預防或施打疫苗,減少感染機率。平滑肌痙孿、黏膜水腫、黏液分泌過多台灣氣喘學會理事長江啟輝說明,氣喘患者的氣管容易因溫度變化劇烈而收縮失調,使得平滑肌發生痙孿、黏膜水腫、黏液分泌過多,進而出現咳嗽、呼吸困難的症狀,因此,每當天氣從熱轉涼時,患者只要吸入冷空氣,呼吸道就開始狀況百出。一咳就是1個星期、半夜咳醒忽冷忽熱的天氣,不只是流感病毒,感冒同樣不可輕忽,門診醫師觀察,這波感冒以咳嗽症狀最為嚴重,不少患者一咳就是1個星期以上,甚至半夜咳醒、白天上班上課無精打采,也讓許多氣喘的患者出現誤解,以為自己久咳不癒是感冒引起。對此,臺大醫院內科部主任余忠仁分析,氣喘引起的咳嗽好發在清晨或半夜睡覺時,感冒則沒有時間上的規律性,且感冒引起的咳嗽一般在2到3周就能痊癒,當感冒症狀拖了超過1個月都不見好轉,就應進一步找出原因,臨床上,平均每10位久咳者中,有1~2位確診為氣喘。 

注意:接種疫苗仍有患病可能!

注意:接種疫苗仍有患病可能!#流感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每年10月1日為流感疫苗施打起始日,有鑑於去年流感人數暴增,政府推廣擴大疫苗注射人數增加至600萬人,年齡群從65歲降至50歲,學生從國小一年級提升至高中皆可施打,以求降低流感的擴散,衛生福利部胸腔病院,配合臺南市衛生局政策,協助學生流感疫苗注射3萬多劑,約佔臺南市學生注射人口的1/4。只有A型及B型可以引起季節性流行流感病毒分為A、B、C三型,其中只有A型及B型可以引起季節性流行,臺灣主要流行的流感病毒有A型的H3N2亞型、H1N1亞型及B型流感病毒等3類,我國使用的疫苗,為世界衛生組織每年對北半球建議更新的病毒株組成,其保護效力與各國狀況相同。老年人減少50~60%嚴重性及併發症流感疫苗注射後2周可以產生保護力,對健康成年人有70~90%的保護效果,老年人可減少50~60%的嚴重性及併發症、減少80%的死亡率,故施打了疫苗還是會有得到流感的可能,常見的高危險病人,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氣管擴張症、心臟病或其他如糖尿病、高血壓、洗腎慢性病病人,仍建議要注射流感疫苗。休克、呼吸困難或心跳加速 盡速就醫當然,在疫苗注射時要詢問病人對蛋的蛋白質是否過敏、過去注射疫苗是否曾產生嚴重的不良反應,若有則為不適合接種流感疫苗,注射後宜觀察病人是否產生不良反應,需30分鐘後才讓病人離開。如有過敏性休克、呼吸困難或心跳加速等急性症狀應盡速就醫,原則上,發生嚴重的機率很少,去年發生流感重症或死亡病例,多為未接種疫苗所引起,相對於副作用,注射疫苗的好處還是多得多。

戰慄、發熱 7要點防流感

戰慄、發熱 7要點防流感#流感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所傳染,在秋冬季節最常發生大流行,為了和感冒區別,現在都簡稱為「流感」,以免混淆,雖然流感和感冒都是病毒感染所造成的上呼吸道疾病,但是由不同的病毒引起,症狀很類似,常見戰慄、發熱、喉嚨痛、肌肉痠痛、頭痛、咳嗽、虛弱無力等,但是流感症狀往往更嚴重,常導致嚴重併發症,並且有較高的死亡率。發病急、症狀重、出現高熱、流行性流感在中醫是屬於「時邪感冒」範圍,因感受風熱之邪而引起的外感熱病,其特點是發病急,症狀重,甚至出現高熱,有明顯的流行性,可在同一地區,多人同時發病,有時可出現傳變,因此治療時邪感冒,還應在辯證基礎上,酌加清熱解毒之中藥,如板藍根、大青葉、野菊花等。預防流感7要點 /雖然流感總在流行季節時來勢洶洶,不過多注意平時的生活習慣,仍可有效預防感染流感,以下提供幾個建議,時時謹記在心、提醒自己,可以幫助你遠離流感喔!1) 施打流感疫苗,其保護力約70~90%,尤其是老人、兒童和慢性病患者。但是,對於「蛋」之蛋白質或疫苗其他成份過敏者、孕婦、6個月以下的嬰兒則不宜施打疫苗。2) 流行期盡量少出入公眾場所。3) 一回到家立即更換衣物,並以鹽水漱口。4) 勤洗手,減少被感染的機會。5) 營養均衡,並補充維生素B群和維生素C。6) 適度運動增加抵抗力。7) 罹患流感的人應避免到公眾場合,以免疫情擴大。(本文摘自/顧好呼吸道/三采文化出版)

不可不知!10大流感錯誤告訴你

不可不知!10大流感錯誤告訴你#流感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你就是穿太少才會感冒」、「天氣太冷害我得流感」、「只要打針感冒就會馬上好」,流感季節即將到來,民眾應該多加預防,許多民眾對流感都有錯誤認識,只要有感冒徵兆,家人就會催促趕緊多加衣服,吃維他命,一旦確定感冒,就會表示應該趕緊加衣服,只要流汗感冒就會快點好。病毒變化多 每年種類都有不同然而,許多家庭保健方法不一定都是正確的,如果使用這些方法來治療感冒,症狀可能不會好,反而更糟,流感病毒變化多端,每年種類都會有些微不同,有感冒症狀應趕緊就醫,不要按照網路祕方或古老傳說。深化正確的流感防治觀念疾病管制署今(10月7日)特別公布國人10大流感錯誤認知並加以解惑,希望深化民眾正確的流感防治觀念,進而轉化為實際的預防行動,降低感染風險,疾管署委託分析近半年網路聲量數據,並找出網路社群及媒體討論聲量或關注度前10高的流感錯誤認知:1) 打疫苗可以百分之百預防2) 流感就是現在最流行的感冒3) 感冒治不好變成肺炎4) 一定要吃藥感冒才會好5) 一般感冒會轉化成流感6) 吃維生素/維他命即可治療流感7) 因為天氣太冷而得流感8) 打完針感冒就會好9) 流汗可以治感冒10) 穿太少會得流感儘快接種疫苗 保護自身與家人健康疾管署表示,一般人常以為流感是普通感冒而輕忽,事實上流感嚴重時也有致命的危險,民眾千萬不可掉以輕心,有鑒於接種疫苗是預防流感最有效的方法,今年公費流感疫苗擴大實施對象,疫苗採購量倍增為600萬劑,並已於10月1日開打,請民眾儘快接種疫苗,保護自身與家人健康。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