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

A型流感未退燒 B型患者又驟增

A型流感未退燒 B型患者又驟增#流感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目前社區流行仍以A型流感為主,但B型流感比例明顯上升。宜蘭縣衛生局近來發現,近期連續接獲3個班級群聚通報就醫診斷皆為B型流感,顯示目前社區B型流感患者變多,民眾仍勿輕忽。當心!A型流感併發重症機率較高A型流感或B型流感皆屬於季節性流感,二者症狀相似,皆會引起高燒、頭痛、流鼻水、喉嚨痛、咳嗽、肌肉酸痛及疲倦等,僅能經流感快篩試劑或其他檢驗方法來鑑定型別。而A型流感引起肺炎等流感併發重症機率較高,但無論是A流還是B流,防範方法相同,務必落實衛生好習慣,降低病毒傳播機會。無論是流感重症個案或學校群聚通報個案,大多數都沒有接種流感疫苗,衛生局調查,公費疫苗還有554支,公費流感抗病毒藥劑擴大期至3月底,儲備數量足夠供民眾需求。衛生局也提醒民眾要做好防範,落實衛生好習慣,如肥皂勤洗手、不要用手直接碰觸眼睛、鼻子和嘴巴等,生病時要在家休息,咳嗽戴口罩,減少出入公共場所或人多擁擠地方

溫差大釀流感高峰 中醫4招預防

溫差大釀流感高峰 中醫4招預防#流感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時序已來到春天,正是天氣不穩定、日夜溫差大,忽冷忽熱外加潮濕,容易引發過敏及氣喘,也是流行性感冒高峰期,中醫師指出,順應時節做好養生保健,仍可以樂享活力春天。衛生福利部苗栗醫院中醫科康鍾禧醫師說明,中醫養生講究時令季節,不同時期都有不同的養生要訣,例如立春以後,陽氣開始昇發,所以春季養生要順應春令,注意氣候多變,從四方面加強調養保健:1) 禦寒防風莫忽視/冬天人體新陳代謝相對變慢,抵抗力下降,容易生病,也特別容易損陽氣。春季養生保健,別急著減衣服,稍受風寒,易引發宿疾,感冒、肺炎、氣管炎、哮喘、關節炎、偏頭痛、冠心病等便會接踵而來;此時,保健養生首重防風禦寒。春天適當保暖,可減少疾病,尤其是常見的呼吸系統疾病的發生。2) 飲食調養是關鍵/春季養生保健的飲食原則以「藏熱量」為主,因此,初春時節宜多食羊肉、鵝肉、鴨肉、蘿蔔、核桃、栗子等。選用甘辛、性溫清淡可口的食物,忌食油膩、生冷、酸澀、粘硬和大辛大熱之品,防止助熱生火。3) 鍛鍊運動很重要/運動鍛鍊是春季養生保健非常重要的部分,規律活動、適當運動,是古往今來長壽的秘訣。初春時節多參與室外活動,使身體受到適當的寒冷刺激,可使心臟跳動加快,呼吸加深,體內新陳代謝加強,身體產生的熱量增加,有益健康,如散步、跑步、登山、做操、打拳、打球、跳繩等,以改善血液循環,提高心肺功能,獲得更多氧氣,使腦組織得到較多的血液和氧氣,從而使腦組織能適應季節性血液循環的變化。但運動切忌過分活動,以免大汗淋漓而傷陽氣。4) 精神調養很有益/春季養生保健精神調養非常有益,除保持精神上的安靜以外,在神藏於內時,還要學會及時調理情緒,當處於緊張、激動、焦慮、抑鬱等狀態時,應儘快恢復心理平靜。此時要力戒動怒,更不要情緒抑鬱,心理上要豁達開朗,心胸寬闊,身體要放鬆,要舒坦自然,使情志「生」發出來。最有效的方法是多曬太陽,多接觸大自然,都是調養情緒的天然療法。

感冒vs流感如何分?3要點助辨別

感冒vs流感如何分?3要點助辨別#流感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流感病毒肆虐全台,高燒不退、全身痠痛掛病號的人有所增加!不少民眾因為發燒合併上呼吸道症狀前往醫院就診,第一句話總是「我好像感冒了」。但是醫師提醒,普通感冒跟流行性感冒是分開的兩種疾病!感冒少有發燒 流感會肌肉痠痛近來大眾聞流感色變,喉嚨痛又發燒,不少人擔心自己染上流感,其實,多數人只是感冒,但因其症狀雖與流感類似,實則有所不同,因此,北市聯合醫院陽明院區感染科賴新豪醫師教導民眾如何仔細分辨,別再混淆:●類型/「普通感冒」致病原有高達數百種不同病毒,其中較常見病毒為鼻病毒、副流行性感冒病毒、呼吸道細胞融合性病毒、腺病毒等等。而「流行性感冒」,其致病原為流感病毒,其中又再細分為A、B、C三型。兩個疾病的傳染途徑皆為飛沫及接觸傳染為主。●症狀/「普通感冒」的症狀較輕微,僅有咳嗽、喉嚨痛、流鼻水等上呼吸道症狀出現且少有高燒情形,病程約在2~5天內即可恢復。但「流行性感冒」,除了上呼吸道症狀外,還會伴隨3~4天高燒、頭痛、明顯肌肉關節痠痛及全身倦怠與虛弱,病程較普通感冒來的長,約要1~2周才能恢復。●治療/賴新豪進一步解釋,「普通感冒」多半可自行恢復,所以治療多採用支持性療法,且較少有併發症出現。「流行性感冒」除了支持性療法外,尚可依照醫師處方給予抗病毒藥物治療,且有較高機會有併發症出現,其中可能的併發症為肺炎、鼻竇炎、支氣管炎、中耳炎、心肌炎、腦病變、腦炎、雷氏症候群等。

醫師染流感狂咳 竟椎間盤突出變跛行

醫師染流感狂咳 竟椎間盤突出變跛行#流感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一位37歲的薛姓醫師,因看診常接觸感冒患者,大約一週前因為感染流行性感冒,持續嚴重咳嗽後,左腳不明原因的疼痛、無力且嚴重麻木,走路時呈現跛行,不能走遠,吃了止痛藥後也沒好轉,嚴重影響生活品質,才趕緊就醫診治。 咳嗽避免前傾   腰部要有支撐力經過彰化基督教醫院內視鏡脊椎手術中心陳建民醫師,以腰椎X光攝影、核磁共振掃描檢查,,確診為腰椎第五節及薦椎第一節椎間盤突出,導致左腳疼痛問題,而疾病發生原因可能為因嚴重咳嗽導致腹部內壓力上升,才造成椎間盤突然破裂突出,經討論評估後建議使用脊椎內視鏡手術來治療,售後恢復良好。   陳建民醫師也指出,談起脊椎的自我保養,除了要避免搬運重物、長期彎腰、控制體重和戒菸外,應避免長時間使用同一種姿勢,咳嗽時候避免過度用力往前傾,盡量咳嗽時讓腰部有支撐力,而坐姿方面,如果長時間坐著,可在後腰部加個靠墊,保持腰背部的自然生理弧度,正確的背墊角度應將整個背部完全貼附於靠墊,如此才能使脊椎放鬆,降低疲勞度,防止下背痛的形成。 

流感重症年齡下降!50歲以上慢性病患高風險

流感重症年齡下降!50歲以上慢性病患高風險#流感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流感疫情來勢洶洶,台南市鄰近縣市已有不少學校停課,台南市立醫院感染科陳寶珍醫師表示,流感不同於一般感冒,不僅病狀與傳染力都較為凶猛,50歲以上患有慢性病者,更容易引發重症,因此呼籲這類族群,每年10月應接種流感疫苗,降低感染風險。中壯年流感重症增加根據疾病管制署統計,這次流感疫情以A型H1N1病毒為主,自2015年7月至今已累計771名流感併發重症病例,有69名死亡,其中A型流感約佔7成,且中壯年成主要受侵襲族群。台南市立醫院截至目前已有20位流感重症病例,陳寶珍醫師指出,往年流感併發重症約以65歲以上的族群為主。然而,今年50歲至60歲中壯年族群,因流感引發重症有增加現象。甚至有30多歲的重症患者。呼籲青中壯年族群,尤其患有慢性疾病者,不能輕忽此波流感疫情。3月下旬疫情趨緩此波流感疫情,造成各大醫院急診病患數激增,台南市立醫院急診人數也明顯增加,平均每日急診就診人數,較一月份約增加40人。陳寶珍醫師表示,流感疫情雖然凶猛,但確診後可使用克流感及樂瑞莎等抗病毒藥物來治療,縮短病程、改善發燒。民眾如有發燒、全身痠痛、咳嗽等症狀,不用急著掛急診,一般門診也能迅速確診,施以藥物減低不適症狀。依照疾病管制署統計,每年流感疫情約3月中下旬,隨天氣漸暖而趨緩。陳寶珍醫師呼籲,流感患者自主隔離,尤其學生或易群聚感染者,因居家隔離避免群聚感染。一般民眾進出醫院等公共場所戴口罩,並勤洗手減低病毒感染機率。50歲以上患有慢性病者,每年10月應接種流感疫苗,讓流感不會輕易找上你。

染流感咳到眼睛出血 結膜下微血管破裂所致

染流感咳到眼睛出血 結膜下微血管破裂所致#流感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近日流感延燒,許多民眾出現咳嗽、喉嚨痛、發燒、肌肉痠痛、頭痛等症狀,甚至有部分民眾咳到眼睛出血,眼白部分出現血紅的一片。眼科醫師表示,此狀況為結膜下出血,建議民眾遇到此狀況別驚慌,因為結膜下出血一般並不需要做特別的治療,通常會在1~2週內自行吸收。微血管破裂造成 不會影響視力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眼科醫師何建賢表示,結膜下的微血管叢破裂造成出血便是結膜下出血。結膜覆蓋於眼球表面、角膜以外的地方,可提供基礎類分泌以潤滑眼球表面,位於其下的微血管則負責眼球前部的營養,當微血管破裂時,血液存留於結膜與眼球壁之間,造成紅眼。結膜下出血臨床症狀就是在眼白的位置突然出現一片血紅,也因此造成患者的恐慌。然而結膜下出血通常是毫無知覺,既不痛也不癢,視力亦不受影響,因此大部分患者都是照鏡子或由他人提醒才發現。腹壓上升、外傷 易致結膜下出血何建賢醫師表示,導致結膜下出血的原因通常不易查明,比較常見的狀況是與腹壓上升有關,包括劇烈咳嗽、嘔吐或用力解便等,而流行性結膜炎、外傷以及挫傷也可能導致明顯結膜下出血。絕大部分結膜下出血的病人都沒有特定致病原因或全身性疾病。若是反覆發生的結膜下出血,就可能會與其他全身性疾病相關,如高血壓或是血液方面的疾病。雙側同時出現結膜下出血亦少見,偶會出現於孕婦生產過程或血壓突然間急遽升高的狀況,何建賢主任提醒,如果民眾出現反覆發作的結膜下出血,則需考慮有無合併其他全身疾病的可能。

開學+寒流濕冷 流感就診率居高不下

開學+寒流濕冷 流感就診率居高不下#流感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流感的好發季節約在每年11月至隔年的3月期間,臺北市因春節連續假期南北返鄉人潮眾多,流感疫情在春節期間達到高峰。而且本週適逢開學日加上寒流濕冷的氣候,流感急門診就診率仍高於預警值。衛生局提醒,應注意個人衛生,養成用肥皂勤洗手、咳嗽戴口罩、生病在家休息等衛生習慣,別把疾病傳染傳染給周遭家人、朋友。北市流感重症病例較去年同期增北市衛生局疾病管制處陳少卿處長表示,據北市監測資料顯示,上週(2月16日至2月22日)新增34例流感併發重症確定病例,1例流感相關死亡病例;今年1月至2月24日止,臺北市流感併發重症確定病例65例,死亡3例,與去年同期相較增加50例,死亡數相同,重症確診病例中50~64歲的中壯年佔36.9%,較去年度的33.3%為高。臺北市流感抗病毒藥劑及防疫物資儲備充份,足供臺北市市民防疫所需。衛生局陳少卿呼籲,生病民眾一定要在家多休息,因生病時若前往人潮擁擠的公共場所,引發增加感染給其他人的機會,特別是幼兒、老年人及高危險族群,如:重大傷病、免疫不全或具心肺血管疾病、肝、腎、高血脂及糖尿病等慢性病史更要注意,避免被感染。

高峰期當心!女染流感併發肺炎險命危

高峰期當心!女染流感併發肺炎險命危#流感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天氣冷颼颼,流感病毒持續活躍!一名40歲女性,去年12月因流感併發嚴重肺炎造成肺部纖維化,在加護病房治療一個月,差點還要用葉克膜急救。出院後肺部纖維化的後遺症讓她直到現在有呼吸困難的情形。醫師強調,流感病毒毒性高、傳染力強,感染流感後因病程發展快速,併發症多,一定要盡早就醫,如已經產生其他併發,如肺炎等重症,也能盡快投藥,搶得治療先機。收治此個案的馬偕紀念醫院新竹分院胸腔內科徐偉樺醫師說,個案因感冒上呼吸道感染,有喉嚨痛、發高燒、全身痠痛等症狀曾至他院就醫。後續因呼吸困難至本院急診,詢問病史過程中,發現已有類流感症狀兩、三天,評估有流感併發肺炎之可能,安排檢查,顯示兩側肺部都已呈現嚴重浸潤,隨時有呼吸衰竭之危險,於是當場安排住進內科加護病房。病程變化快 出現徵兆應速就醫徐偉樺醫師表示,流感病毒主要有A、B兩型,其中A型容易發生變異,症狀比較嚴重,且會引發大流行。多數流感病患會有高燒、咽喉紅腫熱痛、全身痠痛這些明顯症狀。要注意的是病毒毒性強,一旦攻擊下呼吸道,如:氣管、肺部,常因進展迅速產生呼吸困難、衰竭,或其他如神經炎、腦膜炎、心肌炎亦是常見的嚴重併發症。徐醫師解釋,「一般感冒雖然也會有流鼻水、發燒、喉嚨痛等症狀,但大多相對輕微,一、兩天就會好轉,因此如果出現流感危險徵兆,應立即就診,掌握複雜疾病的黃金治療期。」48小時內服用藥物 多能痊癒目前能有效治療流感的藥物包含「克流感」及「瑞樂沙」,藥物機轉在於抑制病毒的複製力及感染力,讓更多的病毒無法進入呼吸道,發病的48小時內服用,效果較好,療程需5天,多數病患到了第2、3天,症狀就會明顯好轉。及早接種疫苗 降低傳染、防治流感然而,接種流感疫苗,還是防治流感的最佳方式。徐醫師叮嚀,疫苗約有8成效力,施打疫苗後需要3~4週才會產生抗體,所以每年的10~11月是施打流感疫苗的最佳時機。而徐偉樺醫師也說,目前他收治的幾個因為流感併發肺炎住院的病患,幾乎都是青壯年,也都沒有打疫苗,工作家庭兩頭燒的青壯年,肩負照顧抵抗力較弱的長輩和小孩的責任,尤其該打疫苗,從源頭避免得到流感,才是保護自己和家人不二法門!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