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秋冬,最近引發大流行的呼吸道病毒如:呼吸道融合病毒(RSV)、 流感等,搞得家中有小孩的爸媽們人心惶惶,深怕一人感染全家都逃不過。不過有醫師示警,最近呼吸道病毒大增,除了要當心共同感染之外,更有最新研究指出,RSV病毒竟會與A型流感病毒「異種雜交」,恐造成更嚴重症狀。
進入秋冬,最近引發大流行的呼吸道病毒如:呼吸道融合病毒(RSV)、 流感等,搞得家中有小孩的爸媽們人心惶惶,深怕一人感染全家都逃不過。不過有醫師示警,最近呼吸道病毒大增,除了要當心共同感染之外,更有最新研究指出,RSV病毒竟會與A型流感病毒「異種雜交」,恐造成更嚴重症狀。
秋冬發燒、咳嗽卻不是新冠肺炎?小兒科醫師提醒,目前有3種病毒正在流行,包括A型流感、呼吸道融合病毒(RSV)和腺病毒,但都可能會引發咳嗽發燒、流鼻水等呼吸道症狀,到底該怎麼分辨?提供以下「症狀比較、好發族群、預防方法」完整資訊。
進入秋冬後,呼吸道感染疾病大增,近來門診擠爆咳嗽、呼吸困難、吞嚥困難的病童,且年紀越小的孩子,感染呼吸道融合病毒(RSV)的危險性越高。到底跟流感、新冠肺炎哪裡不同?有哪些症狀?有疫苗可打嗎?《優活健康網》整理以下「RSV病毒7大QA」,由台大兒童醫院院長黃立民親自解答。
在與疫情共存的趨勢之下,台灣邊境也即將逐漸開放。醫師表示,隨著流感的提早報到,今年恐怕是流感大年,若再加上新冠疫情沒有明顯趨緩,「合併感染」便是下一波民眾的重要疾病防護議題。
重陽節除了關懷年老長者,更重要的還有一個疾病預防的工作就是對抗流感。流感可能產生的併發症與死亡率不亞於新冠,其後遺症也不只有呼吸道疾病。根據統計,健康成人可能因為感染流感,造成的心肌梗塞風險有10倍之高,更會增加8倍中風發病風險1。 林口長庚醫院心血管內科主任褚柏顯教授表示,流感的高危險族群與新冠肺炎相似,像是65歲以上高齡長者,有心血管病史、三高等慢性疾病,或者是肺阻塞、癌症治療,甚至是孕婦,都是要特別注意的族群。 流感不只是呼吸道疾病,也會引發心血管疾病 一般人想到流感都認為應該只跟呼吸道有關,褚柏顯教授說明,事實上流感與新冠肺炎一樣,都會引起發炎反應,一開始都會像是感冒症狀,但時間久了當造成全身性發炎反應,就會大幅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一些本身就有慢性疾病的族群,如果又染上流感,身體負擔就更大,各種全身併發症機率也隨之提高。 政府10月1日開始實施65歲以上及高風險族群接種公費流感疫苗,目的就是杜絕流感引發的重症傷害。褚柏顯教授表示,為何接種流感疫苗如此重要,最主要原因是流感可以透過飛沫及接觸傳染,且傳染力相當高,而打疫苗是有效的杜絕方式。「在統計資料上,打流感疫苗人數越多的國家,在新冠感染防護力上的表現較佳。」 賽諾菲與研究機構合作的研究報告也首度發現,心肌梗塞後病人接種流感疫苗能降低28%心血管病變風險,其中心血管死亡減少了41%,全因死亡也減少41%2。 褚柏顯教授表示「研究顯示了流感疫苗預防心血管疾病的直接證據,相當具參考價值」,他建議除了年長者與高危險族群外,家中有長輩尤其是罹患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者,以及有幼童,都應該要接種流感疫苗。 重陽節到來 主要照顧者更應該施打疫苗 褚柏顯教授也提醒年輕人不要忽略罹患流感的影響力,以林口長庚為例,平均林口全院區,每月至少都會碰到一個因為病毒感染導致心臟衰竭的個案,病毒感染要找到確切的病原體相當不易,只能以支持療法來處理,因此從預防面著手還是最重要。 對於預防流感日常生活的注意事項,褚柏顯教授建議,除了要維持戴口罩、勤洗手的習慣,平時也要注意睡眠充足與飲食均衡。年長者或者是慢性疾病族群更特別提醒,有固定藥物一定要遵循醫囑服用,不可自行停藥,肥胖者要進行減重,減少並控制發炎情形。 褚柏顯教授也提醒,流感的傳播力非常強大,只要有病毒停留在手上、口鼻腔等都能夠輕易感染,家人生活在一起風險更高。建議照顧者也能透過施打疫苗、打造群體保護來阻斷傳播鍊,為全家人的流感戰力建起最完整的防護。 (圖/林口長庚醫院心血管內科主任 褚柏顯教授) MAT-TW-2201569-1.0-10/2022
秋冬除了要嚴防新冠肺炎,還要預防流感上身!尤其對於長者與高風險慢性病患者來說,更不能輕忽。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也解答民眾常見的「流感4大QA」,包括老年人、慢性病人罹患流感可能有會導致哪些併發症,以及民眾最關心與新冠肺炎、新冠疫苗的相關問題。《優活健康網》為您整理最新資訊一次看懂!
台灣每6位國人,有1人是因肺部疾病離世!醫師提醒,除了打新冠疫苗、流感疫苗外,還要加打「肺炎疫苗」,身體免疫力才能獲得最高保障!
10月1日即將開打公費流感疫苗,但「誰可以打、要去哪裡打」你清楚嗎?醫師呼籲,想確實預防流感與併發症,減少就診機率,施打疫苗是最好方法,甚至可以降低新冠染疫機率。不過,流感疫苗可以跟新冠疫苗一起打嗎?《優活健康網》也為您整理流感疫苗相關資訊。(文章最後更新日期:2022/9/26 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