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

百業生計受衝擊 這間醫院幫忙出一半快篩費

百業生計受衝擊 這間醫院幫忙出一半快篩費#防疫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防疫期間,民眾至各大醫院接受進階檢查前,都須先自費抗原快篩費用,如再加上掛號費則看一次病花費動輒千元。疫情之下大家日子都不好過;有鑑於此,羅東博愛醫院即日起將快篩檢驗費用調降至450元,為原費用的一半,希望減輕民眾負擔,安心就醫。疫情期間做侵入性檢查 需篩檢陰性才可進行依據中央規範,疫情期間只要需進行侵入性檢查,如照胃鏡、運動心電圖等,都需新冠肺炎篩檢陰性方可施作,以維護就醫安全環境。只是自費新冠肺炎快篩費用815元,對許多經濟有困難的弱勢族群來說,仍是一筆不小負擔。考量民眾迫切的就醫需求,羅東博愛醫院決議調降自費抗原快篩費用至450元,形同僅酌收檢驗耗材費用,其中差額由院方吸收,時間自即日起至中央主管機關解除規範為止。民眾憂染疫忍病不願就醫 醫籲按時回診服藥羅東博愛醫院院長盧進德表示,防疫期間各行各業都受到影響,全民都非常辛苦,甚至有鄉親擔心染疫而忍病不願就醫,但這並非長久之計。呼籲鄉親仍應衡量自身狀況,遵照醫囑服藥、回診、勿停藥。「站在守護健康的第一線,博愛持續落實整體防疫措施。」盧進德院長表示,如何在疫情之下打造安全、便民有效率的就醫環境是我們至始至終持續關心努力的事情。為此全院員工除了落實清潔消毒、自身的健康監測、高風險單位員工定期PCR篩檢外,院內員工的疫苗施打率也達到97%。此外,博愛醫院三個院區亦持續堅守維持來院鄉親的就醫安全,如體溫監測、乾洗手消毒、出入院門禁嚴格把關,還有住院病人及家屬PCR篩檢,與宜蘭鄉親站在一起齊心抗疫,打造令人安心的就醫環境,守護蘭陽健康。

6/29新增54例本土 三級警戒以來最低

6/29新增54例本土 三級警戒以來最低#防疫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中央疫情指揮中心今公布國內新增54例COVID-19病例,均為本土個案,另確診個案中新增8例死亡。連續5天低於百例,指揮官陳時中表示,趨勢逐漸往下降,相對低點,但不排除是假日採檢量較低有關。今日新增54例本土病例(其中17例為居家隔離期間或期滿檢驗陽性者),為19例男性、35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80多歲,發病日介於6月16日至6月28日。個案分布以新北市22例最多,其次為台北市20例、桃園市及新竹縣各4例,彰化縣2例,基隆市及屏東縣各1例;其中31例為已知感染源、5例關聯不明、18例調查中,相關疫情調查持續進行中。新增8例死亡案例今日新增8例死亡個案,為5例男性、3例女性,年齡介於60多歲至80多歲,發病日介於5月9日至6月19日,確診日介於5月15日至6月20日,死亡日介於6月25日至27日。近期確診個案解隔離情形,5月11日至6月27日累計公布1萬3435位確診個案中,已有1萬86人解除隔離,解隔離人數達確診人數75.1%。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1萬4748例確診,分別為1170例境外移入,1萬3525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2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個案中累計102例移除為空號。自2020年起累計643例COVID-19死亡病例,其中635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325例、台北市245例、基隆市21例、桃園市18例、彰化縣10例、台中市及新竹縣各4例、宜蘭縣及花蓮縣各2例,苗栗縣、台東縣、雲林縣及高雄市各1例;另8例為境外移入。

WFH焦慮失眠4招自救 喝養生茶飲放鬆精神

WFH焦慮失眠4招自救 喝養生茶飲放鬆精神#防疫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居家防疫已經超過一個月,你是否感到疲倦或焦慮,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中醫科醫師陳亮宇,提出四大防疫養生法,建議可透過養生茶飲,保持心情平靜,運動和做有趣的事情,度過疫情。陳亮宇表示,如果白天很容易覺得疲倦,早上起床就感到無力,體力就像電池一樣,一下子就耗光了,屬於氣虛體質,可以使用「補氣茶飲」以黃耆、黨參、枸杞、麥門冬來提振精神。愛吃甜食身體沉重、黏膩 去濕茶飲來解圍如果工作壓力很大,容易覺得緊張、焦慮、頭脹痛,失眠、煩躁又胸悶,覺得無法順暢呼吸,屬於氣鬱體質,可以使用「紓壓茶飲」以薄荷、玫瑰花、百合、浮小麥來放鬆身心。如果喜愛吃甜食、飲料、油膩食物,身體時常覺得沉重、黏膩,或是覺得浮浮腫腫的,屬於痰濕體質,可以使用「去濕茶飲」薏仁、茯苓、紫蘇葉、藿香來讓身體更輕盈。陳亮宇指出,養生茶飲建議依個人體質,由醫師開立處方調配。其次,保持心情平靜,在疫情期間,盡力做好該做的保護後,就請放心。太多的擔憂並不會減少感染的風險,過度焦慮反而會讓免疫力減低,外在世界的變化,即使用盡全力,仍然有無法掌控的部分,我們可以學習回到自己身上,把握自己可以改變的部分,讓自己變得更穩定。好好的過好每個「當下」,感受自己生命的每個體驗,增加心理強度、韌性,學習適應疫情後的新生活,調整身心的平衡,達到更健康更有免疫力的狀態。換上瑜伽服裝 想像在充滿陽光的教室上課另外,當本身身體強壯,心靈也會變得有力量,因此,運動很重要。拿出瑜伽墊、或換上自己喜愛的瑜伽服裝,假裝自己正在很明亮舒服、充滿陽光的教室上課吧!即便只是簡易的伸展,也都是很好的放鬆練習喔!如果你喜歡有氧或皮拉提斯或重量訓練,那就穿上鞋子,換個服裝,一周找2~3天來練習,只要半小時就好,一定會開始覺得元氣滿滿。最後,做點有趣的事情,做一些平常很想做,但又沒時間做的事情。這件事情不一定需要很有意義,例如逼迫自己念書、寫作業等,而是單純覺得有趣、開心的事情就好。或是完成一些很想完成的工作,完成了就覺得開心又安心也很棒,其實讓自己開心,就足以意義重大。

三級警戒延長好焦慮 專家教你找回內在平靜

三級警戒延長好焦慮 專家教你找回內在平靜#防疫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新冠肺炎疫情三級警戒從兩周、四周延長到六周,原有的生活、工作、學習模式被迫改變,疫情尚未緩解,確診與死亡人數不斷地增加,除加強防疫也要預防可能衍生更多的心理健康問題。根據美國凱薩家庭基金會2021年3月發布的調查發現,美國成人因新冠病毒引發的擔憂和壓力而對其心理健康產生負面影響的比例從2020年3月初期的32%,經過短短四個月增加至53%,其中遭受影響最嚴重的族群是年輕人與婦女。另根據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2020年8月發布的調查,美國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2020年4到6月焦慮和憂鬱症狀的發病率相較於2019年同期增加了許多。該調查對象包括9896名18歲以上成人,研究者透過「四項病患健康問卷」與「六項事件影響量表」,評估參與者的焦慮症和憂鬱症及和新冠肺炎大流行有關的創傷和壓力相關疾患症狀。結果顯示,6月份完成調查的5470名受訪者中,逾四成出現不良的心理或行為健康問題,包括焦慮或憂鬱症狀30.9%、與疫情有關的創傷和壓力相關疾患症狀26.3%,為因應疫情有關的壓力或情緒而開始或增加物質濫用13.3%,以及10.7%受訪者在調查前30天曾考慮自殺。不要整天看新聞報導 透過瑜伽、深蹲增加身體活動量台灣精神醫學會前理事長賴德仁表示,從上述研究可以發現,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民眾的心理健康與自殺問題都可能產生惡化,台灣正處於三級警戒的期間,對就學、上班的民眾影響最大,其中女性特別是有高中職以下孩子的年輕母親壓力相對較高。不過與國外不同的是,台灣的老年人也很關注疫情變化,緊張型的年長者就會變得更加焦慮、擔憂自己被感染,進而出現失眠、心理健康問題,建議民眾疫情期間維持規律的生活型態,不要整天看媒體報導,可將多出來的時間拿來做平常沒時間做的事情,例如園藝、看書、居家運動,透過瑜伽、深蹲,增加身體活動量幫助夜晚容易入睡,同時可透過視訊、電話維持人際互動,補充營養素,避免攝取過多的咖啡、酒精。賴德仁提醒,本身有焦慮、憂鬱、躁鬱或失眠症等精神疾病患者,疫情期間更要維持穩定的服藥習慣,因疫情承受更多負擔的照顧者,若發現自己產生恐慌、焦慮、吃不下等不良的心理或行為健康問題,應主動尋求專業的協助。根據上述硏究顯示,年輕人與婦女是最容易受疫情影響心理健康的族群。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說明,年輕人受影響的主要原因有三,1.他們的活動力相較於中老年人較強,不能外出、群聚對他們來說是很大的限制;第2.學業的壓力並沒有因在宅學習而減低;3.因上網時間增加,似是而非的訊息變更多,網路霸凌與被霸凌的風險增高。建議親友可透過「了解」年輕人的困境、「傾聽」但不給予督促與建議、「陪伴」一起從事他們感興趣的事物,或給予協助。而影響婦女最大的因素則是家務分擔問題,疫情下她們身兼多職,像是居家工作、教養孩子、家務整理等,很容易變得更焦慮或易怒,這段期間親友可透過兩個方式給予協助,1.家務分擔:漸進式的協助,像是倒垃圾、洗碗、做得順手了再拖地。2.請她直說無妨:說出希望被幫助的事項,自己表明願意幫忙的態度。學習新料理、整理環境、與朋友視訊聯絡 轉移負面心情葉雅馨呼籲,在外界紛擾不安的時候,正是向內尋求平靜的重要時刻。建議民眾可透過五個方式幫助自己在三級警戒中維持健康的身心,1.減少新聞訊息:可將一再看新聞的時間拿來追劇、看娛樂性節目。2.專注可控事物:可從事過去沒時間做的事,像是學習新料理、整理環境、與老友或長輩電話或視訊聯絡,藉此將注意力從負面、焦慮的事物轉移。3.寫日記:試著列出感激的人、想採買的物品,透過寫日記或表列方式釐清內心想法。4.維持生活動能:定期與孩子或另一伴從事居家可進行的運動,像是做體操、立定跑步,並記下自己運動的時間。5.檢視自我情緒:可透過憂鬱檢測APP覺察自身情緒狀態是否有別於以往,例如容易無故發怒、飆罵孩子或是鬱悶不想說話。

十大死因癌症蟬連39年榜首 癌症時鐘慢3秒

十大死因癌症蟬連39年榜首 癌症時鐘慢3秒#防疫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衛福部公布2020年國人十大死因,11年來首次出現死亡人數及死亡率負成長,癌症已連續第39年高居國人死因榜首,共奪走5萬161人,比前一年略減,每10分30秒有1人因癌症死亡,癌症死亡時鐘慢了3秒;肺炎死亡率降近1成,顯見防疫有成。2020年國人死亡人數17萬3067人,較前一年減少2357人;死亡率為每十萬人口733.9人,下降1.3%;以世衛2000年世界人口結構調整後的標準化死亡率,為每十萬人口390.8人,下降4.3%。去年國人齊心防疫 死亡人數及死亡率首度負成長依死亡率排序,109年十大死因依序為:癌症、心臟疾病、肺炎、腦血管疾病、糖尿病、事故傷害、高血壓性疾病、慢性下呼吸道疾病、腎炎腎病症候群及腎病變、慢性肝病及肝硬化。與前一年相較,高血壓性疾病排名由第8名升至第7名,慢性下呼吸道疾病則降為第8名。衛福部統計處科長陳雅俐表示,長期而言,死亡人數與死亡率隨人口數增加及老化程度遞增,一向呈增加趨勢,不過去年國人齊心防疫,為近11年、除了2016年霸王寒流災害外,首次反轉為負成長。且死於慢性下呼吸道疾病、肺炎的減幅也都因為防疫的關係,大幅下降約1成。 十大死因死亡人數合計13萬4676人,占總死亡人數77.8%,與前一年相較,2020年以高血壓性疾病(+7.2%)、糖尿病(+3.2%)、心臟疾病(+3.0%)死亡人數增加較多;慢性下呼吸道疾病(-10.2%)、肺炎(-9.5%)減幅較大。  青少年死因事故傷害居冠 25至44歲主因為癌症與自殺癌症死亡人數為5萬161人,占總死亡人數29.0%,死亡率每十萬人口212.7人,較2019年下降0.1%,為自2009年以來首次反增為減;標準化死亡率為每十萬人口117.3人,亦下降3.3%。  十大癌症死亡率依序為1.氣管、支氣管和肺癌2.肝和肝內膽管癌3.結腸、直腸和肛門癌4.女性乳癌5.攝護腺癌6.口腔癌7.胰臟癌8.胃癌9.食道癌10.卵巢癌。就年齡別觀察,1至24歲死亡人口以事故傷害居死因首位;25至44歲以癌症與自殺居前2名;45歲以上則以癌症與心臟疾病居死因前兩名。

陪孩子這樣玩遊戲放電 媽媽不崩潰

陪孩子這樣玩遊戲放電 媽媽不崩潰#防疫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為了配合防疫,大家都乖乖在家,學齡前的孩子們課程停擺,外出上課及跑動的機會減少,原本規律的作息大亂,呈現家長頭痛、孩子難受的狀況。學齡前的孩子正值成長階段,身體的大肌肉需要透過各式翻滾、爬、跑、跳的動作來鍛鍊,小肌肉也需要進行各式抓握、撕貼、搓揉、組裝等操作動作來訓練,此時若沒有合適的活動可參與,孩子便會用「搗亂」的方式來釋放自己的電量,讓家長頭疼不已。衛福部草屯療養院職能治療師蔡欣芸提供以下方式,幫家長度過這個非常時期。親子互動遊戲「玩樂」是孩子重要的職能,也是學習的重要媒介,親子一起玩效果更好,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孩子進行靜態操作類的專注力有限,在遊戲安排上建議動靜交替,孩子可以玩得更開心。1.氣球遊戲*空降氣球孩子雙手抱住箱子/鍋子/籃子,家長從高處將氣球放下,讓孩子去接,過程可以練習孩子的手眼協調及肢體動作協調能力,氣球落點的不確定性也能增加遊戲的樂趣。熟悉之後,角色互換,可以讓孩子爬上凳子、沙發或床上丟氣球,讓家長來接。*你拍我接家長將氣球拍向孩子,孩子雙手環抱將氣球接起,可調整氣球的方向及遠近來增加遊戲的難度,挑戰孩子手眼協調及身體的移動能力。熟悉之後,可以進階調整兩人互拍,更加挑戰孩子的手眼協調及動作計畫能力。2.紙張遊戲可以利用過期的廣告單、孩子常用的色紙等來進行遊戲,例如撕成長條、撕成小塊、搓成小球、投入瓶子、貼成作品等。好玩之餘,孩子也可以練習掌內操作、雙側協調及工具使用的能力。進行時家長可加入各種好玩的比喻,陪孩子發揮想像力,例如「來~我們來把紙撕成細細長長的麵條」「我們一起把這些小球黏在紙上,黏成一隻大恐龍」年紀大一點的孩子,可以將「手撕」改成「剪下」,增加使用剪刀的經驗。3.歸位遊戲透過一些遊戲讓孩子邊玩邊收拾,減少事後家長整理環境的工作量。家長可依孩子「視覺搜尋的能力,在散落的玩具中挑出幾樣在孩子面前,大一點的孩子可以直接從玩具堆中挑選,由家長發號司令,請孩子將指定物品放進玩具箱裡,指令的長短可依孩子的理解能力調整,循序增加難度,如「車子」、「藍色的車子」、「請將藍色的車子放入箱子裡」。玩具箱可以擺在一段距離外,在孩子拿好玩具後,請他跑去放進箱子裡,再跑回來,增加活動量的消耗。生活作息練習防疫在家,親子相處時間增加,除了親子遊戲時間,爸爸媽媽不妨也放慢生活腳步,邀請孩子一起參與生活事務,強化孩子與生活的連結,家長在耐心等待孩子操作的同時,也可以觀察孩子在操作各項家事時的能力狀況,適時提供適量的協助,讓孩子能從生活經驗中練習各種日常操作能力。1.自我照顧刷牙、擦臉、穿衣等自我照顧活動,是孩子每天例行的生活事項,爸爸媽媽可以挑選孩子可以完成的部分讓孩子操作,例如打開水龍頭、擰乾毛巾、穿衣時自己將手伸出來等,豐富孩子的操作經驗,同時也增加孩子的對身體部位的認識。2.家事處理食材準備、餐具收拾、擦拭桌子等家事處理活動,也可以讓孩子的活動,例如簡單清洗蔬菜、收拾湯匙筷子、用抹布把桌子擦乾淨等,挑戰孩子的雙側協調及手部穩定度,也建構孩子對家事的概念,熟練之後,孩子也能負責部分家事,共同分擔家事的處理喔。3.餐點準備水果、果汁、三明治等簡易餐點,可以拿來當早餐或是點心,在孩子進食前,引領孩子參與餐點製作的過程,可以讓孩子認識更多的食物,也有機會減少偏食的情況喔,畢竟,能吃到自己製作的點心是很幸福的事情。

「賣場防疫仍不到位」 消基會籲借鏡英國

「賣場防疫仍不到位」 消基會籲借鏡英國#防疫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全台新冠肺炎疫情三級警戒,民眾外出採買民生必需品,也是防疫工作的一環;消基會指出,經濟部公布的防疫措施總還是有不能準確到位的感覺,呼籲政府借鏡英國的「COVID-19疫情間營業安全指引」,包括建議業者進行賣場內外的「動線管理」、「宣導不必要的觸摸商品」、「照顧身障者移動空間需求」、「開闢敬老時段」等更為細緻化的防疫措施,兼顧民生與防疫需求。建議開闢敬老時段 照顧身障者移動空間需求消費者報導雜誌副社長張琬萍表示,為管控賣場的購物人潮,英國政府建議業者須依循1至2公尺的安全社交距離原則,並據此推算各商店銷售空間的最大顧客量,並針對任何容易壅塞的區域,例如店內外的門口,進行人流管控;也建議業者包括錯開營業時間,減少尖峰時段對公共交通的需求,以避免人潮同時集中,因過度擁擠產生群聚效應。至於針對賣場內容易形成的人潮熱區,例如生鮮食材、肉品專區、結帳櫃台等處,英國政府則建議可檢視商場內的顧客人流動線,隨時視情況滾動調整動線,以減少人潮堵塞與顧客的間距,例如在可行狀況下,採排隊管理或單向動線等方式。為確保身障人士的權益受到保護,英國政府建議賣場的人行通道與排隊動線應符合身障者進出其間的合理需求。也提醒有孩童隨行的顧客,家長有責任看顧他們並提醒保持社交距離。非必要勿觸摸商品 商品外盒可丟掉減少病毒殘留除了要求配戴口罩,英國也鼓勵消費者進入賣場前使用酒精或乾洗手清潔手部,降低觸摸商品傳播的風險。為避免發生病毒傳播的機率,也建議業者儘可能宣導顧客瀏覽購物時,若無必要切勿觸摸商品。消基會秘書長徐則鈺呼籲,民眾外出採買前,應事先做好功課,先擬定採購清單,在最短時間完成目標性購買,捨去貨架前比價或揀選的購物習慣,降低接觸病毒的機會。完成採買後,可在家中或陽台處設置消毒作業檯,將作業檯區分未消毒與已消毒區域,一邊放置買回來的東西,擦拭、消毒完成之後,再放到另外一邊。調味料、果醬、清潔用品可直接擦拭瓶罐,有雙重包裝的食物,例如早餐麥片,直接丟掉紙盒、取出內包裝,減少病毒殘留外包裝的風險。

宅在家吃調理包 學會3招吃得營養又安心

宅在家吃調理包 學會3招吃得營養又安心#防疫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防疫在家吃,快變不出菜色了嗎? 新冠肺炎疫情持續蔓延,許多民眾為減少感染風險,從三餐外食,改成自行烹煮,但備料、烹煮過程費時,為了解決民眾的困擾,國健署教你如何運用市售食品,快速煮出一頓兼顧營養、健康的餐點。每餐攝取6大類食物營養民眾常會購買冷凍水餃、調理包、泡麵及罐頭食品放在家裡,國健署提醒依照「我的餐盤6口訣」,運用自己的掌心、拳頭掌握份量,再搭配以下小撇步,在家也能輕鬆健康吃一餐。國民健康署於2018年公布「我的餐盤」圖像,將每日應攝取的六大類食物:全穀雜糧、豆魚蛋肉、蔬菜、水果、乳品及堅果種子以圖像呈現,並設計6句簡易口訣「每天早晚一杯奶、每餐水果拳頭大、菜比水果多一點、飯跟蔬菜一樣多、豆魚蛋肉一掌心、堅果種子一茶匙」,讓民眾利用拳頭、掌心即可了解每餐六大類食物要攝取的份量。1.均衡搭配市售即食食品成分以精製澱粉、肉類居多,長期食用容易缺少蔬果、奶類等營養,食用時要搭配新鮮蔬果,不方便出門時可利用如冷凍蔬菜、紅蘿蔔、白蘿蔔、洋蔥、乾香菇、乾海帶、鳳梨、蘋果等當季或保存期較長的蔬果,或以起司片代替奶類、無糖優格加堅果種子當飯後甜點,才能餐餐均衡營養。2.聰明選購購買時檢視「營養成分標示」,選擇油(脂肪)、鹽(鈉)、糖等成分含量低的食品,並以多樣原態(原型)食物如糙米、南瓜、深綠色蔬果等優先,適時用黃豆、毛豆、豆腐及海鮮類取代肉類,減少飽和脂肪並增加維生素、礦物質等各種營養素攝取。3.健康烹調烹調時多利用清蒸、水煮、滷及涼拌,減少油炸、糖醋及勾芡等方式,煮泡麵或調理食品時,將所附的油包和調味包減半、油炸麵在煮前先用熱水燙過,簡易去油,吃起來更健康無負擔。食材依食用量先分裝再儲存食材可依每次食用量先分裝再儲存,每次取出需要量即可;調理前後和飯前要用肥皂清洗雙手;切勿烹煮過多,如有剩菜請分裝密封,放入冷藏或冷凍,避免細菌滋生,並盡快食用完畢。防疫期間在家吃,也要注意食品衛生與安全,才能吃得健康,提升免疫力。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