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悸

不明胸悶心悸、血壓突暴增!竟是罕見「腎上腺瘤」作祟

不明胸悶心悸、血壓突暴增!竟是罕見「腎上腺瘤」作祟#心悸

(優活健康網記者馮逸華/綜合報導)52歲林女士本身有輕微的高血壓,經規律服藥控制良好,雖偶有胸悶、心悸等情形,但因發作時間短暫,不以為意。但日前林女士心悸再次發作且伴隨嚴重盜汗及發燒,送往醫院急診抽血檢查發炎指數為4(正常為1以下),懷疑腫瘤的可能。罕見腎上腺瘤恐致心悸、高血壓危象台北慈濟醫院泌尿科醫師許竣凱表示,進一步檢測林女士的神經內分泌腫瘤指數,竟比正常值高出近9倍;斷層掃描後,更發現腎上腺有一顆10公分的罕見嗜鉻細胞瘤,腫瘤已幾乎要比腎臟還大。考量嗜鉻細胞瘤內充斥腎上腺素,若不處理恐隨時造成血壓暴增及心悸,甚至心衰竭,立即安排手術摘除腫瘤;術後林女士恢復良好,不再被不定時的心悸所擾。許竣凱指出,一般腎上腺腫瘤可分以下2種: 功能性腎上腺腫瘤:多屬良性的腺瘤,無分泌荷爾蒙的功能。 非功能性腎上腺腫瘤:會持續或間斷性分泌大量荷爾蒙,影響患者健康甚鉅。「嗜鉻細胞瘤即是一種極罕見的功能性腎上腺腫瘤,發生率僅10萬分之一。如同潛藏體內的不定時炸彈,平時沒有症狀,一旦受觸發便會猛發性分泌大量腎上腺素,使患者心跳加速,進入亢奮的戰鬥狀態,產生心悸、胸悶、呼吸困難、高血壓等情形。曾有患者因反覆胸悶接受多次心導管檢查後,幾經輾轉才發現是嗜鉻細胞瘤導致的高血壓危象。」他說。嗜鉻細胞瘤症狀不明顯易延誤治療在腎上腺腫瘤的治療上,以手術切除為首選。考量林女士腫瘤太大,且屬於輕微觸碰就會造成血壓飆升的嗜鉻細胞瘤,加之腫瘤緊貼大血管,稍有不慎恐致大出血,故以開腹的方式進行手術,以確保有足夠空間及視野。手術時由患者腹部中線下刀,撥開大血管後精細分離腫瘤與沾黏組織,過程密切監測血壓;歷經2個小時,成功避免傷到血管及觸發血壓飆升,順利將腫瘤摘除,術後出院僅定期回診追蹤即可。許竣凱補充,其他功能性腎上腺腫瘤,如:醛固酮增多症、庫欣氏症等,多能在2公分內就被發現並得到診治;然而,嗜鉻細胞瘤卻因發作時間短暫,且症狀缺乏特殊性,往往被忽略或誤診而延誤治療。呼籲民眾平時應提高警覺,若有不明原因的心悸、胸悶、呼吸困難、高血壓等情形,須盡早就醫接受診治,避免病情惡化。

心臟肥大恐心衰竭、猝死!醫:高血壓出現心悸別輕忽

心臟肥大恐心衰竭、猝死!醫:高血壓出現心悸別輕忽#心悸

(優活健康網記者馮逸華/綜合報導)79歲蔣先生因運動性呼吸困難與心悸就醫,依心電圖和初步心臟超音波顯示左心室肥厚,但除此之外看不出有其他原因。醫師進一步透過形變照影心臟超音波才發現,左心室心尖部縱向應變顯著下降,是典型的心尖肥厚型心肌病變,治療以藥物為主,並需注意心律不整的發生。呼吸困難、胸痛、心悸,恐心臟肥大病變另有陳先生53歲,因有運動性呼吸困難、胸痛、心悸與姿勢性頭暈等症狀前來就醫,心電圖顯示右束傳導阻滯,經傳統心臟超音波證實為左心室出口肥厚,伴隨有輕度出口血流阻礙,且由於病患合併有一些神經症狀,經形變照影心臟超音波診斷後,確認為左心室出口阻塞型心肌病變。醫師建議藥物治療,預防心律不整,並避免長時間蹲下後急速變換姿勢,定期回診追蹤。郭綜合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蔡惟全表示,心臟肥大是一般人常見的心臟病變,主要是指心臟的左心室擴大或肥厚的變化。左心室是維持心臟功能最重要的腔室,負責將心臟的血液送給全身器官運用。當左心室有擴大或肥厚的變化,甚至兩者都存在時,代表左心室已經有病變,嚴重者甚至有心臟衰竭與猝死的風險。左心室擴大或肥厚,常見成因不同造成左心室擴大的常見原因包括: 心肌梗塞 心肌缺氧 心肌病變 瓣膜性心臟病 通常伴隨左心室收縮功能下降造成左心室肥厚的常見原因包括: 主動脈瓣狹窄 肥厚性心肌病變 浸潤性心臟病變 高血壓蔡惟全說明:「臨床上常因心電圖或胸部X光檢查,懷疑是否患有左心室擴大或肥厚可能,就需要進一步接受心臟超音波檢查。傳統的心臟超音波檢查可以測量左心室大小與質量,進一步確認左心室的變化是擴大或肥厚,還是兩者都有,且可以探查可能的原因,例如瓣膜性心臟病。」然而,有時傳統心臟超音波僅能看到左心室肥厚,沒有發現特異的原因時,此時需再透過形變照影心臟超音波。蔡惟全指出,形變照影心臟超音波是利用亮點追蹤技術,可直接測量心肌的變化,適用於病患有心肌肥厚、心肌病變、懷疑心臟衰竭但左心室射出分率正常、冠狀動脈心臟病、瓣膜性心臟病、右心室肺動脈高壓,癌症化療的心臟毒性評估等情況,也有助於病患心臟衰竭的心肌存活與預後評估,可更精準解決病患問題。

常常失眠心悸?OL女性健檢才知甲狀腺出問題

常常失眠心悸?OL女性健檢才知甲狀腺出問題#心悸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甲狀腺機能亢進俗稱「大脖子」,知名藝人都曾經受此疾病所苦,像是蝴蝶姊姊、方季惟、李連杰等,不僅如此,甲狀腺也會有多發性結節的狀況,近期就有一位年紀半百的OL上班族,發現自己脖子好像變粗,健檢後才知道自己有甲狀腺多發性結節。   甲狀腺結節的人口盛行率約為4%,發生原因不明。台大醫學院醫學系內科名譽教授張天鈞表示,發生甲狀腺多發性結節除了是飲食缺碘或是吃了太大量含碘食物外,還有和自體免疫性疾病相關的甲狀腺機能亢進、甲狀腺慢性發炎有關。 延伸閱讀: 失眠睡不好?就吃水果吧!營養師教你吃「3大助眠水果」一覺到天亮   不理解狀況常延誤就醫 甲狀腺主要位於脖子處的氣管上,形狀像是一個蝴蝶狀的內分泌腺體,由於負責調控新陳代謝的重要激素,因此如果出問題就會表現在像是失眠、焦慮、體重增加或減輕、心悸等多元症狀。甲狀腺機能亢進雖然不是立即致命性疾病,卻常因為誤診導致病情無法好轉,最主要就是因為一般人較無法真正理解症狀,因此也易耽誤就醫時間。   甲狀腺機能亢進症狀非常多樣化,透過檢查才真正找出原因。明顯症狀包括眼睛突出、食慾增加、體重快速下降、焦慮不安、易喘、心跳加速、心悸等,甲狀腺位置會明確種大、手指顫抖等,部分患者則會出現腹瀉、排便頻繁等腸躁症狀。 延伸閱讀: 長者睡覺老是抽筋?5方法可預防 注意甲狀腺風暴危機 雖然甲狀腺亢進沒有立即生命危險,但最擔心就是「甲狀腺風暴」,如果上述狀況越來越嚴重卻沒查出是甲狀腺的問題,就可能出現多重器官衰竭的狀況。醫師會透過幾個數值來檢視,像是促甲狀腺分泌激素(TSH)、三碘甲狀腺胺酸(T3)、四碘甲狀腺胺酸(T4),這些透過抽血或者是超音波檢查大多能夠找出問題。   在飲食上要避免高碘食物像是海帶、藻類、蛋黃等,也盡量少大豆製品如豆漿、豆腐等,燕麥類或者是咖啡。雖然甲狀腺亢進對生活中造成不少困擾,但只要對症下藥,透過治療也會恢復生活常態。

當心情感冒時 遠離憂鬱症5個方法

當心情感冒時 遠離憂鬱症5個方法#心悸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你是否有連續一段時間,大部分時候覺得心情低落、睡眠及體重都產生變化,對事物也失去興趣,小心憂鬱症可能悄然上身。有人說憂鬱症是「心情感冒的疾病」,這意味著一般感冒只要多休息、多喝開水及適時服用醫師所開立的藥物,一段時間感冒就可以痊癒。憂鬱症既然被視為「心情感冒的疾病」,也就表示是可以治癒的。焦慮和憂鬱症困擾全球1.2億人衛生福利部草屯療養院臨床心理師張一賓表示,憂鬱症除了會出現心情低落,也會影響睡眠、食欲或是每天都覺得身體疲累等症狀。憂鬱常見的身體症狀還包括:胸悶、心悸、腸胃不適、肌肉緊繃或痠痛、頭痛、頭暈等。一般民眾都知道當身體出現病痛,要去看醫生;不過,當心理出現困擾或問題時,並不是每個人都意識到要去正視或治療。據世界衛生組織的資料顯示,心理疾病的風險正在世界各地上升,最常見的焦慮症和憂鬱症困擾全球約1億2000萬人,憂鬱症容易因延誤治療,令病情嚴重,更甚者會出現自殺傾向。如何防治憂鬱症與維持身心健康,張一賓提供以下建議:1.足夠的休息及睡眠:每日保持7~8小時的睡眠,優質的睡眠可以讓人活力充沛,以最佳狀態迎接每天的挑戰。2.多做運動:每星期至少運動三次,每次約30分鐘,運動是減壓及舒緩情緒最佳方法,美國杜克大學曾做過一項研究,大量運動後大腦分泌令人愉快的腦內啡,憂鬱症患者大量運動後,效果等於服了一顆抗憂鬱藥物。3.培養興趣及嗜好:留點時間給自己做喜歡的事,平衡生活及工作壓力。4.找人傾訴心中不悅:當遇到苦惱及困擾時,向你信任的人傾訴,將心中的憂悶及時發泄出來,以免積壓成疾。5.保持積極及愉快的情緒:心理學研究及發現,快樂能夠提升個人的能力,令人流露自信,同時快樂可以令人視野擴闊,對工作充滿熱誠,令生存更有意義。做好心理健康保養 減少憂鬱症發生草屯療養院院長藍祚鴻表示,憂鬱症是很常見的精神疾病,你我身邊的人都可能得過,而且是可以經過治療而康復,就像心情的感冒一樣。所以我們無需要諱疾忌醫,平常做好心理健康保養,也可以減少憂鬱症的發生。

體育課跑兩步就心悸 竟是心臟長腫瘤

體育課跑兩步就心悸 竟是心臟長腫瘤#心悸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17歲廖同學熱愛運動,但最近上體育課跑步常會心悸,赴心臟內科檢查發現左心房長一顆如網球大的黏液瘤,隨著心臟猛烈收縮,幾乎快甩破二尖瓣,隨時有猝死風險,猶如不定時炸彈,所幸經心臟血管外科以「心臟腫瘤切除術」拆彈成功後,廖同學恢復以往運動表現,也讓家人鬆一口氣。若腫瘤衝破二尖瓣塞住瓣膜口 可能瞬間致命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江國峰表示,患者發病前喜愛跑步、打籃球,並無任何症狀,直到近兩周常心悸、呼吸喘不舒服赴醫院檢查,經胸部X光檢查發現,患者心臟有肥大情形,以年紀而言,相當不尋常;進一步透過心臟超音波檢查,發現左心房竟長了約7公分大的黏液瘤,僅靠有如香菇蒂頭般的繫膜黏住左心房,一旦腫瘤衝破二尖瓣塞住瓣膜口,就可能瞬間致命。 經心臟血管外科主任劉殷佐以「心臟腫瘤切除術」拆彈後,廖同學心臟收縮功能恢復、心率恢復正常,二尖瓣中重度逆流情形也大幅改善,於短時間內重拾原本的高中生活。心臟黏液瘤大多為良性且偶發 好發於中高齡 劉殷佐指出,心臟黏液瘤並不常見,發生原因不明,可能與基因遺傳有關,每年發生率為百萬分之一至兩百萬分之一,大多為良性且偶發,好發於中老年人,臨床上如廖同學年紀的患者較少,必須透過心臟超音波才能發現,至於心臟黏液瘤臨床症狀不典型,多會出現胸口悶、頭暈、活動喘、心悸等與心臟衰竭相似的症狀,故難以被診斷。 當心臟黏液瘤越大,或是腫瘤碎片脫落,都可能阻塞心臟出口而危及生命或造成中風,一旦心臟腫瘤合併瓣膜問題,會引起瓣膜閉鎖不全,往往無法靠藥物治療,必須接受心臟腫瘤切除術,通常術後預後佳,且症狀多能緩解。 劉殷佐提醒,心臟黏液瘤患者術後仍需於門診定期接受心臟超音波追蹤,確認黏液瘤是否再長出,提醒民眾若出現頭暈、心悸、喘等症狀,建議尋求心臟科醫師的檢查與治療,才能降低猝死風險。

輕熟女心悸胸悶 竟是胃食道逆流

輕熟女心悸胸悶 竟是胃食道逆流#心悸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胃食道逆流是困擾現代人的疾病, 30歲張小姐近日因為覺得胸悶、心悸、頭暈,原以為是心臟疾病,就醫後心臟科醫師安排相關檢查無異狀,於是轉介肝膽腸胃科安排上消化道內視鏡檢查,發現是胃食道逆流作祟。南投醫院院長洪弘昌表示,現代人生活節奏快、工作壓力大,飲食精緻化、熬夜吃消夜等不良的飲食生活習慣,越來越多人有胃食道逆流,常見症狀除了典型的胸口灼熱、胃酸逆流外,胸痛、吞嚥困難、咽喉有異物感、咳嗽、清喉嚨等症狀都可能是胃食道逆流的表現。中藥健脾修復胃黏膜 按足三里穴預防保健胃食道逆流不僅需要藥物治療,也需要調整飲食習慣。除了西醫,中醫在胃食道逆流的治療上也有不錯的效果。南投醫院中醫科賴卉蓮醫師表示,就中醫觀點,胃食道逆流發病原因可能有脾胃虛弱、情志影響、飲食不節等。脾胃虛弱的人因先天體質不好或過勞導致脾胃功能受損而發病。或者常見患者心情鬱悶或易怒傷肝而導致氣機阻滯,影響脾胃消化而發病。或者患者飲食不節,偏食肥甘厚味、煎炸、黏膩等難消化食物,或過飢過飽損傷脾胃而發病。在治療上,賴卉蓮表示,除了使用直接制酸的藥物以外,常加以健脾及滋養胃陰的中藥來修復胃黏膜,再針對產生胃酸逆流的原因加以治療,如情志鬱悶加以疏肝理氣;飲食不節過飽或食積者加以消食;過食生冷者加以溫補脾胃等來改善病症。除了藥物治療以外,也可經由按摩內關穴及足三里穴來預防保健。內關穴位於手臂內側中間的兩筋之間,腕橫紋旁開三指寬度的位置,有寧心和胃的功效;足三里穴位於膝蓋外側膝眼下四指寬,脛骨外一個拇指寬的位置,有調理脾胃的功效。三餐定時定量  少吃柑橘類、糯米製品及汽水賴卉蓮提醒,應保持三餐定時定量、少吃易生痰或促進胃酸分泌食物(如柑橘類、番茄、辛香料、碳酸汽水及甜點蛋糕巧克力等)、少吃難消化食物(如糯米製品)等減輕脾胃的負擔,情緒保持穩定有適當的抒發管道,規律運動,避免經常熬夜、抽菸、喝酒、吃消夜等,都可以預防胃食道逆流。

心悸纏身難入眠 中醫調理終紓解

心悸纏身難入眠 中醫調理終紓解#心悸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一位在銀行上班的患者來看診,焦躁不安的說:「醫師怎麼辦?我最近全身都不對勁,很焦慮、一直覺得心悸、手發抖、睡不著、很害怕、情緒很不穩、想哭、吃不下、頭暈……」她情緒緩和後繼續說:「我去大醫院做檢查,心臟科說心臟沒問題,新陳代謝科說甲狀腺沒問題、應該是壓力大,身心科說是自律神經失調,我吃了身心科開的鎮靜劑,症狀有稍微緩和,不過還是不舒服,白天工作變得很嗜睡。」辨別惊悸與怔忡 對症用藥杏儒中醫診所院長蔡易昌中西醫師表示,心悸的原因有很多,如果排除結構性的問題,通常都會被歸類為緊張、焦慮或是自律神經失調,所以通常都是交感神經抑制劑、鎮靜劑之類的用藥。心悸在傳統中醫屬於「惊悸」、「怔忡」的範疇,在中醫古籍《素問.舉痛論篇》提到「惊則心無所倚,神無所歸,慮無所定,故氣亂矣」。在《金匱要略》提到「寸口脈動而弱,動則為惊,弱則為悸。」後世醫家總結出「惊自外至者也,惊則氣亂,故脈動而不寧;悸自內惕者也,悸因中虛,故賣弱而無力也」。另外,《濟生方》提到「真血虛耗,心帝失輔,漸成怔忡」,則點出了怔忡的相關病機。直到《紅爐點雪.惊悸怔忡健忘》篇明白指出「惊者,心卒動而不寧也;悸者,心跳動而怕惊也;怔忡者,心中躁動不安,惕惕然如人將補之也。」由此可知,惊悸和怔忡在病因、病情程度上有明顯差異,但是兩者亦有密切關係,一方面,惊悸日久可發展為怔忡,另一方面,怔忡患者又易受外惊所擾,而是動悸加重。毋需抑制中樞神經 無嗜睡副作用中醫治療上,則是根據每個人不同的體質、不同的病因病機,加以不同的調理。首先要看是否有「心跳」、「心慌」而不能自主的自覺症狀。其次要依據症情區別心悸的性質,是實證還是虛證,是心陽虛還是心陰虛,是挟痰還是挟瘀。再來要掌握惊悸與怔忡的區別。惊悸之證,臨床常因惊而悸,初起雖由外因而成,以實證為多,但也有內虛的因素存在。怔忡之證,則與一般惊悸不同,以虛證為多,並無外因,經常心悸、胸悶不舒,發則悸躍不能自控,甚則心痛陣發。臨床常見的體質分型,像是心虛膽怯、心血不足、陰虛火旺、心陽不振、水飲凌心、心血瘀阻等等,加以不同的調理,可以得到良好的成效。中醫治療與西醫完全不同,不必用到鎮靜劑、安眠藥、中樞神經作用劑,不會出現嗜睡、疲倦、頭暈、噁心等等的不舒服,也可以正常工作及開車。(文章授權提供/杏儒中醫診所)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