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尿

老翁輕忽「無痛血尿」險釀腎病變!醫用「1招」除結石:還能順除腫瘤

老翁輕忽「無痛血尿」險釀腎病變!醫用「1招」除結石:還能順除腫瘤#血尿

一名80歲阿伯有高血壓、高血脂及結石病史,因13年前曾中風及6年前裝過心臟支架,定期服用抗凝血劑,半年前開始出現無痛性肉眼可見血尿,經檢查發現右側腎盂有1顆「2.5公分結石」,且右側腎盂輸尿管交接處黏膜呈現增厚狀態,疑似有病變,後續接受軟式輸尿管鏡處置,術後結石清除乾淨,再無血尿的狀況。

滴滴答答尿不完?用力才能解乾淨?攝護腺肥大誤認老化避就醫恐永久傷膀胱

滴滴答答尿不完?用力才能解乾淨?攝護腺肥大誤認老化避就醫恐永久傷膀胱#血尿

台灣50歲以上的男性族群,幾乎每二人就有一人有攝護腺(又稱前列腺)肥大問題,隨著年紀越大發生機率越高,卻不見得每個人都會接受治療。泌尿科醫師提醒,如果出現頻尿或排尿不順等症狀應及早檢查,長期尿路阻塞會導致膀胱受傷,因而造成不可逆的影響。 攝護腺(又稱前列腺)位於膀胱下方包圍著尿道,攝護腺的形狀像是一個栗子,在生育能力旺盛期會分泌攝護腺液,而過了三、四十歲之後分泌作用減弱,但隨著老化,攝護腺受男性賀爾蒙刺激會逐漸增生而產生攝護腺肥大的情形。 為何攝護腺肥大是多數中老年男性普遍的困擾?輔大醫院泌尿科藍祺昀主治醫師表示,最主要原因是因為攝護腺肥大會壓迫尿道而產生排便不順暢等下泌尿道症狀,除了解尿過慢,其它下泌尿道症狀還包括尿流斷斷續續,解尿需腹部出力,尿不乾淨,排尿次數增加,尿急,夜間需起床排尿等。 阻塞過久可能導致膀胱及腎臟不可逆的損傷 藍祺昀醫師說明,攝護腺肥大一般會分為阻塞性症狀與刺激性症狀,當尿路受到阻塞,會變得需要用力才能排尿,同時尿得比較慢,或者有解不乾淨的感覺;刺激性症狀就是會變得頻尿,尿完沒多久又想上廁所,或者尿急無法忍受,這些也連帶導致夜尿問題,都讓生活品質受到影響。當發生刺激性症狀時可能暗示著膀胱已經因膀胱出口阻塞而造成膀胱損傷。 有些人常把症狀認定為正常老化而不就醫,藍祺昀醫師強調,若長期忽略下泌尿道症狀有可能會因為尿道阻塞過久導致泌尿道、腎臟感染,另外膀胱也因長期需大力收縮排尿而導致膀胱壁逐漸變粗、變厚,太晚處理讓膀胱產生纖維化等不可逆的受傷,另長期排尿不順也可能造成膀胱結石、血尿,甚至因為急性尿滯留需要放置導尿管或慢性腎病變等傷害,減損生活品質。當膀胱已產生不可逆的損傷就算接受手術仍可能無法完全恢復膀胱功能,因此提早檢查與治療是最好的方式。 攝護腺肥大透過早期檢查可以儘早因應,若有初期的排尿症狀且有家族史或其它危險因子包括肥胖、代謝症候群、糖尿病等,因有較高攝護腺肥大的風險,建議可定期執行泌尿系統的檢查以早期發現問題早期治療。

血尿不會痛更要注意!中醫揭「IGA腎炎」好發1族群:小心瀕臨洗腎

血尿不會痛更要注意!中醫揭「IGA腎炎」好發1族群:小心瀕臨洗腎#血尿

蘇小姐從事高科技業多年,時常在例行體檢中發現有血尿,一方面是沒有其他不舒服,另一方面是因太忙碌抽不出時間,就沒有做進一步檢查。大約半年前,她感到身體疲累不堪、頭暈、臉有一點點腫,檢查下去才發現是腎臟出問題,血尿、蛋白尿都有,腎切片檢查是IgA腎炎,肌酸酐(Cr)是2.1,腎絲球過濾率(GFR)是26.6,已經是腎病變第4期了⋯

長期腰酸背痛⋯竟是「腎臟多出一顆大水泡」還長結石!嚴重恐血尿

長期腰酸背痛⋯竟是「腎臟多出一顆大水泡」還長結石!嚴重恐血尿#血尿

60歲陳小姐近年為腰酸背痛所苦,忍無可忍到診所求醫,醫師在超音波檢查時,懷疑腎臟積水而安排轉診。安南醫院泌尿科主治醫師董聖雍判斷臨床表現,並非典型輸尿管結石造成的腎臟積水,安排進一步電腦斷層檢查,發現並非腎水腫,而是腎臟中央長出一顆大水泡,壓迫到腎盂,影響排尿功能,甚至還導致長出結石。

插尿管扯到該怎麼辦?台大醫教你「做對3件事」避血尿

插尿管扯到該怎麼辦?台大醫教你「做對3件事」避血尿#血尿

(優活健康網記者馮逸華/綜合報導)一位80多歲老先生日前因急性尿滯留急診就醫,醫師協助放置導尿管排尿,並返家照護,預計1個星期後到泌尿科門診就診追蹤。但這幾天老先生覺得下腹部開始有脹痛感,會陰部也覺得疼痛,且發現都沒有什麼尿液流進去尿袋裡,因而再度就醫。   新竹台大分院急診醫學部醫師陳冠賓表示,看診時讓老先生躺到床上檢查,脫下褲子跟內褲後,發現尿道口有一些血在尿管上,露在外面的尿管長度比正常情況長,使用超音波檢查膀胱,發現膀胱脹滿尿液,膀胱裡面沒有看到尿管末端打起來的水球,推測應該是尿管有被拉扯到因此外滑,導致尿管的水球卡在尿道裡,除了失去排尿功能也造成尿道損傷疼痛和出血。 長輩有尿袋起身走動要小心 經過老先生回想表示,應是午覺起來時,起身得太匆忙,沒有先拿起尿袋就直接下床走動而拉扯到尿管,當下只覺得會陰部痛一下,但是沒有特別注意,後來就越來越不舒服。 陳冠賓說明,處置方式為協助老先生先將尿管水球裡的水抽出來,把原本的尿管移除,再嘗試將新的尿管沿著尿道放置進去,所幸新的尿管還是可以順利進入並放置於膀胱,如果無法放進去,就有可能需要做經下腹穿刺的膀胱造廔管手術。 新的尿管置入後,把尿液引流出來,老先生的下腹脹痛感就獲得改善,但是引流到最後的尿液則因為尿道損傷的關係,呈現出血尿的情形,而血尿的情況通常還會維持數日後,才會逐漸改善。 最好多喝水,避免導尿管因沉澱物或血塊阻塞 陳冠賓提醒,日常使用尿管要注意: 1. 尿管避免拉扯,在要改變姿勢或活動時,都要先注意到尿管尿袋的位置後,再開始動作。 2. 若是連續3、4個小時,尿袋裡面的尿液量都沒有明顯增加,就要注意下腹是否有脹痛感或是尿道口是否有漏尿,因可能有尿管阻塞情形。 3. 在有放置尿管時,除了因心臟或腎臟功能異常者不適合攝取較多水分,一般都會建議患者需比平常多喝一些水分,來增加每天的尿液量,可幫助避免尿管被沉澱物或血塊阻塞。 陳冠賓呼籲,尿管是目前醫療上很常使用的管路,也常見於家中或長照機構內持續使用,但是在照護上仍需要小心,以避免相關併發症產生。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