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眠藥

先改善生活習慣 勿對安眠藥產生依賴

先改善生活習慣 勿對安眠藥產生依賴#安眠藥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想要一夜好眠,對許多飽受失眠之苦的人而言,並不容易,因為引起失眠的原因很多,例如:焦慮、壓力大,還有情緒問題引起的失眠、身體疾病引起的失眠,甚至是睡眠習慣不良引起的失眠,如睡前劇烈運動、吃過多宵夜、白天睡太多等。因此,遇到失眠的問題應先檢視自己的生活與睡眠習慣,萬一還是無法改善,就應尋求專業醫師的協助,找尋失眠的原因,並非一定要吃安眠藥不可;如果改善生活習慣之後還是睡不著,再請醫師一起討論是否需要使用助眠藥物。 澎湖縣衛生局長鄭鴻藝表示,安眠藥對人體神經系統有相當的持續性影響,也可能具成癮性,甚至被濫用,常見的副作用包括,長期服用安眠藥容易產生依賴性;過量服用時可能出現頭暈、頭痛、嗜睡、恍惚,甚至夢遊;鎮靜安眠藥屬於C級懷孕用藥,對孕婦來說是相當危險的,若是在懷孕初期長期大量使用,會有畸形胎的危險,若是在懷孕的末期,易造成新生兒昏睡、無力;如果長期使用或不當使用安眠藥,易出現藥物成癮性,會造成記憶力逐漸減退、反應力下降等,一旦突然停藥,還可能出現焦慮、厭食、抽搐等症狀。安眠藥的種類繁多,屬於第三、四級管制藥品,使用前需要先向醫師諮詢,並詳實告知自己最近常服用的藥物,才不容易出現藥物上癮的情況。但是藥物畢竟不是解決失眠問題的萬靈丹,最好還是要配合心情及調整生活作息、減低壓力,才能逐漸降低用藥量,享受「健康卡好眠」的自然舒暢。

正確使用安眠藥 以免導致用藥成癮

正確使用安眠藥 以免導致用藥成癮#安眠藥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一個人會失眠的原因很多,例如:焦慮、壓力大,還有情緒問題、身體疾病引起的失眠,甚至睡眠習慣不良引起的失眠,如睡前劇烈運動、吃過多宵夜、白天睡太多等。因此,遇到失眠的問題應先檢視自己的生活與睡眠習慣或尋求專業醫師的協助。如果一定要服用安眠藥才能入睡的話,使用前需要先向醫師諮詢,並詳實告知自己最近常服用的藥物,切記購用來源不明藥品或服用親友領回來的藥品,以免不當用藥導致成癮。  安眠藥的種類繁多,屬於第三、四級管制藥品,安眠藥對人體神經系統有相當的持續性影響,也可能具成癮性,甚至被濫用,常見的副作用包括:長期服用安眠藥容易產生依賴性;過量服用時可能出現頭暈、頭痛、嗜睡、恍惚,甚至夢遊;鎮靜安眠藥屬於C級懷孕用藥,對孕婦來說是相當危險的,若是在懷孕初期長期大量使用,會有畸形胎的危險,若是在懷孕的末期,易造成新生兒昏睡、無力;.如果長期使用或不當使用安眠藥,易出現藥物成癮性,會造成記憶力逐漸減退、反應力下降等,一旦突然停藥,還可能出現焦慮、厭食、抽搐等症狀。 因此,使用助眠藥物須注意正確用藥原則:使用安眠藥前必須先經過醫師詳細的臨床評估,並且遵照醫師和藥師的專業指示;.需使用安眠藥,使用期間最好不要超過14天;不可以超過建議劑量使用,請保持醫囑之劑量;服用安眠藥時,應避免使用酒精及其他中樞神經抑制劑,以免增強藥物的作用;不能同時服用多種安眠藥,且建議在就寢前提早15~30分鐘服用安眠藥物,服藥完畢後就立刻到床上準備入睡,避免其他活動;不要自行停藥,否則容易產生戒斷症候群與反彈性失眠及定期追蹤藥物之療效及副作用。

安眠藥物不當使用恐有副作用 患者紛尋求中醫協助

安眠藥物不當使用恐有副作用 患者紛尋求中醫協助#安眠藥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採訪報導)「安眠藥物」的效果如同「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道理一般,失眠患者一定要遵守醫囑使用,切勿一昧追加劑量,一旦長時間服用,反而可能產生依賴性,甚至副作用等,因此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師黃建榮指出,現在有越來越多失眠患者,尋求中醫協助,希望透過中醫辯證論治來達到無負擔的改善效果。目前有臨床醫學報導指出,不當及長期使用安眠藥品,將會出現失憶、失智的併發症,而在國內外,安眠藥品都面臨可以緩解失眠問題,但是也會被許多人濫用、甚至出現依賴性的情況,都形成令人擔憂的新醫療問題,黃建榮中醫師說,中醫上將失眠狀況分為,心脾兩虛型、心膽氣虛型、陰虛火旺型、心火熾盛型、肝鬱化火型、痰熱內擾型,臨床上會針對不同的失眠情形給予治療,分別可使用歸脾湯、酸棗仁湯、黃連阿膠湯、安神丸、龍膽瀉肝湯、溫膽湯等來改善。另外黃建榮中醫師也教大家,若有難眠現象可按壓頭部和耳部附近的太陽穴、風池穴和介於二者之間的安眠穴,來放鬆肌肉,達到助眠效果,且黃建榮中醫師也提醒民眾,雖然服用安眠藥物確實能助眠,不過服用安眠藥物是治標不治本的辦法,失眠的民眾最好查出病因,再配合治療,此外每天最好睡足7小時,另外養成平日運動的好習慣,才能夠徹底擺脫失眠。

安眠藥治標不治本 追加使用恐成依賴

安眠藥治標不治本 追加使用恐成依賴#安眠藥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對於失眠患者而言,「安眠藥物」的效果如同水能「載舟」與「覆舟」的道理般,一定要遵醫囑使用,切勿一昧追加用量,一旦長時間服用,反而可能產生依賴性。目前已有臨床醫學報導指出,不當地、長期使用安眠藥品,將會出現失憶、失智的併發症。在國內外,安眠藥品都面臨可以緩解失眠問題,但是也會被許多人濫用、甚至依賴的情況,形成令人擔憂的新醫療問題。 澎湖縣衛生局鄭鴻藝局長指出,我國目前依照「管制藥品分級及品項」,將安眠藥物主要定為第四級管制藥品,少數甚至訂為第三級,就是考量到國人的身心健康,一旦當面臨失眠的困擾時,就要由合格的醫師加以評估之後,再依照患者的情況開立適合的安眠藥品。 鄭鴻藝局長表示,對於安眠藥品的使用,應該建立下列正確觀念,每天要睡好,以6至8小時為原則,7小時最理想。想要睡好覺,應該養成平日運動的好習慣; 規律的上床及起床時間,目前建議的時間是晚上11點到早上6點;上床後要訓練「腦袋關機、自我催眠」,例如:默數一個最簡單的數字(例如:111),並且配合深呼吸吐氣,讓自己在30分鐘內能入睡;如果目前不吃藥物睡不著覺,不要排斥吃安眠藥,但是要配合醫師的指導;服用安眠藥品的同時,務必儘快查明及改善造成失眠的常見原因,生理性、心理性、環境性都必須考慮。 鄭鴻藝局長強調,想要好好睡上一覺,就要懂得健康地、正確地找到方法。雖然服用安眠藥物是治標不治本的辦法,但若真的不靠藥物就睡不著覺的話,也不要排斥服用安眠藥,在醫師的協助下,好好查出病因,再配合藥物治療,才能夠徹底擺脫失眠。

睡眠問題需醫師診治 單靠安眠藥不夠

睡眠問題需醫師診治 單靠安眠藥不夠#安眠藥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近日媒體報導藥局可以領取許多未經醫師開立的處方藥,更有民眾在網路上不法販售從醫院領回未吃完的安眠藥,用藥安全令人堪憂,由於藥物不同於一般商品,販賣藥物一定需要有藥師資格,也絕對不可以於網路、郵購及電視購物等非實體店面通路販售藥物,醫師提醒有睡眠障礙問題,應就醫遵照專業醫師用藥,若自己亂服藥,失眠問題恐怕會更糟。而安眠藥所含成分大多列屬第四級管制藥品或第四級毒品(合法醫藥使用為管制藥品,否則即屬毒品),未經合法醫療管道開立處方及給藥的販售行為,還會觸犯毒品危害防制條例之販賣第四級毒品。 臨床常使用的安眠鎮靜藥品,可分為苯二氮平(Benzodiazepines)和非苯二氮平(non-Benzodiazepines)二類,雖然藥品安全性提高許多,不像以前服用過量會造成呼吸抑制而死亡,但仍可能發生不良反應,包括頭痛、暈眩、胃腸不適、短暫失憶、夢遊等,且因其具有成癮性,因此必須遵照醫師指示正確服用,才可有效治療失眠。如果自行服用安眠鎮靜藥,不僅無法改善睡眠障礙,也會增加肝、腎負擔,並可能產生成癮而傷害身體。臨床經驗顯示,服用鎮靜安眠藥之後,常見的藥物副作用有頭痛、疲倦、眩暈、口乾、腸胃不適、肌肉張力不足、衰弱無力等,老年患者甚至容易出現思睡或步態不穩而造成跌倒的風險。鎮靜安眠藥在治療劑量下,也可能發生在未完全清醒的狀態下,出現夢遊伴隨其他行為,如夜間開車、烹飪、吃東西、打電話、或性行為等,但患者事後卻完全不記得做過這些事。睡眠障礙成因複雜,而鎮靜安眠藥的種類也很多,若有焦慮或睡眠障礙等問題,千萬不可自行購藥服用或拿取親友的藥物服用,如果沒有對症下藥,只會讓失眠更加嚴重與惡化,應由專業醫師評估失眠狀況後,找出失眠原因,選擇出對病人較安全、有效且副作用少的治療藥物,開立處方,並依照指示服用,才是正確之道。在治療過程中,也不可自行增減藥量或任意終止藥物治療。只要患者配合醫師的治療療程,並保持正常生活作息,養成良好的睡眠習慣,就可以順利解決失眠問題。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提醒,民眾千萬不要自行購買來路不明的藥品,不但無法擺脫失眠的困擾,花錢又傷害身體。(資料來源:健康九九 衛教專欄)

安眠藥致死?!精神科醫師駁斥

安眠藥致死?!精神科醫師駁斥#安眠藥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過去優活寫了一篇「長期服用安眠藥,恐致早亡、罹癌率增」的文章,文中指出服用安眠藥造成早死率(premature death)高達四倍、罹癌率增加、甚至一年吃不到18顆安眠藥死亡率也增加3.6倍、美國一年死因跟安眠藥有關的人可能多達50萬人的聳動研究,但這則報導,卻遭到國內精神科醫師陳豐偉,斥責這篇安眠藥殺人的報導,被台灣媒體惡質炒作,指出這篇研究報導,是一篇被BMJ(British Medical Journal) 「英國醫學雜誌」所退稿的研究文獻,屬於一篇不成熟的研究成果。(照片截取自陳豐偉醫師臉書)目前陳豐偉精神科醫師在臉書(Facebook)上發表了一篇文章,指出該篇文章出自於BMJ Open上,而所謂BMJ Open的內容包括被BMJ旗下期刊退稿的研究、廠商資助不便在正式期刊發表的專案,以及一些尚未成熟、但先想跟學術圈分享的研究成果。因此這樣的一篇研究報導,並不成熟,而安眠藥導致早亡或罹癌的說法也是一個未知數,正在服用安眠藥的病患,若有任何安眠藥用藥相關問題,一定要請教醫師,並遵守醫師指示,切勿自行停藥等。相關資訊與更多內容請參考陳豐偉個人臉書網誌:安眠藥殺人事件:台灣醫療新聞集體淪陷的故事http://www.facebook.com/note.php?note_id=382891328405005

長期服安眠藥 恐致早亡、罹癌率增

長期服安眠藥 恐致早亡、罹癌率增#安眠藥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編譯)現代人壓力較大,有睡眠困難的人也就較多,許多人通常會服用安眠藥來協助睡眠,不過近日,一篇刊登在英國醫學期刊(British Medical Journal)的研究報告卻指出,若一個月服用兩次安眠藥,提早死亡的機率,比一般沒有服用的人,多了4倍,罹患癌症的機率,也比常人高出35%,不過目前國內醫師仍對此研究持保留態度。該研究於2002年~2006年間針對1萬5百名服用安眠藥物者、2萬3千5五百名未服用安眠藥物成人進行研究、做比對等,經過追蹤調查後發現,每年只服4~18顆安眠藥者,死亡風險比不吃安眠藥物者高3.6倍,每年服用18~132顆安眠藥的人,死亡風險比常人高出4.4倍,而每天服用超過132顆安眠藥物,風險更增加到5.3倍,且一年服用132顆安眠藥物者,被診斷出罹患癌症機率是常人35%以上。 因此研究人員指出,服用安眠藥物與死亡率、罹癌率都有關聯,呼籲民眾多運動並保持身、心靈健康,盡量用心理諮詢等方式來取代服用安眠藥物的習慣,至於國內醫師則多認為,一般服用安眠藥物者,本身應該有情緒、身體隱疾等問題,造成罹癌、死亡的原因,恐怕是服用安眠藥物患者本身的健康問題所致,另外醫師也提醒安眠藥物的用藥安全,絕對要遵照醫師的指示服用。

婦女莫名哭泣、發怒 過年到壓力大?

婦女莫名哭泣、發怒 過年到壓力大?#安眠藥

一位中年婦女於診間抱怨長期睡不著,睡眠易中斷而且常做惡夢,最近快要過年了,想到過去過年期間回婆家要負責所有人的餐點,不由得覺得壓力倍增,因此最近要增加安眠藥的劑量才能入睡,再加上總是會莫名的哭泣、容易生氣、不能控制自己的脾氣,突然爆發的脾氣讓自己都覺得很內咎,非常怕吵,甚至無法忍受稍微大聲的講話聲,常常會有莫名的心悸、胸悶、喘不過氣、冒冷汗等情形,因過去也有被家暴過,目前也負擔家中所有經濟支出,管教小孩的責任,讓個案心力交瘁。凱旋醫院身心科吳俞萱醫師表示,農曆年節將近,過去曾有研究指出過節是次於夫妻關係的壓力源,許多職業婦女或是專職的家庭主婦,常出現面對長假反而覺得更容易疲累的情形,甚至有適應上的障礙。吳俞萱醫師說,像上述這樣的個案在臨床上相當常見,尤其生病或正接受治療時面對壓力(如過年),可能會讓原有的症狀更加惡化,婦女面對壓力平常要注意:1.充足的睡眠、2.均衡的營養、3.適當的運動、4.適時的休閒放鬆,保持假日亦有日常活動,相信更能走出陰霾,活出人生的色彩。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