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眠藥

安眠藥致死?!精神科醫師駁斥

安眠藥致死?!精神科醫師駁斥#安眠藥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過去優活寫了一篇「長期服用安眠藥,恐致早亡、罹癌率增」的文章,文中指出服用安眠藥造成早死率(premature death)高達四倍、罹癌率增加、甚至一年吃不到18顆安眠藥死亡率也增加3.6倍、美國一年死因跟安眠藥有關的人可能多達50萬人的聳動研究,但這則報導,卻遭到國內精神科醫師陳豐偉,斥責這篇安眠藥殺人的報導,被台灣媒體惡質炒作,指出這篇研究報導,是一篇被BMJ(British Medical Journal) 「英國醫學雜誌」所退稿的研究文獻,屬於一篇不成熟的研究成果。(照片截取自陳豐偉醫師臉書)目前陳豐偉精神科醫師在臉書(Facebook)上發表了一篇文章,指出該篇文章出自於BMJ Open上,而所謂BMJ Open的內容包括被BMJ旗下期刊退稿的研究、廠商資助不便在正式期刊發表的專案,以及一些尚未成熟、但先想跟學術圈分享的研究成果。因此這樣的一篇研究報導,並不成熟,而安眠藥導致早亡或罹癌的說法也是一個未知數,正在服用安眠藥的病患,若有任何安眠藥用藥相關問題,一定要請教醫師,並遵守醫師指示,切勿自行停藥等。相關資訊與更多內容請參考陳豐偉個人臉書網誌:安眠藥殺人事件:台灣醫療新聞集體淪陷的故事http://www.facebook.com/note.php?note_id=382891328405005

長期服安眠藥 恐致早亡、罹癌率增

長期服安眠藥 恐致早亡、罹癌率增#安眠藥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編譯)現代人壓力較大,有睡眠困難的人也就較多,許多人通常會服用安眠藥來協助睡眠,不過近日,一篇刊登在英國醫學期刊(British Medical Journal)的研究報告卻指出,若一個月服用兩次安眠藥,提早死亡的機率,比一般沒有服用的人,多了4倍,罹患癌症的機率,也比常人高出35%,不過目前國內醫師仍對此研究持保留態度。該研究於2002年~2006年間針對1萬5百名服用安眠藥物者、2萬3千5五百名未服用安眠藥物成人進行研究、做比對等,經過追蹤調查後發現,每年只服4~18顆安眠藥者,死亡風險比不吃安眠藥物者高3.6倍,每年服用18~132顆安眠藥的人,死亡風險比常人高出4.4倍,而每天服用超過132顆安眠藥物,風險更增加到5.3倍,且一年服用132顆安眠藥物者,被診斷出罹患癌症機率是常人35%以上。 因此研究人員指出,服用安眠藥物與死亡率、罹癌率都有關聯,呼籲民眾多運動並保持身、心靈健康,盡量用心理諮詢等方式來取代服用安眠藥物的習慣,至於國內醫師則多認為,一般服用安眠藥物者,本身應該有情緒、身體隱疾等問題,造成罹癌、死亡的原因,恐怕是服用安眠藥物患者本身的健康問題所致,另外醫師也提醒安眠藥物的用藥安全,絕對要遵照醫師的指示服用。

婦女莫名哭泣、發怒 過年到壓力大?

婦女莫名哭泣、發怒 過年到壓力大?#安眠藥

一位中年婦女於診間抱怨長期睡不著,睡眠易中斷而且常做惡夢,最近快要過年了,想到過去過年期間回婆家要負責所有人的餐點,不由得覺得壓力倍增,因此最近要增加安眠藥的劑量才能入睡,再加上總是會莫名的哭泣、容易生氣、不能控制自己的脾氣,突然爆發的脾氣讓自己都覺得很內咎,非常怕吵,甚至無法忍受稍微大聲的講話聲,常常會有莫名的心悸、胸悶、喘不過氣、冒冷汗等情形,因過去也有被家暴過,目前也負擔家中所有經濟支出,管教小孩的責任,讓個案心力交瘁。凱旋醫院身心科吳俞萱醫師表示,農曆年節將近,過去曾有研究指出過節是次於夫妻關係的壓力源,許多職業婦女或是專職的家庭主婦,常出現面對長假反而覺得更容易疲累的情形,甚至有適應上的障礙。吳俞萱醫師說,像上述這樣的個案在臨床上相當常見,尤其生病或正接受治療時面對壓力(如過年),可能會讓原有的症狀更加惡化,婦女面對壓力平常要注意:1.充足的睡眠、2.均衡的營養、3.適當的運動、4.適時的休閒放鬆,保持假日亦有日常活動,相信更能走出陰霾,活出人生的色彩。

藥局違法?女子狂吃安眠藥致坐立難安

藥局違法?女子狂吃安眠藥致坐立難安#安眠藥

台南市一名20多歲女子一天吃十幾顆安眠藥,兩個月竟吃了六、七百粒,不吃就渾身不舒服、坐立難安,出現藥癮現象。對於販賣藥物給女子的藥局是否涉違法販售管制藥品,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表示,已請衛生局確實查明,若確實違法販售管制藥品,則將依違反藥事法、管制藥品管理條例、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等相關規定,依法處辦。食品藥物管理局將持續加強安眠鎮靜藥品的稽核管制,並呼籲各藥局及西藥房的專業人員,善盡專業職責,不可購用來源不明的藥品或偽禁藥品,更不可以違規販售安眠鎮靜藥品,民眾如果有焦慮或睡眠障礙的情形,應找專科醫師看病,並依醫師的指示服用藥品,切勿私自到藥局或藥房購買安眠藥隨意服用,以免花錢又傷身體。食品藥物管理局指出,安眠藥屬醫師處方藥品,藥局須憑醫師開立的處方箋,始得調劑供應,否則可依照藥事法相關規定,處新台幣3萬元以上15萬元以下罰鍰,並以藥師不正當行為予以懲戒。因安眠藥所含成分屬第四級管制藥品或第四級毒品(合法醫藥使用為管制藥品,否則即屬毒品),若賣給女子安眠藥的藥局非法販售,則涉觸犯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的販賣第四級毒品,可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新台幣三百萬元以下罰金。 優活聚焦:●百人上街頭抗議動物收容亂象 藝人隋棠到場聲援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958●小眼阿宅網路教化妝 愛漂亮微整隆鼻割雙眼皮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957●亞洲自殺率偏高 南韓自殺死亡率東亞第一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955

別突然叫醒熟睡者 睡眠遭剝奪恐引起夢遊

別突然叫醒熟睡者 睡眠遭剝奪恐引起夢遊#安眠藥

藝人李心潔最近主演一部關於夢遊的驚悚片,不禁讓人引起對於夢遊的好奇心;羅東博愛醫院心理師陳宥楹表示,引發夢遊的主因是睡眠階段的轉換不完全,尤其小孩若在熟睡期間忽然被叫醒,日後就會有睡眠階段轉換不全引起夢遊的可能。人的睡眠階段主要分為淺睡期、深睡期與做夢期,心理師陳宥楹表示,只要睡眠階段發生轉換不完全的現象就會夢遊。針對成年人來說,常見的夢遊成因包括睡眠剝奪、睡眠呼吸中止,或是服用安眠藥等。而睡眠剝奪意指深睡時突然被叫醒,如果長時間下來都如此,可能會導致夢遊的發生。一般來說,夢遊較常發生在小朋友身上,尤其約是6至12歲的孩童,心理師陳宥楹表示,因為小朋友的大腦還在發育,在腦神經尚未完全發展成熟的情況下,可能偶爾會有睡眠階段轉換不全的現象,此外平時的心理壓力若太大(如學業、父母離異)等,也都可能導致夢遊。心理師陳宥楹建議家長,一旦發現小孩有夢遊的狀況,切記不要突然把他叫醒,以免醒來後受到驚嚇讓心理有壓力,用引導的方式將小朋友帶進房間繼續睡,但心理師陳宥楹強調,若夢遊者已身處生命受到危害的環境下,就得趕緊將他叫醒,如站在頂樓牆邊等;另外,由於夢遊者通常都是在無意識之下行動,家人最好將危險物品收好,避免有憾事發生。過去有不少殺人案,都與夢遊相關,如2009年11月有位英國丈夫在夢遊時將妻子掐死,最後在檢方與被告方律師共聘的睡眠專家評估下,認定該丈夫是在夢遊情境下誤殺;2007年新疆也曾發生一起青年在夢遊時殺人的案件,最後甚至被判無罪。怕中藥苦味加糖吃? 醫師:恐降低療效引發副作用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2816&HN_Yr=0&HN_Mon=0研究:蘋果太酸易蛀牙 搭配起士吃可酸鹼平衡?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2815&HN_Yr=0&HN_Mon=0英研究:女性孕前壓力太大 生女兒機率高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2813&HN_Yr=0&HN_Mon=0

吃安眠藥助入睡 藥量沒拿捏當心白天昏沉

吃安眠藥助入睡 藥量沒拿捏當心白天昏沉#安眠藥

通常經過充足睡眠後,到了早上應該是精神奕奕、活力十足,但有些人到了白天還是非常想睡覺,感覺上沒有睡飽,這就是一般人所謂的嗜睡。台中榮總醫院睡眠醫學醫師程建祥表示,引起嗜睡的原因非常多,較常見的是安眠藥物控制不當、器官代謝功能不良或是疾病造成的影響等。程建祥醫師表示,引起嗜睡的原因有三種,第一種是因為晚上服用安眠藥,卻沒有控制好藥量,以致於到了白天仍然想要睡覺。解決方法是與醫師討論安眠藥的劑量,才不會造成晚上睡不著、早上一直睡的狀況。第二種是因為器官代謝功能不良所引起的嗜睡,像是糖尿病患者也容易發生嗜睡現象,這是因為糖尿病患者代謝功能不良,體內鈉離子含量過低,使得體內電解質不平衡所造成的結果,除了需要補充鈉離子外,也要加強器官代謝功能運作。第三種的原因是疾病所引起的嗜睡,像是腦中風患者容易嗜睡,是因為呼吸系統不良,引起大腦缺氧。程建祥醫師認為,嗜睡是一個綜合性的結果,並不是特定疾病或是器官就會引起嗜睡,而是會因為每一個人的病況、體質不同而有所變化,改善方式也會不一樣,民眾最好先了解引起嗜睡的原因後,再針對其病因做改善方式會比較好。程建祥醫師說,其實睡眠的時候是腦部神經在做資訊重整,把一整天的記憶做重新整理,有助於幫助大腦的記憶。因此程建祥醫師呼籲正在發育的青少年,每天睡眠時間最好有7~8小時,就可以保持良好的記憶力與清晰的思緒;而一般人則需要6~8小時的睡眠時間,在白天時才能擁有更好的專注力。●搶救嗜睡危機http://www.uho.com.tw/sick.asp?aid=4349●改善失眠 睡眠規律、運動很重要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2342●《睡眠問題一百問》孩童睡眠篇http://w3.uho.com.tw/sick.asp?aid=5521

憂鬱症藥物會吃上癮?醫師籲:這是錯誤觀念

憂鬱症藥物會吃上癮?醫師籲:這是錯誤觀念#安眠藥

行政院衛生署新竹醫院精神科鄭海擎醫師表示,40歲黃女士是位做事認真負責,受到長官賞識的職業婦女,除了來自工作上的壓力,回家時還得面對處理不完的家事,漸漸的黃女士覺得自己脾氣越來越暴躁,工作上求好心切的她,越來越容易跟同事產生摩擦。本來疼愛小孩的她,現在只要小孩一吵鬧就忍不住心浮氣躁大聲喝叱,甚至好幾次忍不住動手體罰,看到小孩驚恐的淚水,卻已是後悔莫及。黃女士覺得自己越來越不快樂,越來越難入眠,食慾越來越差,在辦公室內容易恍神,甚至好幾次莫名的掉下淚來,開始畏懼上班,只想把自己關在房內不讓任何人來打擾。黃女士知道自己變了,上網參考資料,發現自己的情形幾乎都符合憂鬱症的症狀。但想要就醫求助,卻又怕別人的閒言閒語,會認為自己是個瘋子,也深怕如傳聞所說的,精神科的藥吃了會上癮,吃了以後一輩子都停不掉。「憂鬱症看精神科一定會被逼要吃藥,吃了藥會上癮,以後一輩子都得吃藥?」鄭海擎醫師表示一直以來民眾都有這個誤解及迷思。研究指出,輕中度的憂鬱症,未必一定要用藥,如能接受適當的心理治療如認知行為治療,其實效果與抗憂鬱藥物相當。但心理治療多半需要數周到數月的療程,現代人工作繁忙,往往難有充裕的心力接受這樣的治療。鄭海擎醫師指出,大家不妨將憂鬱症想做是「心的感冒」。一般的感冒即使不用藥,只要好好的休息,其實大多數的狀況下都會自然痊癒,但適當的用藥可以大幅減輕病程中發燒、咳嗽、流鼻水等等的不適,但如果在免疫力較差的狀況下併發嚴重肺炎,就必須給予完整療程的抗生素治療,病症才能得到控制。輕中度的憂鬱症如同感冒,未必一定要服用抗憂鬱藥物,但適當的使用抗焦慮及安眠藥物可以有效改善煩躁失眠的症狀,在身心能得到充分休息的狀況下,才有心力去處理面臨的種種壓力及問題。而重度的憂鬱症就像是嚴重肺炎,需要抗憂鬱的藥物才能有效的控制病情,而且必須接受完整的療程,過早停藥往往會造成憂鬱症的復發,就像是過早停用抗生素會造成病菌的抗藥性。目前抗憂鬱藥物的療程一般建議是使用6~9個月,而只要能與醫師好好配合,抗憂鬱藥物本身其實少有成癮性。鄭海擎醫師表示,憂鬱症其實就像身體的其他疾病,會罹病都不是自己願意,也不是自身所能控制的,因此也不需要用異樣的眼光來看待這個疾病,甚至避諱就醫。而應該是用積極的態度去面對這個疾病,尋求適合自己且有效的治療方式,才能早日恢復身心健康,走出陰暗的幽谷。

服用精神用藥 切勿隨意自行停用

服用精神用藥 切勿隨意自行停用#安眠藥

從病患諮詢及衛教案例中發現,許多個案原本服用兩三種精神科藥物,病情穩定狀況下自行減藥或停用藥物,在減藥及停藥幾天後,因病情不穩定送急診或住院治療,出院後藥物常增至五六種。通常病患有此經驗後,才知道服用精神科藥物不可隨意自行停藥。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藥劑科主任張信男說,大部分病患在症狀穩定後,仍須做持續性治療,太快停止藥物會增加復發頻率,對於多次發病的病患,需長期服用藥物避免復發。◎ 精神分裂症:急性期穩定後不服藥,一年內再發比率超過75%。二年內再發比率超過90%。◎ 憂鬱症:一般療程6~12個月,多次發病病患,須長期服藥。 如因病情改善而擅自斷藥,則半數病患會復發。若要為病患斷藥,則應待重大情緒壓力期過後,才可考慮。張信男提醒,有不少精神用藥停藥會產生戒斷症狀,注意會產生戒斷症狀的藥,告知病患不可自行隨意更改劑量或遽然停藥。若因停藥導致不適,應儘快回診,由醫師判定是疾病症狀或是停藥所導致戒斷症狀。◎ 在停用抗精神病藥物2-4天開始產生戒斷症狀,症狀包括:類似感冒症狀,失眠,惡夢,胃炎,噁心嘔吐,下痢,頭痛,出汗,油酯分泌增加,不安,症狀可能持續兩週。採1-2週漸進式停用,可減輕戒斷症狀。◎ 抗憂鬱藥物SSRI(血清素再回收抑制劑)在停藥後36-72小時開始產生戒斷症狀,持續3-7天,症狀包括:暈眩、頭痛、焦慮、感冒症狀、皮膚異樣感。◎ 在停用解焦慮或安眠藥物2-7天開始產生戒斷症狀,戒斷症狀包括:焦慮、失眠、疲倦、顫抖、胃口不佳等。焦慮病人停用解焦慮藥物可能出現反彈性焦慮,一般持續48-72小時。未與醫生討論而驟然停服抗痙欒藥物,可能誘發抽搐。張信男指出,有相當多比例精神病患者,會因擔心藥物副作用或覺得病情改善而自行停藥,當病患自行停藥後,不是受到停藥後的戒斷症狀干擾,就是病情不穩定而再度復發,此時藥師於諮詢過程中,若能給予精神病患詳盡解說有關自行停藥嚴重性,可避免病患受到戒斷症狀干擾及預防疾病再度復發,亦可節省病患因自行停藥須增耗的醫療資源。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