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眠藥

正確使用安眠藥5能力 擺脫失眠

正確使用安眠藥5能力 擺脫失眠#安眠藥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現代人生活壓力大,失眠或睡不好成了許多人的困擾。據台灣睡眠醫學會「2013國人睡眠大調查」結果發現,在台灣有1/5的人遭受失眠困擾,其中包含入睡困難、睡眠品質不佳及早醒等失眠症狀,且隨著年齡越高,失眠比例也越高。為了協助民眾瞭解正確使用安眠藥的相關知識,食品藥物管理署102年更透過專家學者協助完成「正確使用鎮靜安眠藥」5能力,藉由全台6家反毒教育資源中心加以推廣。 「正確使用鎮靜安眠藥」5能力包括: 一、做身體的主人:首先從改善自己的習慣做起,養成良好作息與睡眠習慣、不要自行購買安眠藥、勿重複就診要求醫師開立安眠藥。 二、清楚表達自己的身體狀況:就醫時要清楚跟醫生說明身體狀況及可能影響睡眠的生活習慣等。 三、看清楚藥品標示:領安眠藥時,需看清楚藥袋上標示、藥品使用說明書、用藥指導單張等。 四、清楚用藥方法、時間:吃安眠藥之前,先了解藥物特性與服用時間。 五、與醫師、藥師做朋友:有失眠問題找醫生診治,用藥問題找藥師詢問。 雖然使用鎮靜安眠藥可以快速改善睡眠,但長期依賴安眠藥,容易忽略身體對安眠藥的耐受性,而對藥物產生生理、心理上依賴或成癮等問題。 

樂閱讀/安眠藥物的用藥原則

樂閱讀/安眠藥物的用藥原則#安眠藥

根據近年來國內外對失眠症用藥的研究,我總結了以下幾個安眠藥的使用原則:1)由醫師/醫療人員所建議的有效最低劑量開始服用。2)如果需要服用安眠藥物一段較長時間,應該採取間隔投藥,每週二至四次。針對特別有睡眠困擾的夜晚,或是特別需要良好睡眠的夜晚,將藥物保留到那時服用。3)對於大多數的病患而言,通常需要服用三到四週的藥物。4)絕對不可擅自增加醫師的處方劑量。5)在未告知醫師之前不要自行停藥。6)當服用安眠藥時,晚上要避免飲酒。7)服用安眠藥的同時,也要配合良好的睡眠習慣。8)服用安眠藥時,應計劃睡足六到八小時。因為即便現在的藥效再短,但是其半衰期都在二至四小時左右,如果太晚吃或睡不足,隔天起來容易昏沈反而危險。9)當藥物功效不再、產生其他副作用,或者病情有所變化,都應隨時和醫師討論。10)須定期回診。另外,使用安眠藥物我們可以掌握「當用則用、能省就省」(as needed use)的治療原則。假設慢性失眠症的患者每天都要吃一顆助眠劑才能安穩入睡,估計起來一個星期要吃七顆。但在認真練習認知行為治療方法之後,就有機會可以減量到一個星期只需使用兩顆半的劑量,而且生活品質一樣好,這就是「當用則用、能省就省」。這個方式可以降低對藥物依賴性,將睡眠的主控權盡量回歸到當事人身上。要藥物減量,一開始可以在每個星期選擇心理負擔較輕的一兩天,練習不用藥的方式來幫助入睡,比如週末不用上班,就可以利用星期五晚上試試看。決定不用藥的當夜,可遵循睡眠衛生與身心放鬆等認知行為治療的方法來協助入睡。有了成功經驗之後,技巧愈來愈熟練,除非有特殊情形,不然可以每天都試著以非藥物的方式協助入眠,增加不用藥的信心。這是「能省就省」的原則。如果根據過去的經驗預測當夜很可能會嚴重失眠,例如白天上班時被主管責罵,一整天心情很差,晚上鐵定睡不著,那麼當晚最好先練習放鬆半個小時,若練習過後還沒睡著,就要當機立斷起床吃藥,不需要硬撐,因為在猶豫不決間,可能時間飛逝,一下子又是半夜兩三點,這時可能會開始擔心第二天精神不濟,更加緊張,因此倒不如以藥物幫助自己一夜好眠,天大的困難都等到明天睡醒再來解決。如果隔天特別需要精神飽滿,例如要考試或比賽、有重要會議或活動、要長途開車等等,也最好當機立斷的服藥。同樣的,在睡前可以先試著練習放鬆技巧,如果半個小時之後還是睡不著,就趕快吃藥,一旦決定吃藥就不要拖,不需要浪費時間猶豫。這就是「當用則用」原則。藥物治療只要採用「當用則用、能省則省」的原則,並以認知行為治療互相搭配使用,藥物就能成為很有效的助眠工具,不需依賴,也不需要抗拒,大大降低服用藥物的心理擔憂。(本文作者/陳錫中)(摘自/夜夜好眠/心靈工坊出版)

失眠跟親友借藥吃?小心吃出一堆副作用

失眠跟親友借藥吃?小心吃出一堆副作用#安眠藥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現代人工作忙碌,壓力較大,常會出現半夜失眠的症狀,但是,治療失眠的藥品可是百百種,別以為失眠了,可以自行向其他正在服用安眠藥的朋友或親人索取安眠藥,小心亂吃副作用一大堆!對此,聯合醫院藥劑科陳彥蓉藥師表示,吃安眠藥時,應了解藥品特性與服用時間。簡單來說,安眠藥依其作用時間的快慢所適用族群也不同,例如短效型主要適用於入睡困難的民眾,可快速幫助入睡。中效型主要適用於淺眠或早醒的人,可增加睡眠時間。長效型則用於治療無法維持睡眠時間及白天合併有焦慮症的族群。需注意的是,使用安眠藥也應配合情緒調適及生活作息調整,並減低壓力,效果才會好,服用安眠藥應在就寢前15~30分鐘服用,服藥完畢後就立刻到床上準備入睡,避免其他活動。不要自行混用多種安眠藥品,也應避免同時使用酒精,以免因藥理作用,增加使用的危險性。對此,陳彥蓉強調,鎮靜安眠藥屬於第三、四級管制藥品,未服用完的安眠藥,不可任意轉售或轉讓,以免觸犯毒品危害防制條例。失眠應針對原因治療或調整,鎮靜安眠藥物只是輔助睡眠的工具,正確使用而不濫用藥物,以及良好生活習慣才為治療失眠的不二法門。

黑心藥局非法回收管制藥品圖利 開罰!

黑心藥局非法回收管制藥品圖利 開罰!#安眠藥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關於媒體報導,黑心藥局無醫師處方轉賣回收鎮靜安眠類管制藥品圖利乙案,食品藥物管理局今(31)日表示,已請衛生局確實查明,若其確為違法販售管制藥品,將依違反藥事法、管制藥品管理條例、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等相關規定,依法處辦。食藥局指出,鎮靜安眠類管制藥品屬醫師處方藥品,藥局須憑醫師開立之處方箋,始得調劑供應,否則可依照藥事法相關規定,處新台幣3萬元以上15萬元以下罰鍰。另因鎮靜安眠類第四級管制藥品亦屬第四級毒品(合法醫藥使用為管制藥品,否則即屬毒品),若該藥局非法販售,則另涉觸犯毒品危害防制條例之販賣第四級毒品,可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新台幣三百萬元以下罰金。食藥局將持續加強鎮靜安眠類管制藥品的稽核管制,並呼籲各藥局及西藥房之專業人員,善盡專業職責,不可以違規販售鎮靜安眠類管制藥品;民眾如果有焦慮或睡眠障礙的情形,應找專科醫師看病,並依醫師之指示服用藥品,切勿私自到藥局或藥房購買隨意服用,以免花錢又傷身體。

藥物濫用多 止痛藥類就占五分之一

藥物濫用多 止痛藥類就占五分之一#安眠藥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依據衛生署98年「國民健康訪問暨藥物濫用調查」結果,指出18歲至64歲人口,未經過醫師開立處方或醫療人員之建議而自行購買之藥物,除感冒藥外(占24.5%),以止痛藥最高(占19.5%),約占五分之一,顯示疼痛是民眾生活中常見的問題之一!衛生署今(14)日指出,依精神醫療院所通報藥物濫用個案統計資料顯示,自96年起至今,鎮靜安眠藥尤其是佐沛眠已連續排名前5位;一位35歲女性,因生活壓力失眠而過度依賴安眠藥,且未能遵照醫囑自行調整劑量,加上輕忽安眠藥的成癮性,終致成癮,而前往醫院尋求治療,另一名46歲男子,因工作意外造成腰椎骨折,要求醫師給予口服嗎啡止痛藥來緩解疼痛,因不幸再次受傷,必須增加嗎啡劑量來止痛,因而產生耐藥性,後經醫師診治,控制個案疼痛,逐步降低其嗎啡劑量,並配合復健治療,終使個案不再使用止痛藥。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為宣導民眾正確使用管制藥品,避免不當使用,特別結合奇美醫療財團法人奇美醫院醫療團隊及臺北榮民總醫院編撰「黑天白夜-找回燦爛的陽光」藥物濫用實際案例探討乙書。書中收錄有關安眠藥、麻醉性止痛藥等計10則臨床案例,並藉由「一點靈」資訊,提供睡眠、疼痛等之正確資訊與求助管道,並於「管藥小學堂」將管制藥品的一些基本常識,以通俗文字,介紹給大家,內容生活化及具實用性。「黑天白夜書」乙書之詳細內容,民眾可以點選「反毒資源館\宣導文宣」查詢與瀏覽,網址為http://www.fda.gov.tw/,歡迎多加利用參考。失眠及疼痛問題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提醒,失眠與疼痛原因複雜,若有焦慮或睡眠障礙等問題,應由精神科醫師評估找出失眠原因,針對原因根本治療,如有慢性疼痛問題,可至區域級以上醫院疼痛門診尋求諮詢及診治,唯有遵循正規醫療,並遵照醫囑服藥,才能徹底擺脫失眠與疼痛困擾。

服安眠藥助好眠?請遵守服藥規則!

服安眠藥助好眠?請遵守服藥規則!#安眠藥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睡覺雖然是每個人都喜歡的事情,可是如果躺在床上,卻出現輾轉難眠的現象,可就令人傷透腦筋!許多民眾對付失眠,都會採取服用安眠藥的方法來解決,但其實安眠藥不能亂服,且服安眠藥有許多該注意的事項,如果忽略了安眠藥的服藥規則,恐讓失眠更加嚴重,或產生副作用!基隆市衛生局表示,睡眠品質不佳的原因有許多種,除了心理壓力外,如心肺功能較差,或患有高血壓、心臟病等心血管疾病的人,可能因血氧濃度不足,而導致失眠睡不好;而對於心肺功能不佳的患者,當出現睡不好失眠症狀,最好安排就醫治療或服用安眠藥助眠。但服用安眠藥有必須先注意的事項嗎?基隆市衛生局說明,安眠藥作用有快慢之分,服用前應先詢問醫師或藥師,同時請在藥物的安眠效果出現期間馬上就寢,以免該睡卻不睡時,因藥物鎮定作用而造成失憶。若服用安眠藥後隔天出現肌肉無力的現象,可能會有頭暈、走路不穩和跌倒的情況,建議民眾於就診時,向醫師說明有此問題。然而,睡得長不如睡得好,服用安眠藥後,若醒來頭腦清晰、精神好,屬於正常現象,無需強調一定要睡滿多少時間。由於每個人的失眠型態和身體狀況不同,請避免隨意服用他人的安眠藥,以免產生藥物副作用。最後,基隆市衛生局提醒民眾,酒精和安眠藥同樣有抑制中樞神經的作用,民眾應避免同時使用,以免加重藥效,傷害中樞神經,導致隔天出現不舒服的現象。

女子長期失眠 情緒困擾纏身不自知

女子長期失眠 情緒困擾纏身不自知#安眠藥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許多精神科門診患者都有長期失眠的困擾,得服用安眠藥才能入睡,有些人一晚甚至需要將近十顆以上的鎮靜劑。國立臺大醫院竹東分院精神科蔡昇諭醫師表示,長期失眠無法改善,需要考慮其他潛在性的生活壓力,如情緒管理、家庭關係、壓力調適等問題,要搭配心理治療等非藥物治療,才不會服用大量藥物依然徹夜難眠。陳小姐自大學時代開始便有服用管制性安眠藥的習慣,也曾至某醫學中心的睡眠檢查,但檢查結果並無異樣。詳細了解其服藥的習慣後,發覺陳小姐不僅在夜間會使用安眠藥,在失業後她對自己相當沒自信,心情低落,為了不讓自己整天胡思亂想,她開始也會在白天服用安眠藥,需要服用的安眠藥越來越多才能睡覺。為了避免自己依賴,她嘗試停藥,卻得忍受連續三四天完全無法睡眠的狀態,脾氣也變得焦躁不安、不耐煩。醫師詢問下陳小姐抱怨父母非常嘮叨,讓她無法好好放鬆,家人則說病患晚上不睡覺會四處走動,影響其他人睡眠。蔡昇諭醫師發現陳小姐其實對雙親有很多複雜的情緒,但她還沒有獨立的能力去面對和處理,這就像她在使用安眠藥時也無法自己妥善管理。經過幾次會談治療後,母親表示會減少「叮嚀」她的次數,陳小姐也願意在深夜睡不著時在自己房間戴耳機聽音樂,避免影響到其他家人睡眠。現在陳小姐回診時表示心情好很多,睡眠也因此改善許多。關於失眠,除了安眠藥及睡前避免咖啡、酒精等飲料,還有很多事情得好好思考和調整才行。蔡昇諭醫師表示醫院精神科門診提供安眠藥物諮詢及紓壓技巧訓練,若病患合併有較複雜的失眠原因,會根據病患特殊需要,給予安排合適的心理治療療程。

亂點眼藥水又吃安眠藥 乾眼症竟長出疱疹!

亂點眼藥水又吃安眠藥 乾眼症竟長出疱疹!#安眠藥

(優活健康網記者廖詠琦/採訪報導)乾眼症這種眼疾並非罕見,民眾可能認為點點人工淚液或是眼藥水就能夠緩解症狀,但一名50歲的黃小姐,竟然因為乾眼症亂點眼藥水而造成眼睛紅腫、流膿症狀;半年前某日,她的右眼已紅腫到用冰敷袋敷著來到台北康寧醫院眼科求診!經眼科主任李文浩醫師診斷為疱疹病毒(Herpes Zoster)併發細菌感染,在給予藥物治療及手術後,目前乾眼症稍獲緩解。李文浩表示,黃小姐從小就罹患糖尿病,她為了緩解乾眼症帶來的痛苦,只好不斷穿梭在不同醫院尋求根治方法。因多年來使用諸多紊亂與不明眼藥水,加上因焦慮症而長期服用抗焦慮藥物與安眠藥,甚至一天高達7、8顆安眠藥!嚴重地抑制副交感神經,而偏偏副交感神經正好主控淚腺分泌淚水,導致乾眼症症狀變本加厲!所幸經過數個月治療後,因用藥單純化,加上維持每天一顆藥物抑制疱疹病毒,使用無添加防腐劑單支人工淚水來治療乾眼症,目前症狀已得到緩解。    李文浩說,乾眼症的治療是依疾病嚴重度與致病原因,由於乾眼症成因複雜,因此治療上首重對症下藥,另外,勿過度依賴添加防腐劑的人工淚液;目前主要以使用淚液的替代品或物理性的方法讓淚水維持在外眼,如無防腐劑的人工淚液來保留淚液。他特別提醒,人工淚液還是無法取代天然的淚液,人類的淚液有許多天然的生長因子是人工淚液無法替代的,因此切勿過度依賴人工淚液或是擅自四處買成藥亂點,造成眼疾病情惡化。提醒民眾,熱敷、清潔眼瞼以及適時眨眼,都是預防乾眼症的基本功。(圖/記者廖詠琦攝)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