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眠藥

藥局違法?女子狂吃安眠藥致坐立難安

藥局違法?女子狂吃安眠藥致坐立難安#安眠藥

台南市一名20多歲女子一天吃十幾顆安眠藥,兩個月竟吃了六、七百粒,不吃就渾身不舒服、坐立難安,出現藥癮現象。對於販賣藥物給女子的藥局是否涉違法販售管制藥品,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表示,已請衛生局確實查明,若確實違法販售管制藥品,則將依違反藥事法、管制藥品管理條例、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等相關規定,依法處辦。食品藥物管理局將持續加強安眠鎮靜藥品的稽核管制,並呼籲各藥局及西藥房的專業人員,善盡專業職責,不可購用來源不明的藥品或偽禁藥品,更不可以違規販售安眠鎮靜藥品,民眾如果有焦慮或睡眠障礙的情形,應找專科醫師看病,並依醫師的指示服用藥品,切勿私自到藥局或藥房購買安眠藥隨意服用,以免花錢又傷身體。食品藥物管理局指出,安眠藥屬醫師處方藥品,藥局須憑醫師開立的處方箋,始得調劑供應,否則可依照藥事法相關規定,處新台幣3萬元以上15萬元以下罰鍰,並以藥師不正當行為予以懲戒。因安眠藥所含成分屬第四級管制藥品或第四級毒品(合法醫藥使用為管制藥品,否則即屬毒品),若賣給女子安眠藥的藥局非法販售,則涉觸犯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的販賣第四級毒品,可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新台幣三百萬元以下罰金。 優活聚焦:●百人上街頭抗議動物收容亂象 藝人隋棠到場聲援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958●小眼阿宅網路教化妝 愛漂亮微整隆鼻割雙眼皮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957●亞洲自殺率偏高 南韓自殺死亡率東亞第一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955

別突然叫醒熟睡者 睡眠遭剝奪恐引起夢遊

別突然叫醒熟睡者 睡眠遭剝奪恐引起夢遊#安眠藥

藝人李心潔最近主演一部關於夢遊的驚悚片,不禁讓人引起對於夢遊的好奇心;羅東博愛醫院心理師陳宥楹表示,引發夢遊的主因是睡眠階段的轉換不完全,尤其小孩若在熟睡期間忽然被叫醒,日後就會有睡眠階段轉換不全引起夢遊的可能。人的睡眠階段主要分為淺睡期、深睡期與做夢期,心理師陳宥楹表示,只要睡眠階段發生轉換不完全的現象就會夢遊。針對成年人來說,常見的夢遊成因包括睡眠剝奪、睡眠呼吸中止,或是服用安眠藥等。而睡眠剝奪意指深睡時突然被叫醒,如果長時間下來都如此,可能會導致夢遊的發生。一般來說,夢遊較常發生在小朋友身上,尤其約是6至12歲的孩童,心理師陳宥楹表示,因為小朋友的大腦還在發育,在腦神經尚未完全發展成熟的情況下,可能偶爾會有睡眠階段轉換不全的現象,此外平時的心理壓力若太大(如學業、父母離異)等,也都可能導致夢遊。心理師陳宥楹建議家長,一旦發現小孩有夢遊的狀況,切記不要突然把他叫醒,以免醒來後受到驚嚇讓心理有壓力,用引導的方式將小朋友帶進房間繼續睡,但心理師陳宥楹強調,若夢遊者已身處生命受到危害的環境下,就得趕緊將他叫醒,如站在頂樓牆邊等;另外,由於夢遊者通常都是在無意識之下行動,家人最好將危險物品收好,避免有憾事發生。過去有不少殺人案,都與夢遊相關,如2009年11月有位英國丈夫在夢遊時將妻子掐死,最後在檢方與被告方律師共聘的睡眠專家評估下,認定該丈夫是在夢遊情境下誤殺;2007年新疆也曾發生一起青年在夢遊時殺人的案件,最後甚至被判無罪。怕中藥苦味加糖吃? 醫師:恐降低療效引發副作用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2816&HN_Yr=0&HN_Mon=0研究:蘋果太酸易蛀牙 搭配起士吃可酸鹼平衡?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2815&HN_Yr=0&HN_Mon=0英研究:女性孕前壓力太大 生女兒機率高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2813&HN_Yr=0&HN_Mon=0

吃安眠藥助入睡 藥量沒拿捏當心白天昏沉

吃安眠藥助入睡 藥量沒拿捏當心白天昏沉#安眠藥

通常經過充足睡眠後,到了早上應該是精神奕奕、活力十足,但有些人到了白天還是非常想睡覺,感覺上沒有睡飽,這就是一般人所謂的嗜睡。台中榮總醫院睡眠醫學醫師程建祥表示,引起嗜睡的原因非常多,較常見的是安眠藥物控制不當、器官代謝功能不良或是疾病造成的影響等。程建祥醫師表示,引起嗜睡的原因有三種,第一種是因為晚上服用安眠藥,卻沒有控制好藥量,以致於到了白天仍然想要睡覺。解決方法是與醫師討論安眠藥的劑量,才不會造成晚上睡不著、早上一直睡的狀況。第二種是因為器官代謝功能不良所引起的嗜睡,像是糖尿病患者也容易發生嗜睡現象,這是因為糖尿病患者代謝功能不良,體內鈉離子含量過低,使得體內電解質不平衡所造成的結果,除了需要補充鈉離子外,也要加強器官代謝功能運作。第三種的原因是疾病所引起的嗜睡,像是腦中風患者容易嗜睡,是因為呼吸系統不良,引起大腦缺氧。程建祥醫師認為,嗜睡是一個綜合性的結果,並不是特定疾病或是器官就會引起嗜睡,而是會因為每一個人的病況、體質不同而有所變化,改善方式也會不一樣,民眾最好先了解引起嗜睡的原因後,再針對其病因做改善方式會比較好。程建祥醫師說,其實睡眠的時候是腦部神經在做資訊重整,把一整天的記憶做重新整理,有助於幫助大腦的記憶。因此程建祥醫師呼籲正在發育的青少年,每天睡眠時間最好有7~8小時,就可以保持良好的記憶力與清晰的思緒;而一般人則需要6~8小時的睡眠時間,在白天時才能擁有更好的專注力。●搶救嗜睡危機http://www.uho.com.tw/sick.asp?aid=4349●改善失眠 睡眠規律、運動很重要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2342●《睡眠問題一百問》孩童睡眠篇http://w3.uho.com.tw/sick.asp?aid=5521

憂鬱症藥物會吃上癮?醫師籲:這是錯誤觀念

憂鬱症藥物會吃上癮?醫師籲:這是錯誤觀念#安眠藥

行政院衛生署新竹醫院精神科鄭海擎醫師表示,40歲黃女士是位做事認真負責,受到長官賞識的職業婦女,除了來自工作上的壓力,回家時還得面對處理不完的家事,漸漸的黃女士覺得自己脾氣越來越暴躁,工作上求好心切的她,越來越容易跟同事產生摩擦。本來疼愛小孩的她,現在只要小孩一吵鬧就忍不住心浮氣躁大聲喝叱,甚至好幾次忍不住動手體罰,看到小孩驚恐的淚水,卻已是後悔莫及。黃女士覺得自己越來越不快樂,越來越難入眠,食慾越來越差,在辦公室內容易恍神,甚至好幾次莫名的掉下淚來,開始畏懼上班,只想把自己關在房內不讓任何人來打擾。黃女士知道自己變了,上網參考資料,發現自己的情形幾乎都符合憂鬱症的症狀。但想要就醫求助,卻又怕別人的閒言閒語,會認為自己是個瘋子,也深怕如傳聞所說的,精神科的藥吃了會上癮,吃了以後一輩子都停不掉。「憂鬱症看精神科一定會被逼要吃藥,吃了藥會上癮,以後一輩子都得吃藥?」鄭海擎醫師表示一直以來民眾都有這個誤解及迷思。研究指出,輕中度的憂鬱症,未必一定要用藥,如能接受適當的心理治療如認知行為治療,其實效果與抗憂鬱藥物相當。但心理治療多半需要數周到數月的療程,現代人工作繁忙,往往難有充裕的心力接受這樣的治療。鄭海擎醫師指出,大家不妨將憂鬱症想做是「心的感冒」。一般的感冒即使不用藥,只要好好的休息,其實大多數的狀況下都會自然痊癒,但適當的用藥可以大幅減輕病程中發燒、咳嗽、流鼻水等等的不適,但如果在免疫力較差的狀況下併發嚴重肺炎,就必須給予完整療程的抗生素治療,病症才能得到控制。輕中度的憂鬱症如同感冒,未必一定要服用抗憂鬱藥物,但適當的使用抗焦慮及安眠藥物可以有效改善煩躁失眠的症狀,在身心能得到充分休息的狀況下,才有心力去處理面臨的種種壓力及問題。而重度的憂鬱症就像是嚴重肺炎,需要抗憂鬱的藥物才能有效的控制病情,而且必須接受完整的療程,過早停藥往往會造成憂鬱症的復發,就像是過早停用抗生素會造成病菌的抗藥性。目前抗憂鬱藥物的療程一般建議是使用6~9個月,而只要能與醫師好好配合,抗憂鬱藥物本身其實少有成癮性。鄭海擎醫師表示,憂鬱症其實就像身體的其他疾病,會罹病都不是自己願意,也不是自身所能控制的,因此也不需要用異樣的眼光來看待這個疾病,甚至避諱就醫。而應該是用積極的態度去面對這個疾病,尋求適合自己且有效的治療方式,才能早日恢復身心健康,走出陰暗的幽谷。

服用精神用藥 切勿隨意自行停用

服用精神用藥 切勿隨意自行停用#安眠藥

從病患諮詢及衛教案例中發現,許多個案原本服用兩三種精神科藥物,病情穩定狀況下自行減藥或停用藥物,在減藥及停藥幾天後,因病情不穩定送急診或住院治療,出院後藥物常增至五六種。通常病患有此經驗後,才知道服用精神科藥物不可隨意自行停藥。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藥劑科主任張信男說,大部分病患在症狀穩定後,仍須做持續性治療,太快停止藥物會增加復發頻率,對於多次發病的病患,需長期服用藥物避免復發。◎ 精神分裂症:急性期穩定後不服藥,一年內再發比率超過75%。二年內再發比率超過90%。◎ 憂鬱症:一般療程6~12個月,多次發病病患,須長期服藥。 如因病情改善而擅自斷藥,則半數病患會復發。若要為病患斷藥,則應待重大情緒壓力期過後,才可考慮。張信男提醒,有不少精神用藥停藥會產生戒斷症狀,注意會產生戒斷症狀的藥,告知病患不可自行隨意更改劑量或遽然停藥。若因停藥導致不適,應儘快回診,由醫師判定是疾病症狀或是停藥所導致戒斷症狀。◎ 在停用抗精神病藥物2-4天開始產生戒斷症狀,症狀包括:類似感冒症狀,失眠,惡夢,胃炎,噁心嘔吐,下痢,頭痛,出汗,油酯分泌增加,不安,症狀可能持續兩週。採1-2週漸進式停用,可減輕戒斷症狀。◎ 抗憂鬱藥物SSRI(血清素再回收抑制劑)在停藥後36-72小時開始產生戒斷症狀,持續3-7天,症狀包括:暈眩、頭痛、焦慮、感冒症狀、皮膚異樣感。◎ 在停用解焦慮或安眠藥物2-7天開始產生戒斷症狀,戒斷症狀包括:焦慮、失眠、疲倦、顫抖、胃口不佳等。焦慮病人停用解焦慮藥物可能出現反彈性焦慮,一般持續48-72小時。未與醫生討論而驟然停服抗痙欒藥物,可能誘發抽搐。張信男指出,有相當多比例精神病患者,會因擔心藥物副作用或覺得病情改善而自行停藥,當病患自行停藥後,不是受到停藥後的戒斷症狀干擾,就是病情不穩定而再度復發,此時藥師於諮詢過程中,若能給予精神病患詳盡解說有關自行停藥嚴重性,可避免病患受到戒斷症狀干擾及預防疾病再度復發,亦可節省病患因自行停藥須增耗的醫療資源。

無痛腸胃鏡 深度睡眠中完成檢查

無痛腸胃鏡 深度睡眠中完成檢查#安眠藥

根據衛生署96年癌症統計,結腸直腸癌及胃癌分居第三及第五名,又因現代人生活步調緊張、飲食精緻化,罹患腸胃癌的族群年齡越來越低。臨床病例曾經有一位22歲的年輕男性,才感到身體不適就醫,就已經是晚期胃癌,癌細胞並且出現轉移。而要預防這一類疾病奪去生命的最佳方法,除了飲食注意之外,就只有及早發現才能及早治療。正值事業巔峰的韓國女星張真英,才剛拿下「青龍獎」以及「大韓民國電影獎」的最佳女主角,34歲的她,去年底也悄悄退出演藝圈,開始接受胃癌的治療。這個情況讓有關癌症的預防醫學,再度引起注意。聯安預防醫學機構副院長曾碧娟表示,腸胃道健康的篩檢方式包括糞便淺血、上消化道攝影、腸胃內視鏡、正子攝影等,其中以腸胃內視鏡檢查的準確性最高,即使影像醫學也無法完全取代,但許多受檢者仍因害怕侵入性的腸胃鏡檢查,拒絕接受篩檢。曾碧娟指出,大多數的受檢者排斥腸胃鏡檢查,主要是害怕疼痛。為提高腸胃鏡的篩檢率,聯安於民國89年領先國內健診業界,首創無痛腸胃鏡服務,至今超過42,000位受檢者在無痛、舒適的過程中完成腸胃鏡檢查,有效降低受檢者的不安,並為953位受檢者早期發現腸道病變,協助轉診治療。為了讓無痛腸胃鏡成為聯安最大的賣點之一,曾碧娟表示,聯安去年特地延攬一個麻醉團隊,同時引進新式的短效安眠藥物,其特色在於會讓受檢者在深度睡眠的情況下,安全地完成檢查,服務滿意度達98%,且幾乎沒有暈吐等不適現象發生。為了力求低風險、高舒適的麻醉經驗,麻醉護理長王翠蘭表示,在進行無痛麻醉前,必須透過心電圖等檢查,先評估受檢者的健康狀況,再依據體型、生活習慣、個別需求等因素,專業評估、給予適量的麻醉藥劑,讓受檢者在深層睡眠中進行檢查,自然甦醒後繼續進行其他檢查。王翠蘭說:完整、清楚的溝通是創造美好麻醉經驗的不二法門,對於聯安而言,麻醉工作,從前端溝通及現場接觸時就開始了!初期的電話諮詢,告知受檢者接受腸胃鏡檢查的必要性;進到聯安後,由護理人員說明無痛麻醉的安全及舒適性,幫助受檢者安心;進入內視鏡室後,由麻醉護理長以「聊天、關心」的方式,鬆解受檢者緊張情緒,進而拉進距離、獲取受檢者的信任,在最放鬆、愉快的情境下、安全舒適的環境中,進入睡眠狀態並完成檢查。王翠蘭說,每個環節的醫護人員善盡職責,才能幫助受檢者克服障礙,在最放鬆的情緒下,了解腸胃道的健康狀況。如此的服務,在去年12月為700位受檢者進行無痛腸胃鏡檢查,滿意度更達100%。受檢者趙先生表示,原本對腸胃鏡檢查是恐懼、排斥的,但在諮詢及護理人員說明下決定接受檢者,又透過麻醉團隊的說明了解檢查流程,最後在麻醉護理長的引導下,卸下防備想著自己近期美好的旅遊經驗,沒想到真的夢到在日本旅遊,醒來後心情很愉快,原本最不願面對的,反而成為當天最滿意的一項檢查。而長期服用安眠藥物幫助睡眠的受檢者王小姐則說:「我從來沒有這種深度睡眠的經驗,沒想到無痛腸胃鏡檢查可以這麼舒服,當時一度懷疑沒做檢查」。聯安預防醫學機構副院長曾碧娟呼籲,定期的健康檢查是預防醫學最重要的基礎,新型麻醉已讓可受檢者克服種種生理、心理上的不適應,千萬不要因為害怕腸胃鏡而逃避檢查,如此才能及早發現問題、提早治療。延伸閱讀:http://www.uho.com.tw/focus/dr/index.asp?id=471&page=1

鬱卒失眠看診不怕貴 健保有給付

鬱卒失眠看診不怕貴 健保有給付#安眠藥

生活在競爭環境,人際之間疏離,加上近來全球金融風暴影響,失業率居高不下,都讓人的壓力感到越來越大,這樣的壓力一旦得不到適當紓解,鬱卒失眠情形隨之發生,還可能衍生出各種精神疾病。精神科醫師說,台北市社區心理衛生中心有專業醫療團隊,隨時提供最妥適的協助。在精神疾病污名化現象尚未大幅改善前,有些人對要走到醫院去看精神科仍有所疑慮,或誤以為只是普通心理問題而忽略,且很多時候到醫院看病需要白天常常請假就醫,對公司或學校又無法交代,時間拖久了變得更灰心喪志,安眠藥也越吃越多,家人朋友倍受精神折磨,大家都不好受。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社區精神科主治醫師劉宗憲說,該院區於臺北市社區心理衛生中心設立一門診部,提供精神科夜間門診(成人及青少年兒童),使許多白天需上班上學個案,可以得到方便醫療服務,患者族群亦多為精神官能症,可讓患者看的安心。劉宗憲指出,有位長期情緒低落患者於網路中得知訊息後前來就診,情緒明顯改善,才覺得根本不需要受那麼久的苦,又到藥房買那麼多又貴又吃的頭昏腦脹不知名安眠藥吃,而且下班後再來看病,也不必常要找理由請假看病。他表示,此公立診所形式的門診有別於私人診所,在不以營利為目的前提下,提供有品質看診及多元精神醫療服務轉介,不論住院、急診、復健、安置、心理治療及團體衛教,都可在松德院區及社區心理衛生中心支援下進行,使患者得到最適切醫療服務。另一位患者因憂鬱症看過許多醫院及診所,但都只是看病拿藥,說要進一步心理治療得自費,一個小時就要數千元治療費,無奈自嘲說看到帳單心情就快樂不起來,來到本門診後,除看診拿藥費用比醫院低,還由醫師轉介回松德院區進行專業連續性心理治療,費用由健保給付,生理心理雙管齊下治療,病情明顯改善。劉宗憲告訴民眾,位於臺北市社區心理衛生中心附設精神科門診,提供優質環境且便利夜間門診,又有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及社區心理衛生中心專業支援各項轉介醫療服務,深受鬱卒失眠所苦市民,只要願意走出來就醫,未來就不會一直是灰暗。

夜晚鼾聲連連 小心為「睡眠呼吸暫停症」

夜晚鼾聲連連 小心為「睡眠呼吸暫停症」#安眠藥

夜晚睡眠明明很正常,不知為什麼每到隔日卻常有精神不濟、頭痛、嗜睡、易怒、焦慮不安等狀況,除了造成工作效率低落,更由於無法克制的嗜睡狀況,長期下來容易有意外發生。光田綜合醫院神經內科孫明輝醫師表示,睡眠呼吸暫停症候群在門診中其實很常見,且這類民眾大多有一共通特性即是睡著時會鼾聲連連,根據調查指出,打鼾的人口中約有四分之一的人合併有睡眠呼吸暫停。孫明輝醫師指出,許多患有睡眠呼吸暫停症候群的病人,由於白天沒精神、易打瞌睡、全身無力沒有勁,因此往往會被誤認為是肝功能不好、慢性疲乏、甚至腦神經衰弱等,無法給予正確的診斷。孫明輝醫師表示,造成睡眠呼吸暫停大部份多為阻塞性,由於睡著後舌咽部張力降低,造成上呼吸道阻塞,若呼吸暫停超過十秒,會使得血氧濃度降低,或二氧化碳昇高,進而影響到心肺功能,根據資料顯示,睡眠呼吸暫停的病人一般在高血壓、心絞痛、心肌梗塞、猝死的得病機率遠超過一般人;此外,由於睡眠呼吸暫停造成睡眠中斷,長期下來亦會引起記憶力減退、個性改變等問題。此症狀一般多發生在四十~五十歲的成年人、男性較女性多、肥胖者、扁桃腺肥大、鼻中隔彎曲、下顎後縮、脖子短、粗的人也容易有睡眠呼吸暫停的情況。此外,兒童亦會有打鼾的情況,一般而言,以四~七歲兒童較常見,其中又有百分之十~廿有睡眠呼吸暫停的問題,此情況間接造成兒童情緒改變、注意力不集中、學習障礙等等,由於學齡前兒童正是學習的最佳時機,家長不可輕忽,以免影響孩子學習的狀況。目前針對這類狀況,可藉由多項睡眠生理儀針對患者呼吸型態、血氧濃度改變以及腦波與心跳的變化做觀察。患者只要利用一個中午或下午至醫院接受腦波檢查,即可獲得正確的診斷。孫明輝醫師進一步表示,睡眠呼吸暫停在病因診斷及治療上均牽涉許多科別,若只是自已科醫師治療自已專門的部份,未依病人實際情況做調整,對患者而言不是一個好的治療方式,光田綜合醫院結合耳鼻喉科、胸腔內科、神經內科針對此類病人做一整體性的治療,目前已有多名病例因此獲得良好的治療,提昇睡眠的品質。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