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眠藥

先別急著吃安眠藥!剖析失眠4大原因

先別急著吃安眠藥!剖析失眠4大原因#安眠藥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一名35歲女性因失眠就醫,表示曾服用友人安眠藥,覺得效果良好,希望拿藥。醫師問診中了解生活習慣,發現她早上及下午習慣各喝1杯咖啡提神。建議調整習慣,中午以後不要喝咖啡,看是否能不用藥物入眠。經多次嘗試後,夜間無需安眠藥即可入睡。睡前喝咖啡、生活壓力事件 常見失眠有4原因家醫科醫師周明文表示,失眠可能是難以入睡,甚至在床上躺1至2小時依然清醒;或睡眠時間不夠持久,半夜一直醒來,或是早上太早醒來。失眠者應先評估造成失眠的可能原因,並採取適當的對策。有可能不需安眠藥,即可安然入睡。常見失眠的原因包括:1) 不良睡眠習慣/如睡前喝咖啡、睡醒節律障礙等。2) 偶發的生活壓力事件/如結婚,失業等。3) 疾病引起/如憂鬱症、焦慮症等。4) 藥的副作用或濫用/如感冒時常用的抗組織胺、甲基麻黃素等。營造臥房為單純睡覺的地方 避免從事玩手機等活動良好的睡眠習慣有哪些?周明文醫師說明,想睡時趕快去睡,不要拖延,最好10點半以前上床。每天定時睡覺,不論假日平日,昨晚睡多久都要定時起床。睡前30分鐘作些較輕鬆的活動,如溫水澡、靜坐、聽音樂等,不要看任何螢幕(電視,手機、平板或電腦),遠離藍光。如果躺在床上超過20分鐘還未睡著,請離開房間,作些較輕鬆的活動,當有睡意時才回房睡覺。臥房就是睡覺的地方,保持安靜、黑暗,避免在臥房讀書、看電視、玩手機等。睡前不要喝太多水,降低半夜起床排尿的機會。最好戒菸、戒酒。咖啡適時適量攝取,中午後儘量避免飲用,以免影響睡眠。每日規律運動,學習自我放鬆的技巧,幫助入眠。失眠不要自行服用安眠藥 應先評估可能原因最後周明文醫師提醒,長期失眠會使得白天精神不佳,對於生理、心理健康也會有影響。失眠的人不要急著吃安眠藥,更不要在未經醫師指示下自行服用。應先評估失眠可能的原因,並採取適當對策,同時養成良好的睡眠習慣,若是成效不佳,再請醫師評估是否使用安眠藥。

別過度仰賴安眠藥 恐生理、心理成癮

別過度仰賴安眠藥 恐生理、心理成癮#安眠藥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我凌晨一點後才能入睡,早上起床上班好困難」,是許多忙於工作、壓力大的現代人心聲,也有些人因自身健康因素失眠,要靠吃安眠藥幫助入睡,卻又擔心服藥過量會導致「健忘」、「反應遲鈍」、「大腦愈來愈不靈光」,甚至造成生理及心理上的依賴。安眠藥不當使用 恐造成生理性依賴食品藥物管制署呼籲,若有失眠症狀,最好先諮詢醫師,必要時再照醫師開立的藥品及所指示方法服用。要注意藥品不宜搭配酒精性飲料,以免因不良習慣造成藥物成癮,或使用不慎導致不良後果,若已出現成癮或耐受現象者,應儘速尋求相關醫療單位協助。在服用安眠藥時,很多人易輕忽藥物可能導致的問題,尤其是不當使用造成的「生理性依賴」,低估了其耐受性或戒斷症狀的威力。若您身旁有親朋好友或家中長輩正在服用此類藥物,請多注意服藥情形及藥物來源,確保都依照正確方式進行。生活規律、飲食與運動 都有助於養成睡眠習慣一旦有失眠困擾,僅靠藥物並非解決之道,應保持規律生活方式、維持規律睡眠時間、安靜舒適睡眠環境,加上適當飲食與運動時間等,都有助養成身體睡眠習慣。想了解更多安眠藥使用的資訊,可上食藥署「睡睡平安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sleepverywell,獲取正確使用安眠藥與睡眠方面等知識,有助於幫助您逐漸擺脫失眠困擾,找回精神飽滿的生活。(資料來源:藥物食品安全週報第655期資料)

濫用率暴增6倍!須知安眠藥3特性

濫用率暴增6倍!須知安眠藥3特性#安眠藥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根據台灣睡眠醫學會的調查,在台灣平均每四人就有一人有睡眠困擾,失眠儼然成為我們一生中不可忽視的問題。若是自己一週失眠超過三天以上,並且持續一個月,就要儘快就醫,不可掉以輕心,以免長期失眠引發日後一連串的身心問題。想要解決失眠,首先要先瞭解失眠的原因。常見失眠的原因,大致上有以下幾種:從臨床上看到的失眠原因,主要來自於精神疾病,像是憂鬱症、焦慮症或是壓力適應不良所造成的失眠也不在少數,要正確處理造成失眠的原因,才能有效改善失眠。安眠藥的特性隨著失眠疾患的日漸增加,使用安眠藥的情況也愈來愈普遍。據衛生署最新的藥物濫用調查發現,國人的安眠藥濫用率近六年暴增六倍,因此,學會如何正確使用安眠藥與不濫用成為現代人迫切的課題。首先,我們要先了解安眠藥的主要特性:1)作用部位/臨床上常開立的安眠藥,主要是作用在大腦的神經傳導物質接受器上。2)耐受性/由於安眠藥作用在大腦中樞,一般連續使用二至四週,容易有耐受性出現。所以有些人會發現,以前吃一顆就可以睡得好,後來要吃到兩顆才可以睡,隨著用藥時間變長,藥效會變得比剛開始差。有些人甚至會懷疑是不是有抗藥性出現。3)戒斷性/持續使用安眠藥一段時間,非經醫師指示而自行停藥或減藥的人,由於大腦中樞受到突然間斷藥的影響,短時間內會有心理與生理不舒服的症狀出現,像是莫名焦慮、恐慌、失眠、頭痛、頭暈、手抖、坐立難安、短暫的幻覺,嚴重者可能還會有抽搐的情形發生。(本文摘自/心好累/三采文化)

長期用安眠藥恐成癮 應根本解決失眠

長期用安眠藥恐成癮 應根本解決失眠#安眠藥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長期使用安眠藥的人(這邊指的是連續使用超過一個月者),需與身心精神科醫師做相關的諮詢討論,瞭解造成睡眠問題真正的根源。引起失眠的因素很多,唯有處理與治療導致失眠的因素,才能真正解決睡眠問題,並擺脫長期服用安眠藥的狀況。憂鬱伴失眠 長期依賴安眠藥常遇到有憂鬱問題伴隨失眠的病患,在他們未就診前,通常就有長期依賴安眠藥入睡的問題,在就診治療憂鬱的核心問題後,漸漸地改善睡眠品質,安眠藥的使用量也愈來愈少。除此之外,其他引起長期睡眠問題的原因像是身體疼痛、慢性發炎、生活壓力、作息不穩定等等,都是要處理根本的問題後,才有辦法真正改善睡眠。但光靠安眠藥是絕對不會治癒的,就好比身體某處發炎疼痛,若只吃止痛藥,而不去處理發炎的病灶,該部位只會愈來愈痛,使得止痛藥愈吃愈多。長期失眠只靠安眠藥 易引起依賴或成癮當人們長期使用安眠藥時,常常形成兩難的局面:覺得要靠安眠藥才能睡得好,但又擔心安眠藥依賴的情形。不少長期使用安眠藥的人遇到藥物依賴,但未尋求身心科解決失眠的根本問題,導致安眠藥愈吃愈多,欲罷不能,甚至到濫用的情形;另一種情況是,由於擔心對安眠藥依賴,未經醫師指示自行停藥或減藥,導致上述戒斷安眠藥的不舒服症狀又冒出來,備受挫折之際只好吃回安眠藥,誤以為自己這輩子無法減安眠藥了!欲速則不達,服用安眠藥或許可以快速改善睡眠,但長期失眠卻只靠安眠藥的人,容易遇到安眠藥的耐受性可能引起的依賴或成癮問題。唯有正視睡眠問題,尋求身心精神科的專業協助,建立正確的治療觀念,才能有效地擺脫安眠藥的制約。引起失眠的因素很多,唯有處理與治療導致失眠的因素,才能真正解決睡眠問題,並擺脫長期服用安眠藥。(本文摘自/心好累/三采文化)

驚!年吃一億五千萬顆鎮靜劑及安眠藥

驚!年吃一億五千萬顆鎮靜劑及安眠藥#安眠藥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編輯整理)世界衛生組織曾表示,現代人類的三大文明病是愛滋病、癌症與憂鬱症,每年全世界因為憂鬱症而自殺的人數超過一百萬人,有三億五千萬人正為憂鬱症所苦。20歲以上每3人中就有1人 出現疑似廣泛性焦慮症臺灣的數據也非常嚇人,衛生福利部統計,單單在二○一四年看診並請領治療憂鬱症藥物的就有一百一十六萬人,臺灣人每年至少吃掉一億五千萬顆鎮靜劑及安眠藥。據中研院歷年的統計,全臺灣有心身症、精神困擾的人約占百分之二十五左右,甚至因精神疾病嚴重到領有殘障手冊的人也有二十多萬人;也有調查指出,臺灣出現疑似廣泛性焦慮症的人將近六百萬人,等於二十歲以上的民眾每三人之中就有一人,憂鬱到曾有自殺念頭的人有兩百多萬人。浮躁不安、容易疲累、不耐煩所謂廣泛性焦慮的外在表現就是浮躁不安、容易疲累,而且很容易不耐煩,肌肉經常緊繃,夜晚難以入睡或者睡得很不安穩,而且這些狀況持續半年以上。這種身體明明不舒服,卻又查不出具體的生理疾病,有時會稱為心身症,也就是與焦慮、憂鬱、壓力有關的精神官能症。據統計,臺灣每年有十多萬人因心身症到醫院求診,而且大多數是正在工作的青壯年,不但影響個人,也影響企業的競爭力。產生這些精神方面的困擾有三種原因:第一個是生理上的,也就是遺傳或內分泌失調造成;第二個是心理上的,比如要求完美的性格或無法處理工作壓力;第三個是來自於環境的影響,大者如天災人禍的巨大災難,小者如居家環境的布置。最近的研究一再證實,心理與環境,甚至遺傳基因也會和環境互相影響,心理學上有個著名的實驗,單單只是把牢房漆成粉紅色,就會降低囚犯的攻擊性,稱為粉紅牢房效應。高比例的心身症 主要原因來自工作的競爭壓力為什麼會有這麼高比例的心身症?主要原因大概來自於工作的競爭壓力。當然,面對新事物與新挑戰時,適度的壓力、適度的緊張感是好事,能讓我們集中精神與資源,也是渴望成長的象徵,但是若緊張焦慮到心神不寧,就太過度了,恐怕需要主動想辦法降低這種因壓力而來的焦慮。(本文摘自/活得興高采烈/時報出版) 

老是睡不飽?快看安眠藥服用9原則

老是睡不飽?快看安眠藥服用9原則#安眠藥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越來越多人飽受入睡困難、無法維持睡眠狀態、醒了無法再入睡,或是睡醒後感覺沒有睡飽的困擾,失眠已經成為現代人普遍的文明病之一。若一週內有3天出現以上情況,且長達1個月以上,稱為慢性失眠,而根據研究顯示,長期失眠會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新陳代謝症候群、憂鬱症等疾病的發生風險。短、中、長期的安眠藥功效比較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藥劑科藥師張佑如指出,安眠藥依藥效長短可分為短效、中效和長效。短效安眠藥作用快速、作用時間短,可幫助入睡,適合入睡困難的人使用;中效安眠藥可延長睡眠時間,適合淺眠和容易清醒的人;長效安眠藥藥效時間長,白天容易有嗜睡的副作用,適合嚴重失眠,白天容易焦慮的人使用。老人服用後易肌肉無力 恐增跌倒風險張佑如藥師提醒,適當的服藥時間為睡前半小時到一小時,另外,因老年人使用安眠藥容易發生頭昏眼花、反應變慢、肌肉無力、平衡感變差等不良反應,可能會增加跌倒風險。服藥後應立即上床就寢,下床時行動宜緩慢,半夜如廁時最好由家人陪同。使用安眠藥應遵守9原則長期使用安眠藥恐導致藥量愈吃愈重,也有些民眾會產生生理性依賴,若突然停藥會出現焦慮恐慌等戒斷現象;而心理性依賴則是若沒服用安眠藥,內心就感到強烈的不安和焦慮,只要不吃就睡不著。張佑如藥師建議,使用安眠藥應遵守以下9原則:1) 依照醫生的指示服藥,勿自行調整藥量。2) 吃一顆就能入睡,就不要服用超過一顆的藥量。3) 不要因為服藥後沒有立刻睡著,就自行增加藥量。4) 避免天天服藥,以免產生耐受性與依賴性的問題。5)     安眠藥應盡可能短期使用,治療期限不宜超過四周。6)     不要突然停藥,否則容易引起戒斷症狀或反彈性失眠。7) 如需停藥,應漸進式減量方法來停藥。建議第一周先減1/4藥量,若無失眠情形,第二周再減1/4藥量,依此若同時使用多種安眠藥,則先選擇一種藥物,逐漸減量。8)     不要購買或使用他人的安眠藥,也不要和他人分享安眠藥。9)     不要重複看診,以免重複使用安眠藥物。

嬰幼兒昏睡?小心恐為藥物中毒

嬰幼兒昏睡?小心恐為藥物中毒#安眠藥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你知道嬰幼兒常見的中毒原因是什麼嗎?竟然是誤食藥物!臨床上,有不少嬰幼兒因為吃了大人的藥物,進而導致中毒;還有就是小朋友食物中毒也很常見,尤其是夏季來臨,若是不注意清潔衛生,不只是小朋友易食物中毒,大朋友也易食物中毒,不得不慎。誤食降血糖藥、安眠藥大千綜合醫院小兒科醫師張濤澤表示,門診中,就曾經有小朋友因為誤食了降血糖藥,結果出現低血糖而導致昏迷,被家長送來就醫,也有嬰幼兒竟然會誤食安眠藥,而一直昏睡。嬰兒6個月之後愛亂抓東西來吃張濤澤醫師指出,由於很多藥物會有五顏六色的外觀,小朋友常會以為是糖果,再加上嬰兒6個月之後都會愛亂抓東西來吃,就有可能發生嬰幼兒誤食藥物中毒的事件。藥物應置放妥當 避免嬰幼兒誤食至於嬰幼兒誤食藥物中毒該如何治療?張濤澤醫師進一步指出,通常嬰幼兒誤食家中的藥物,會以症狀治療,等藥效過了之後,再觀察小朋友的心肺功能,以及是否有併發症出現,再做後續治療;所以,家長一定要將藥物置放妥當,避免嬰幼兒拿到後誤食。食物中毒也常見 清潔衛生要注意張濤澤醫師表示,一般嬰幼兒會誤食藥物而導致中毒,比較大的小朋友誤食藥物的情形就較少見,反而以食物中毒居多,吃到不衛生的食物,例如出現沙門氏菌感染而拉肚子發燒,尤其是天氣逐漸炎熱,食物的清潔衛生對於幼兒來說更加重要。(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高齡失眠比例增 5原則助改善!

高齡失眠比例增 5原則助改善!#安眠藥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家中長輩時常在椅子上打瞌睡,但是要他們真正躺床卻又無法睡得安穩。由於隨著年齡增長,生理系統老化,老年人的睡眠結構也跟著改變。這些包括睡眠總時數縮短,深層睡眠比例下降及睡眠中斷頻率加。臺灣睡眠醫學會106年最新調查發現,高齡者失眠比率增加,國人50~59歲慢性失眠盛行率為16.7%,60~69歲慢性失眠盛行率為22.7%。長期服用後突然停用 會產生頭痛、顫抖的戒斷症狀一位62歲重鬱症女性的案例報告指出,病人剛開始每日服用10毫克的zolpidem來解決失眠問題,進而發現增加劑量可改善焦慮和憂鬱的心理問題,甚而同時併用鴉片類物質可以產生欣快感受。在這種依賴的情況下,由於病人長期服用大量安眠藥物,後因突然停用,產生頭痛、顫抖、激躁、言語攻擊、失眠、注意力分散、及渴飲高劑量鴉片類物質等戒斷症狀。精神、內科疾病都可能造成睡眠困擾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藥劑科藥師鄧筱叡表示,除了年紀會造成睡眠質量下降之外,其他疾病因素如精神疾病(憂鬱、焦慮、酒精、藥物濫用)、內科疾病(不寧腿症候群、睡眠呼吸中止症、慢性疼痛、夜間頻尿)等,皆有可能造成老年人睡眠困擾。老年人睡眠衛生原則1) 白天不過度臥床休息,並做適度的運動。2) 維持良好的睡眠習慣,固定睡覺及起床的時間。午睡時間盡量不要超過30分鐘,下午3點過後不要睡覺。而晚上不要太早就寢,老年人平均睡眠時間為6~7個小時,建議盡量撐到晚上10~11點再睡,這樣即使早上4、5點起來,也可以有睡飽的感覺。3) 保持良好的睡眠環境,寢具舒適(被子春夏透氣、秋冬保暖);臥室保持微暗光線,可戴眼罩;如對聲音敏感的人,可以耳罩輔助減少噪聲。4) 留意飲食,勿餓、勿飽、勿快、勿吃不易消化食物。晚餐後少喝流質或飲料,以避免夜間起床上廁所影響睡眠。5) 避免攝取茶葉、咖啡、酒精及抽菸等,這些刺激物質皆會干擾睡眠。以短效安眠藥為主 用量為成年人的1/2到1/3長期不當使用安眠藥可能會產生對藥物的依賴。在相同劑量下,藥效會愈來愈差,需要增加劑量,才能達到原本的效果。老年人代謝較差,有些長效型的藥物容易因作用時間太長,容易在老年人體內累積,增加白天嗜睡及跌倒風險。醫師建議以短效安眠藥為主,用量為一般成年人的1/2到1/3。由於老年人對於安眠藥的副作用較敏感,所以家人或照顧者須觀察是否發生運動不協調、過度鎮靜、認知功能破壞、和抑鬱的不良症狀。其實,「藥」安全使用安眠藥的方法並不難,一般為短期使用,應避免長期服用,以防藥物在體內蓄積或發生跌倒,同時須留意不可隨意自行增加劑量,而導致過度嗜睡的結果。如此一來,老年人使用安眠藥才能安心,睡的亦安心。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