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

中醫針灸受肯定 可改善高血壓、心臟病等疾病

中醫針灸受肯定 可改善高血壓、心臟病等疾病#針灸

中醫針灸的應用治療在台灣相當普遍,尤其不管健保項目或是自費項目,針灸的應用相當廣泛,常有女性患者月經前或月經來時有雙腳小腿浮腫現象,針刺陰陵泉、三陰交、太溪等穴位,可改善小腿浮腫、痠痛情形,但是它對人體在生理上產生什麼影響、其生理機制為何,長久以來一直沒有比較客觀的評估方式。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科與台灣科技大學醫學工程研究所許昕助理教授合作,在全世界首先以微循環血流的量測,來評估穴位針刺或穴位按壓對微循環血流的影響,經過一段時間研究,得到重要研究結果,其中兩篇已被SCI期刊接受,研究發現,準確穴位位置的重要性,不論針刺或按壓穴位,都可使穴位局部微血管擴張,血流增加,而若針刺在非穴位上,則效果可能較不理想或甚至無效果。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徐維偵表示,此研究也發現,針刺穴位或按壓穴位可以減緩交感神經作用,使微血管擴張,心跳速率降低,顯示針刺或按壓穴位可以改變交感神經所影響的心血管疾病,對於高血壓、心臟病等疾病有治療作用。徐維偵說,此實驗乃醫學工程與中醫臨床結合的人體試驗研究,對傳統中醫科學化之研究,建立一個嶄新的科學化評估模式,以此方法延伸出去,仍有許多題目等待研究,如針刺穴位得氣的影響、按摩力道輕重如何、針灸時間多久、針灸穴位加熱效應等,都可以用此測量微循環方式來評估其效應。徐維偵又說,民眾若最近經常兩腳酸痛或浮腫不耐久走時,可以選擇陰陵泉、三陰交或太溪、承山等穴位作按壓或針灸,解除雙腳痠痛疲勞或浮腫,但請注意穴位的正確性,可多求助於專業醫療人員,以免徒勞無功。

長年肩頸僵硬痠痛 中醫籲:扁針治療力量大

長年肩頸僵硬痠痛 中醫籲:扁針治療力量大#針灸

陳小姐背部膏肓痛已經二十年,平日偶有不適感,每當勞累或天氣轉變時,疼痛就會劇烈發作,曾經用熱敷、推拿、電療、針灸等方式治療,但過了一段時間又會再度發作,始終無法根治。林太太膝蓋疼痛多年,無法蹲下,每次上、下樓梯,膝關節就會疼痛。賴先生長年肩頸僵硬痠痛,常常按摩、刮痧也只能稍微緩解,一、兩日之後又會發作。台東基督教醫院中醫科主治醫師黃俊傑指出,上述這些症狀,都是人體組織因為各種原因(例如:運動傷害、重複動作、施力不當等),使各處肌肉韌帶損傷發炎,未能及時處理或治療不當,經過反覆多次損傷、長期姿勢不良或肌肉長期處於緊張狀態,使局部微血管血液滲出後,在自我修復的過程中產生軟組織沾黏,因而限制肌肉韌帶的活動,產生疼痛、屈伸受限的情況。再加上長期活動後,使局部反覆的充血、水腫,而後更產生鈣化或結疤,使疼痛發炎反覆發作,不易痊癒。若局部組織已經沾黏,一般治療方式根本很難將沾粘處鬆解開來,所以治療難以收到效果,以致於要開刀才能處理。黃醫師說明:「扁針就是鬆解鈣化沾黏的軟組織,想像一下,如果你的手被橡皮筋綁住了,此時將橡皮筋放鬆,你的手恢復自由後便可以活動,不會因為受到限制,而感到痠痛或活動不順了。」黃醫師表示,扁針原名「小針刀」,但是它並非開刀,也不是刀,而是將中醫針灸的「針」和西醫的手術「刀」結合為一體,融合兩者特色和優點的新醫療工具。扁針發展迄今已約二十餘年,扁針療法在1992年西班牙巴塞隆納奧運會上搶盡鋒頭,因為此療法效果快,痛苦少,能馬上恢復身體受損功能,讓選手繼續比賽,許多國際選手運動傷害後,爭相要求使用扁針治療。黃醫師說:「扁針療法的優點是將治療簡單化,把過去需要長時間針灸復健的治療,或只能服用止痛消炎藥的症狀、需要精密外科技術的疾病,使用扁針簡單的鬆解、剝離、剷、削等手法來處理,針刺時間短,病人除了感受到打針般的疼痛感外,就是類似針灸的脹、麻和酸等感覺而已。」黃醫師呼籲,扁針並非適合所有的痠痛疾病,仍然要經過醫師判斷是否為適應症,才能有良好。以下八項即為扁針的適應症:五十肩及各種肩頸疼痛。膏肓痛。膝關節退化及膝關節炎。長期習慣性的腰酸背痛及扭傷。因軟組織損傷、發炎症狀而引起的頑固性病點。高爾夫球肘、網球肘。坐骨神經痛。急性腰扭傷、急性頸部扭傷。延伸閱讀「扁針與一般針灸的差異」:http://www.uho.com.tw/sick.asp?aid=9410

你的減重方式正確嗎?

你的減重方式正確嗎?#針灸

減重的方法很多,大原則不外乎飲食控制、運動、生活習慣養成、與堅持到底的決心。為恭紀念醫院中醫科陳世峰醫師表示在飲食方面,外食者去自助餐可點「瘦肉一份、青菜一份、白飯半碗」,或是小吃店可點「燙青菜一份、陽春麵一碗」,有時候青菜可以換其他小菜,如「海帶一份、豆乾一份」,早餐則可以選擇「原味蛋餅一份,無糖奶茶」若不吃蛋餅可以吃「土司夾蛋」,不喝奶茶可選擇「無糖咖啡」。重點不在於吃了什麼,而是份量要少,一天吃三餐,不要吃第四餐,也就是一般所說宵夜不要吃,但是大夜班的則不能避免宵夜,原則上還是吃三餐就好。若是一時嘴饞,也盡量挑選低熱量的飲食,如:「脫脂牛奶/無糖豆漿+仙草凍」或是「蒟蒻」。高纖低脂沙拉(不要加美奶滋)也是很好的選擇,如「芹菜拌和風醬」,好吃又沒有負擔。陳世峰說明另一種為運動方式,在日常生活就可以做,例如在床上也可減重,對著天空踩腳踏車,可鍛鍊大腿的肌肉,大腿肌肉是人體最強壯的肌肉,鍛鍊這些肌群可以大大提升基礎代謝率,而且可以瘦腰,每天作五至十分鐘,簡單又不會花時間。此外走樓梯,可加強心肺功能,沒有時間和空間的限制,養成不坐電梯不搭手扶梯的習慣,多走樓梯,為保護膝蓋,宜上樓梯,不宜下樓梯。看電視時,可以邊舉啞鈴,沒有啞鈴可以用500c.c.保特瓶裝水取代啞鈴,舉完啞鈴可以坐著以雙手撐椅子的方式將身體微微撐起。舉啞鈴可以鍛鍊二頭肌,在椅子上將身體微微撐起可以鍛鍊三頭肌,對於想要瘦手臂的人是很好的運動方式。關於運動和飲食,著重習慣的養成,才不易復胖。陳世峰進一步解釋,要營造成功的減重環境是很重要的,外食點小份餐點、自助餐點半碗白飯、不吃烤炸辣食品、飲料不加糖、避免點小菜、家裡不放食物,這些都是減重的一些小技巧。最後就是要堅持到底,減重容易遇到瓶頸,家人或朋友的支持與監督是堅持下去的主要動力。減重的模式並非一成不變,運動的方式可以多變化,飲食物的內容也可以多樣化,適時的更換減重模式可以加強堅持到底的決心。陳世峰提醒民眾,當您試過以上的方法仍無法減重成功,切忌不要尋求偏方或聽信不實的廣告,不論您是因為意志力不夠還是體質因素造成減重無法成功,都應尋求正規的醫療協助,才不會花了大錢又傷身體,而體重仍然沒有任何改變。延伸閱讀「中醫減重方式」:http://www.uho.com.tw/health.asp?aid=9130

溫控灸-古老與現代的結合

溫控灸-古老與現代的結合#針灸

文/為恭紀念醫院中醫部主治醫師 鍾世豐「艾灸療法」是將艾草點燃後,放在皮膚的穴道上燒灼的一種治療方式。將艾草放在皮膚上燃燒,會灼熱刺痛,容易燙傷起水泡,甚至造成永久的疤痕,並不是人人都能夠接受。因此自近代以來,艾灸逐漸退居於針刺之下,愈來愈少醫師使用艾灸。尤其現代人注重外表儀態,更不能接受在身體上燒灼留疤的治療方式。為了避免醫療糾紛,現在的中醫師也很少使用艾灸。關於艾灸治病,為恭紀念醫院中醫部主治醫師 鍾世豐舉例,正常人體與生俱來,就有將血糖波動精確調節在微小範圍的能力,不管飲食如何變化都不會發生血糖太高或太低的情形。但是有代謝異常問題的人,例如糖尿病病人卻失去了這種能力。現代醫學採用外加干擾的方式,利用降血糖藥及胰島素,試圖幫助病人將血糖波動調節在微小範圍,但是經過多年觀察,這種方式對一部分人效果很好,可是對另一部分人卻不太有效,血糖調節依舊無法像健康人體一樣精確。中國傳統醫學認為,第2型糖尿病的致病原因,是隨著年紀增長,人體會有自然老化的現象;或是因為年輕時生活飲食不節制,房事過度,煙酒葷腥不忌,而發生提早老化的現象;因為老化導致人體整體機能下降,無法像年輕時即使大吃大喝血糖也能自我精確調控,逐漸發展成為“脾腎兩虛”的情形,因此暫時喪失了自我精確調節血糖的能力,根本解決之道就是補脾腎,待脾氣、腎氣充足了以後,自然可以慢慢恢復精確調節血糖的能力。這是一位用降血糖藥治療效果不好的病人:性別:女,年齡:57歲。病名:第2型糖尿病。診斷:因為自然老化,身體正常功能退化,導致脾腎兩虛所致。處方:艾灸“脾俞穴”“腎俞穴”溫補脾氣與腎氣,不吃中藥,繼續服原有降血糖西藥。  經鍾世豐建議下,此病人在家裡由女兒幫她施灸。從97年7月開始接受艾灸治療後,隨著脾氣、腎氣逐漸恢復過程當中,可以見到空腹血糖、糖化血色素、總膽固醇、三酸甘油脂、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等有關代謝異常的數值逐漸往下降。請注意,是所有代謝異常的數值都往復原方向發展,不是只有血糖下降而已。可是從98年8月份以後的檢驗數據看來,血糖似乎又有不穩定的情形。在鍾醫師詢問後得知,原來這位病人的女兒在98年7月搬出家裡後,就再也沒有幫母親施灸了。有艾灸血糖就穩定下降,沒有艾灸血糖就不穩定,那艾灸療法是不是也是治標不治本呢?當然不是的!老化是一種自然現象,當年秦始皇追求不到的”長生不老”,現在的我們一樣也辦不到。一個人活到五六十歲,不可避免地都會面臨各種組織器官功能下降的問題,也就是中醫講的"虛"證。我們無法阻止老化,卻可以藉由艾灸療法延緩它發生的速度。所以在古代艾灸療法就被發展成為一種保健的方式,即使沒有生病的人,每一季或每一年都要施灸一次,叫做"保健灸"。去年筆者曾經發表一篇"保健灸"的文章,可惜船過水無痕,希望這篇文章能讓大家重新認識"保健灸"。一種有效的療法,只因為沒有好的施作工具,使得醫師與病人同時卻步,這是一件很可惜的事情。有鑑於此,鍾世豐經過多年研發,結合現代科技,製造出「溫控艾灸器」。不但能夠準確控制艾灸溫度,避免造成灼傷;還能夠依照每個人所能忍受的溫度範圍,調整個別適合的治療溫度。可以讓醫師安全的使用艾灸。直接燒灼皮膚也許療效出現較快,但是間接溫灸顯得更安全、更不會發生不良反應。雖然療效出現較慢,卻是個值得推薦的療法。為什麼說值得推薦呢?因為艾灸療法不需吃內服藥,沒有以藥物干擾人體內部運作,同時也可能產生副作用的問題;也沒有內服藥必須經過肝臟代謝、腎臟排除的問題。基本上,它是依循我們祖先發展了2千多年的經絡理論來治療疾病。這不是一種全新的療法,而是我們祖先使用了2千多年,直接經過無數人體實作的有效療法。已經在施打胰島素的人,鍾世豐建議暫時不要參與艾灸治療,因為以醫師過往的經驗,有施打胰島素再作艾灸,常常會出現低血糖症狀,甚至發生過剛做完艾灸就昏倒的案例,最好等有安全的配套措施出來之後再作比較好。如果一定要作,必須嚴格監測血糖,隨時與你的醫師討論胰島素施打劑量,否則可能發生危險。溫控艾灸器實物:

久坐辦公桌,罹患頸椎病的機率比一般人高出6倍

久坐辦公桌,罹患頸椎病的機率比一般人高出6倍#針灸

劉先生36歲,頸背疼痛多年,常伴有頭痛、頭暈,手麻痹,睡覺起來常有落枕情形發生,到臺北市立聯合醫就診,得知自己得了頸椎病。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陳重嘉表示,近幾年來,因肩頸不適而就醫的患者明顯增多,原本常發生在老年人的頸椎病,現在罹患此病的年輕人有增加趨勢,而且工作多集中在頭頸部長期處於同一姿勢的人員,或頭頸部活動頻繁,以及從事頸部容易受傷職業的人員,如久坐辦公桌的白領階層、電腦操作員、會計、教師等,需長期伏案工作的職業,這些人患頸椎病的機率通常比一般人高出4至6倍。陳重嘉說,由於頸椎周圍神經血管較多,若發生問題會影響全身多方面機能。西醫認為頸椎病是由於頸椎椎間盤慢性退變(如髓核脫水、彈性降低、纖維環破裂等)、椎間孔間隙變窄、椎體後緣唇樣骨質增生等壓迫和刺激頸部脊髓、神經根及椎動脈所致,所以臨床會有頭腦、頸肩、眼耳鼻喉、內臟器官,以及交感神經功能紊亂等諸多症狀,如肩背怕冷,頸肩痠痛,且牽及上肢甚至手指酸麻脹痛等症狀,許多患者久為其苦,甚至寢食不安,煩躁不寧,所以頸椎病臨床上也稱頸椎症候群。其部分症狀分別見於中醫學的「頭痛」、「項強」、「頸筋急」、「頸肩痛」、「骨痹」、「眩暈」、「慢性勞損」等病症中。陳重嘉解釋,引起頸椎病的原因一般包括頸部勞損,如長期低頭工作等。外傷,頭頸部的任何損傷都可能導致頸椎病、頸椎間盤的退行性病變等。頸椎病按其受壓部位不同,一般可分為頸背型、脊髓型、神經根型、交感型、椎動脈型等。開始常以神經根壓迫和刺激症狀為主要表現,以後逐漸出現椎動脈、交感神經及脊髓功能或結構上的損害,並引起相應臨床症狀。由於受損部位不同,頸椎病的臨床表現十分複雜,單憑臨床症狀來診斷頸椎病仍嫌不足。X-ray影像可見頸椎體有唇狀骨刺突出,或小關節及椎間孔周圍骨質密度增加,或頸椎前突生理曲度消失。因此頸椎病的診斷應重視臨床症狀和理學檢查,並結合頸椎影像學資料,只有三者相互印證才能確立診斷。陳重嘉說,中醫認為,頸椎病的病因是年老體衰、肝腎不足、筋骨失養;或久坐耗氣、勞損筋肉,或感受外邪、客於經脈,或扭挫損傷、氣血瘀滯,經脈痹阻不通所致。針灸治療是以頸項局部取穴為主,常取風池、天柱、後溪、列缺、肩外腧、華佗夾脊(頸椎),再依據病症部位的經絡走向特點,配以局部穴位。針灸治療頸椎病機理是通過對腧穴的適當刺激,達到疏通經絡、扶正祛邪、調理氣血陰陽,恢復人體正常功能;因此,針灸在治療頸椎疾病引起的疼痛、痠麻、肢體不適等有明顯的緩解效果。延伸閱讀:「如何預防頸椎病?」http://www.uho.com.tw/sick.asp?aid=8530

「蟹足腫」可用針灸治療改善腫癢

「蟹足腫」可用針灸治療改善腫癢#針灸

鄧先生,因下巴長青春痘自行清擠後,臉上產生多處蟹足腫樣疤痕,患部持續擴大長達15公分,胸口及腋下患部更導致肩關節活動受限,求治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傳統醫學科陳玉娟醫師門診,陳玉娟醫師使用針灸治療12次後,疤痕明顯縮小改善。另一位陳小姐七年多前剖腹生產,超過20公分的術後傷口開始不定時發癢甚至有組織液滲出,經埋線治療15次後,半年多來未再發作。而賴小姐是因胸口蟹足腫一直紅腫癢且持續擴大,經針灸治療10次後紅腫痛消退、顏色變淡,原蟹足腫1公分隆起部位變平整。施小姐,陰部蟹足腫,有組織滲液、紅癢痛,苦不堪言,針灸治療後症狀改善良好。傳統醫學科主治醫師陳玉娟表示,蟹足腫為一種不正常增生的疤痕組織, 伴隨著刺痛、劇癢,更甚者紅腫、隆起,不斷往外擴散,狀如蟹足的外觀,對病人的心理影響甚鉅。陳玉娟醫師指出,關於蟹足腫的治療方式非常多元,有傳統的類固醇局部注射、矽膠貼布、外用藥膏,到雷射、液態氮、抗癌藥物注射,乃至於美容整形手術、肉毒桿菌、脈衝光等。由於蟹足腫復發率極高,大部分的患者終其一生必須跟它纏鬥。北醫附醫傳統醫學科門診,因蟹足腫來求診的病患越來越多,陳玉娟醫師表示,大陸的治療文獻多以外用藥物敷貼或直接注射藥物於病兆,在台灣的醫療法令並不適用,而且中藥劑型不易為一般民眾認同。北醫附醫使用針灸或是埋線在患部治療,不但可以有效果,而且費用低廉。用毫針刺激不但可以抑制纖維母細胞生長及血管增生,還可以讓傷口平整,而且不會有越刺激疤痕組織越長大的危險。針灸在臨床上還可用作痘疤坑洞填補,幫助膠原蛋白新生,以及雙下巴、魚尾紋的消除,另外色素沉澱造成的斑點也有幫助,是雷射以外另一經濟實惠的好選擇。陳玉娟醫師指出,蟹足腫的病因多為體質或遺傳因素,25~35歲的年輕女性為好發族群。蟹足腫常見的好發部位為肩膀、胸前、關節部位等;而手術疤痕、灼燙傷疤痕、摔傷、青春痘疤痕等,都是蟹足腫的先趨病灶。根據一項調查顯示,在卡介苗注射部位發生蟹足腫機會約達百分之十,是否有這方面體質,只要檢查自身接種卡介苗的部位,是否產生隆起疤痕即可判定。

感染隱球菌腰椎化膿 原來是針灸惹的禍

感染隱球菌腰椎化膿 原來是針灸惹的禍#針灸

腰痠背痛或肌肉拉傷時,不少民眾會選擇到中醫診所針灸、推拿。不過台中有一位女大生卻意外因為針灸導致真菌入侵脊髓,造成腰椎管嚴重感染化膿,背部還隆起腫塊、疼痛不堪,差點導致癱瘓。所幸經光田醫院神經外科緊急手術清創及切除椎板後,女子已經恢復健康,完全沒留下後遺症。這位小姐姓藍,本身有紅斑性狼瘡病史,今年學期結束時因為要搬家,不小心拉傷了腰背部的肌肉,當時藍小姐為圖方便,就近到住家附近的中醫診所做針灸及推拿治療。幾天後,藍小姐發現自己背部有逐漸隆起的皮下腫塊,但因為沒有明顯的不適感,所以不以為意。直到後來開始出現劇烈的腰痛,才查覺事態不妙,趕快到光田醫院就診。光田綜合醫院神經外科程久俊醫師詳細問診,並安排磁振造影(MRI)檢查後,赫然發現藍小姐腰部有嚴重的脊椎管化膿性感染,甚至造成背部隆起,必須緊急施行腰椎深部清創及椎板切除手術,否則恐怕會造成癱瘓,留下無法彌補的後遺症,而手術中採樣病原體進行細菌培養,證實為「隱球菌」入侵脊椎造成。程久俊醫師表示,隱球菌是一種真菌,多存在於塵土、枯乾的鴿子糞便或有機肥料之中。一般隱球菌感染以呼吸道吸入性感染為主,但是藍小姐本身並無飼養鴿子,肺部亦沒有感染隱球菌的跡象,推論應是在針灸時,針將落在皮膚上的隱球菌孢子帶入了肌肉深層。加上患者本身有免疫系統缺陷,身體抵抗力較正常人為低,更容易使感染擴散,差一點就造成癱瘓,屆時可能連大小便都無法自理。所幸藍小姐在腰椎手術和投予全身性抗真菌治療六週後,已經完全痊癒,無留下任何後遺症。醫師特別提醒,侵入性的治療更須做好無菌的預防措施,尤其本身就有免疫系統不全疾病或正在服用類固醇藥物的民眾更應提高警覺,在接受侵入性治療如:針灸、打針等之前,應主動告知醫療人員,才能儘早預防感染的發生。

菊花飲明目+護眼操 學童視力好健康

菊花飲明目+護眼操 學童視力好健康#針灸

詹小妹(化名)平時喜歡閱讀,父母親也提供良好閱讀環境給她,但長時間閱讀卻讓眼睛得不到休息,以至於從小二開始就發現視力模糊情況,一開始檢查已經近視150度,經過一年又增加150度。她母親帶她到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院區接受針灸及耳穴療程,並加上護眼操及減少閱讀時間,半個月後近視加深程度漸趨緩和。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院區中醫科醫師羅國正說,依衛生署國民健康局於95年委託台大醫院調查「台灣地區國小學童屈光狀況之流行病學」研究結果顯示:95年度全國國小近視盛行率在1995、2000、2006年國小一年級盛行率依序為12%、20.4%、19.6%,國小六年級盛行率依序為55%、60.6%、61.8%。其中,台北市年年穩坐倒數第一名寶座。羅國正解釋,近視在中國古代稱為“能近怯遠症”,至清代《目經大成》始稱為近視。中醫針灸治療近視早已行之有年,藉由刺激眼睛周圍穴位可直接作用於眼睛周圍,通過調整眼部及經絡氣血,緩解睫狀肌痙攣進而達到視力保健效果。他說,近視學童大部分是後天所致,不良用眼習慣是主因,遠離近視要從保護眼睛開始,再輔以護眼操,採取穴位針灸,眼睛周邊穴位如睛明、攢竹、絲竹空、四白、瞳子髎等處,藉由穴位刺激來幫助眼睛氣血循環,改善近視。[做做護眼操,健康好easy][菊花明目飲]材料:菊花6朵、麥冬3錢、枸杞子3錢、東洋參3錢、水500cc。對象:眼睛疲勞、酸澀與精神不佳的學齡兒童。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院區明天3/28(星期六)上午10點,於院區內舉辦中醫養生講座慶祝婦幼節活動,現場講授及成品展示,歡迎民眾踴躍参加。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