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憂鬱症

當心情感冒時 遠離憂鬱症5個方法

當心情感冒時 遠離憂鬱症5個方法#憂鬱症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你是否有連續一段時間,大部分時候覺得心情低落、睡眠及體重都產生變化,對事物也失去興趣,小心憂鬱症可能悄然上身。有人說憂鬱症是「心情感冒的疾病」,這意味著一般感冒只要多休息、多喝開水及適時服用醫師所開立的藥物,一段時間感冒就可以痊癒。憂鬱症既然被視為「心情感冒的疾病」,也就表示是可以治癒的。焦慮和憂鬱症困擾全球1.2億人衛生福利部草屯療養院臨床心理師張一賓表示,憂鬱症除了會出現心情低落,也會影響睡眠、食欲或是每天都覺得身體疲累等症狀。憂鬱常見的身體症狀還包括:胸悶、心悸、腸胃不適、肌肉緊繃或痠痛、頭痛、頭暈等。一般民眾都知道當身體出現病痛,要去看醫生;不過,當心理出現困擾或問題時,並不是每個人都意識到要去正視或治療。據世界衛生組織的資料顯示,心理疾病的風險正在世界各地上升,最常見的焦慮症和憂鬱症困擾全球約1億2000萬人,憂鬱症容易因延誤治療,令病情嚴重,更甚者會出現自殺傾向。如何防治憂鬱症與維持身心健康,張一賓提供以下建議:1.足夠的休息及睡眠:每日保持7~8小時的睡眠,優質的睡眠可以讓人活力充沛,以最佳狀態迎接每天的挑戰。2.多做運動:每星期至少運動三次,每次約30分鐘,運動是減壓及舒緩情緒最佳方法,美國杜克大學曾做過一項研究,大量運動後大腦分泌令人愉快的腦內啡,憂鬱症患者大量運動後,效果等於服了一顆抗憂鬱藥物。3.培養興趣及嗜好:留點時間給自己做喜歡的事,平衡生活及工作壓力。4.找人傾訴心中不悅:當遇到苦惱及困擾時,向你信任的人傾訴,將心中的憂悶及時發泄出來,以免積壓成疾。5.保持積極及愉快的情緒:心理學研究及發現,快樂能夠提升個人的能力,令人流露自信,同時快樂可以令人視野擴闊,對工作充滿熱誠,令生存更有意義。做好心理健康保養 減少憂鬱症發生草屯療養院院長藍祚鴻表示,憂鬱症是很常見的精神疾病,你我身邊的人都可能得過,而且是可以經過治療而康復,就像心情的感冒一樣。所以我們無需要諱疾忌醫,平常做好心理健康保養,也可以減少憂鬱症的發生。

台英研究新發現 攝取Omega-3可改善憂鬱症

台英研究新發現 攝取Omega-3可改善憂鬱症#憂鬱症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中國醫藥大學與英國倫敦國王學院合作研究探討憂鬱症之生物機轉有重要成果,當憂鬱症患者攝取Omega-3多元不飽和脂肪酸時,這種天然抗鬱物質會代謝成脂質媒介物小分子,且這些小分子在血液中的含量,首次被發現與人體發炎反應的減輕與憂鬱症狀的改善有密切相關,這項研究成果刊登國際頂尖期刊《分子精神病學》(Molecular Psychiatry)。英國倫敦國王學院精神醫學研究所Carmine Pariante教授與中國醫藥大學蘇冠賓教授共同主持的「台灣科技部與英國皇家學院交流合作計畫:由多元不飽和脂肪酸探討憂鬱症之生物機轉」,該論文第一作者博士後研究員Alessandra Borsini提到,藉由結合實驗室與臨床研究,我們對於Omega-3脂肪酸的抗發炎效果能改善憂鬱症的原理有了令人興奮的新發現。Borsini博士表示,我們已經知道Omega-3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具有抗發炎及抗憂鬱的效果有一段時間,但對於這些效果在人腦中如何作用缺乏更進一步的了解,因此難以發展為新療法。我們的研究為相關的分子機制揭開了一層面紗,也為使用Omega-3多元不飽和脂肪酸的憂鬱症新療法提供了發展方向。中國醫藥大學身心介面研究中心(MBI-lab)主持人、目前擔任英國倫敦國王學院客座教授的蘇冠賓教授表示:「先前研究已經指出,重鬱症患者相比於一般人有較高程度的發炎反應,而Eicosapentaenoic Acid(EPA,二十碳五烯酸)和Docosahexaenoic Acid(DHA,二十二碳六烯酸)這兩種重要的Omega-3 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已經在我們的臨床研究中證明具有抗發炎以及抗憂鬱效果,但具體的作用機制仍然未知。」蘇冠賓教授說,這項研究的目的在檢驗Omega-3脂肪酸代謝後的特定媒介物是否能夠保護腦部免於發炎反應的傷害。研究者們使用海馬迴神經細胞的神經新生做為體外人類細胞的實驗,也就是他們戲稱為「培養皿上的憂鬱症」的研究模型,來深入探討EPA和DHA在防止細胞激素所導致的細胞死亡與神經新生減少之機轉。由於海馬迴是大腦中與掌管情緒、認知、記憶與學習的腦區,因此海馬迴神經新生也被認為在憂鬱症的病理和治療中扮演最關鍵的角色。難能可貴的,這項研究利用臨床試驗去驗證「培養皿」中的發現,台灣中國醫藥大學身心介面研究中心共募集了22位重鬱症患者參與實驗,每位病患被給予每日3公克的EPA或1.4公克的DHA,持續12周。並分別於療程前、後量測病患血液中EPA和DHA的脂質代謝物的濃度與憂鬱症狀的評估分數。在兩組病人中,EPA或DHA治療皆能顯著地改善憂鬱症狀,並使對應的代謝物增加。這個結果與研究者們在培養皿實驗中得到的結論相符:這些特定脂質媒介物的濃度越高,發炎反應與憂鬱症狀就越輕微。蘇冠賓教授強調,可應用於人體的生物標記物的新發現對於這份研究而言相當重要;值得一提的是,在這項研究中所使用的EPA與DHA濃度較難透過攝取深海魚或其他日常飲食來達到,而是需要接受治療性的補充才可以。

生物醫學檢測 助思覺失調患者回歸職場

生物醫學檢測 助思覺失調患者回歸職場#憂鬱症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一名28歲男子退伍後出現聽幻覺、被害與被控制妄想,因無明顯混亂行為而沒有就醫,直到一年後因症狀嚴重無法工作,才被家人帶至精神科求診,經醫師診斷為思覺失調症,接受藥物治療後精神症狀改善,並接受近紅外線腦功能儀檢測記錄當時腦功能活化情況,出院後定期追蹤治療,生活恢復正常,已在工廠當作業員有穩定收入。焦慮、胸悶、腹瀉原來是自律神經失調台中榮總精神部醫師藍振嘉表示,生物精神醫學近年有許多突破性進步,中榮引進三項重要檢查與治療儀器,包含光—近紅外光腦功能儀、電—心率變異率檢測、磁—重複性經顱磁刺激來進行腦部功能的生物性檢測與治療,已有不少成功案例。藍振嘉說,心率變異率檢測就治療過一名38歲男子,他因調升主管職務,工作壓力大增,出現情緒焦慮不安、失眠、胸悶、心悸、腸胃不適、腹瀉等症狀,前往心臟科、胸腔科與腸胃科就醫未發現異常而被轉介至精神科門診,經評估後接受自律神經檢查,發現交感神經指標過高,有自律神經失調現象,醫師建議調整工作時間、規律作息、安排運動及休閒活動與教導壓力因應與放鬆技巧,約一個月後症狀顯著改善。重複性經顱磁刺激治療 改善憂鬱症另一名40歲女子,因嚴重憂鬱症辭去工作,曾使用過四種抗憂鬱藥物並規則服用,但憂鬱症狀都只有部分改善,仍時常感覺情緒低落、失眠、缺乏動力與無助無望感,接受重複性經顱磁刺激治療後,憂鬱症狀顯著改善,不再有無助無望感,2個月後情緒穩定、順利開始新工作。藍振嘉指出,世界衛生組織自1998年所發布的年度報告將憂鬱症列入21世紀三大疾病,呼籲各國重視憂鬱症對民眾健康的影響,抗憂鬱藥物為目前的主流治療模式之一,然約有1/3的患者對抗憂鬱藥物的療效不佳,重複性經顱磁刺激是嚴重型憂鬱症的最新治療模式,提供抗憂鬱藥物之外的治療新選擇。

難治型憂鬱症有救!重複經顱磁刺激助她重展笑顏

難治型憂鬱症有救!重複經顱磁刺激助她重展笑顏#憂鬱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憂鬱症是常見的精神疾患,根據流行病學調查,約有15%的人一生當中曾經受到憂鬱症的影響。憂鬱症會損害個人日常生活與社會職業功能,也造成家庭痛苦和社會損失,全球超過4%的人為憂鬱症所苦,世界衛生組織已將憂鬱症列入新世紀三大疾病之一。目前已有許多藥物與心理治療,對多數的憂鬱症患者有效,但仍有大約三分之一的患者對單一藥物效果不佳,對於這種情形,可以調整或合併不同的治療方式來促進療效。衛福部2018年已經許可使用重複經顱磁刺激來治療藥物反應不佳的憂鬱症,是目前最新核准非侵入性且安全的生理治療方式。對腦中特定區域發出強力磁性脈衝 改變大腦生理狀態衛福部草屯療養院身心科醫師呂尚恒表示,重複經顱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rTMS),透過準確定位的磁場,直接對腦中特定區域發出強力但短暫的磁性脈衝,在人腦的神經線路上引發微量的電流,藉由改變大腦的生理狀態,達到緩解憂鬱症的效果。該院2019年引進rTMS治療,有許多患者使用成效不錯,但目前健保並未給付,民眾須自費治療,是治療憂鬱症新的選擇之一。草屯療養院身心科醫師蔡昀霖表示,一名事業經營有成的陳女士,常常清晨3、4點醒後就無法再入睡,雖努力如常工作,但卻經常感到疲憊不堪。幾次工作上差錯後,開始出現情緒低落、自責及焦慮等症狀,也不再參與原本喜愛活動,經常面露愁容,甚至對家人表達人生無望的念頭,讓家人擔憂不已,因而到門診就醫。藥物無效時的新選擇 還有心理治療、正念團體等治療陳女士對於抗鬱藥物的腸胃道副作用較為敏感,抗鬱藥物的服用僅能維持在較低劑量,效果有限。經評估轉介下,除維持原先的用藥外,陳女士亦接受rTMS治療,治療後發現,憂鬱量表分數改善,代表憂鬱症狀減輕,且家屬也觀察到其表情變得比較放鬆、臉上較有笑容,自責及情緒低落的感覺逐漸消失,也恢復參與原先有興趣的活動。草屯療養院長藍祚鴻表示,醫院針對憂鬱症患者,除了藥物、重複經顱磁刺激治療之外,也會針對患者個別的心理或社會因素,安排醫師或心理師進行心理治療、正念團體治療等,希望藉由全方位的治療,縮短憂鬱症病程以及預防復發,藍祚鴻也鼓勵民眾就醫時可以多和醫師討論,依個別需要進行安排。

心愛的奶奶過世 男童脫口「想死掉」竟憂鬱症上身

心愛的奶奶過世 男童脫口「想死掉」竟憂鬱症上身#憂鬱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個性活潑開朗的小智在奶奶過世後,變得沉默寡言,上課無法專心、經常忘記帶作業回家,也出現尿床或大哭等退化行為,甚至說想跟奶奶一樣死掉,就醫後確診罹患憂鬱症。醫師提醒,兒童雖然看似沒有煩惱,但在意的事情也不少,家長要隨時注意孩子的情緒與行為,尤其在經歷重大變故後,若發現有持續異常或退化行為,要儘快到兒童心智科就醫。開朗個性變愛哭 上課無法專心還出現尿床等退化行為小智心愛的奶奶在他升國小二年級時的暑假過世了,原先開朗活潑的小智,在開學前幾天開始睡不著,常黏著媽媽哭。開學後,小智每天早上都說身體不舒服,哭著不想上學;學校上課也無法專心、下課也都只待在教室裡發呆。放學後寫作業的速度變得很慢,安親班老師發現後關心他,小智卻哭著說不會寫,也常忘記帶功課回家。有幾天小智甚至會反常地尿床或特別早起,行為異常的小智,不再嘰哩呱啦地分享學校事物,遇到一點挫折就會不耐煩地生氣或大哭;飯也吃得不多,催促他做事就又開始哭,吵著要媽媽幫忙。諸般退化行為讓父母漸漸不耐煩,開始斥責,結果小智卻說想跟奶奶一樣死掉。在學校建議下,父母帶小智到醫院的兒童心智科就診。亞東醫院精神科暨青少年心智健康中心主任林育如表示,經評估診斷後確認小智罹患了憂鬱症。因為小智的狀況持續超過三周,對於學業、家庭生活及睡眠品質的影響甚劇,與父母討論後,決定先讓小智接受藥物治療,同時請父母讓小智多休息、放鬆心情,包容他的退化,並給予鼓勵及陪伴。若不治療持續惡化 恐造成學習困難與人際障礙在合併輔導老師的遊戲治療與三周的藥物治療後,小智的睡眠品質、食欲逐漸改善,恢復以往的活力及笑容,穩定治療半年後就停藥了。林育如分享,原先父母擔心奶奶的過世會對小智的心理造成不良陰影,但經過治療後小智告訴父母,雖然想念奶奶,但已經不會想要死掉,會過得更好讓天上的奶奶放心。林育如指出,臨床上的憂鬱症在兒童間並不常見,盛行率約2%,是腦功能失調的生理疾病。目前認為失去重要親屬、被虐待/疏忽、重大生理疾病、家族病史等為發病之危險因子。若不治療持續惡化,可能會造成學業困難與人際關係破裂,進一步被誤解是懶惰、對立,對兒童的自我發展有重大影響,甚至可能使孩子產生自殺意念與行為,需早期積極介入治療。若症狀尚不嚴重,可使用心理治療與環境支持;若症狀嚴重時,則建議合併藥物治療,通常可獲得有效改善。

半數憂鬱症患者難逃二次發作 這個減壓法有解

半數憂鬱症患者難逃二次發作 這個減壓法有解#憂鬱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正念」(mindfulness)是防止憂鬱、焦慮復發的有效療法,廣泛地運用在心理、職場、教育等各種不同領域。衛福部草屯療養院過去三年期間,在門診開設過五梯次的「正念認知治療團體」,成員參加完正念團體後憂鬱、焦慮症狀獲得顯著改善,生活品質也顯著提升。有鑑於此,草屯療養院持續開辦,新的梯次將在4月7日開始,每梯次為期8周。「正念」可紓解生活壓力 也能運用在憂鬱、物質濫用、飲食障礙等疾病「正念認知治療團體」帶領人許嘉宏心理師表示,正念是一種「有意識的將注意力帶到當下,且不帶批判地觀照當下」的態度,運用在工作與生活壓力的紓解與減壓,也為許多企業人士所喜愛,近年來成為一種廣受歡迎的減壓方式。以正念為基礎的助人方法,可以運用在憂鬱與焦慮性疾患、物質濫用、飲食障礙等多種身心疾病。正念認知治療以團體治療的方式進行,透過連續八周課程,配合回家練習,成員可以培育出面對壓力的「抗壓力」,面對憂鬱情緒、負面思考的「覺察力」,以及知道怎麼做對自己最好的「自我照顧力」,達成預防憂鬱症復發的能力。許嘉宏表示,從臨床研究中發現,第一次憂鬱症發作康復後,有一半的人會經歷第二次發作,兩次以上憂鬱症發作的患者,70~80%可能再度復發。憂鬱症的復發會帶給患者相當大的情緒困擾與生活損失,「正念認知治療」有助患者提升對負面情緒與想法的覺察和處理能力,改善憂鬱情緒與負面想法之間的惡性循環。研究也發現,憂鬱症成員經過一年的追蹤,降低50%的復發率,其效果與抗憂鬱劑治療相當,甚至可以持續更久不復發。8成學員憂鬱等級明顯下降 未因治療團體結束而惡化草屯療養院一般精神科主任林俊媛醫師表示,從草屯療養院過去三年所開辦的五梯次的正念認知治療團體分析,81%成員憂鬱等級明顯下降;另外一群成員,在團體後三個月的追蹤發現,原本屬於輕度到中度憂鬱的成員,參加完團體後憂鬱程度全數下降到正常範圍,與一般人無異。團體結束後三個月的追蹤也發現,80%成員憂鬱程度仍維持在正常範圍,沒有因為團體結束後而惡化,反映出「正念認知治療」有預防憂鬱症復發的效果。草屯療養院院長藍祚鴻表示,正念簡單易學,對於個人身心極有助益,值得推廣,草屯療養院基於憂鬱症防治及健康促進,會持續開辦相關團體。

思覺失調症少年藝術創作 鼓勵憂鬱患者

思覺失調症少年藝術創作 鼓勵憂鬱患者#憂鬱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16歲的阿欽在國二時罹患思覺失調症,開始經驗到聽幻覺和不安,學業也因而中斷,求診身心科後,除了定期藥物治療,也轉介到社區復健中心持續復健,病況比較穩定後他開始藝術創作,例如版畫、羊毛氈、黏土等,創作非常豐富,並決定今年9月復學攻讀設計。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身心科主任王明鈺表示,隨著藥物調整與復健,阿欽病況慢慢穩定,也對周遭的人事能夠更加融入,常常帶他的作品與醫師分享。有一次阿欽在情人節折了紙玫瑰送給她,王明鈺深受感動「到了這種年紀,還有人送花,真的揪甘心,也很開心,更加鼓勵阿欽發揮長才多多創作或往藝術發展。」透過藝術交流 增進自我價值與利他感受 王明鈺在門診中還診治了一名因身體疾病使得工作中斷,情緒低落,陷入嚴重憂鬱的中年女性阿芳。在門診時,王明鈺以阿欽的故事鼓勵阿芳。阿芳看到阿欽並沒有被幻聽給打敗,還是不斷創作,因此被鼓舞,也把家裡珍藏的畫筆和顏料送給阿欽,鼓勵阿欽繼續創作。阿欽收到禮物很開心,除了用收到的畫筆畫了一幅畫送給阿芳,也將自己創作的比卡丘黏土送給醫院做為接受注意力訓練孩童的獎品,並決定今年9月復學攻讀設計。這一種愛的傳遞,讓患者透過藝術交流,彼此有正向發展,也是能增進自我價值與利他的感受,加強了治療效果。王明鈺把阿欽的創作掛在身心科診間,讓前來就診的患者,感受到藝術氣息,控制情緒,阿欽目前也受到鼓勵參加精神健康去污名化的繪畫比賽,希望藉此告訴社會大眾,精神疾病並不可怕,持續接受治療治療,病況終究可以得到穩定,可以正常上班上學,不是不定時炸彈。長效針劑三個月打一次 讓生活持續穩定王明鈺指出,思覺失調症較常發生於年輕族群,患者會出現妄想或幻覺等精神症狀,思覺失調症是一種大腦神經疾病,原因不明,多數以藥物治療緩解症狀和延緩惡化,目前也有長效針劑針,對不願意口服藥物的患者是一個很方便的選擇,一個月甚至三個月打一劑,讓生活持續穩定。另外,透過心理治療或是藝術創作,也可讓患者學習如何因應症狀,控制情緒,穩定病情。

憂鬱症久藥不癒 重複性透顱磁刺激術有解

憂鬱症久藥不癒 重複性透顱磁刺激術有解#憂鬱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一名罹患憂鬱症的年輕女性,嘗試過多種抗憂鬱劑的治療,但仍飽受負面想法和自殺意念困擾,且無法到學校上課。經臨床醫師建議後,患者在接受10次「重複性透顱磁刺激術」治療後,負面想法明顯減少,且自殺意念消除,順利恢復校園生活。「若我換了很多種藥物都沒效,或藥物副作用難以承受,難道就沒有別的方法治療憂鬱症嗎?」亞東醫院精神科醫師黎美嫻表示,門診中有不少向她尋求協助的難治型憂鬱症患者,這類患者通常對於藥物治療反應不佳,不但情緒無法受到控制,甚至還得飽受藥物的副作用之苦。但其實憂鬱症的治療在近幾年有新的進展,就是重複性透顱磁刺激術(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rTMS)。非侵入性治療 刺激大腦活化特定區域憂鬱症並非不知足或脆弱的表現,而是由多重生理因素(如腦神經傳導物質的失衡)、心理因素和社會環境因素所導致的疾病。黎美嫻指出,rTMS治療即是透過儀器產生磁場變化,誘發大腦微電流刺激特定腦區,以活化腦部原有的功能,平衡神經傳導物質,此療法可以有效改善憂鬱症狀並縮短病程,且為非侵入性的安全治療。大部分患者在接受憂鬱症藥物治療時,不免會擔心副作用或藥物成癮的風險,其實遵照醫師開立的藥物,成癮性極低,若副作用已影響生活,亦可與醫師討論換藥。倘若是輕微的憂鬱症狀,可嘗試使用非藥物治療方式,例如規律運動、培養良好的睡眠習慣和接受心理治療等;如果憂鬱症程度嚴重影響到生活功能、工作或課業表現、人際關係等,建議合併使用藥物治療和非藥物治療,以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多名藝人因憂鬱症走絕路 盼大眾正視憂鬱症的影響衛生福利部於2018年4月核准rTMS可用於治療藥物反應不佳的憂鬱症,提供藥物反應不佳的憂鬱症病患有更多治療的選項。黎美嫻醫師呼籲,憂鬱症是個隱形殺手,不僅造成嚴重的社會經濟負擔,也是所有疾病中造成失能的第一名。透過先前媒體的報導,也有不少藝人因罹患憂鬱症,而走上絕路,希望大家能重視憂鬱症所造成的嚴重影響。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