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憂鬱症

睪固酮低下症 誤當憂鬱症醫治反不舉

睪固酮低下症 誤當憂鬱症醫治反不舉#憂鬱症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男性朋友請當心!在台灣熟男中,平均每4人就有1人罹患睪固酮低下症,但請注意不要再把睪固酮低下症誤當成憂鬱症醫治療,小心醫治不成反不舉。提不起勁、亂發脾氣 竟是睪固酮低下症惹的禍日前一名50歲金融業高階主管,過去家庭、事業皆得意,但近半年卻老提不起勁,下班回家就窩在沙發看電視、打瞌睡,就連最喜歡高爾夫球也不去了。不僅如此,休假待在家也莫名發脾氣,對他人做的事都看不順眼,甚至亂罵家裡小狗,家人以為是憂鬱症陪同就醫,直到服用抗憂鬱藥物後對房事力不從心,出現勃起障礙後求診泌尿科,才發現是睪固酮低下症惹禍。與憂鬱症狀相似 若發現有異狀應盡速就醫檢查書田診所泌尿科吳季如醫師表示,睪固酮低下症常被誤以為是憂鬱症、或是肝功能不好,因為病人常出現心情沮喪、疲倦、體力下降、專注力下降及失眠等與憂鬱症相似的症狀。有鑑於此,在此提供男性睪固酮低下症10大症狀,供民眾參考,若出現異狀,應儘速就醫作檢查,但值得注意的是,這10大症狀並不會同時表現出來:1)性能力喪失,性行為愈來愈少或缺乏興趣,有勃起困難及射精困難現象。2)體力消退、明顯不足、不愛外出活動、不與朋友聯絡。3)情緒低潮、易怒、不易溝通、沒衝勁、意志力消沈、憂鬱症狀。4)熱潮紅、盜汗、失眠、易緊張。5)身體毛髮日漸稀疏。6)肌肉組織變得柔軟無力。7)乳房日漸增大(男性女乳症)。8)腰部、腹部及臀部脂肪增加。9)睪丸逐漸萎縮。10)骨質疏鬆、身高變矮、容易扭傷、骨折。聽信偏方反傷肝腎 醫師診治最重要睪固酮低下問題,目前仍被台灣中老年男性患者輕忽,吳季如醫師表示,臨床上常見患者尋求偏方來補充睪固酮,聽信各種誇大或是耳傳偏方,例如吃虎鞭或犀牛角來補充精力,甚至服用含低劑量的甲基睪固酮營養品,長期下來恐造成肝、腎負擔,花錢又傷身!男性若感覺自己出現老化症狀、經常力不從心問題,最好還是尋求專業醫師診斷及治療。

迷思?吃甜食會快樂? 研究:增2倍憂鬱風險

迷思?吃甜食會快樂? 研究:增2倍憂鬱風險#憂鬱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綜合報導)許多人紓壓會吃甜食、炸物、含糖飲料等高油糖鹽的食物!但研究顯示,多吃這類食物,恐越吃越憂鬱!董氏基金會營養組提醒,年節將至,不少人過年想放鬆,常大吃大喝到假期結束,但天天高油鹽糖,反而會造成憂鬱和體重負擔。芬蘭大學公共衛生與臨床營養學院最新研究發現,常吃全穀類、蔬果、莓果類、魚、低脂起司及白肉的男性,較少出現情緒低落的情況;相對的,多吃含糖飲料、香腸等加工肉製品、或甜點零食的男性,容易出現憂鬱症狀,約比前者高出2倍,提高罹患憂鬱症的風險。此外,2012年「英國糖尿病醫學期刊」芬蘭研究結果亦指出,若以全穀類取代精製穀類,並增加蔬果、低脂乳品、肉類的攝取量,3年後憂鬱指數(BDI)平均可降0.9分,顯示出健康飲食與減重有助於改善心情,減少憂鬱症狀。對此,董氏基金會呼籲,多吃蔬果、全穀等健康食物,可帶給你好心情。最佳飲食:糙米飯半碗+3蔬2果董氏基金會營養組許惠玉主任表示,過年不要餐餐高油、高鹽、高糖,恐不知不覺把憂鬱吃下肚,建議連假還是要維持均衡飲食、多吃蔬果,最好飲食方式為每天至少吃半碗糙米飯、搭配3蔬2果,並定時運動,讓年假放鬆又健康。

憂鬱症女子自行停藥 2週後復發病情更嚴重

憂鬱症女子自行停藥 2週後復發病情更嚴重#憂鬱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綜合報導)抗憂鬱藥不能自行停藥,否則憂鬱症可能會有復發的危險或是出現戒斷情形,對患者本身來說是相當危險的行為。林小姐常莫名哭泣、睡不著、吃不下,甚至無心工作,只好求助身心科醫師治療,在服用抗憂鬱藥物1~2週後,覺得症狀改善便自行停藥,沒想到1~2個星期後,所有的症狀又再度出現。大林慈濟醫院身心醫學科醫師徐鴻傑表示,服用抗憂鬱藥物後不可以隨便停藥,需由醫師判斷病人狀況、決定停藥時機與方式,才能免於憂鬱症復發,或是憂鬱症慢性化;醫師說,若是輕度憂鬱症,可以藉由心理治療、運動、飲食等方式改善,不一定要服藥;至於中度患者,憂鬱情形若已影響心理、生活功能,無法照顧自己或順利工作時,則可考慮藥物改善;而重度憂鬱症,則是一定要先服藥,以免腦部受到疾病影響,造成不可復原的傷害。憂鬱症患者停藥先請教醫師徐鴻傑強調,憂鬱症是可以治療的疾病,且大部分的病人用藥改善病情後,若有遵照醫師指示逐步減藥,大多可以順利停藥且不會有成癮的危險,但服藥期間需有足夠療程,才能達到治療效果,否則會有復發的風險。但有些民眾擔心藥物會傷肝腎,常在自覺病情改善後自行停藥,雖剛停藥時不會造成影響,但過了2~3週或1個月,就可能復發,甚至有些患者停藥2~3天後出現戒斷症狀,如噁心、頭暈、煩躁、失眠等,若重新開始治療療程,不僅延宕治療,更可能因而造成憂鬱症慢性化。徐鴻傑醫師叮嚀,憂鬱症患者要成功減藥甚至停藥,除了遵照醫師指示用藥外,還要考量有些藥物減藥的速度不能太快,否則容易出現戒斷症狀,需由專業醫師來做評估,民眾切勿自行停藥;減藥過程中,仍要注意規律生活作息、不熬夜、多運動,讓過程更加順利。

乳癌女性切除雙乳 1/4罹患憂鬱症

乳癌女性切除雙乳 1/4罹患憂鬱症#憂鬱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綜合報導)乳癌已是大眾較瞭解且能控制的疾病,死亡威脅已大為降低,但對於因乳癌切除乳房的女性而言,其身體與以往不同,容易造成心靈上的損傷,這時若能有更妥善的治療,讓身體更加完整,可能會讓女性較為舒坦,乳房重建或許是值得考慮的選擇。根據調查,乳房全切除的女性,4個就有1人罹患憂鬱症,覺得自己不再完整。因乳癌導致乳房全切除的羅小姐就表示,她每天哭到睡著、睡到哭醒,不敢游泳、洗溫泉、跳韻律舞,甚至不敢讓先生看到赤裸的身體。台灣近幾年乳癌罹患人數不斷攀升,且有年輕化趨勢,比歐美好發年齡還年輕10歲,已高居國內女性癌症第一名。但因缺少正確觀念,使得因乳癌接受乳房切除手術者,只有5.6%的人接受乳房重建,整整落後美國8倍之多。捍衛身體完整性 可考慮重建乳房為此,澄清醫院整形外科魏經岳醫師表示,乳癌患者要有正確的認知,因為身體病了,所以要更加寵愛自己、捍衛自己身體的完整性,有權利要求最完整的治療、拒絕療法所帶來的殘缺身體和破碎心靈。黃建國醫師也表示,乳房重建手術時機因人而異,可分為立即手術或延遲手術,但他們認為立即手術是最理想的,因為在乳房切除同時立即重建,不但可減少另一次手術,減少疼痛、費用,更重要的是效果最好,因為在乳房切除時可保留較多皮膚,讓重建後更能接近原來乳房。乳房重建手術是希望透過迅速修補組織的缺損,進而恢復心理上的信心,這僅是其中一項治療方法,病患可依本身狀況與期望,與醫師作瞭解溝通,讓術後生活品質更佳。

醫訊/趕走壞心情~淺談憂鬱症

醫訊/趕走壞心情~淺談憂鬱症#憂鬱症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不開心,不開心 晚上睡不著 早上睜開眼 就什麼都提不起勁 我到底怎麼了 有誰可以告訴我呢? 答案就在這堂課喔。為此,癌症希望基金會特地舉辦「趕走壞心情~淺談憂鬱症」,特邀請呂錡濡臨床心理師主講,參加對象為大腸癌病友及家屬。需事先報名,活動內容日期時間人員設備項目規則流程名額地點辦法等以主辦單位最新訊息為準,因此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再做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當天請自備喝水容器。名稱:趕走壞心情~淺談憂鬱症時間:102年10月26日(六)上午10:00~11:30地點:基金會台北希望小站(高雄左營區翠峰路22號)洽詢:07-581 0661轉116 李護理師 

董氏基金會跨海分享 健康睡眠遠憂鬱

董氏基金會跨海分享 健康睡眠遠憂鬱#憂鬱症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李玟瑾/綜合報導)「健康睡眠,遠離憂鬱」是今年浙江省寧波市抑郁症篩檢日的主題,董氏基金會前往分享臺灣經驗,分享各式憂鬱症防治文宣,並以兩岸上班族皆面臨激烈的競爭,職場壓力問題嚴重為例,說明其中最常出現的狀況就是失眠,而失眠可能影響生活並且罹患憂鬱症機率較高。睡眠品質 影響罹患憂鬱症機率董氏基金會鼓勵寧波市民透過練習「腹式呼吸」、「肌肉放鬆」來緩解壓力,提醒當地民眾,有睡眠問題,罹患憂鬱症機率較高。應保持規律運動、規律睡眠以及適時地放鬆,才能擁有良好的生活品質,不憂鬱。運動、靜坐、太極 可改善失眠董氏基金會心理健康促進諮詢委員朱英龍,特別表示失眠的情況必須積極地利用一些方法去改善,從日常規律作息的養成,或透過個人喜好的運動方式漸漸去調息,甚至可以用老祖宗的方式:練習靜坐、坐禪、太極拳等,都可逐漸改善失眠的狀況。 

以為憂鬱症 竟然是更年期作祟

以為憂鬱症 竟然是更年期作祟#憂鬱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王姓婦女常因為燥熱、失眠、而與家人吵架,情緒不穩,情況遲遲未改善,家人懷疑是憂鬱症而帶她至精神科就醫。經過精神科醫師問診之後,發現她還有月經不規則及盜汗的現象,因此建議她到婦產科就診,經由抽血檢查才發現竟然是更年期作祟。成大醫院斗六分院婦產科梁玉玲醫師表示,更年期因為體內女性荷爾蒙的減少,有些女性會出現一些不適的現象,如熱潮紅、盜汗、心悸、失眠、陰道萎縮、憂鬱等稱之為更年期的症狀。更年期在先 停經在後生理性停經大約發生在年紀45~55歲左右,從最後一次月經算起,一年以上不再有月經,即可稱為停經。一般症狀有:熱潮紅、盜汗、心悸、失眠、食慾不振。通常有5成多的人症狀會持續1~5年,更有2成以上的人症狀可持續5年以上。梁玉玲醫師也提到,要改善更年症可先從改變生活型態做起,例如增加鈣質攝取(牛奶、小魚乾、豆類食品及深色蔬菜);如有需要,可再依醫師指示服用鈣片。而煙、酒或碳酸飲料(可樂、汽水)會妨礙鈣質吸收,應多避免。適度的戶外運動與日曬,選擇適合自己運動或參加運動團體,一方面較能持之以為恆,同時也能拓展人際關係。 

樂閱讀/植物要種在哪裡比較好呢?

樂閱讀/植物要種在哪裡比較好呢?#憂鬱症

「適得其所」,幫植物找到最適合的種植地點!不管種植什麼種類的植物,首先就是要了解它們的特性及需求,擺在最適合的地方,才能健康成長。如果將全日照植物種在室內陰暗的地方,當然會長不好。依據地點,選擇適合的植物,才能活得久/大家應該改變「植物應該種在哪裡?」的疑問,而是以「我想在哪裡種植物」來思考,設定好種植的地點後,再選擇植物的種類,才能避免將植物種在錯誤的環境裡。1)營業場所、辦公室內環境條件/長時間有人工光源與空調系統。因為空調容易乾燥,選擇對溼度較不敏感的植物,例如:大部分的觀葉植物、非洲菫、常春藤都很適合。2)浴室、廁所環境條件/潮溼、人工光源不定。廁所或浴室除非有對外窗,能通風又有自然採光,否則不建議種植植物。若是有自然採光,可以種植觀葉植物,潮溼環境有利於植物生長。3)頂樓環境條件/日照充足。頂樓通常環境條件很符合大多植物的需求,但是建議不要種植大型植物,避免被強風吹倒掉落而有安全疑慮。4)一般居家室內環境條件/易悶熱且陰暗。一般居家室內適合放置耐陰的觀葉植物或花卉。像是觀音蓮、粗肋草、椒草、山蘇等等。5)陽台環境條件/通風良好、大多是斜射光。陽台是一般都市公寓大樓環境最好的種花場所,有很好的通風以及明亮的光線,但要注意陽台方位不同,光線強弱有很大的差異,如果能因地制宜選擇合適的植物,將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作者/陳坤燦)(摘自/新手種花100問/貝果文化)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