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憂鬱症

沮喪又無力!孕期憂鬱症發生率約10%

沮喪又無力!孕期憂鬱症發生率約10%#憂鬱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正安胎待產的準媽媽小靜哭著說:「我沒有想到只是單純的懷孕竟會讓我這麼無助。什麼事都不能做,讓我很沮喪無力」慈濟醫院精神科醫師王慧懿提醒,產後憂鬱不是產後才會出現,孕期憂鬱症發生率約10%,迎接新生命到來的同時,也別忘了多多關心準媽媽。王慧懿醫師表示,孕期憂鬱症與懷孕的症狀相似,如出現情緒低落、明顯對事情失去興趣、沒有節食但體重下降或突然上升超過原本體重的5%、嗜睡或失眠、動作遲緩或因不安活動量增加、疲憊或失去活力、無價值感或過於強烈或不適當的罪惡感、無法有效地思考,注意力不集中或猶豫不決甚至反覆不斷有自殺想法、計畫或行為等症狀,都是孕產憂鬱的重要指標。憂鬱評估量表 幫助媽咪遠離壞情緒而衛生局表示,孕期及生產後的一連串過程中,要面對身心重大改變,特別是荷爾蒙的改變,情緒難免會有起伏,千萬別將情緒隱藏起來,可與先生、及家人有充分的分享與溝通,家人對於孕產媽媽的負向情緒也要保持體諒,隨時共同分攤育兒的辛勞,也不妨尋求醫療專業協助。因此衛生局今年特別為準媽媽們製作「快樂媽咪有方法」孕期產後憂鬱評估量表,可到衛生局網站或醫療院所婦產科索取。若檢測總分大於等於13分,或檢測項目中「我曾經有想傷害自己或小孩的念頭」,建議尋求醫療專業協助。

樂閱讀/嗅覺差的人 容易罹患憂鬱症?

樂閱讀/嗅覺差的人 容易罹患憂鬱症?#憂鬱症

把香草和巧克力的香味噴灑在紐約的地鐵中,發現原本的推、擠、吵架的事件少了很多。如果正向氣味會引發正向情緒,何不來鼓勵老百姓種花呢?朋友多年前因車禍,傷了大腦,失去了嗅覺,想不到嗅覺的喪失導致嚴重憂鬱症,使她數度進出精神病院。我們一般都認為嗅覺不重要,美國的醫生協會在《永久性傷害評估手冊》中,對失去視覺對生活品質的影響定為85%,對失去嗅覺只定了5%。好像眼睛也看得到,耳朵也聽得見,還能說話,人生應該就不會有什麼抱怨了,殊不知嗅覺跟情緒有直接的關係,大腦中處理嗅覺和情緒的地方是在一起的,兩者關係比大腦任何兩個地方的關係都密切。臨床上,失去嗅覺容易引起憂鬱症;有憂鬱症的人嗅覺也不靈光,若把老鼠的嗅腦切除,結果這隻老鼠就不吃、不喝、不動,對原本喜歡的玩具沒興趣,活像一個憂鬱症的人。嗅覺也是五種感官中唯一不經過中途站,直接到杏仁核的一個感官。杏仁核是大腦中掌管恐懼、憤怒等負面情緒的中心。我們都有這種經驗,愈怕狗,狗愈來找你;你很有自信地騎上馬,馬就聽你指揮,動物可以「聞到恐懼」。事實上,我們對嗅覺的依賴很深,若把眼睛矇起來,鼻子塞起來,我們吃不出蘋果和洋蔥的差別,從這裡就可以看到嗅覺的重要性了。失去嗅覺的人表面上看起來很正常,但是他的生活品質卻全都改變了,再好的山珍海味,聞不到香氣時,味同嚼蠟;聽得見鳥語,聞不到花香時,春天的樂趣少了一半。氣味會影響情緒,而情緒會影響行為,這是我們前所未料的。嗅覺是提取記憶最好的線索,也對潛意識行為有很大影響力。有個實驗給受試者做一些很難解的題目,在這同時,釋放出杏仁的氣味,隔了一週後,再把學生找回到實驗室,這次給的題目比上次容易多了,但是在聞到跟上次一樣的杏仁味時,很多學生對稍難一點的題目就立刻放棄了,好像他已經把困難不會解跟杏仁味畫上了等號,聞到這味道就想起來上次的挫折,就放棄了。杜克大學的實驗者把香草和巧克力的香味噴灑在紐約的地鐵中,發現原本的推、擠、吵架的事件少了很多。如果正向氣味會引發正向情緒,那麼現在台灣社會這麼暴戾,我們何不來鼓勵老百姓種花呢?當大街小巷都是花團錦簇,家家戶戶窗口飄送出來的都是花香而不是吵架聲時,人民的生活會不會快樂一點呢?(本文作者/洪蘭)(摘自/學會思考:創造樂在學習的人生/天下雜誌出版)

全台憂鬱人口逾百萬 青少年、老人最嚴重

全台憂鬱人口逾百萬 青少年、老人最嚴重#憂鬱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現代人生活步調緊湊,面對來自四面八方的壓力,得到憂鬱症的人也越來越多。而憂鬱症是一種常見的精神疾病,其中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得到憂鬱症,一般認為這是因為女性有月經、懷孕、更年期等女性荷爾蒙分泌失調的情形。在台灣15歲以上民眾8.9%有中度以上憂鬱,5.2%有重度憂鬱。而年齡65歲以上8.4%重度憂鬱,其次15~17歲6.8%重度憂鬱,估計憂鬱人口逾百萬人。 2週以上持續憂鬱即要注意南投縣衛生局指出,當遇到挫折,或是遭受重大打擊時,會使我們心情低落,而每個人都有不愉快的時候,當下什麼事都不想做,但當下很難分辨這是單純的一時憂鬱、意志消沉,還是真正的憂鬱症。一時的憂鬱與憂鬱症,最大的不同在於,憂鬱心情持續的時間長短與生理症狀。得到憂鬱症,會長時間(2週以上)幾乎每天總是會有憂鬱、心情沉重、不安、整天無精打采等徵兆。 在生理方面,會出現睡眠障礙、倦怠感、疲勞感、頭痛以及沒有食慾等身體症狀,假如有以上症狀,卻找不出上述使自己生病的原因,就有可能是罹患了憂鬱症。憂鬱症通常還會伴隨著其他精神疾病,例如焦慮症、壓力症候群、躁鬱症、精神分裂等,這些通常會隨著憂鬱症一起出現。

憂鬱症帶走羅賓威廉斯 醫:戲劇型人格情緒起伏大

憂鬱症帶走羅賓威廉斯 醫:戲劇型人格情緒起伏大#憂鬱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採訪報導)「啟幕時將歡笑送到觀眾眼前,落幕時將苦悶留給自己。」喜劇泰斗羅賓威廉斯昨日因憂鬱症自殺身亡,震驚好萊塢,也留給全世界無限惋惜。其實從過往的新聞也時有所聞,不難發現諧星在螢幕前帶給觀眾歡笑,但私底下卻常隱藏不為人知的苦悶憂鬱。戲劇型人格者 情緒起伏大根據英國研究顯示,喜劇演員的自殺率較高。但精神科楊聰財醫師表示,學理上是有可能,但不能說是有絕對的關聯性。理論上演員、小丑這類擁有戲劇型人格者,較容易有情緒起伏方面的問題產生,因為此種精神人格會以誇張的表演方式呈現自己,也比較喜愛美光燈及眾人的目光聚焦在自己的身上,所以當過去的光環不再、美光燈較少的時候;便很容易出現挫折失落的憂鬱情緒。正確紓壓為首要因此如何紓發情緒,才是遠離憂鬱的關鍵,一般來說的抒發方式有好壞之分,好的方式就是利用運動、說出自己的心情、唱歌或者一周挑一天寫下今天讓自己感到快樂的事,都是不錯且正向的方式。但有些人會以不好的管道抒發,如使用毒品、菸酒、飆車等方式,恐將使自己陷入一個更加憂鬱的惡性循環中。最後楊聰財醫師也提到,不管是明星或一般人,在生活中都會面對許多大大小小的壓力;由此可見,並不是只有喜劇演員才會對生活倍感壓力,最重要的是當壓力來臨時,如何正面看待並以正確的紓壓管道排解!

樂閱讀/日曬15分鐘 預防骨質疏鬆、癌症、憂鬱症

樂閱讀/日曬15分鐘 預防骨質疏鬆、癌症、憂鬱症#憂鬱症

許多年長者因為外出次數減少,連帶地晒太陽的機會也變少了。日晒不足帶來的常見問題,就是骨質變得脆弱的骨質疏鬆症。為促使人體吸收構成骨頭的鈣質,維生素D是必要的營養素。人體可利用陽光中的紫外線,合成人體所需的維生素D。因此日晒不足者的骨頭會較為脆弱,並且容易發生骨折。相信有許多人,都認為「每天攝取牛奶或優格,可讓骨格更加穩固健壯」。然而,真正能夠預防骨質疏鬆症的不是乳製品,而是運動及日光浴。相反地,有專家指出過度攝取鈣質反而對身體有害。事實上,全球骨折發生比例最高的地方,竟然是鈣質攝取量最多的美國、紐西蘭、英國及北歐等地。徹底顛覆傳統認知─鈣質攝取不足就會造成骨頭脆弱化,這種現象就稱為「鈣矛盾論」(calcium paradox)。該理論當中,扮演「鈣質小偷」並造成人們容易骨折的物質,為砂糖、肉類及魚類等酸性食物。簡單地說,當攝取過多的砂糖或動物性蛋白質,造成體質傾向酸性時,人體會為了取得酸鹼平衡而從骨頭當中奪走鈣質。由於乳製品也是榜上有名的「鈣質小偷」,因此我認為應該盡量避免攝取。二次世界大戰前的日本人,接觸肉類或乳製品的機會相當少,但卻幾乎不見骨質疏鬆症患者。因此,預防骨質疏鬆症的關鍵,就在於過往少魚少肉的生活習慣。首先,請增加日晒的機會,並經常活動身體。除此之外,盡量減少乳製品與動物性食物,提醒自己多攝取生菜、水果、糙米、菇類、海藻及大豆等食物。有研究報告指出,美國緯度愈高且日照時間愈短的地區,居民的癌症罹患率就愈高。該報告也認為,紫外線曝晒不足,造成居民體內維生素D合成量下降,可能是引發癌症的主要原因。除此之外,與日照不足關係密切的疾病還有「冬季憂鬱症」(編按:季節性情感障礙,憂鬱症狀出現的時間和季節有關連:秋冬之際出現,春暖花開時就消失)。據說在高緯度的挪威,一到日照時間短的冬季,罹患冬季憂鬱症的患者就會增加,甚至成為嚴重的社會問題。另外也有人指出,現在的孩童不太喜歡戶外活動,連帶曝晒日光的時間也減少,造成維生素D不足引起孩童骨折的病例不斷增加中。請將陽光視為維持健康所必需的營養素之一,養成在有陽光的日子裡,每天晒約十五分鐘的太陽。(本文作者/長田裕)(摘自/三指揉臉操,初老延後20年/大是文化出版)

樂閱讀/問問自己:為什麼這麼愛生氣?

樂閱讀/問問自己:為什麼這麼愛生氣?#憂鬱症

有個朋友曾告訴我,當不斷弄壞機器、家用品時,一定是自己內心有著什麼樣的情緒。至於究竟是什麼,他認為是「憤怒」。自己沒注意到而內心帶有「憤怒」時,就會成為破壞王。當憤怒發生時,就是對某些事懷抱著不滿,因而感到生氣。有時,是對於自己的無能為力感到生氣。雖然,外表看不出來在生氣,其實內心對於自己為什麼這麼沒用而感到憤怒。這樣的憤怒,我們可能都盡力不讓它爆發。就我的經驗而言,只要開始和自己內在厭惡的部分戰鬥,一定會發脾氣。不過,只要我自問自答:「這股怒氣,究竟從哪裡產生的?」即使得出模糊、大概的理由,只要能發現原因,就能安撫自己,設法控制情緒。【醫師這樣說】以往的研究認為,有憂鬱症的人會壓抑其憤怒感覺;但根據最新研究發現,有憂鬱傾向的人會比平常人顯得容易憤怒與產生敵意,尤其會以言語及行動表達他們的憤怒。因此,情緒低落、容易哭泣,雖然是顯著症狀,但是憂鬱症影響的絕對不只是「心情不好」而已。還包含憤怒情緒、幾乎每天覺得疲累、胸悶、心悸、腸胃不適、肌肉緊繃或痠痛、骨頭關節痠痛、頭痛、胸痛、頭暈等症狀,千萬不可輕忽。(本文作者/藤臣柊子)(摘自/原來,我得了躁‧鬱症/大是文化出版)

身心都疲累!失智症照顧者2成患憂鬱症

身心都疲累!失智症照顧者2成患憂鬱症#憂鬱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這半年來,我的睡眠品質很差,又時常要應付長輩的突發狀況,搞得我心神不寧!」40歲的吳小姐因長期照顧2位罹患失智症的長輩,半年前出現失眠、憂鬱的症狀。失症智病患累垮家人的事件屢見不鮮,台北慈濟醫院身心科黃長治醫師表示,照顧者常被稱為失智症的「隱形」受害者。因此照顧者一定要調整自己,尋求協助,以減輕壓力,因為沒有健康的照顧者,就沒有健康的病人。據家庭照顧者關懷協會調查發現,失智症的家扶照顧者8成是女性,其中有20%照顧者2年後罹患憂鬱症,87%慢性精神耗弱;照顧者平均每天照護的時間達13.55小時,連續睡眠時間不到4小時。照顧者照護品質 影響病人病情現今吳小姐和罹患失智症的2長者都成了身心科的病患。黃醫師表示,失智症患者從發病到死亡,病程約八到十年,甚至有些長達十五年,在漫長的照護歷程中,其實有不少家屬會有放棄照顧的念頭。照顧者要了解在面對照顧失智症者全天候的身心壓力下,產生挫折、生氣、焦慮、憂鬱等情緒反應是正常的,因此要尋找抒發情緒的管道,減輕心理壓力。另外,黃長治醫師指出指出,照顧失智症病人需要極大的愛心及耐心,主要照顧者照護品質的好壞往往會影響病人的病情。如果病人的狀況不佳導致照顧者心力交瘁而影響照護品質,會讓病人狀況更不好而形成惡性循環,應適時的尋求專業的醫療幫助可以讓病人的狀況穩定,減輕照顧者的壓力。

樂閱讀/治療憂鬱症 非「藥」不可?

樂閱讀/治療憂鬱症 非「藥」不可?#憂鬱症

對治憂鬱症有整體或另類療法嗎?有些父母對於治療憂鬱症有另類療法感到鬆了一口氣,有些父母則持懷疑的態度。「維他命就可以幫助憂鬱症孩子?我怎麼知道維他命是安全的?」已經有研究開始找出可以改善腦部因憂鬱症而產生運作困難的關鍵微量元素。這是一個快速成長的研究領域,基於另類療法的主題龐大及本書聚焦在心理治療,我不在此做深入的討論。但是在整體療法上有兩個很重要的發現,一個是ω3脂肪酸,另一個是維他命B12,對於治療憂鬱症有助益。但在真正決定使用這種療法前,請務必和醫師討論。ω3脂肪酸/以前老祖母的方法又開始流行了,爸媽逼我們喝的魚肝油又重新受到重視了。許多研究顯示魚肝油對健康有許多益處,包括治療憂鬱症。我們的大腦需要幾種特殊的不飽和脂肪酸來建構腦細胞以促進認知功能。我們可以藉由食用魚油、鮭魚、亞麻子油、核桃、黃豆來攝取ω3脂肪酸。健康專家建議ω3脂肪酸和ω6脂肪酸的攝取比率為1:4。但因為我們高飽和脂肪的飲食,ω6攝取量是ω3的11到30倍。實驗顯示:有憂鬱傾向的動物身上,ω6存在比例較ω3高出很多;建議多攝取ω3有助於降低ω6。研究顯示,6到12歲的兒童攝取ω3至少一個月以上者,憂鬱症的症狀大幅明顯改善。也有其他研究顯示成人對抗憂鬱劑沒有反應時,攝取ω3脂肪酸有助減低憂鬱症狀。維他命B12/維他命B12維護神經細胞的健康及生長,保護紅血球。憂鬱症的疲累、沒有力氣、沒有胃口可能是因為維他命B12不足所引起。維他命B群對動機、心情、歡愉的經驗與認知能力的運作非常重要。最富維他命B群的食物有蛤蜊、肝臟、營養強化的早餐穀片和魚。在芬蘭有一項很有前景的實驗顯示:飲食中攝取高維他命B12的憂鬱症患者在六個月後的追蹤檢查顯示,情況較攝取低維他命B12的憂鬱症患者較好。因為維他命B12存在於肉類和魚類中,吃素的孩子比較容易有維他命B12不足的現象。(本文作者/塔瑪‧謙斯基)(摘自/每天存一點好情緒,陪孩子練習不悲觀/遠流出版)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