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

氣喘患者冬天路跑 必要措施不可少!

氣喘患者冬天路跑 必要措施不可少!#咳嗽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運動可以紓壓、解鬱,也對健康很有幫助,但對氣喘患者而言,懂得慎選運動種類與環境、做好充足準備,卻比什麼都重要!尤其是這幾年路跑熱門,許多氣喘患者都有疑問,到底能不能跑?如果要跑,該注意什麼?路跑慎選環境 空氣品質差、過敏原及冷空氣皆為氣喘元兇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胸腔科主治醫師曹世明指出,氣喘患者在沒有急性發作期時,一般是可以路跑的,但由於路跑是激烈運動,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氣交換,過敏性氣喘的患者若處於空氣品質不佳、有大量過敏原、或是冷空氣的環境下,就容易誘發氣喘的發作。曹世明解釋,過敏性氣喘患者如果在冬天跑步,因為冷空氣會刺激氣管收縮、加上運動會使身體發熱,而運動後鼻腔內的溫度又會下降,忽冷忽熱下,就容易引起過敏反應。此外,也有人會對花粉、空氣中的塵螨過敏,因此建議,要特別避免夜跑(晚上PM2.5較高)及晨跑(冬天乾冷空氣),也就是需特別注意運動的環境才行。針劑生物製劑降低過敏反應 已有健保給付環境因素會導致過敏性氣喘的發作,因此平日的保養與控制得宜,才能享受運動的好處。曹世明說,有70%-80%的氣喘患者使用吸入型藥劑就能控制得很好,但有20%的氣喘患者,即使用到高劑量的口服類固醇仍無法控制時,就稱為嚴重性氣喘。針對嚴重性過敏型氣喘,目前已有針劑的生物製劑藥物可使用,透過一個月施打一至兩劑,降低患者過敏反應,也提醒在接受治療前先經過專業醫師的評估、建議,並注意可能潛在的副作用。曹世明表示,目前生物製劑已有健保給付,申請時同時也要抽血檢驗過敏抗體的IgE(免疫球蛋白)指數,「從臨床上的使用經驗上來看,指數越高者使用,效果越好。」但他也提醒,即使是用生物製劑,仍無法根除過敏體質,患者還必須配合改善生活周遭的致敏環境,且藥物仍需繼續使用,但能減少類固醇的使用。曹醫師呼籲,冬天過敏型氣喘患者要運動時,最好選擇至溫水游泳池游泳或戴著口罩騎車,或者是採室內跑步機的方式,但千萬不要因為害怕發作而不做運動。更重要的是,「做任何激烈運動前,可以先使用吸入型藥物,對肺功能保護會很有幫助。」總之,嚴重過敏型氣喘患者,平日必須做好保養與控制,運動前也需妥善準備,避免在空氣汙染嚴重的路段或時段運動,以免對健康造成威脅。

冬季酷酷嗽 是感冒還是過敏型氣喘?

冬季酷酷嗽 是感冒還是過敏型氣喘?#咳嗽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國外研究報告顯示,冬天是氣喘發作的盛行期,尤其是平日保養控制不佳的氣喘患者,初冬會因日夜溫差大,而容易出現急性發作,危險性高。只是,這個季節同時也是感冒流行季節,該如何分辨咳嗽是感冒症狀,還是氣喘發作?感冒、氣喘辨認不易 階梯式治療控制氣喘症狀桃園醫院胸腔科主任兼內科部主任李世偉醫師指出,一般感冒症狀通常六、七天就會緩解,但氣喘是氣道發炎,如果沒有積極處理治療,不容易改善,會持續兩周甚至以上,且除了咳嗽以外,還會伴隨有呼吸困難、胸悶、喘鳴聲等症狀,且在夜間更為明顯,並具變異性。「很多人以為只要有喘就是氣喘,其實不然,所謂的喘是只要聽到喘鳴聲及咻咻聲,但咻咻聲卻不一定是氣喘,因此,臨床上會做些客觀性的檢查,如肺功能測試、觀察家族史、疾病史等,以判斷是否為氣喘發作。」在氣喘的治療指引上,目的是要能控制症狀、維持患者生活品質並降低死亡率。而在治療上皆採階梯式,一般分為五個階段。李世偉醫師說,通常會來門診就醫的患者都有症狀且具持續性,治療上會先以吸入型類固醇及長效型支氣管擴張劑為主,這屬於第三階段的治療方式;但若使用上述兩者藥物仍控制不佳時,劑量會加重,就屬於第四階段的治療。生物製劑改善過敏型氣喘 健保給付一大福音通常,九成以上患者在第四階段就能得到很好的控制;但有約5%至10%的患者是屬於嚴重型的患者,即使使用高劑量的藥物也無法控制,而必須使用口服類固醇或其他種類的氣喘擴張劑,也就是第五階段的治療。不過,如果是屬於過敏型的氣喘患者,也可考慮在專業醫師的處方下使用生物製劑,來減低口服類固醇的使用。李世偉醫師表示,臨床上使用生物製劑的患者,除了可有效控制氣喘、降低類固醇使用,副作用少外,也對蕁麻疹等異位性反應有效,且目前已有健保給付,實為一大福音。李醫師提醒,冬天天氣變化大,胸腔科門診早已出現不少呼吸道患者前來就診。由於很多氣喘常是以慢性咳嗽為主要表徵,因此除了要高度警覺是否為氣喘發作外,平日更要著重保養,尤其是過敏型患者,必須特別注意避免接觸過敏原,並在天冷或霾害嚴重時戴上口罩;而符合施打流感疫苗的族群也建議施打疫苗作為保護;此外,自我監測也相當重要,也可以自行填寫自我評分表當做居家控制的參考,如此才能達到全面性的症狀控制。

長期酷酷嗽 是感冒還是氣喘?

長期酷酷嗽 是感冒還是氣喘?#咳嗽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採訪報導)時序進入冬季,氣溫也逐漸下降,民眾如果出現咳嗽、流鼻涕、鼻塞等症狀時,除非是流行性感冒,否則頂多七天就可大致恢復;但對本身有過敏性體質的人來說,卻可能將面臨與即將來襲的氣喘抗戰。感冒、氣喘分不清?醫:症狀若拖太久就需注意高雄長庚醫院呼吸胸腔內科主任吳沼漧醫師表示,「氣喘患者導致急性惡化的兩大原因,除了過敏原外,就是病毒感染了。」至於為何溫差會導致氣喘發作,他解釋,氣喘患者因長期處於發炎狀況,冷空氣容易刺激支氣管,因此對溫差變化特別敏感。尤其,一旦不幸染上感冒,更容易令氣喘惡化。要如何區分感冒還是氣喘?吳沼漧醫師說,感冒跟氣喘兩者環環相扣,如果感冒拖太久,伴隨有呼吸困難、喘鳴聲或胸悶時,就是感冒引起的氣喘發作,而這也是典型的氣喘症狀,他提醒,如果出現慢性咳嗽的情形超過兩周時,就要懷疑可能是氣喘在作祟。類固醇治療副作用多 生物製劑減緩過敏症狀對於過敏性氣喘的臨床治療,原則上是採階梯式治療,依據氣喘的控制程度給予治療方針,目前藥物分為長期服用的吸入型類固醇及發作期間暫時服用的支氣管擴張劑。「通常95%的患者可用前四線藥物就能達到控制,只有5%的嚴重型患者,在控制不佳時,會使用第五線的口服類固醇治療。」吳沼漧醫師指出,對於嚴重的過敏型氣喘患者,第五線藥物目前已有生物製劑可用,「生物製劑能減緩發作、也可減少口服類固醇的劑量,也能改善過敏症狀如過敏性氣喘、蕁麻疹等。」對於嚴重型氣喘患者,過去多採取類固醇治療,但副作用多,且改善疾病的效果並不顯著,如今生物製劑在對抗過敏性氣喘可做治療,有臨床實驗證明,患者使用四個月後肺功能相對改善。不過在接受治療前還是提醒民眾要經過專業醫師的評估、建議,再進行施打,並注意可能潛在的副作用。吳沼漧醫師提醒,目前氣喘用藥尚未達到「改變體質、根除氣喘」的目的,因此,除了積極處理、儘快消除發炎症狀、遵醫囑持續用藥外,也需做好平日保養,包括保持環境整潔、避免接觸過敏原、在溫差大的季節,記得穿著保暖、維持良好的生活作息及採取「地中海型飲食」等,另外,在流感季節,最好可施打流感疫苗,以免受病毒感染而誘發氣喘發作。

男嬰咳嗽像狗吠 急性哮吼作祟

男嬰咳嗽像狗吠 急性哮吼作祟#咳嗽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換季氣溫多變,幼兒須留心感染哮吼!一名1歲大的男嬰,有咳嗽、發燒等感冒症狀,沒想到夜晚更出現無法入睡、呼吸急迫、哭不出聲音等情況,讓家長感到怪異的是,還聽到孩子咳嗽像狗吠的聲音,到醫院求診,醫師確診為急性哮吼,經由治療,住院後解除危急病況後已返家休養。寒流來襲氣溫驟降,天氣又濕又冷,呼吸道感染的患者增加,其中嬰幼兒就醫患者也變多,進入12月以來,小兒哮吼症更是比以往增加了4倍!童綜合醫院小兒科高佳慧醫師表示,哮吼症是由副流感病毒所引起的阻塞型上呼吸道急症,會造成氣管及支氣管發炎、喉頭腫脹,當氣流經過發炎的聲帶時,會發出很大的呼吸聲,而且呼吸會變得困難、窘迫;咳嗽時,聲音沙啞,並會發出狗吠似的咳嗽聲及哮鳴。偏愛6個月~3歲嬰幼兒 嚴重會沒命!而因為6個月大到3歲之間的嬰幼兒,呼吸道較短且直與呼吸道軟骨發育未成很容易塌陷、加上抵抗力相對較弱所以容易遭病毒感染而引起發炎腫脹。他指出,哮吼症通常發生的又快又猛,嚴重者到了半夜,可能會出現胸骨上端、肋骨間、及肋緣凹陷,鼻翼搧動、呼吸道阻塞等現象,甚至可能呼吸衰竭死亡。高醫師也呼籲,由於哮吼病毒是經由空氣與飛沫傳播,預防的方式就是避免出入公共場所,並不要接觸疑似感染患者,盡量戴口罩與勤洗手;有過敏體質的嬰幼兒,更要注意保暖避免病毒上身,若孩子有任何異狀就要立即就醫。

狗狗突嚴重咳嗽、食慾不振 竟染心絲蟲症晚期

狗狗突嚴重咳嗽、食慾不振 竟染心絲蟲症晚期#咳嗽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寵物心絲蟲症透過家蚊媒介傳染,一旦感染會對狗狗的心肺系統造成傷害,曾有一隻長期住在陽台的5歲黃金獵犬,平時活力十足,因為嚴重咳嗽,且食慾不振而就醫,由於飼主認為家中沒有蚊子,沒有意識到可能是心絲蟲症,經篩檢發現已是心絲蟲症後期,飼主才因未即早發現而感到相當愧疚。3成感染心絲蟲無症狀 未及時治療恐致死研究調查發現,高雄地區較常將寵物養在室外,狗狗感染心絲蟲症的盛行率也較全台平均高出1.5倍,獸醫師馮建中表示,即使寵物住在室內也有可能無意間被叮而感染。他提醒,唯有進行心絲蟲篩檢,才能確認寵物是否感染,讓醫師與飼主都能更了解寵物的健康狀況,對症治療。心絲蟲初期並無明顯症狀,高雄地區有超過3成已感染的犬隻沒有症狀,感染中期可能會出現咳嗽、呼吸困難等典型症狀,平時若有以上症狀,即有高達8成機率可能已感染心絲蟲,若飼主沒有意識到寵物染病,可能會讓病情惡化,最嚴重還會導致休克、死亡。四合一篩檢 8分鐘檢查6種傳染病獸醫師馮建中提醒飼主們,無論是否發現症狀出現,都應該定期篩檢,而出現症狀時,更應立即篩檢,避免造成遺憾。建議能夠遵循美國心絲蟲協會的指引,幫助寵物們對抗心絲蟲症,每年定期篩檢,每月定期服預防藥,若感染則即時就醫治療。雖然臨床上有許多治療心絲蟲症的方法,但每隻寵物狀況皆不相同,治療療程也都相當複雜,更可能需要付出昂貴且高風險的心臟手術才能換回寵物健康,而且即使成功治療也會有許多後遺症產生。現在臨床上有四合一的篩檢工具,只要8分鐘就能篩出是否感染心絲蟲與其他5種傳染病,每年定期篩檢才能即時發現,對症治療。

「酷酷嗽」難解? 揪出2大咳嗽類型

「酷酷嗽」難解? 揪出2大咳嗽類型#咳嗽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最近天氣溫差大,各型流感和感冒紛紛蠢蠢欲動,頻繁的咳嗽常造成平時生活中的困擾,有些人會置之不理,有些人會自行服用成藥,但並不是所有的咳嗽都需要吃藥!那什麼時候才要找醫師呢?慢性咳嗽逾3週 醫:建議照X光柳營奇美醫院胸腔內科林哲良醫師表示,咳嗽是身體自我保護機制,用來排除阻塞呼吸道的異物。如果是急性的咳嗽,多半不需要吃藥也能痊癒,但是如果合併發燒、胸痛甚至呼吸喘等症狀,就可能需要照胸部X光來輔助診斷。而慢性的咳嗽,發生的原因很多,常需要專業醫師的診斷治療,症狀才能緩解。一般的通則是:若咳嗽症狀持續超過3周,最好能照胸部X光片來確定診斷。認清咳嗽主因 對症治療對於咳嗽,許多人會自行尋求偏方,因此常會導致延誤病情。林哲良醫師也提到,像是慢性咳嗽的原因眾多,包括鼻水倒流、氣喘、胃食道逆流、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擴張症、肺癌、肺結核、高血壓藥物引發的咳嗽、異物嗆食等,如果一昧抑制,不但不能解決問題,也會因此錯失治療的時機!咳嗽有痰別亂止咳 當心影響肺部林哲良醫師也說,咳嗽的治療,除了針對發生的原因做根本的治療之外,「明顯有痰的咳嗽盡量不要止咳」,是很重要的觀念,因為止咳會讓痰液停留在支氣管,進而影響肺部對抗感染的能力。因此,面對咳嗽,應尋求醫師辨別問題後,才能對症下藥,有效控制病情。 

感冒好了還在咳!中藥調理2周擺脫酷酷嗽

感冒好了還在咳!中藥調理2周擺脫酷酷嗽#咳嗽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感冒後久咳不癒總讓人困擾不已!一名80歲的老婦人感冒後,畏風、流鼻水症狀均已痊癒,但卻咳嗽1個月不止。常一覺起來喉嚨乾癢引發陣咳,每次都要咳出濃痰。每到半夜也因咳嗽導致睡眠多次中斷,所幸經服用中藥一周後夜咳已無,僅白天吹風偶發頓咳,且喉嚨乾癢感減輕,再服藥一周後則痊癒。枇杷膏、煮水梨沒效? 風邪未盡所致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許懿心醫師指出,因感冒引起的咳嗽稱作「外感咳嗽」,乃因人體感受外來邪氣,造成肺臟失去原有宣發肅降的功能,導致肺氣上逆、引發咳嗽。而這些患者可能已嘗試過喝枇杷膏、煮水梨、含八仙果等方法卻成效不彰。這是因為感冒後期的咳嗽,儘管表症已解,然若風邪未盡,肺氣宣降功能未復,則會導致咳嗽遷延不愈。因此治療上則須選擇能疏風、宣肺的藥物才能見效,例如:麻黃、荊芥、蘇葉、杏仁、前胡、桑葉等。針對咳嗽,許懿心表示,中醫可選用的方劑藥物種類甚多,也因此能依據各個患者不同的病情去用藥。久咳不癒   當心是其他疾病引起另外,因長期劇烈咳嗽引起的胸悶不適,也可透過按摩雙側前臂的肺經、心包經達到舒緩。值得注意的是,黃帝內經有云:「五臟六腑皆令人咳,非獨肺也」。因此,久患慢性咳嗽的人,仍需與其它可能引起慢性咳嗽的常見病因如:鼻涕倒流、氣喘、胃食道逆流、支氣管擴張症、藥物引起、肺結核、肺部腫瘤、慢性心臟病或腎衰竭等去作鑑別,以免錯失真正病因,延誤治療。

肺動脈高壓致命易混淆 平均看4個醫生才確診

肺動脈高壓致命易混淆 平均看4個醫生才確診#咳嗽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致筠/綜合報導)咳嗽、頭暈、長疲倦,別以為只是小感冒,吃個藥就沒事,當心是「肺動脈高壓」找上門!根據統計,台灣目前有超過千名肺動脈高壓患者,必須長期接受醫療、心靈、飲食及運動等全方位治療,才能回到生活軌道。一名31歲鄭小姐,1年前因懷孕過程中,嚴重下肢水腫、呼吸急促、及咳嗽等情況;原以為是正常現象不在意,直到出血後到醫院進行安胎未成功,進行人工流產後才被檢查出是罹患「原發性肺動脈高壓」。且術後因為生命垂危入住加護病房,經緊急治療後才脫離險境。疾病、藥物誘發 右心室肥大衰竭對此,成功大學附設醫院心臟及重症專科醫師許志新表示,肺動脈高壓是個不易診斷且致命的罕見疾病;當肺動脈壓力升高時會造成右心室必須以更大壓力,才能將血液送出,因此導致右心室肥大、衰竭,甚至死亡等悲劇。而由於此病相當罕見,平均一位病人要看到第4個醫生才被確診,延誤不少病患早期發現與治療的機會。許醫師提醒,由於肺動脈高壓容易與其他疾病混淆,甚至許多人以為只是一時不舒服而掉以輕心,因此忽略及時就醫的重要性;根據法國數據顯示,肺動脈高壓的發生率為百萬分之15,其中約39.2%的人屬於找不出病因的原發性、3.9%為家族遺傳。而剩下幾乎都是由其他疾病或藥物誘發;如先天性心臟病、愛滋病等都有可能合併產生。1年僅6成存活率 早期診斷助治癒而過去因為缺乏有效藥物幫忙,導致1年僅有6成存活率,5年下來更只有3成患者能被治癒;不過隨著醫學進步發展、新的有效藥物不斷出現,因此只要早期診斷並適當用藥,都有機會改善。因此一旦發現時常呼吸困難、喘不過氣、咳嗽及暈眩等狀況,就要當心是身體發出的警訊,應儘速就醫。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