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癌

抗癌就像打棒球!挺過3次敗血症,前職棒球星潘忠韋成功戰勝血癌

抗癌就像打棒球!挺過3次敗血症,前職棒球星潘忠韋成功戰勝血癌#血癌

綽號「喇叭」的潘忠韋是前職棒球星、現為知名球評,在2019年12月完成漫長一整年的球季後,因持續性發燒、身體瘀青症狀就醫後確診「急性淋巴性白血病」,近一年治療時間,潘忠韋歷經2次骨髓移植、3次敗血性休克失去意識,過程中他常痛苦到痛哭流涕。而因棒球與潘忠韋結緣,曾經營打擊場的宋豫男,則於生日前夕診斷出急性骨髓性白血病,不得不開始以醫院為家的住院生活。 白血病是一般俗稱的「血癌」,面對人生賽場上突如其來的血癌大敵,難免茫然無措,但兩人皆拿出運動員態度,致力「情蒐」做功課,逮到機會就向醫護人員發問。他們認為,抗癌須秉持「知己知彼,百戰百勝」的精神,了解疾病、掌握身體狀況,將整個醫療團隊視為賽場最好的隊友,集眾人之力才能在這場艱難的戰役中,轟出勝利的抗癌全壘打!癌症希望基金會與中華民國血液病學會為力挺血癌病友,歷經一年時間推出《血癌攻略》數位工具,集衛教、紀錄、提醒三大功能,助初罹血癌病友逐步了解治療、做好醫病溝通,攻克疾病戰役! 初診斷血癌人數逐年上升,提供正確知識刻不容緩 根據最新公布的癌症登記報告,2019年有2,612人新診斷出血癌,十年間新診斷血癌人數增加 4 成。血癌為全身性疾病,不正常的血球會隨血液循環至全身,因此與常見癌症不同,並無期別之分,通常一經確診便是「四期」;且急性血癌病程進展常來勢洶洶,很多急性血癌病人初期無症狀,一旦發病便需長時間住院接受治療。面對突如其來的疾病與大量衛教資料,病人心中常因承受龐大衝擊與負擔,導致資訊難以吸收,也容易對治療產生悲觀情緒。    中華民國血液病學會周文堅理事長指出,過去戲劇常安排罹患血癌等同「絕症」的劇情,讓人聞之色變,部分確診病人甚至因錯誤印象,規避正規治療而錯過最佳時機。但現在醫學進步,只要與醫療團隊合作,接受適當的治療,多數的病人都能控制得很好。隨著血癌新診斷人數上升,周文堅理事長認為應更注重如何傳遞正確的第一手資訊,鼓勵病人正面抗癌。 《血癌攻略》數位化全方位衛教工具,幫助攻克血癌 癌症希望基金會王正旭董事長表示,癌症希望基金基自2019年起,深入訪談近60位血癌病人、家屬與醫護人員,發現血癌病人3大痛點 : (1)發病來勢洶洶,恐慌無知恐棄治療 (2)資訊紛雜難懂,無心無力懂治療 (3)資訊偏重於治療,缺居家照護面。為解決這些痛點,基金會運用開發癌症數位工具的經驗,今年與中華民國血液病學會合作開發《血癌攻略》,除全面整合衛教資訊外,更強調自主照護、記錄的重要性。鼓勵血癌病人練習關注身體變化,加強醫病合作,掌握治療的最佳時機。 治療紀要新功能 一覽血球變化不「漏勾」 由於血癌病人多需經歷高劑量的殲滅性化學治療,血球如急速下降,嚴重影響治療甚至攸關生死!為幫助血癌病人提升自我警覺、掌握治療效果,《血癌攻略》因此特別研發兼具記錄與提醒的「治療紀要」功能,提供病人記錄血球數值及治療項目。只要輸入數值,系統便會彙整成表格及折線圖,方便一覽血球變化與治療狀況;同時納入回診鬧鐘功能,提醒病人別遺忘任何一次檢查。 潘忠韋說,過去自己診斷出白血病時,缺乏統合衛教資訊的工具,都靠上網搜尋。但網路上有些資訊太艱深,有些易懂卻與自己的狀況不盡相同難作參考。現在有了這個《血癌攻略》,能讓病人簡單獲得正確資訊。他也鼓勵:「多一點資訊,少一點慌張。」積極面對,才能冷靜應對未來治療。  

中風、心肌梗塞風險高4倍!造血功能突變「這種病」恐轉急性血癌

中風、心肌梗塞風險高4倍!造血功能突變「這種病」恐轉急性血癌#血癌

80歲的黃太太有長年運動習慣,原本身體健朗,但近年來變得容易疲倦、經常暈眩到站不起身、常常皮膚泛紅過敏,以為是身體老化現象。直到4年前抽血檢查時發現血紅素、血小板、白血球、紅血球容積比等,各種數據都異常高,經轉診後才確診罹患骨髓增生性腫瘤所導致「真性紅血球增生症」。

莫名瘀青出血⋯「這種白血病」超難治!醫示警:成人血癌「4大徵兆」

莫名瘀青出血⋯「這種白血病」超難治!醫示警:成人血癌「4大徵兆」#血癌

50多歲的王先生因為不明原因發燒、全身倦怠而就醫,原以為只是感冒而已,豈料意外確診急性骨髓性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簡稱AML)。基隆長庚醫院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黃彥閔指出,因為患者是老菸槍,肺功能不佳、一直咳嗽,經評估後判斷較不適合使用高強度化學治療;基因檢測結果更顯示王先生屬於難治型患者,就算接受高強度且密集的化療,治療效果也不如預期。

出血不止、常疲倦⋯4大症狀當心是「急性血癌」惡化快

出血不止、常疲倦⋯4大症狀當心是「急性血癌」惡化快#血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馮逸華/綜合報導)29歲林先生幾年前在澳洲打工度假期間,因腳趾關節腫痛,後又持續疲憊、高燒不退,在女友堅持之下送醫,確診急性骨髓性白血病,如今已在骨髓配對成功下狀況穩定。醫師提醒,若出現無碰撞卻常有瘀青、月經量大增或過久、牙齦出血不止、發燒感冒遲未痊癒等症狀,當心是罹患急性骨髓性白血病。急性骨髓性白血病是成人最常見的急性血癌,發作快、病情凶猛嚴重,逾半數都在60歲以上,治療相對困難;且據衛生福利部最新癌症登記報告,台灣每年新增約850位患者。中華民國血液病學會理事長周文堅提醒,急性骨髓性白血病的症狀不具特異性,卻惡化快速,若延遲治療恐有生命危險。急性骨髓性白血病症狀、致病關鍵 臉色蒼白疲倦 不明原因發燒 未碰撞卻有瘀青出血 骨骼疼痛周文堅表示,民眾若出現以上4大症狀,應儘速尋求醫療,雖然大部分的情況是良性疾病,但是血液癌症也是鑑別診斷之一。一旦確診,應把握治療黃金期積極治療。中華民國血液病學會秘書長、台大醫院血液腫瘤科醫師侯信安指出,急性骨髓性白血病的致病因素,是因患者骨髓內未成熟的芽細胞大量增生,遍布在血液及骨髓中,同時取代正常血球,可能導致這些現象: 紅血球不足:會導致臉色蒼白、氣喘如牛。 白血球不足:易感染發燒。 異常血球大量增生於骨髓:會造成骨髓膨脹、關節疼痛。 血小板不足:凝血功能變差,患者可能有異常流鼻血、牙齦出血、拔牙後血流不止,或是不明原因多處瘀青。女性患者則會出現經血量突然大增,或是經期拉長。臨床觀察,部分患者因長時間發燒、疲倦,以為感冒遲遲未癒;也有患者牙齦持續出血,以為罹患牙周病,找牙醫檢查,牙口卻很健康;或出現血尿以為是結石。侯信安表示,上述患者通常透過血液檢查發現血球異常,再進一步進行骨髓檢查而確診。新藥突破半年化療存活期,病患耐受性更高侯信安指出,因病情惡化快速,若是延遲就醫,恐引起嚴重感染或大量出血等併發症,少數患者可能因此一送醫就住進重症加護病房。所幸可透過感染控制,同時進行急性骨髓性白血病的治療,以控制病情。因此及早診斷,把握治療黃金期,可降低疾病對身體的衝擊。很多人一聽到急性骨髓性白血病就聯想到致命血癌,與過去治療效果不理想有關。侯信安說,過去治療武器僅有化學治療與幹細胞移植,病患存活狀況並不理想。尤其年長者或有共病症的體弱病患,難以承受標準化療,存活期不到半年。近幾年已有多款創新標靶藥物登台,針對部分不同基因變異有相對應藥物,可延長存活期,並提升治癒機會。對年長或共病患者療效好、副作用少、耐受性高,存活期從3個月延長到12個月。年輕患者透過精準治療,可強化治療深度,讓骨髓移植效果更佳,大幅提昇痊癒機會。侯信安也鼓勵大眾,若有能力可積極參與骨髓捐贈,勇於救人、幫助他人延續生命。 

罹急性血癌 免驚!標靶加化療 副作用低、療效更佳

罹急性血癌 免驚!標靶加化療 副作用低、療效更佳#血癌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急性骨髓性白血病初期症狀不明顯,患者普遍因走路易喘、莫名出血等原因就醫,才意外確診。「雖然急性骨髓性白血病惡化速度快又猛,但絕非不治之症。相反的,甚至是一種可以被治癒的癌症。」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血液腫瘤內科蕭惠樺主任說明,雖然過去治療只有化療與骨髓移植,但透過完善的副作用管理,年輕患者都有一定治癒機會,不過年長或體弱患者較難承受高強度、高密度化療。所幸隨醫學進步,現今臨床治療邁入標靶世代,上述年長體弱患者可藉由創新標靶藥物,在降低化療強度的同時也確保良好預後。政府為了讓年長與多共病的體弱患者獲得適切治療,健保給付BCL-2抑制劑口服標靶藥物,有助於為患者爭取更長的存活期與更高的治癒機會。揭密消極治療原因 專家:副作用衝擊恐是主因!蕭惠樺主任說,患者確診急性骨髓性白血病時,治療意願會因為年紀有所差異。年輕病患因為身體機能佳且對生命較有期盼,治療意願高;反觀年長族群,對於自己的身體機能較無信心,導致過度擔心副作用,常常對治療望而卻步,甚至容易因消極配合醫囑錯失黃金治療期。蕭惠樺主任分享,曾有位年長患者,因無法承受發病打擊,沒有立即回診治療,相隔數月再次出現在診間時,身體出血情況變得相當嚴重。仔細追問才發現,患者因過於恐懼化療,想藉由民俗方式「治療」疾病,豈料症狀不僅惡化,疾病控制難度更是大大提高。BCL-2抑制劑口服標靶藥物助攻 老婦放心接受治療、擺脫疾病陰霾蕭惠樺主任強調,化療仍是急性骨髓性白血病的治療主力,但是今日已經有多元標靶藥物可用,在健保給付的標靶藥物中,除了有針對FLT3基因的標靶藥以外,去(110)年亦通過給付BCL-2抑制劑口服標靶藥物,凡75歲以上,或18歲至75歲且同時有心臟、肺臟、肝臟等功能異常者,即符合健保給付資格。在低強度化療療程中加入可促使癌細胞凋亡的BCL-2抑制劑口服標靶藥物,不僅可降低副作用衝擊,治療效果更勝傳統高劑量化療,兼具療效提升確保良好生活品質。蕭惠樺主任同步分享,一名81歲婦人確診急性骨髓性白血病後,因為擔心自己年事已高且心臟不好,原本打算放棄治療,所幸健保已給付BCL-2抑制劑口服標靶藥物,理解藥物可以有更佳療效與更少副作用,終於讓婦人接受治療。治療後,婦人病情很快受到控制,身體機能也逐漸恢復。治療期間切莫自行停藥 當心抗藥性發生、疾病復發蕭惠樺主任呼籲,治療急性骨髓性白血病切勿隨意中斷。癌症治療有一定過程,治療初期大部分要住院,當療程結束且病況穩定,才能出院並定期回診。若治療中斷或返家不再持續服藥,可能引發抗藥性。鼓勵患者治療期間若發生任何不適,應主動告知醫師,切莫自行停藥,讓原本控制良好病情復發,讓將來要壓制癌細胞更困難。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