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風

該洗腎卻沒出現?護理師機警搶救中風婦

該洗腎卻沒出現?護理師機警搶救中風婦#中風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年近60歲的林太太患有高血壓、心臟病、腎臟病,長期洗腎14年是洗腎中心的老朋友,從來不曾無故遲到,這天洗腎時間到了,卻異常地沒有準時出現,洗腎中心護理師致電數通皆未聯繫上,擔心有異常情況發生,立即通知林太太的女兒返家查看,林小姐趕到家看見媽媽無力癱坐在椅子上、表情僵硬、無法言語,緊急送醫確診腦中風,所幸即早發現,經治療一個月後已恢復正常生活、行走自如。林小姐感動的說:「謝謝護理師的機警,讓媽媽沒有錯失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時機。」洗腎者飲食應採低鹽、低油、低糖衛福部臺北醫院洗腎中心護理長莊明月表示,當天跟往常一樣,護理師陳宥臻致電追蹤病友健康狀況,並提供心理支持關懷與提醒衛教指導,但致電林太太時卻一直無法接通,陳護理師非常緊張與擔心、持續聯繫,對於那天恰巧搶救到中風的洗腎患者,感到真的很幸運,也慶幸一切都還來的及,洗腎中心會持續落實中心理念「照顧一個人,守護一家人」,秉持著愛心、關心服務病友。根據健保署統計,2019年全台洗腎人數高達9.2萬人,洗腎中心主任陳殷正表示,腦血管疾病是透析病人最重要的死亡原因之一,腦出血是最重要的發生形式。患者長期高血壓造成血管狀硬化,血管壁產生許多動脈瘤及經常性使用抗凝劑是造成出血的主因,腦血管疾病發率生約佔15%左右,因此洗腎患者與家屬要更注意洗腎者的健康飲食採低鹽、低油、低糖為原則,控制高血脂、膽固醇及高血壓,並呼籲家人應經常關懷探視家中長者、洗腎家人,避免發生憾事。

雙向數位血管X光機 成功搶救腦中風老翁

雙向數位血管X光機 成功搶救腦中風老翁#中風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一名87歲老翁突發左側肢體無力癱瘓,緊急送醫治療,老翁本身有心房顫動的問題,透過檢查為腦部大血管阻塞性中風,當下決定進行動脈取栓術搶救;正值疫情期間,為了把握黃金救援時間,院方先行採檢PCR,所幸在準備手術的過程中很快就知道採檢結果為陰性,順利使用「雙向數位血管X光機」成功取栓,經過約3周的住院治療,老翁目前已經順利出院。取栓更為精準快速 同時降低X光及顯影劑用量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醫神經內科主任陳睿正表示,疫情嚴峻時刻,中風的治療還必須提供醫病雙方完整的保護,該院在防護完備的情況下,首次啟用新進的bi-plane雙向數位血管X光機設備,經過放射科醫師李喬華的手術,順利搶救急性缺血性腦中風患者,將其堵塞的腦血管打通。李喬華指出,雙向數位血管X光機比單向X光機具有更多功能,不僅在執行動脈內取栓術更為精準快速安全,還可以執行腦血流流速偵測、3D血管成像,施作腦內動脈瘤栓塞,與腦內支架、血流導向裝置置放等治療。而先進的雙向數位血管X光機,可降低X光及顯影劑的用量,不僅能獲得絕佳的影像品質,也能保障患者與醫護人員的輻射安全,其產生出來的高品質錐狀射束電腦斷層掃描也能比肩常規使用的腦部電腦斷層,減少患者術前術後移動檢查的不便,真正可達到時效與安全。

心臟亂跳勿輕忽 血栓性中風機率高

心臟亂跳勿輕忽 血栓性中風機率高#中風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一名7旬阿嬤因頭暈、胸悶、無力送醫急診,檢查發現急性心肌梗塞,且是心房顫動血栓所引發,立刻安排作心導管處理改善,逐漸恢復。心房顫動患者比沒有心房顫動者 中風率增5倍郭綜合醫院心臟內科醫師徐漢仲指出,心臟亂跳也可能會中風,心房顫動是最常見的心律不整之一,在台灣約有1%盛行率,且隨年紀增長發生率也增加,平均年齡為70歲;臨床上患者可能毫無症狀,甚至出現非特異的症狀如心悸、頭暈、走路會喘、覺得心臟無力、倦怠等。許多人是意外診斷出心臟脈動不正常,才由心電圖確診。心房顫動長期會造成心衰竭,造成心輸出量減低、肺水腫等,導致患者活動會喘、端坐呼吸、尿量減少等。另外會形成血栓(常見於左心耳),因此造成血栓性中風約占總體中風15%;而許多不明原因的中風,推測是與此心律不整相關。有心房顫動的患者比沒有心房顫動的病患發生心衰竭增加為3倍,中風增加為5倍,整體的死亡率增加2倍,早期診斷與治療包括中風預防很重要。新型口服抗凝血劑 解決食物與藥物交互作用困擾徐漢仲表示,心房顫動造成中風的危險因子積分與一年中風風險機率有關,目前建議只要大於1分,應使用口服抗凝血劑治療,因為抗血小板製劑如阿斯匹靈aspirin效果不彰(0~22%降低中風機率)。但傳統的口服抗凝血劑限制很多,包括多重食物與藥物交互作用,效果很難穩定與治療範圍窄縮,需不時抽血監測與調整,容易出血且不易止血,且一旦造成腦出血,死亡率達50%以上。因此在台灣,除非是機械性瓣膜置換手術後或嚴重二尖瓣狹窄的患者,多是選用直接新的口服抗凝血劑,解決許多傳統口服抗凝血劑(可邁丁warfarin)的用藥問題。

預防中風不只看膽固醇 NG早餐更傷身

預防中風不只看膽固醇 NG早餐更傷身#中風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你早餐都吃中式還是西式呢?哪些NG組合會影響血管健康?從腦中風的兩大分類可以看出端倪。營養師表示,「出血型腦中風」和「血管栓塞型腦中風」絕對不只是膽固醇的問題,還有飽和脂肪酸、鈉攝取量,包括鹽、醬油及所有調味料。少吃高鹽、加工製品和奶茶常見的燒餅油條,每份含有約45cc油脂和近2公克鹽分,若天天吃,膽固醇指數與血壓漸漸飆高!營養師陳扆洵指出,出血型腦中風主因就是血壓控制不佳,飲食中的鹽分與調味料多寡影響最直接;其次為天氣寒冷、溫差大、高壓力、過度疲勞、情緒起伏過大及飲酒過量等,若是坐冷氣房辦公的小資族,室內外溫差導致血管異常收縮,外食又NG就很傷「腦」筋。西式早餐搭配熱狗、火腿、培根等高鹽又加工的再製品,脂肪含量也比較高,陳扆洵營養師建議少吃。另外簡單方便的包子、蘿蔔糕、蛋餅等,則屬於黃燈區,建議偶爾吃即可;早餐飲料可以選無糖紅茶、無糖豆漿、無糖優酪乳或低脂鮮奶,若需要提神可以選美式咖啡、拿鐵,至於奶精為基底的傳統奶茶,也是高飽和脂肪酸的食物,要盡量避免。攝取4種食物 改善血壓及腦血管健康近年多名名人因腦中風驟逝,陳扆洵認為除了先天基因缺陷,臨床上多數中風患者是因慢性病、生活習慣病(如三高、代謝症候群)引起,多是不好的飲食習慣累積而成。想降低風險,多數人會聯想到少吃高膽固醇食物,例如內臟、海鮮,其實改善飽和脂肪酸、鹽分攝取超標、改掉NG飲食,可先避開危機;建議多吃以下四種食物,進一步改善血壓及腦血管健康。含鎂食物/豆類、全穀類鎂是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必需元素,具有調節神經和肌肉活力的作用。此外,鎂也是高血壓、高膽固醇、高血糖的剋星,可多吃深綠色蔬菜、豆類、全穀類,適量進食堅果等。含鉀食物/深色蔬菜芹菜、空心菜如芹菜、菠菜、空心菜、川七、莧菜、茼蒿、山藥、韭菜、地瓜葉等都是高鉀蔬菜,多吃能達到體內鈉離子和鉀離子平衡。以燙青菜形式攝取時記得少加醬料。含鈣食物/牛奶、豆腐當身體缺乏鈣質時,體內鈣離子失衡,可能引起血管平滑肌細胞收縮增強,增加血管阻力(血壓)。多吃含鈣食物,如牛奶、優格、小魚乾、豆腐、黑芝麻等,能相對穩定血壓。水溶性膳食纖維/秋葵、山藥富含水溶性膳食纖維的食物具有穩定血壓的功能,如秋葵、山藥、南瓜、海藻、蘋果、燕麥、胡蘿蔔、花椰菜、香蕉、奇異果等很豐富,可多攝取。想要保護腦血管健康,明天起將NG早餐改成不加油條的紫米飯糰,或是不抹沙拉醬、蔬菜加倍的總匯三明治吧!

高血糖傷頭頸部動脈 中風患者5成有糖尿病

高血糖傷頭頸部動脈 中風患者5成有糖尿病#中風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一名不久前中風的男性由家人推輪椅來就醫,他的妻子說,丈夫才45歲,發病前沒有什麼不舒服,只是變瘦而已,沒想到檢查發現有糖尿病,血糖很亂,住院後神經內科醫師說,應該是糖尿病造成中風。他懊惱地說,「我右手右腳中風,經過復健治療已經可以做基本活動了,只是比較沒力,我完全不知道有血糖問題。」很多糖尿病的患者都不知道自己有糖尿病,但是,不知道的階段,身體還是持續被高血糖影響,各種併發症還是不斷進行。中風怎麼會和糖尿病有關係?三高疾病容易共病 加重心血管系統的破壞杏儒中醫診所院長蔡易昌中西醫師表示,根據統計,糖尿病患罹患中風的風險是一般人的2~3倍,而在所有中風的患者中,大約有五成有糖尿病。高血糖會傷害頭部及頸部動脈的內壁,使其逐漸硬化狹窄,因而阻礙該處的血流,就易發生腦缺血梗塞;另外,高血糖會影響全身及腦的微細血管血液循環,造成腦部急性或慢性的小血管病變;還有高血糖會使血液變黏稠,如果加上糖尿病的多尿症,會使情形更加嚴重;加上糖尿病的神經病變,會導致自律神經功能異常,容易發生姿勢性低血壓而導致腦缺血;如果再加上三高疾病容易併行,高血壓加上高血脂,更會加重心血管系統的破壞。糖尿病周邊血管病變,在中醫屬於「脈痹」、「皮絡損」的範疇。控制不良的血糖,在體內就是一種邪氣,進一步會產生血瘀、痰濁、痰瘀互結及瘀濁化熱生毒,這些瘀毒久了就會損傷絡脈,也就是小血管損傷。在中醫古籍《素問‧通評虛實論》提到「凡治消癉仆擊,偏枯痿厥,氣滿發逆,肥貴人,則高梁之疾也。隔塞閉絕,上下不通,則暴憂之病也。暴厥而聾,偏塞閉不通,內氣暴薄也。不從內外中風之病,故瘦留著也。蹠跛,寒風濕之病也。」其中的「消癉」指的就是糖尿病血糖控制不良的階段,長期的脾虛胃熱,郁而化火,之後引起氣散陰傷,陰損及陽,氣食少火,命火衰微,累及五臟。這時就容易出現濕、濁、痰、瘀等病理產物,血瘀、痰濁、痰瘀互結及瘀濁化熱生毒,造成脈絡痹阻,就會出現各種心血管及腦血管疾病。中醫治療使氣血運行順暢 促進受損腦細胞修復治療上,依據臨床上常出現的氣血瘀滯、毒瘀互結變化,糖尿病周邊血管病變以活血化瘀為基本原則,再搭配益氣養陰、散寒解毒、利濕等方法。另外再依照中風的各種中經絡、中臟腑分類,給予熄風化痰、活血通絡,平肝潛陽、化痰通絡,化痰通腑,益氣通絡、活血化瘀,滋陰潛陽、熄風通絡,清熱化痰、醒腦開竅,豁痰熄風、辛溫開竅,益氣回陽、救陰固脫等方法加以治療,既治標又治本,兼治糖尿病又治腦中風。中醫的治療,著重在配合臨床症狀及體質分類,量身訂做治療方針,就可以慢慢讓體內氣血運行順暢,促進受損的腦細胞修復,恢復身體原本的機能。(文章授權提供/杏儒中醫診所)

手腳突然多處瘀青別輕忽 可能是凝血功能出問題

手腳突然多處瘀青別輕忽 可能是凝血功能出問題#中風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70多歲的鄭媽媽多年來與糖尿病、高血壓和平共處,規律藥物控制,日常生活可自理,也常常去公園散步、到市場買菜,活力滿滿。然而她在去年3月忽然右側肢體無力,送入安南醫院急診,經診察後是左側大腦中風,收治入院。經中西合療,加強復建,已回到中風前的生活。出院後,醫師為了讓她的血液較通暢,開立抗凝血劑預防再度中風。兩個月後,鄭媽媽忽然全身手腳多處出現瘀青,家屬起初以為是走路不小心,碰撞到而不以為意。之後又發生大便有血水,大便暗紅色,家人仍未送醫。直到去年7月,鄭媽媽在神經內科回診時,醫師警覺不對,抽血檢驗顯示她的凝血功能異常延長,血液無法有效凝集,緊急轉介到急診室。急診部醫師呂玉慧仔細問診與評估後,發現鄭媽媽除了身體有多處瘀青外,三、四天以來意識漸進性惡化,反應遲緩,無法說話與溝通,立即安排頭部電腦斷層,發現有雙側的硬腦膜下出血,施打維生素K、新鮮冷凍血漿,安排加護病房住院治療。當歸等中藥會加強抗凝血作用 導併發症發生 10天後,在醫療團隊照護下,鄭媽媽的意識狀況逐漸進步,跟家人在病房中有說有笑,四肢手腳的瘀青慢慢消退,腸胃道出血也改善;至於腦部的血塊部分,經評估後,採取保守治療,血塊也順利自行吸收。 呂玉慧表示,缺血性腦中風為老年人常見的疾病。而凝血劑的開立(常見是Coumadin,中文商品名有脈化寧,華法令、可邁丁、可化凝等),是為了預防血栓形成,避免腦血管再度梗塞,但是相對地,也必需注意藥物引起的相關出血併發症。例如該藥物與許多止痛藥、抗生素、抗黴菌、制酸劑、阿斯匹靈、心律不整等藥物,都有互相作用,會加強或減少抗擬血劑的功能。而在台灣常見的狀況,則是服用該藥物時,同時有使用中藥或食材進補,包含當歸、大蒜、人參、銀杏等,都會加強抗凝血的作用,導致併發症發生。 刷牙時牙床出血、解黑便或尿液呈紅色都是警訊服用抗凝血劑者若刷牙時發現牙床出血、月經量異常增加、大便黑色或有出血,稍為撞到即瘀傷、嚴重暈眩虛弱、尿液呈現紅色等,就要提高警覺。此外,日常活動則要避免碰撞或摔倒,曾有患者只是小腿肚輕微撞到椅子,兩天後卻因持續擴大的血腫瘀青就醫,壓迫到肌肉緊急開刀取出血塊。提醒若有其他疾病要就醫,無論是西醫或中醫,都要主動跟醫師提及自己有服用抗凝血劑,確保自身安全。

多血症作祟 不菸不酒也沒高血壓竟中風

多血症作祟 不菸不酒也沒高血壓竟中風#中風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一名60歲男性因為左半邊肢體突然間無力,被診斷為急性中風住院治療。他覺得不解,自已平常並沒有抽菸喝酒,也沒有糖尿病和高血壓等病史,日常生活也無異狀,每年公司都有安排健康檢查,印象中也沒有大問題,為什麼會發生中風?近五年健檢 血紅素愈來愈高現端倪新竹臺大分院新竹醫院內科部血液科醫師邱柏儒表示,仔細評估患者的健康檢查報告,發現近五年血紅素都有上升現象,經會診血液科醫師,發現血紅素和血比容過高,懷疑是骨髓增生性疾病。在經過一連串的病史詢問、理學檢查、抽血檢查、基因突變篩檢及接受骨髓穿刺的門診檢查後,確診為真性紅血球增生症,又稱為多血症。在真性紅血球增生症中,紅血球的容積上升是因為骨髓造血幹細胞在後天獲得體染色體的基因突變如JAK2,突變後的骨髓造血幹細胞會不受控制的過度製造紅血球。不只造成紅血球的數量上升,有許多病人也同時伴隨有顆粒球和血小板的過度生長。邱柏儒解釋,真性紅血球增生症引發中風,起因於血液中的紅血球數量增加,造成血液的黏稠度上升,引起血管內血液流速度緩慢,進而促進血栓形成的風險。這樣的狀況不只會引起動脈的血栓疾病,如中風、心肌梗塞等,有時也會造成身體各器官的靜脈血栓,如在大腦的靜脈竇栓塞、肝臟的肝門靜脈栓塞等。此外,由於基因突變JAK2也會影響血小板的功能,導致增加血栓和出血的風險。因此,同時控制紅血球濃度和血小板數量以減少上述危險性是必要的。目前治療主要以針對血球增生的藥物治療和放血,及預防血栓的藥物為主。洗熱水澡後發生搔癢也是症狀之一而在症狀表現上,有患者會出現頭痛、呼吸急促、視力模糊、夜間盜汗,洗熱水澡後發生搔癢等症狀。確診真性紅球增生症後,建議要在血液科門診定期追蹤治療,大部分患者預後狀況良好,但仍有一部分人症狀會隨著時間而進展,大約30%會轉變成骨髓纖維化,5%會進一步轉變成急性骨髓性白血病,故建議須定期抽血追蹤血球變化。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