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風

眼皮跳 到底是中樂透還是中風前兆?

眼皮跳 到底是中樂透還是中風前兆?#中風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常聽人家說:左眼跳財右眼跳災,眼皮狂跳,到底是要中大樂透還是其實是中風的前兆?老婆睡覺不閉眼,不是偷看你做壞事,可能是眼睛出了問題。羨慕別人有紅臉頰蘋果臉嗎?你要慶幸你的肝很健康!所以,我們眼皮一直跳是可以看得出來我們有甚麼疾病?家醫科賴彥輝醫師指出,眼皮跳是腦神經,甲狀腺過高,吃藥喝咖啡,或是現在很流行的低頭族(用眼過度)所造成的。因此別忽略眼皮跳,嚴重的話可能是腦中風的前兆。曾有案例是眼皮跳月餘,最後發現原來是顏面經麻痺。那從中醫的角度來看,眼皮跳是哪邊出問題?中醫師彭溫雅醫師也說:可能是你的胃筋上揚,肝腎出了問題,或是腸胃不好。你有發現周遭有些人他們睡覺時,眼睛好像無法完全閉起來。到底眼睛閉不起來是哪裡出問題?彭醫師表示,這個算是上眼皮的肌肉經攣。眼睛閉不起來會造成角膜的受損,因為一直會接受到光線的刺激,所以小孩子如果是有這樣的話會長不高,老人的話會睡不好。這樣子的人是天生就會眼睛閉不起來嗎?還是後天造成?賴彥輝醫師解釋:這算是後天的,但是也會是遺傳。而腦神經控制眼睛的肌肉,所以有可能是腦神經有點疾病。有些人一年四季都臉頰紅紅如蘋果般,讓人好羨慕。但你可知道臉頰紅通通,可能是身體出了問題。彭溫雅醫師指出:恐是你的肝腎出了問題,而且左右兩邊不一樣,左邊紅是肝,右邊紅是肺。 如果你的雙頰是紅的話是偏熱,青色的話是你的肝有問題,白色的話是氣虛,黑色的話是淤血。如果不管它,可能會牽動到身體的其他部位,小孩子有可能是異位性皮膚炎,大人的話有可能是高血壓。建議平常小孩子可以吃一些蓮子,大人可以吃苦瓜來做改善。

奇特「毛毛病」 小朋友也會中風?

奇特「毛毛病」 小朋友也會中風?#中風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一位9歲小女童去年10月因為突然神智不清、左側肢體無力且有無法說話的中風症狀,到署立豐原醫院求診,經過一系列檢查發現,女童罹患罕見俗稱「毛毛病」的先天性腦血管畸型,經過二次顱內血管重建手術,目前復原情況良好。豐原醫院神經外科主任張正一表示,這名女病童去年10月因為突然神智不清、無法說話、左側體無力等中風現象而送醫入院治療,一般人可能會覺得奇怪,難道小朋友也會中風?經由臨床理學檢查及顱內血管攝影檢查發現小女童罹患先天性腦血管畸型,去年10月接受左側顱內血管重建手術 於今年8月再次接受右側顱內血管重建,肢體及語言功能已大幅進步。張正一說,此類腦血管畸型在疾病分類上,屬於一種特殊罕見的血管疾病,醫療上的診斷名稱為moyamoya disease,是一種慢性進行性腦血管閉塞疾病,由於顱內大血管閉塞不全,導致小血管代償性的雜亂成長,異常成長的雜亂毛細血管形成一種煙霧的形狀。此外,血管攝影可看見內頸動脈的血管有多出來的側支循環,X光片看起來很像毛玻璃,所以又稱為「毛毛病」。moyamoya disease是一種先天性雙側腦血管疾病,發病年齡多為15歲以下兒童或30~40歲之間的成年人。診斷方式除了臨床理學檢查,經由顱內血管攝影檢查可以確立診斷,通常需要進行顱內外血管重建手術治療,如果沒有積極治療,可能會反覆不斷中風、意識不清、肢體無力,嚴重時會導致神經功能障礙甚至死亡。張正一也呼籲,生長期的兒童,腦組織受損後的神經組織重建及代償能力都比成人好,如果兒童不幸罹患此類先天性腦血管疾病,建議仍應接受醫師評估,尋求適當的治療方式。

影音/心肌肥厚易遺傳!嚴重竟使年輕人猝死

影音/心肌肥厚易遺傳!嚴重竟使年輕人猝死#中風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茂軒/採訪報導)年輕人猝死的案例時有所聞,而署立雙和醫院心臟內科日前收治了一名37歲罹患有心肌肥厚症的男子,就差一點因為心肌肥厚症的併發症猝死。對此,心臟內科醫師賴志泓提醒,心肌肥厚症屬於家族遺傳的疾病,更是造成年輕人猝死的主要原因,建議家族中有過猝死的案例,或常覺得心悸、有肢體無力、運動容易喘等情形的民眾,及早至醫院檢查。賴志泓醫師解釋,心肌肥厚症的盛行率約為0.2%,雖然發生率低,但卻有致命的危險。導致心肌肥厚的原因有二,除了先天的基因異常外,後天疾病如高血壓、動脈瓣狹窄等,都有可能造成心肌肥厚。醫師說,一般人的心臟約為一顆拳頭般的大小,正常的厚度約為一公分,只要出現肌肉異常增厚,就會使心室空腔變小,血液輸出出問題,引起一連串的併發症。賴志泓醫師指出,最常見的併發症有左心室出口阻塞、左心室舒張功能不全及左心房擴張三種。當心臟肌肉變厚,心室空腔變小,血管出口處就有可能被阻塞,血打不出去,會出現頭暈、暈倒等症狀。當左心室已經出現舒張功能不全時,會造成肺水腫,患者常比喻「只要一動,就會氣喘如牛」,此外,更有活動力下降、肢體無力,嚴重甚至會心衰竭。第三種情形是因為心肌肥厚導致左心房擴張,此併發症最為嚴重,會導致患者心悸、出現致命性的心律不整,嚴重就會猝死。此外,若在心房產生血塊,血塊隨血流到腦部,就會導致患者中風、失能。在治療方面,賴志泓醫師表示,會先就患者的症狀給予藥物治療,包含治療心肌肥厚的β阻斷劑、鈣離子阻斷劑及避免血塊增生的抗凝血劑等,幫助心臟擴張。如藥物治療效果不彰,則可採取心肌切除術,或以心導管進行心中壁酒精栓塞術,透過注射酒精讓異常增厚的心肌壞死。不過醫師提醒,在治療的過程中,還是必須嚴謹評估患者是否有猝死的風險。賴志泓醫師提醒民眾,由於心肌肥厚症是家族遺傳的機率比較高,因此建議若家族曾有人因不明原因猝死,或親人有不明原因昏厥的情形,最好到醫院心臟科進行檢查。醫師說,心肌肥厚症的患者壽命與常人無異,但仍會影響到生活品質,像是無法從事運動等等,只要及早發現、早期治療,並持續追蹤,就能有良好的預後。圖:紅圈處為經心臟超音波檢查發現之異常肥厚心肌,該名患者心肌已達2公分厚,約為常人的兩倍。(照片/賴志泓醫師提供超音波影像,記者陳茂軒翻攝)影音新聞網請參閱 http://youtu.be/3uWSuh27xTM。

我有高血壓 可能會中風嗎?

我有高血壓 可能會中風嗎?#中風

作者/洪傳岳 醫師一般高血壓患者為中風的高危險群,但非所有高血壓病患皆會發生中風,也不是所有中風者皆有高血壓,民眾對於高血壓應抱持積極態度,了解自身高血壓的成因後,諮詢醫師的建議以獲得控制或調整生活,對於高血壓的治療其真正目的,是為了預防高血壓的併發症,高血壓本身並不可怕,而是其併發症導致的危機,沒有人因血壓太高而死亡,但其嚴重的併發症卻容易致死,此意義和糖尿病相同。一般高血壓分為兩種:(A)原發性高血壓:目前原因不明,可能來自遺傳、生活習慣或壓力。(B)繼發性高血壓:由於其他身體的疾病、或某些藥物導致的高血壓,如腎臟疾病、某些止痛藥,目前有10%人屬於此類高血壓。此類患者可能在疾病治癒後,或停用造成高血壓的藥物後,血壓便會恢復正常。另外,許多婦女在停經後血壓變高,此原因來自女性荷爾蒙的消失,洪醫師表示,「女性荷爾蒙是女性與生俱來的寶物,對女性身體具有保護作用,故停經後的婦女身體機能一定不如以往。」本來高血壓、心血管疾病就容易隨年齡增高而發生,故更年期婦女面對身體變化應勿擔憂,可詢問專業醫師做好保養,不必過度緊張。常見的中風為出血性中風和血栓引發的中風,現出血性的中風已較為少見,過去發生者多有高血壓情形而且較嚴重,血栓引發的中風患者大多是有高血壓且同時有其他肥胖、糖尿病、心臟疾病、或高血脂的人,但血栓性中風的發生者,也有很多是沒高血壓的人。目前全人口約六分之一人有高血壓,老年人口中約有三分之一人有高血壓,但初次發生高血壓情形最常見的是在中年,約四十多歲時,其實以人類自然狀態而言,四十多歲已算是中年,機能就會退化,只是現代醫學進步,延長了人的壽命。現在許多疾病發生的年齡都愈來愈年輕化,預防勝於治療,洪醫師也提供遠離中年高血壓的方法,一是勿濫用自己的身體,五大常見現象,如抽菸、喝酒、熬夜、暴飲暴食、不運動等;二是提早檢查,在症狀輕時就容易治療或改善,如定期檢查血壓、血脂......等。洪醫師表示,一般中度或有併發症的高血壓必須吃藥,但無併發症之輕度高血壓患者不一定需要吃藥的,先調整生活型態即有可能改善。文字編輯/iCare醫療網 姜盈如

輕忽頭暈、雙手無力 竟是腦中風前兆

輕忽頭暈、雙手無力 竟是腦中風前兆#中風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日前,一位老先生,跟太太買菜,為了表現體貼、幫太太提沉重的菜籃,結果才剛接手就一陣天旋地轉,整隻手沒力,菜籃「砰」一聲掉落,整個人就蹲在地上。經大千醫院心臟科檢查後,發現病患都是因為「鎖骨下動脈竊血症候群」引起小中風,而患者事前也都完全不知有此病症。有些病患,在發生中風前曾出現頭暈症狀,但不以為意,有些病患則沒有任何不適症狀,第一次發作就是中風。苗栗大千綜合醫院心臟內科林智偉醫師解釋,所謂鎖骨下狹窄症候群,是指近端鎖骨下動脈狹窄或阻塞,使得患側脊椎動脈出現逆向血流來供給手臂血液的情形!使得患側往大腦的血流量不足而引起類似中風症狀。 一般男性發生率大於女性;年齡多在50歲以上、左側發生率大於右側、而動脈粥狀硬化是鎖骨下動脈阻塞最常見的原因。危險因子包括: 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吸煙等,極少數原因是先天性狹窄、先天性心臟病術後、胸部外傷、血栓栓塞引起。林智偉醫師說,常見症狀為間歇性運動不靈、上肢乏力、疼痛和感覺異常,極少數引起手指瘀黑或壞死;於患部劇烈運動時,會出現患部肢體麻木無力,出現頭暈,視力模糊等症狀。臨床上,多數患者通常在60分鐘內即恢復正常。主要症狀有以下幾種:一是大腦缺血症狀,如單側顏面或肢體突然無力及感覺異常、麻木、聽力減退。二是腦幹缺血症狀,如暈眩、步履不穩的現象及意識不清。三是眼動脈阻塞症狀,單眼突然失明,約幾秒到幾分鐘才逐漸恢復。林智偉醫師表示,手術治療多適用於反覆出現癥狀和影響生活及勞動的患者。心導管治療是現今方法中最安全有效及住院天數短的優勢,病患術後應長期應用抗血小板及降膽固醇藥物來保養。預防保養之道控制三高(高血壓,高血糖,高血酯);清淡飲食,適當減重,不要過胖,不要抽菸,如果兩手血壓出現明顯差異,手部運動後合併暈眩或是腦神經缺血症狀時應到醫院檢查;如果做伏地挺身、甩手或提重物時如果感覺會頭暈,就要立即停止手部運動,並坐著或躺著休息,幫助血液回流到頭頸部。

罐裝綠茶成分不純 難有抗癌效果

罐裝綠茶成分不純 難有抗癌效果#中風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優活記者在之前新聞報導中提到,「美國營養學會雜誌」的研究報告中指出,綠茶具有降膽固醇、抗癌、抗病毒、防中風等好處,不過相信許多人都有一個疑問,那就是,究竟平時便利超商的罐裝綠茶或連鎖飲料店的綠茶,有沒有相同的功效呢?經營茶廠的黃子誠先生表示,市面上的飲料店的茶飲、便利商店的茶飲,大多是配方茶,所謂配方茶指的是經過茶葉的調合以後,另外還加入麥草、香料等物質來加強香氣,純度不純;如果要喝茶,當然是自己買茶葉沖泡出來的茶,成分比較純,對身體的幫助也較大。苗栗為恭醫院張曦勻營養師則表示,茶葉及綠茶中都含有單寧酸、咖啡因、兒茶素,礦物質、維生素等,單寧酸能幫助消化,有解酒功能;咖啡因則主要具有利尿作用可加速排除身體廢物、對排除腎結石也有幫助;兒茶素具有抗氧化、防衰老、降血脂的功能。不過張曦勻營養師提醒,單寧酸中含有鞣酸,鞣酸會使缺血性貧血的患者更嚴重,咖啡因則有刺激胃酸分泌的作用,會延緩胃潰瘍傷口復原的能力,且孕婦以及心臟、肝腎功能不佳者也要盡量避免飲用;此外,濃茶葉中含有大量的鉀離子,腎功能代謝不佳的民眾若喝下去,恐怕會引起心律不整等心臟問題。張曦勻營養師建議,正常人一天最好不要喝超過750C.C.為佳。

夏天也會中風 高危險群更須提高警覺

夏天也會中風 高危險群更須提高警覺#中風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一位73歲的婆婆有高血壓多年,一直很注意自己的健康,幾天前正在吃午餐時突然覺得拿筷子的右手越來越重,講話變得口齒不清,很難把話說清楚,正想走去廚房倒杯水來喝,卻發現自己的右腳使不上力,差一點摔倒,婆婆覺得自己身體怪怪的,想想可能是最近天氣太熱了,於是在家人的攙扶下決定先去睡個午覺看會不會好一點,沒想到傍晚一覺醒來,右手右腳幾乎舉不起來,連從床上起身都沒有辦法,家人發現不對勁,趕緊把婆婆送到台大醫院新竹分院,經診斷是腦中風。之後幾天,在醫護人員細心治療下,婆婆的力氣逐漸恢復,不過還需要繼續接受好幾個月的復健,才能回復之前的生活。台大醫院新竹分院神經內科李怡蓁醫師表示,中風危險因子很多,包含有年紀大於六十五歲、有中風家族史、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心律不整、動脈粥狀血管硬化、抽菸、喝酒、少運動、肥胖等等。而糖尿病的患者中風機率為一般人的1.5至3倍,高血壓為2倍,心血管疾病為2倍,心臟衰竭為4倍,而心房顫動則為5倍。台大醫院新竹分院統計了該院2007年至2009年之1200多名中風患者的資料,發現除了糖尿病的病人從症狀發生到到達醫院的時間較早之外,有其他危險因子的病人其到院時間並沒有比較快。由於,中風症狀發生後兩個小時內到達醫院的患者有機會可以接受血栓溶解劑打通血管。因此呼籲中風高危險群的病人,若是有突然出現的半邊顏面或是半邊肢體麻木或無力或是突然出現的理解或說話能力障礙,不應拖延,及早到醫院診斷及治療。 

新手術!讓頑固高血壓「投降」

新手術!讓頑固高血壓「投降」#中風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有許多年紀輕輕才三十多歲的高血壓病患,血壓高達240/170,一天要吞上十幾顆降血壓藥,血壓還是在180/100降不下來,每天都活在爆血管中風的恐懼中,甚至伴有憂鬱症,振興醫院心臟血管內科主任殷偉賢指出,像這樣子「頑固高血壓」的病人不在少數,以前沒有好的治療方式,用盡各種藥物和治療也無法控制下來,嚴重甚至有病患併發中風終生癱瘓。殷偉賢主任表示,台灣成年人口高血壓盛行率約27%,高血壓疾病也名列國人十大死因之一,其重要性不言可喻,所耗用的健保資源更是非常龐大。儘管如此,高血壓控制率卻不足三成,積極的藥物治療顯然無法完全控制此疾病。殷偉賢主任說,若病患使用三種以上包含利尿劑的降壓藥,並已到達最高耐受劑量,仍無法,即屬於所謂的「頑固高血壓」,這類患者據估計至少佔高血壓病人的10%,推估全台這類高血壓患至少43萬左右。殷偉賢主任指出,近來發現藉由射頻燒灼術阻斷腎臟交感神經能有效控制血壓,施行方法與一般心導管手術類似,用特製的燒灼導管,經由股動脈到達兩側腎動脈釋放射頻能量,破壞腎動脈壁交感神經末梢,每側腎動脈燒灼處約只需4~6點,手術時間短,無重大併發症。殷偉賢主任指出,根據研究,術後第一個月的收縮壓/舒張壓可分別降低20/7、第三個月為24/8、第六個月為32/12毫米汞柱,有些病患經過「腎交感神經射頻燒灼術」治療後,甚至不必再服用任何藥物,除此之外燒灼術還能改善血糖的代謝及胰島素敏度,結果令人鼓舞,但目前國內衛生署目前尚未通過此項治療。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