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曾經「想死」嗎?掙扎於死亡念頭,或許正代表著你拼命想活。榮獲2021日本心理大獎「評選委員會MVP獎」日本知名精神科醫師平光源寫下《醫生說我可以去死沒關係》其中,分享了一個26年前的自己重考3次的「想死」經歷,解釋為何「接受死亡作為一種選項」,反而能使你精神上獲得解脫,開始思考存活的可能性。以下為原書摘文:
你曾經「想死」嗎?掙扎於死亡念頭,或許正代表著你拼命想活。榮獲2021日本心理大獎「評選委員會MVP獎」日本知名精神科醫師平光源寫下《醫生說我可以去死沒關係》其中,分享了一個26年前的自己重考3次的「想死」經歷,解釋為何「接受死亡作為一種選項」,反而能使你精神上獲得解脫,開始思考存活的可能性。以下為原書摘文:
藝人寶媽日前因確診新冠肺炎,擔憂自身病況,導致恐慌症發作。許多民眾也因為接觸媒體和社群上大量疫情訊息,一有不適就懷疑自己染疫,但就醫後卻顯示正常。疫情肆虐的時代,緊張、不安和焦慮成為大眾共同經驗,嚴重時我們會以「恐慌」來形容。在精神醫學上,也有關於「恐慌症」(panic disorder)的明確定義。
一名19歲的M同學,高中畢業後進入理想的大學科系就讀,看似順利,近2個月卻逐漸出現異樣。原本認真學習的他開始無故不去上課,作業也是勉強完成,整天無精打采,做什麼事都提不起勁,也不太想跟同學說話,寧可窩在宿舍裡不想出門,情緒感到莫名低落,甚至曾出現輕生念頭。
心情好也吃,不好也吃,如果你習慣用吃來解決焦慮煩躁,即使理智上知道該停了,再吃下去對身體不好,卻忍不住一直把食物送進到嘴裡,很多人總以為是料理太美味了,或自嘲太貪吃,但諮商心理師莊博安在《慢性焦慮》卻在書中分析,這種「情緒性進食」也是慢性焦慮的體現,其實心理正在求救。以下為原書摘文:
與憂鬱症患者相處,具體該怎麼做,才不會加重對方病情,或傷害自己的情緒健康。知名YouTuber阿滴在罹患憂鬱症後靠著身邊親友支持,逐漸康復,並在《按下暫停鍵也沒關係》一書中分享,憂鬱症陪伴者本身也須要注意到的問題,除了同理、不說教,尤其要照顧好自己,避免不自覺隨著患者一起陷入憂鬱。以下為原書摘文:
面對情緒難關,甚至確定罹患憂鬱症,影響了生活與工作,我們該如何重新整理自己?知識型YouTuber阿滴在2021年7月向外界揭露罹患憂鬱症一年,並將這段時間與疾病共處的心得,集結成《按下暫停鍵也沒關係》一書,分享給同樣困在身心疾病中的朋友們,他如何試著讓自己停下來修復,覺察自己的真正需求,一步一步重建。以下為原書摘文:
你有慢性壓力嗎?現代人面臨資訊爆炸的時代,常常生活步調緊湊,一被打亂就讓身心感到焦慮壓力,隨之出現頭痛、便秘、胸悶、憂鬱等症狀,進而影響到身心健康。醫師提醒,生活中有適當壓力不是壞事,但過多的壓力不僅會造成自律神經失調,也會影響內分泌系統,不可不慎,民眾可透過2種壓力自我檢測法,和以下壓力排解的練習,幫助身心重新取得平衡。
(優活健康網記者馮逸華/綜合報導)今天就是214西洋情人節,想好要怎麼和男/女朋友度過了嗎?然而身心科醫師指出,近日因感情問題的求診者不在少數,多是源於自身情緒或維繫情感關係所產生困擾、壓力等,導致出現情緒障礙而求助於身心門診。情人節前後,常見感情困擾者求診身心科澄清醫院身心科醫師陳怡如表示,在過往諮商與治療過的個案中,特別在節日前後,多有因感情問題而求診者,主要可歸類4大族群:1. 想脫單卻長期單身者見他人雙雙對對,自己卻形單影隻,深陷持續的失落、壓力、憂鬱等不適,嚴重影響日常作息,也就是常聽到的「情人節恐懼症」。2. 過度迷戀對方卻陷入抑鬱心理學稱之「暈輪效應」(halo effect),是指因迷戀而過分放大對方優點,深入交往後才驚覺原本對方並非自己想像的如此完美無缺,因而陷入低潮與抑鬱。3. 夫妻多年,遇感情觸礁夫妻之間問題無法用溝通化解,將走向離婚危機,因而求助輔導。4. 本身有疾病如憂鬱症、躁鬱症或焦慮症患者擁有對社會通俗節日的期待;然而另一方面,卻也懼怕因自身疾病影響情感關係發展。感情無完美,3建議教你「在選擇中享受幸福」在身心科門診中輔導這些個案時,陳怡如表示所抱持著的想法為:「人生是一連串的選擇,不是追求成功,而是學會如何在每次選擇中,享受幸福。」因此,她也提供幾點建議:1、 兩性關係中,尊重對方是獨立的個體,有其特有的生命經歷,給予空間,以欣賞、包容來代替控制與佔有。2、 熱戀過後,提醒自己感情不是世界的全部,多愛自己,珍惜擁有的其他人事物;退讓、委屈,會讓自己在關係中找不到定位;怨懟、報復,有可能導致兩敗俱傷。3、 世上沒有完美,用「正念」學習接納自己所有的情緒,珍惜每一刻。正念(Mindfulness)是指不帶任何評價的讓自身感知每個經驗的當下,在開展的覺知與認識中,練習讓身體、情緒、想法、念頭等心理狀態,導向放鬆、減壓、平靜與自在的專注狀態。陳怡如提醒,在感情關係當中,不要害怕負面情緒,勇敢面對憂鬱等情緒,可諮詢專業醫師,共同找出問題根源。單身且對情人節有壓力者,可事先安排活動,與朋友或家人聚餐,或多參與社交活動、認識朋友,轉換情緒,別讓該擁有的幸福從手中溜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