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治療

復健真的有效嗎?電療、雷射⋯誰不適合用?醫詳解「6種物理治療法」

復健真的有效嗎?電療、雷射⋯誰不適合用?醫詳解「6種物理治療法」#物理治療

人若身體出現痠麻疼痛,多數會尋求專業醫師治療,但有些民眾做過電療、熱療甚至是體外震波等方式,卻感覺僅有短暫效果,過了一陣子又開始痛,因此認為復健作用不大。究竟復健或物理治療到底有沒有效?仁生復健科診所醫師陳渝仁解析6種常見物理治療法,以及適用和不適用的情況。

打完疫苗手臂痛爆!物理治療師教1招「擦桌面操」緩解

打完疫苗手臂痛爆!物理治療師教1招「擦桌面操」緩解#物理治療

(優活健康網記者馮逸華/綜合報導)民眾近期踴躍追加施打第3劑疫苗,但不論是哪種疫苗,接種後最常反應的症狀便是「注射部位疼痛」,尤其在剛打完疫苗後,手臂不適相當有感,有人痠痛到無法舉起手臂,有人則是睡覺翻身壓到被痛醒;但復健科醫師就指出,其實這並不一定是疫苗所導致,也可能是太過緊張、焦慮等心理因素影響。「疫苗注射肩傷害」24小時內就出現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復健科主任周建文指表示,「疫苗注射後的肩傷害」(Shoulder injury related to vaccine  administration,SIRVA) 是指疫苗注射後立即出現肩膀的症狀。據統計,約有9成的病患是24小時之內隨即出現症狀,很少是超過3天才出現肩膀問題,而這些症狀90%會自然復原,不需要特別治療。但若想即時緩解肩膀疼痛症狀,可先透過復健科理學檢查,確定骨關節真正疼痛原因,再藉由超音波導引注射消炎藥來降低發炎反應,後續搭配物理治療儀器及復健運動,幫助患者減輕症狀,盡快回復正常手臂功能。輕度「肩關節復健操」伸展肌肉減緩痠痛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物理治療師張鈞渝建議,適度的肩關節活動可伸展攣縮的肌肉群,運動時以不引發更嚴重痠痛的輕度活動度為原則,以下提供1招:舉高整隻手臂,手臂內收外展如擦大桌面動作,使肩膀內外轉動。每次做10下,共5組,每組間隔20~30秒,約15~20分鐘。因應Omicron新型變異株威脅持續,民眾於疫苗接種後可能發生肩膀疼痛等副作用,通常輕微且於數天內消失,並隨年齡層增加而減少。若擔心副作用者,可先與醫師討論,經諮詢、評估以選擇合適之疫苗接種。

5分鐘就能做3次!超簡單「椅子運動」避免肌力流失

5分鐘就能做3次!超簡單「椅子運動」避免肌力流失#物理治療

(優活健康網記者馮逸華/綜合報導)近2年台灣因新冠肺炎疫情,許多活動被要求取消或延後辦理以避免群聚感染。過去,運動團體常以實體集會方式辦理活動,疫情導致健康促進活動因此停擺,民眾無法參加運動團體,也因為減少移動,導致日常身體活動量大為降低。物理治療師就提醒,活動量降低所引起的負面效果,可能超乎一般民眾想像。年紀越大肌肉流失越快!快做5分鐘「椅子運動」台北市信義區健康服務中心主任周真貞表示,人體骨骼肌肉會隨著年齡增長而減少,年紀一但過40歲,肌肉量便會以每10年減少8%的速度流失;70歲後則以每10年就減少15%的速度加速流失。體能活動在第一級預防醫學中相當重要,不活動(inactivity)對健康影響甚鉅,銀髮族需要特別關注是否因加速肌肉流失,而導致衰弱與慢性病惡化;且身體活動量較少,罹患新冠肺炎預後也較差。康齡安健物理治療所院長陳雅玲表示:「減少活動引起的負面結果,其實超乎一般人的想像。」像是原本有規律運動習慣的長者,疫情期間擔心被感染不敢外出,幾個月後不僅體重增加了好幾公斤,出門連走路都覺得喘。陳雅玲指出,疫情緊迫時不敢外出、活動量降低、減少與人社交互動,不只造成肌肉僵硬與痠痛,增加肌少症的風險,更會增加便祕、失眠、憂鬱症的傾向,建議民眾在家可利用椅子輔助進行簡單的肌力運動及伸展運動,維持肌肉骨骼健康。陳雅玲日前也拍了一部影片,教民眾一套簡單的「椅子運動」:1. 雙腳踮腳尖8次2. 前踏後點,左右腳各4次3. 雙腳前後交錯15次4. 雙腳左右開合,交錯8次5. 單腳抬起繞圈,左右腳各2次陳雅玲說明,椅子運動依步驟1~5為1組,每次可重覆做3組,5分鐘以內就可全部完成,每天都可多做幾次。不論是常待在家的長輩或是家庭主婦,都能利用零碎時間就可促進自身血液循環,保持血管活力。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