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腫瘤

便秘一周 原來腸道塞了一顆腫瘤

便秘一周 原來腸道塞了一顆腫瘤#腫瘤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39歲的黃先生今年2月因腹脹、超過一周沒有解便到院檢查。結果竟然檢查發現,原來黃先生乙狀結腸處出現的腫瘤就是便秘的兇手。由於黃先生身高168公分、體重120公斤,BMI高達42.5,醫師表示要將腸道由肥厚的皮下脂肪層拉出,勢必要拉大手術傷口,術後傷口感染機會就會提高,因此建議進行大腸支架置入術,在極小的傷口範圍內提早恢復正常生活作息。患者常將血便誤認為痔瘡奇美醫學中心大腸直腸外科主治醫師周家麟表示,對於40歲以下的年輕族群而言,大腸癌並非好發的年齡層,因此患者容易忽略大腸癌症狀警訊,例如將常見的解血便認為是痔瘡出血,導致年輕的大腸癌病人確診時期別多已是後期,也導致預後並不理想。衛福部公布去(105)年度國人十大死因,癌症再度蟬連榜首,而大腸直腸癌仍為國人癌症發生率第1位,癌症死亡率第3位。大腸癌造成腸道完全的阻塞,以往必須立刻安排腸造口手術,緩解腹痛、腹脹的腸阻塞症狀,避免腸道破裂導致腹膜炎。透過數個0.5至1公分的切口就能完成大腸癌根治手術周家麟醫師表示,臨床上,許多病人十分抗拒裝人工肛門,擔心人工肛門產生側漏、異味,造成社交上的不便,安排微創腹腔鏡手術只要透過數個0.5至1公分的切口,就能以較小的皮膚傷口完成傳統大腸癌的根治手術,減少疼痛、加快術後功能恢復,並提早恢復正常生活作息。奇美醫學中心大腸直腸外科主治醫師周家麟表示,隨著醫學的進步,大腸直腸癌的治療更是日新月異,藉由跨科部團隊垂直整合,提供大腸直腸癌病人,更先進、精準的醫療,提早恢復正常生活作息,甚至順利返回職場工作。

10大警訊出現 當心賈伯斯「胰」慮

10大警訊出現 當心賈伯斯「胰」慮#腫瘤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病徵不明顯、毫無專一性,中年男子易受「賈伯斯病」威脅而不自知!76歲余姓男患者同時罹患C型肝炎、糖尿病與高血壓,定期都會回診進行超音波檢查,沒想到在最近的檢查中發現胰尾出現大於2公分腫瘤。胰臟神經分泌瘤好發50歲 大部分患者初期無症狀童綜合醫院一般外科醫師黃漢斌表示,神經內分泌系統控制荷爾蒙分泌,當發生病變時而產生腫瘤,最常見發生於胃腸道,其次為胰臟,第三則為肺。胰臟神經分泌瘤是一種惡性腫瘤,因為胰臟胰島細胞發生癌化病變而導致,好發於50歲左右。因為腫瘤生長緩慢大部份患者初期並沒有症狀表現,少部份會出現腹瀉、皮膚疹、低血糖、低血鉀、體重減輕等等,因胃不會有專一性的病徵,常導致病人花較長時間才能確診。胰臟位置偏僻、利用傳統手術治療困難度高黃漢斌醫師指出,胰臟處於後腹腔,位置偏僻不好診斷,如果使用傳統手術,需要切開大傷口來進行胰臟切除,並且因為胰臟周邊血管(腹腔動脈幹)較扭曲,且變異性大(每個人血管的位置不同),所以手術的困難度高。使用腹腔鏡螢光顯影技術來進行胰尾併脾臟切除,只要在靜脈注射靛青綠,藥物會和蛋白質結合,以近紅外線儀偵測,會產生肉眼不可見的螢光而且即時呈現相關的血管走向,讓手術中更清楚知道血管走向,避免切除手術時傷及血管組織,讓手術品質大大提升。10大警訊出現要把握黃金治療期蘋果電腦創辦人賈伯斯2012離世後,此病才逐漸為世人所知,因此胰臟神經內分泌瘤又稱「賈伯斯病」。黃漢斌醫師表示,目前胰臟神經分泌瘤確切成因尚未明確,僅只知和基因突變有關,少數可能由家族遺傳導致,所以也無從預防。民眾可由日常飲食、維持良好生活作息並運動,定期健康檢查,以期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神經內分泌腫瘤會出現10大警訊,咳嗽、氣喘、慢性腹瀉、反覆性胃潰瘍、低血糖嚴重飢餓感、盜汗、熱潮紅、發熱、心悸及皮膚炎等,若民眾莫名出現症狀並有疑慮,呼籲儘早就醫檢查,把握治療黃金期。。

鮮紅血便是痔瘡?錯誤迷思癌末才發現

鮮紅血便是痔瘡?錯誤迷思癌末才發現#腫瘤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鮮紅色血便就是痔瘡?錯誤迷思竟讓病情拖到癌症末期!67歲的許先生血便1年,血色接近鮮紅色,因為沒有痛便也不在乎,原本以為是痔瘡,直到2個月前誤以為內痔掉出肛門,到醫檢查才發現原來是腫瘤,後竟確診是直腸癌末期!原來許先生認為血便若是鮮紅色就是痔瘡,才遲遲未就醫。彰化醫院放射腫瘤中心主任賴易成表示,下段直腸癌的血色較鮮紅,所以血便一定要就醫找出原因,不應自我判斷,錯失救援時機。血便以為是痔瘡 檢查才發現是腫瘤許先生表示,約1年前他就開始出現血便,血色偏向鮮紅色,也不太痛,他直覺就是痔瘡,直到2個多月前,突然有「紅紅的東西」從肛門掉出來,他。認為那是內痔脫出肛門口,沒想到一直都沒縮回去,加上小腹開始疼痛痛,他才不得不就診。直腸癌初期常以血便顯現 靠近下段直腸會偏鮮紅色 賴易成主任指出,許姓病患掉出肛門「紅紅的東西」就是腫瘤,約4公分大。肛門是人體消化道的末端,痔瘡是常見的良性疾病之一,大便帶血是最常見的症狀,顏色多為鮮紅色。直腸癌初期常以血便顯現,但一般顏色為暗紅色,但如果腫瘤位置是靠近肛門的下段直腸,血色可能會比較偏向鮮紅色,容易和痔瘡症狀搞混。發現血便一定要由醫師判斷原因 賴易成主任表示,痔瘡和直腸癌的臨床表現類似,但只要經過醫師肛診及內視鏡檢查就可判別,所以,民眾一發現血便,一定要由醫師診斷出血原因,千萬不要自行「那就是痔瘡」,這樣恐讓直腸癌逐漸變大。不少直腸腫瘤患者都因此而延誤就醫,末期的5年存活率不到30%,初期則高達90%以上。賴易成主任強調,健保補助50至74歲民眾每2年一次糞便潛血檢查,若有血便應進一步做大腸鏡檢查,這是大腸直腸癌早期發現、及早治療的關鍵,如果自行發現血便也一定要儘快就醫。

子宮肌瘤好發4體質 子宮保暖為上策

子宮肌瘤好發4體質 子宮保暖為上策#腫瘤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子宮肌瘤是婦女很常見的疾病,根據統計,生育年齡婦女中,每5人就有1人罹患,而更年期前後,每2人就1人有子宮肌瘤。中醫師周宗翰指出,子宮肌瘤好發於4大體質,包括肝氣鬱滯、氣滯血瘀、虛寒凝滯、濕熱下注等4型,而要治療子宮肌瘤,就要從改善子宮環境著手。肝氣鬱滯型:要排除壓力中醫師周宗翰表示,肝氣鬱滯形成的子宮肌瘤是因壓力引起,壓力會影響身體賀爾蒙的運作,累積的壓力會造成子宮的免疫功能異常,當壓力太大或是情緒低落時,情志影響氣機調暢,進而會引起免疫功能失常,婦科問題也會層出不窮,子宮肌瘤就會生成;這時適當地排除壓力,對於改善子宮肌瘤很有幫助。氣滯血瘀型:要多運動氣滯血瘀型子宮肌瘤常見於久坐缺乏運動的上班族女性,周宗翰醫師說明,氣滯血瘀體質大多具有明顯的「不通暢」特徵。骨盆腔與腹腔循環出現障礙,是許多疾病的發病基礎,臨床上氣滯與血瘀往往是並存,這也是非常容易造成子宮肌瘤的體質,而運動是最好改善氣滯血瘀的方式。虛寒凝滯型:飲食忌生冷至於虛寒凝滯型所形成的子宮肌瘤,通常與自身體質以及飲食習慣有關,周宗翰醫師分析,有些女性天生冷底,血管容易痙攣,血行遲緩或凝滯於微血管。虛寒子宮非常容易產生子宮肌瘤與子宮內膜異位,這種體質要避免食用生菜沙拉等偏寒食物,以免影響身體代謝,並應在太陽下山之前就要把當天要吃的水果吃完,從裡到外保暖,就會改變肌瘤體質。濕熱下注型:飲食宜清淡周宗翰醫師指出,濕熱下注型體質通常喜食油膩厚味、甜食,愛喝酒或攝入過多鹽分,飲水不足都會導致血液過分黏稠,而台灣天氣常是濕熱狀況,內在飲食失調加上外面環境干擾,濕熱氤氳而生,內外皆顯得「濁」,就容易產生子宮肌瘤;而濕熱體質者,飲食最要緊,改善濕熱體質要從脾胃著手,建議平時儘量飲食清淡,少吃辛辣油膩食物,也不要喝酒,以免加重濕熱症狀。肌瘤快速生長 恐引起排尿、排便困難周宗翰醫師提醒,子宮肌瘤轉為惡性機會不高,但如果子宮肌瘤發生病變,有可能會壓迫膀胱、直腸和輸尿管等部位,引起排尿、排便困難和腰痠背痛;另外,當出現疼痛,要及時檢查疼痛源頭,例如下腹部、腰背部,而嚴重痛經也要特別注意,有可能是骨盆腔神經受到肌瘤壓迫引發不規律子宮收縮。若肌瘤生長快速就要小心病變,建議患者每半年要做1次肌瘤大小的追蹤。(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前世情人捐肝救父 癌父重獲新生

前世情人捐肝救父 癌父重獲新生#腫瘤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家住苗栗的55歲徐姓患者長期以來都有在診所檢查追蹤C型肝炎,3年前11月在診所進行檢查時,疑似發現腫瘤,同年12月到醫院檢查後確診為C型肝炎肝硬化合併肝癌。2年多來針對肝腫瘤進行過3次射頻燒灼治療,腫瘤卻不斷復發,到醫院接受配對檢驗,由20歲的長女進行捐肝,手術歷經10多個小時後順利完成,患者住院3周後終於出院返家休養。女兒捐出右側745克肝臟亞東醫院醫師薛冠群表示,這次評估患者的情形後,讓女兒捐出右側745克肝臟,考量患者曾有自發性腹膜炎、腹水、血小板數低下等病史,因此手術時更針對患者身體狀況做好因應。提供全人移植醫療照護患者得知20歲的長女要捐肝來救自己時,本來因為不捨而反對,一度不願意再進行治療,但經過妻女勸說後,才願意讓女兒為自己挨刀捐肝。童綜合醫院副董事長童瑞龍指出,推動器官勸募及移植,整合器官捐贈及移植資源,建構完善移植團隊,提供全程全人優質移植醫療照護,使器官衰竭而急需器官移植的病人能夠延續生命,改善未來的生活品質。童綜合醫院從93年起迄今完成了73例腎臟移植與27例的肝臟移植,並在105年成立器官移植中心,擴大服務有意願進行(五親等內)活體器官移植的病人與家屬,也順利完成3例活體腎移植及7例活活體肝臟移植手術,圓滿達成親屬間器官捐贈或移植的心願。

早期腫瘤現身 內視鏡檢查為最佳利器

早期腫瘤現身 內視鏡檢查為最佳利器#腫瘤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健康檢查項目當中,內視鏡檢查是受檢者最容易害怕的項目。若因為害怕而放棄檢查機會,將使健康檢查的完整性大打折扣。癌症位居國人十大死因之首,大腸癌及胃癌更是高居國人癌症死因排名第三及第七。若能藉由健康檢查發現早期胃癌或大腸癌,便能夠早期接受治療。內視鏡檢查是早期發現腫瘤的最佳利器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麻醉科主治醫師金承惠表示,內視鏡檢查則是早期發現腫瘤的最佳利器,胃鏡除了胃部,還能夠察看是否有食道癌、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逆流性食道炎等。大腸鏡檢查可評估病灶的外表性徵,醫師也能夠在觀察的同時施行組織切片分析,以進一步檢查。胃鏡易誘發噁心嘔吐 腸鏡會有腹脹感許多民眾擔心檢查時的反射動作,因此對於內視鏡檢查避之唯恐不及,金承惠醫師對此表示,胃和大腸黏膜並無痛覺神經,但在胃鏡檢查吞管子和打空氣入胃時,容易誘發喉頭噁心嘔吐的反射、胃脹及胃鏡管摩擦咽喉而疼痛;而腸鏡常會壓迫、牽扯、拉緊腸壁外層,使受檢者想解便、腸子絞痛、腹脹等較不舒服的感覺。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才能降低癌症發生率,而最佳途徑在於內視鏡檢查,民眾選擇健康檢查標準應包含可提供麻醉術前評估衛教,生理監視設備齊全,術中給藥術後恢復,皆有麻醉專科醫師及麻醉護理師全程照顧的醫療中心。

突然臉歪嘴斜 當心腦中風找上門!

突然臉歪嘴斜 當心腦中風找上門!#腫瘤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一名42歲男性吃完早餐後突然頭痛、左側肢體乏力,經電腦斷層檢查後顯示右側腦出血,患者於2天後施行立體定位引流血塊手術,5天後再追蹤電腦斷層時己明顯有縮小許多。患者經後續復健,右側肢體肌力恢復6至7成左右,雖有輕微肢體麻木但能緩慢行走。出現肢體無力、頭暈頭痛症狀可能是腦中風柳營奇美醫院神經外科醫師黃曉禹表示,腦中風可分成血管阻塞型及血管破裂出血型,兩者表現的症狀類似,病人前來醫院時往往已出現急性的變化,可能會有突然肢體無力、頭暈頭痛、嘴歪臉斜、吞嚥障礙等症狀出現。黃曉禹醫師表示,立體定位腦部血塊引流手術是將一四方形架子,以四個支點固定在病人的頭顱上,標出患者顱內出血部位後,在病人顱骨鑿開一個1公分大的洞,將直徑3公釐鈍頭的引流管置入血塊正中心,可先抽取部份液化的血塊,將引流管放置其中,再將尚未液化的血塊通過導管打藥物(如尿激素酶)把血塊液化後引流出來。平時留意三高、肥胖、氣溫變化問題黃曉禹醫師表示,腦出血治療上等待自行吸收往往要花費1個月時間,此時血塊可能對腦組織造成壓迫,不利神經組織的修復。立體定位儀器引流血塊手術可以加快血塊吸收,較利於病人神經功能的恢復,手術傷口小且癒合也快。黃曉禹醫師提醒,一旦發生腦出血,往往都會有神經學上的後遺症,而這些後遺症對個人及家庭影響非常大。平常留意三高、肥胖問題,天冷時要注意保暖,天熱時要適時補充水份,並且少喝酒、抽煙、維持健康生活型態及適量運動,做好預防保健工作,就能避免許多疾病發生。 

單側耳鳴2周 竟是鼻咽癌徵兆!

單側耳鳴2周 竟是鼻咽癌徵兆!#腫瘤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男耳鳴2周,就是鼻咽癌腫瘤作祟!韓星金宇彬罹患鼻咽癌,引起民眾們對該疾病的高度關注,南投一名年約35歲黃姓男子近2周覺得左側耳朵悶悶的,至耳鼻喉科門診後,發現黃男在耳咽管開口外側有2公分腫瘤,經切片檢查後確診為鼻咽惡性腫瘤,目前積極治療中。俗稱廣東癌 常見於中年男子南投醫院耳鼻喉科醫師吳昭寬表示,鼻咽癌好發於中國南方地區,俗稱廣東癌,西方人較少發現、見於中年男子。臺灣地區每年約有1000~1200位新病例,且每年約有500人死於鼻咽癌。目前較可能的致病因子包括基因遺傳,Epstein-Barr病毒感染及環境等因素。另也有說法為年輕時吃多醃漬食品,長大後罹患鼻咽癌機會也會相對增高。吳昭寬醫師表示,由於鼻咽癌腫瘤位置較隱密,早期症狀不明顯,因此許多患者容易忽視,導致鼻咽癌一般確診時70%以上都屬於晚期癌症。鼻咽癌往往以週邊器官的症狀來表現。因此如果出現頸部腫塊、流鼻血或咳血痰、耳鳴、耳悶、複視或面神經麻痺的症狀要特別留意。以放射治療為主 約一半病患可以治癒吳昭寬醫師表示,鼻咽癌的診斷一般使用鼻咽內視鏡,由鼻孔進入觀察。若發現腫瘤或高度懷疑罹患鼻咽癌時,則必須進行鼻咽切片來確立診斷,同時接受血清學檢測。鼻咽癌的治療以放射治療為主,化學治療為輔,手術治療只有在腫瘤復發時才會考慮。大體而言,大約50%的病患可以治癒。越早期預後越好。早期發現的關鍵,在於平常對自己和家人多一點關心,注意身體的每一個細節,一旦發現耳鼻喉或頭頸部等周邊器官出現異樣,應立即尋求專科醫師協助,以免錯失治療的黃金時間。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