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腫瘤

腹痛找無原因 超音波檢查救一命

腹痛找無原因 超音波檢查救一命#腫瘤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70歲的王先生近2週持續上腹痛困擾,做過抽血檢驗及做胃鏡檢查,但沒有特殊發現,後來仍持續腹痛而掛急診,進行超音波檢查,發現1顆7公分的腹主動脈瘤,有破裂甚至致命風險。致命動脈瘤 超音波檢查助早期發現成大醫院急診部醫師朱紹中指出,王先生經血管攝影、會診血管外科,安排住院及手術治療,順利平安康復出院。若沒有早期發現,這類病人常在動脈瘤破裂後休克或病危才來就診,急診超音波對於王先生的病症,是關鍵性的檢查。超音波如同筆電或平板般大小,有需要時立即可得,方便利用於急診室的床邊診察。許多急診病人需要嚴密監控或反覆檢查,超音波都能在短時間內重複施作,相較於電腦斷層或X光,減少輻射暴露的風險,對孕婦及小兒更實用。不需置入體內 更能引導其他治療朱紹中醫師表示,超音波檢查不需由體外置入監視裝置,也不需額外抽血或打顯影劑,減少病人的風險及不適,尤其是腎功能不全或有過敏病史的患者。必須進行侵入性治療時,如困難管路、膿瘍或體液抽吸時,超音波引導也可以減少風險並提高成功率。急診超音波也重視多系統整合,在胸腹外傷部分則已是標準檢查流程之一,而急救或重症患者的輔助評估上,更能發揮極大功效。然而,朱紹中醫師提醒,超音波不是無往不利的工具,病史詢問或身體檢查仍不能被取代,其他影像學檢查對某些病灶的敏感和特異性也勝過超音波檢查,重點取決於醫師的臨床判斷使用。

胃部不適只吃藥 食道癌悄悄找上門

胃部不適只吃藥 食道癌悄悄找上門#腫瘤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胃脹求醫,竟在一個器官發現兩處惡性腫瘤!53歲的葉先生商場打滾10餘年,應酬機會多,練就不錯酒量、會抽菸、偶爾吃檳榔,胃部偶有不適靠吃藥緩解,從沒想過會罹患食道癌,還是上、下段都有惡性腫瘤。葉先生去年3月胃脹痛到診所就醫,醫師透過胃鏡發現食道下段異常,高度懷疑是癌病變。食道就有兩處腫瘤 有幸及早發現治療臺中慈濟醫院肝膽腸胃科醫師蔡松茂表示,某些病人因為照胃鏡不舒服,食道上的病灶通常很難發現。病人葉先生非常幸運能於食道上、下段早期發現癌細胞,又符合以胃鏡做內視鏡黏膜下切除的條件,不必切食道也沒傷口,門診追踨恢復良好。蔡松茂醫師強調,葉先生食道下段已知有可疑病灶,做胃鏡檢查時細看也發現食道上段異常,經內視鏡超音波及病理切片,確認兩處病灶均為癌細胞只在表淺層的「零期癌」,只要以胃鏡做內視鏡黏膜下切除,把癌細胞刮除乾淨,術後完全沒有傷口,也可保留完整食道。嗜菸、酒、檳榔者 食道癌風險高123倍蔡松茂醫師說明,食道癌早期不會有明顯症狀,當出現吞嚥困難、食道變窄症狀時,腫瘤往往已經很大,可能得切除部份食道。食道癌的高危險因子是抽菸、喝酒、吃檳榔,可能造成食道黏膜細胞病變,發生食道癌的機會是一般人的123倍。尤其食道癌通常是上、中、下的某段先發生腫瘤,幾年後仍有復發的危險,建議抽菸、飲酒、嚼檳榔的人早日戒除並定期篩檢。

臉變大舊鞋穿不下 4公分腫瘤惹禍!

臉變大舊鞋穿不下 4公分腫瘤惹禍!#腫瘤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45歲患有糖尿病史的陳小姐,4年內體重增加了近20公斤,且合併有視力模糊,臉型改變,齒縫增大的狀況。經詢問後發現她在39歲就已經停經,這幾年來因為舊鞋子穿不下才發現手、腳掌都在慢慢變大。檢查發現原來腦下垂體有1顆近4公分的腫瘤。肢端肥大逾95%是腦下垂體腫瘤引起台大醫院雲林分院神經外科醫師曾峰毅表示,超過95%是因為腦下垂體腫瘤所引起。可能出現男性或女性出現異常乳汁分泌、性慾減退;女性的經期紊亂、不孕或是提早停經等症狀。又或因腫瘤壓迫產生頭痛、視力模糊、視野狹窄等合併症狀。除此之外,過多的生長素也會造成組織增生導致體重增加、臟器肥大、皮膚粗糙增厚、易出汗、舌頭肥厚、聲音低沉、打鼾、手麻、臉型改變(如鼻子變大、下巴、眉骨突出)與手腳腫大。體型改變常被誤認為中年發福曾峰毅醫師表示,生長素過多也會導致血糖升高而引發糖尿病。因為外觀的改變為漸進且緩慢的,所以反而不易察覺,甚至常常以為體型的改變只是中年發福而不以為意。因此就醫時多半腫瘤已經長的很大了,即使開刀治療也很難完全清除乾淨,往往必須配合藥物治療或是放射治療才能控制腫瘤。臺大醫院雲林分院內科部醫師粘榕建議,若民眾發現血糖偏高或合併有以上所述症狀時請至內分泌專科接受詳細診斷,透過內分泌科與神經外科的合作,治療預後良好。

長期胃悶不管 竟是原位癌作祟!

長期胃悶不管 竟是原位癌作祟!#腫瘤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66歲蔡姓男子生活作息正常,卻有長期胃悶痛症狀,因為擔心做胃鏡不舒服所以一直沒有就醫。後來得知醫院有舒眠胃鏡才答應進行全身健康檢查。沒想到醫檢查就發現有0.8公分左右的腫瘤,確診患者罹患零期胃癌。原位癌通常不會有症狀出現童綜合醫院胃腸肝膽科醫師劉博表示,胃癌零期即稱為原位癌,病變位於胃上皮細胞以及胃黏膜上層,通常不會有症狀表現,要經由胃鏡檢查才有機會發現。提醒有相同疾病的患者,若早期胃癌診斷出來,儘早治療後的成效極佳,恢復狀況與存活率都很高,內視鏡黏膜下剝離手術主要使用於罹患消化道早期癌、大型瘜肉或黏膜下腫瘤等患者,可以將腫瘤完整切除並保留器官(如腸道的保留),與傳統手術相比,不會留下體外傷口,且術後恢復快,相較傳統手術更能夠維持生活品質。多攝取新鮮蔬果、少吃醃漬物預防胃癌劉博醫師呼籲,造成胃癌發生的原因大致可分為遺傳、飲食習慣、胃瘜肉、幽門螺旋桿菌等等,預防方式除養成正常生活習慣、戒除抽菸與喝酒等惡習。另外,多攝取新鮮蔬果、少吃醃漬食物也是預防之道。其餘若是有家族罹癌史的人也是高危險群,更要定期進行胃鏡檢查,如感染幽門螺旋桿菌者,則需進行殺菌治療,以降低胃癌發生的機會。另外,因為早期胃癌幾乎不會有明顯症狀,特別是高風險族群,若身體出現消化不良、胃悶痛、食慾不振、胃口改變等等情形,就要尋求醫師診療。尤其是40歲以上,每年一定要定期進行全身健康檢查,早期發現疾病以利獲得最佳治療成效。

腫瘤吃掉右側骨盆 3D列印精準切除

腫瘤吃掉右側骨盆 3D列印精準切除#腫瘤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骨盆腫瘤移除手術新突破!最新3D影像模擬及列印技術,除可更精準切除腫瘤外,大大的減少手術時間及術中出血量。3D影像模擬及列印協助骨盆腫瘤切除一名患者因右側骨盆疼痛及右下肢無法行走及活動受限到醫院檢查,發現其右側骨盆腸骨出現巨大腫瘤,且已侵蝕整個右側骨盆。如不實施手術,腫瘤繼續的破壞將會帶來嚴重肢體功能障礙。但考慮的層面包括骨盆手術創傷範圍很大,手術時間長,出血多,手術風險極高。三軍總醫院吳佳駿主任表示,由於該手術出血量大,可能需準備上萬毫升的備血,且巨大腫瘤往往與重要神經血管沾黏,風險極高,因此吳佳駿主任決定應用最新3D影像模擬及列印技術,為病患施行骨盆腫瘤切除。客製化鋼板擺放位置減少手術時間三軍總醫院骨科主任醫師吳佳駿表示,以往術中必須透過移動式X光機(C-arm fluoroscopy)的大量拍攝輔助才能確保鋼釘長度,過程中不僅大幅增加手術及麻醉時間、出血量,以及軟組織的破壞,同時也增加手術室人員與病人在手術中輻射的曝照。透過此3D列印的模型以實體模擬的方式,可預先決定須切除腫瘤的範圍及之後鋼板最適合擺放的位置、最佳曲度,大大減少手術時間並給予最佳的固定效果。    吳佳駿主任表示,經此技術協助,病患出血量少、疼痛指數降低、恢復也較快,未來,此項3D列印技術將推廣到其他腫瘤區域及其他骨科矯形手術的應用,將能造福更多骨骼肌肉系統的病患!

7旬翁狂咳數週 雙肺多顆腫瘤作怪!

7旬翁狂咳數週 雙肺多顆腫瘤作怪!#腫瘤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一位高齡70歲的陳爺爺(化名),初期因久咳長達數週卻不見好轉,至醫院檢測發現兩邊肺部出現多顆腫瘤確診為晚期肺癌,經EGFR基因檢測後呈陽性反應,於第一線立刻投以不可逆標靶藥物治療,3週後腫瘤已縮小近一半,也因此更加深陳爺爺與家屬對後續治療的信心。隨著肺癌治療演進,標靶治療儼然成為繼手術、化療、放療等三大傳統療法後的第四大療法。收治這位陳爺爺的衛生福利部雙和醫院馮博皓醫師指出,標靶藥物具針對性,能精準抑制腫瘤細胞且不扼殺體內的正常細胞;其中,不可逆標靶藥物更具備不易脫靶的特性,完全咬合表皮生長因子的四個接受體家族,一旦與突變接受器完全結合後,便能阻斷癌細胞ErbB的訊號傳遞路徑,對於腫瘤抑制效果反應良好。同時保有良好體能與日常生活品質肺癌患者在進行治療選擇前,往往會考量治療副作用以及是否會改變現有生活型態;對此,馮博皓醫師表示,不可逆標靶藥物僅須每日按時服用,其副作用反應皆可透過輔助藥物獲得緩解,讓患者保有較好的體能狀態,相較傳統化療常見的噁心、嘔吐、掉髮等副作用,不可逆標靶藥物不但讓患者於治療期間擁有接近原日常的生活品質,其醫囑性高也提升治療成效。不可逆標靶藥物降低死亡風險肺癌患者都希望透過治療延長存活期,根據之前發表於美國臨床腫瘤醫學會(ASCO)的LUX-Lung跨國研究結果顯示,第一線治療罹患EGFR突變陽性使用不可逆標靶藥物與化療相比,不可逆標靶藥物能延長中位數患者存活期並降低死亡風險;因此第一線健保給付的不可逆標靶藥物,無疑成為多數晚期肺癌患者的第一線治療選擇。第一線抑制腫瘤成效將影響患者信心馮博皓醫師進一步表示,陳爺爺在治療期間,僅出現輕微腹瀉的副作用,透過飲食習慣調整後已獲得良好的改善,且體能上並未因此衰退,仍能維持正常的日常生活,目前持續進行第三年的追蹤治療。馮博皓醫師提醒,患者治療期間若有任何疑問,都應與醫療團隊即時反應,可進一步調整藥物劑量或透過輔助藥物獲得緩解,無須過度擔憂。(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長期單側喉嚨痛 2公分扁桃腺癌作怪

長期單側喉嚨痛 2公分扁桃腺癌作怪#腫瘤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南投一名年約45歲的男子平時菸、酒、檳榔不離身,患有糖尿病、高血壓,但近半年經常感到單側喉嚨腫痛,誤以為是感冒或是扁桃腺發炎而未積極治療,但這週更是劇痛因此至衛福部南投醫院耳鼻喉科門診。男子嘴巴一張開,醫師就看到病人的左側扁桃腺處有一明顯約2x3公分的腫瘤及周圍組織潰瘍。切片送檢後確診為扁桃腺癌,目前正接受化療及放射線治療。逾40歲患者好發 致病原與吸煙、飲酒有關據國健署資料顯示,診斷為口腔、口咽及下咽惡性腫瘤的病人每年超過7000人,因口腔、口咽及下咽惡性腫瘤死亡的病人則每年超過2000人。衛福部南投醫院耳鼻喉科醫師賴文森表示,扁桃體癌多發於40歲以上的患者,致病原因與吸煙、過度飲酒有關。這名病患有多年菸酒習慣,可能是扁桃腺長期接受到刺激,日積月累導致扁桃腺癌病變。單側喉嚨痛1個月以上、張口困難要及早治療賴文森醫師表示,初期的扁桃腺癌並無特別的不適情況,直到腫瘤侵犯到周圍組織或頸部淋巴轉移,就醫確診時常已經是晚期了。提醒民眾如果有下列症狀,例如:單側喉嚨痛一個月以上、張口困難、無痛性頸部腫塊、單側扁桃腺異常腫大、單側耳痛、扁桃腺有明顯潰瘍等,應早期就醫,早期治療。 扁桃腺癌的治療,初期以手術為主,合併放射腺治療,晚期則以放射線、化療同步治療。針對不同的狀況給予個別化治療,早期的扁桃腺癌的5年存活率為50%以上,晚期則降至3成左右,南投醫院提醒民眾口咽部若不適,應盡速接受專科醫師的檢查與診斷。

便秘一周 原來腸道塞了一顆腫瘤

便秘一周 原來腸道塞了一顆腫瘤#腫瘤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39歲的黃先生今年2月因腹脹、超過一周沒有解便到院檢查。結果竟然檢查發現,原來黃先生乙狀結腸處出現的腫瘤就是便秘的兇手。由於黃先生身高168公分、體重120公斤,BMI高達42.5,醫師表示要將腸道由肥厚的皮下脂肪層拉出,勢必要拉大手術傷口,術後傷口感染機會就會提高,因此建議進行大腸支架置入術,在極小的傷口範圍內提早恢復正常生活作息。患者常將血便誤認為痔瘡奇美醫學中心大腸直腸外科主治醫師周家麟表示,對於40歲以下的年輕族群而言,大腸癌並非好發的年齡層,因此患者容易忽略大腸癌症狀警訊,例如將常見的解血便認為是痔瘡出血,導致年輕的大腸癌病人確診時期別多已是後期,也導致預後並不理想。衛福部公布去(105)年度國人十大死因,癌症再度蟬連榜首,而大腸直腸癌仍為國人癌症發生率第1位,癌症死亡率第3位。大腸癌造成腸道完全的阻塞,以往必須立刻安排腸造口手術,緩解腹痛、腹脹的腸阻塞症狀,避免腸道破裂導致腹膜炎。透過數個0.5至1公分的切口就能完成大腸癌根治手術周家麟醫師表示,臨床上,許多病人十分抗拒裝人工肛門,擔心人工肛門產生側漏、異味,造成社交上的不便,安排微創腹腔鏡手術只要透過數個0.5至1公分的切口,就能以較小的皮膚傷口完成傳統大腸癌的根治手術,減少疼痛、加快術後功能恢復,並提早恢復正常生活作息。奇美醫學中心大腸直腸外科主治醫師周家麟表示,隨著醫學的進步,大腸直腸癌的治療更是日新月異,藉由跨科部團隊垂直整合,提供大腸直腸癌病人,更先進、精準的醫療,提早恢復正常生活作息,甚至順利返回職場工作。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