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部分腫瘤患者 死於「心理休克」

專家:部分腫瘤患者 死於「心理休克」

2017/12/30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相信許多人都有類似情況,出現生氣、焦慮、悲傷或壓力大的情緒時,身體出現緊繃、頭痛等等不適。其實「心身症」就是心理的因素導致生理的疾病。許多臨床研究發現,假如癌症病人表現出消極逃避的態度,往往比醫生預期的早逝,這說明了情緒影響身體的密切關係。

精神疾病患者 失去正向求生意志

我的督導有個學有專精、優秀的朋友在六十多歲時,突然被告知自己是乳癌第二期,這位朋友告訴督導,她覺得她一生活夠了,剩下的就順其自然。乳癌是一種治癒率極高的癌症,在充分的治療下都能被穩定的控制,而她一開始就失去求生意志,最後當然就如同她的預期,日漸惡化而去世。

當我化療期間掉髮,戴著頭巾、仍在門診與精神科病人談話時,曾不只一次遇到病人豔羨的眼光:「老師,妳應該好起來的,為什麼生病的不是我而是妳?反正我老早就不想活了,是我生病的話該有多好?」巴不得罹癌的是他們而不是我。

心理與身體狀態相互影響

這些病人的意思是,如果他們罹癌了,也算順水推舟完成心願了(但也得真的病重到活不成才行);心不想活,如果這個軀殼能配合該有多好。那麼如果倒過來說,身體病了,也許也能藉由心智的力量,來增加讓自己活下去的動能。

儘管你不一定是因為心理因素才生病,但一定可以透過正向心理幫助身體痊癒,兩者相互依存的程度正是魚幫水、水幫魚,如果心不想活,身體罹病的機率就會增加,互相拖累的程度也是呈等比級數的快速。

心靈痛苦造成疾病 團體治療可抒發

中國的腫瘤醫學專家何裕民即說,許多腫瘤患者不是死於疾病本身,而是死於「心理休克」,所謂哀莫大於心死,許多癌症患者不是病死的,是被嚇死的。臺灣的抗癌名醫許添盛也說:「疾病是心靈痛苦創造出的結果。」所以治療身體必須先從治療心理做起,就癌症來說,目前有愈來愈多的關懷與支持團體,欲透過情緒支持的方式來幫助自己的病。

在團療的過程中,許多癌友都發現彼此有些共同特徵,例如壓抑、固執,需要藉由分享來修正。雖然目前科學仍在研究情緒與癌症的因果關係,但行為或心理治療卻可以減緩我們身體上的痛苦,不一定可以延長壽命,卻可以讓你活得更有品質、更有自尊。

(本文摘自/好想找人說說話/遠流出版)

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你可能還會想看
加 uho 好友
熱門話題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