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悶

社群互動1小時 1/4人超憂鬱

社群互動1小時 1/4人超憂鬱#胸悶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每個人一天花在社群網站上的時間有多少呢?許多人每天經營線上社群網站的時間比起真正與人相處的時間多上一大半,然而每天掛在網上,真的能夠為你拓展人脈嗎?研究顯示,每天61分鐘持續透過社群媒體與他人互動,超過1/4的參與者竟呈現高度憂鬱傾向!花最多時間於社交媒體 憂鬱風險高1.7倍一篇美國匹茲堡大學的研究指出,受試者使用社交媒體的時間與罹患憂鬱症風險成正相關,每週平均使用不同形式的社交媒體頻率為30次,每天約使用61分鐘,超過1/4的參與者呈現高度憂鬱傾向。常查看社交媒體的人,感到憂鬱情緒較不常查看者高出2.7倍,一週中花最多時間於社交媒體上的人,罹患憂鬱症風險則為一般人的1.7倍。阮綜合醫院身心內科主治醫師洪櫻娟表示,適當使用社群媒體有助於擴展人際關係,然不善交際者因隱身於網路 可以降低與他人面對面互動的壓力,因而於社群媒體上更加活躍。但若過度沉迷於社群媒體且無其他生活重心,容易過於在意網路上他人的評論。社群媒體易左右情緒當出現頭痛、睡不好、心悸胸悶、易怒、沒耐心、減少與他人互動、對原本喜好事物失去興趣等症狀,可能代表過度依賴社群媒體。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指出,使用社群媒體時,應當分享與分擔朋友的生活 起伏,切勿只是羨慕他人生活,好景、美食、逗趣外,也能看見友人的需求與脆弱面,並給予 同理、支持。若朋友於社群媒體上經常出現負面情緒發言、上線頻率改變,或是突然消失於社群,則須回歸現實生活,透過面對面的互動,釋出問候與關懷。葉雅馨主任建議,網友可以於線上相互提醒每日應該做哪些事,避免過度使用社群而影響原訂作息。

咳嗽當老症頭 當心恐要命!

咳嗽當老症頭 當心恐要命!#胸悶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只要拒菸,真的就能遠離肺病嗎?部分銀髮族會將日常生活中爬樓梯容易累、走路容易喘等症狀歸咎於年紀增長的體力退化, 時常咳嗽也不以為意,總是以「老症頭」為由敷衍,事實上,若出現久咳、胸悶、喘不停症狀,可能是特發性肺纖維化(IPF)在搞鬼!醫師提醒,即使自認生活型態健康的民眾,都有機會罹病,民眾不可輕忽。老翁從不抽菸 確出現喘咳症狀一位7旬老翁從不抽菸,但近年爬樓梯、走路時喘不過氣的症狀越趨嚴重,運動能力快速下滑,跑遍台中各大醫院,先後接受過類固醇. 免疫調節劑及吸入性長效氣管擴張劑、但症狀都沒有明顯緩和, 另一位同樣沒有抽菸史的80歲男性病患,在咳喘問題發生後的一年便惡化到即使只是坐著都有困難。兩名患者在經高解析度電腦斷層(HRCT)掃描確認罹患菜瓜布肺後,皆已透過新型藥物讓病情與病程減緩。台灣胸腔暨重症醫學會特發性肺纖維化治療指引召集人、台大醫院胸腔科醫師王鶴健指出, 持續咳嗽不以為意,反而容易延誤就醫最佳時機。雖然菜瓜布肺全台僅千餘位確診患者,然其發病後存活率極低,大多數病患最終難逃呼吸衰竭死亡的命運。被誤診為感冒、氣喘、支氣管炎 王鶴健醫師表示,菜瓜布肺是一種漸進性的纖維化間質性肺炎,因不明原因導致肺泡上皮細胞遭破壞、修復結疤,反覆下來導致肺失去彈性並逐漸喪失功能。由於初期症狀不明顯,病患多只感覺呼吸急促或久咳不止,臨床上更常被誤診為感冒、氣喘、支氣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心臟疾病等類似疾病,錯跑至耳鼻喉科、家醫科的案例也不少。菜瓜布肺造成的肺功能損害不可逆,即使經就醫治療,患者在台灣的平均存活期也僅0.9年。過去研究更指出,5年存活率甚至低於國內癌症發生率榜首的大腸直腸癌。醫師也提醒,50歲以上的中高齡族群,切勿輕忽逛街家務等日常動作導致的不正常氣喘、咳嗽症狀,如症狀持續超過8周以上,就應該主動至胸腔內科進行肺部精密檢查。

買菜就喘 這病竟狠過癌症!

買菜就喘 這病竟狠過癌症!#胸悶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久咳、胸悶、喘不停,這些症狀只是年紀大體力變差?小心這病狠過癌症!58歲張媽媽長期胸悶,這2年只要在賣場稍微走動就氣喘吁吁,連飯後洗刷鍋具刷洗鍋具也要每5分鐘休息喘氣,直到某天因劇烈的咳嗽與換氣困難送醫檢查,張媽媽才知道自己肺部已經變得跟菜瓜布一樣、纖維化範圍已接近3/4。呼吸急促又困難 肺泡出現變厚、纖維化另一名65歲陳先生退休後飽受咳嗽、氣喘之苦,吃遍喉糖、益生菌,甚至買了空氣清淨機都沒有獲得改善,甚至出現呼吸急促、呼吸困難等症狀。至醫院胸腔內科檢查才發現罹患菜瓜布肺,肺泡壁甚至已出現變厚、纖維等病癥。台灣胸腔暨重症醫學會特發性肺纖維化治療指引召集人、台大醫院胸腔科醫師王鶴健指出,菜瓜布肺在全台雖然僅千餘位患者、盛行率不高,但發病後存活率極低,但大多數病患最終難逃呼吸衰竭死亡的命運,「菜瓜布肺」更曾被描述為「狠過癌症」的奪命疾病。初期症狀不明顯容易誤診王鶴健醫師表示,「菜瓜布肺」是一種因不明原因導致肺泡上皮細胞遭破壞、修復結疤,反覆下來導致肺失去彈性並逐漸喪失功能。初期症狀不明顯,病患多只感覺呼吸急促或久咳不止,因此往往跑錯科,臨床上更常被誤診為感冒、氣喘、支氣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心臟疾病等類似疾病,延誤治療時間。王鶴健醫師提醒,菜瓜布肺造成的肺功能損害不可逆,發病後即使經就醫治療,病患者在台灣的平均存活期也僅0.9年,過去研究更指出,菜瓜布肺的5年存活率甚至低於國內癌症發生率榜首的大腸直腸癌!不正常氣喘持續8周以上就應檢查因此早期的發現與治療是延緩病患肺纖維化、提升生活品質的重要途徑,50歲以上的中高齡族群,切勿輕忽逛街家務等日常動作導致的不正常氣喘、咳嗽症狀,如症狀持續超過8周以上,就應該主動至胸腔內科進行肺部精密檢查。

術後不舒服?中西合治有辦法

術後不舒服?中西合治有辦法#胸悶

(優活健康往記者徐平/綜合報導)療法不同,中醫西醫可以並用嗎?李小姐是一位乳癌第二期的患者,2次化療結束後,竟出現胸悶、骨頭痠痛、噁心感嚴重、手腳麻感及腳趾皮膚暗沉等情形,同時有容易疲倦、覺得喘,難入眠症狀,因擔心無法繼續配合化療至中醫門診諮詢。經中醫處置及西醫調整化療劑量後,患者如期完成後2次的化療。配合中醫調理 改善胃口、體力衛生福利部臺南醫院中醫科主治醫師徐瑜璟表示,癌症病人配合中醫藥使用情形相當普遍,癌症病患苦於放、化療後不舒服的症狀,建議可以配合中醫調理,改善胃口、體力、增加生活品質及西醫治療的完整性。配合中藥使用 改善生活品質、減少復發癌症病友在治療階段可能會出現腸胃不適、眩暈、落髮、口亁、口腔潰瘍、便秘、腹瀉、張口困難、疲倦、皮膚炎或疼痛等情形,每個人的嚴重程度不同,中斷西醫治療可能影響存活及復發情形,配合中藥使用,針對癌症或與癌症治療相關症狀,預期增進病患西醫治療的持續性、改善生活品質、減少復發及增加存活的情形。除了飲食運動外 可配合使用中醫治療徐瑜璟提醒,切記不可使用來源不明的草藥!每個人接受的治療方式以及劑量不同,可能引起的症狀也不一樣,建議除了飲食運動外,應可配合使用中醫治療,依據治療的過程及症狀等,和中醫師溝通目前治療的情況,由中醫師開立處方,找出最適合中西醫合治的時機。 

胸悶又喘 送醫時機知多少?

胸悶又喘 送醫時機知多少?#胸悶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有病不看醫生,突然胸痛、冒冷汗及有可能為中風前兆!一份「對於心血管疾病相關急症的認知」的小型調查指出,多數民眾在突然感到不舒服時,並不會馬上就醫,僅60%的民眾會選擇到急診就醫,而對於突如其來的中風症狀,也僅75%民眾會選擇到醫院就醫。民眾對送醫時機的認識普遍不足時序已入冬季,日夜溫差大,天氣逐漸變冷,氣溫突然變化往往容易誘發心血管疾病發作,台大醫院新竹分院社區及家庭醫學部主任陳孟侃表示,雖然一般民眾對於心血管疾病的相關危險因子,如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症、肥胖與相關的症狀都有基本認識,但是對於心血管疾病的相關急症送醫時機,卻有普遍不足的問題。出現中風症狀 僅有75%的民眾就醫陳孟侃主任指出,民眾對於「突然發生胸痛、胸悶、冒冷汗、喘」等相關典型的心肌梗塞症狀時,僅有60%的民眾會選擇立刻到急診就醫,其中更有10%的民眾選擇自行利用薄荷油或萬金油按摩便在家休息,對於相關典型的中風症狀「半邊偏癱、臉歪嘴斜、講話大舌頭」,僅有75%的民眾會選擇立刻到急診就醫。多注意保暖與自身血壓、血糖陳孟侃主任提醒,對於年長、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症、肥胖等高危險群的民眾,在秋冬氣溫之際,應該多加注意保暖與自身血壓、血糖、血脂肪的控制狀況,如果出現「胸痛、胸悶、冒冷汗、喘」等典型心肌梗塞症狀,或是「半邊偏癱、臉歪嘴斜、講話大舌頭」的中風症狀,應立即送醫,以免錯失黃金治療時機。

突破治療 肺癌可多活29個月!

突破治療 肺癌可多活29個月!#胸悶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台灣肺癌發生率居高不下,絕大部分原因與環境髒汙有關,根據102年癌症登記年報,每年新診斷肺癌人數約12,000人,而死亡人數則逼近9,000人,近來空汙指標已超過紫爆,由原本的4等級改為6等級,增加「紅害」、「褐爆」!長期咳嗽、胸悶 骨頭疼痛台北榮民總醫院胸腔部主治醫師蔡俊明指出,肺癌早期可透過手術切除的病人,約半數病人可存活5年,而晚期肺癌無法手術,需以化療及標靶治療為主,預後多半不佳,然而肺癌患者中,約8成確診時已為晚期,患者通常會出現長期咳嗽、胸悶、胸痛、吞嚥困難,甚至因癌細胞轉移造成骨頭疼痛等症狀。新標靶治療安全性高、少副作用蔡俊明醫師表示,研究發現,完全沒有抽菸或只有輕度抽菸史、以及年輕的族群(平均年齡52歲)及女性,有較高的ALK基因易位突變比例,目前針對ALK肺癌已研發出新一代標靶用藥,可直接鎖定並消滅癌細胞,且更不會影響正常細胞。蔡俊明醫師進一步說明,多項國內外臨床試驗顯示,新一代ALK標靶治療安全性很高,反應力高達94%,中位數無惡化存活期長達29個月,服用後腹瀉、反胃、便秘、嘔吐、疲累等副作用症狀顯著低於舊有標靶藥物,不僅提升患者生活品質,也是患者能持續長期用藥的關鍵。肺部疾病及空汙 都是肺癌主因蔡俊明醫師表示,不抽菸、年輕人或婦女也可能罹患肺癌,事實上,除了抽菸之外,油煙、家族病史、肺部疾病以及嚴重的空氣汙染問題,皆可能是引起肺癌的原因,蔡俊明醫師呼籲,在日常生活中應多注意避免接觸這些可能的危險因子,有以上敘述的高危險族群,最好定期進行健康檢查,配合醫師選擇最佳治療規劃。

要命!髒空氣恐增2.5%死亡

要命!髒空氣恐增2.5%死亡#胸悶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68歲的許國伯伯擔任飛彈技術員,每天工作時吸刺鼻的化學物質,使許伯伯飽受胸悶、喘、難以呼吸之苦,每年秋冬都因為喘到吸不過氣而必須住院一周以上,許伯伯一直以為不舒服是氣喘的原因,沒想到竟是肺阻塞!平均每4人就有1人罹患肺阻塞 亞東醫院胸腔內科主任級實證醫學中心主任鄭世隆表示,世界衛生組織(WHO)統計,全球有超過2億1千萬名肺阻塞患者,台灣40歲以上成人,平均每4人就有1人罹患肺阻塞,患者以男性居多,最主要致病原因為吸菸,其次為暴露在具有油煙、粉塵、或是像許伯伯一樣身處化學物質環境的人。PM2.5增10微克 死亡增2.5%鄭世隆主任補充,今年美國胸腔期刊研究證實,PM2.5濃度每增加10微克,住院率增加3.1%,死亡率增加2.5%,對照環保署最新公布的空氣品質指標(AQI)顯示,秋冬兩季因東北季風挾帶大陸霧霾來台,導致PM2.5濃度相對較高,「紅爆」來勢洶洶,千萬不可掉以輕心!長期咳嗽、有痰 與感冒相似肺阻塞初期症狀為長期咳嗽、有痰,與感冒相似,早期患者難以察覺,當病情逐漸惡化,患者會開始感到喘不過氣,特別是做一些較大體力活動時,「喘」的情況會加劇。戒菸及遠離粉塵環境、出門戴口罩鄭世隆主任提醒,肺阻塞患者多年年紀較大長者,使用簡單裝置且流速平均緩慢,像霧一樣就比較容易吸入肺部,提高藥物治療使用率,並且戒菸及遠離粉塵環境,空汙時記得出門要戴口罩,並且做好秋冬保暖,以免低溫引發病毒感染導致肺阻塞惡化。另外,由於肺阻塞的早期症狀,如晨間咳嗽、呼吸急促、喘不過氣等,易與氣喘及感冒混淆,所以提醒民眾,如果有長期喘咳痰的症狀,建議最好至胸腔內科就診,以免導致病情惡化。

醫訊/心臟科關聯的內科疾病

醫訊/心臟科關聯的內科疾病#胸悶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氣溫漸冷,心臟相關疾病有可能突然因氣溫驟降、或患者穿著不夠飽暖而突然發作,若突然有心跳加快、心律不整、胸悶胸痛情形,應盡速就醫。關於生活方面與治療問題,將由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臺北分院心臟科醫師李適宜給予建議,將分享衛教講座主題「心臟科關聯的內科疾病」,歡迎民眾踴躍參加。名稱:心臟科關聯的內科疾病時間:105年12月21日 星期(三) 下午17:00-18:00地點: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臺北分院一樓大廳院徽前衛教區(臺北市內湖區內湖路二段360號)  洽詢:社工 劉大任分機:(02)2791-9696轉1008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