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瀉

想讓寵物更健康 獸醫師:別餵食巧克力、海鮮

想讓寵物更健康 獸醫師:別餵食巧克力、海鮮#腹瀉

許多人家中都有養寵物,其中以貓、狗是大家最常飼養的,人們飼養寵物多半是為了興趣和陪伴,但是往往因為忙碌與一時的疏忽影響了寵物健康安全問題,像是拿巧克力給狗吃、讓貓咪吃生肉等,都會造成貓狗腹瀉。開業動物診所獸醫師楊孝柏表示,給寵物吃專屬的飼料是最好的。一般民眾帶寵物來就診,有7成的原因是飲食不良所引起的腸胃疾病,這些都與飼主習慣給寵物餵食人類吃的食物有關;獸醫師楊孝柏表示,貓咪與狗都要盡量避免給牠吃巧克力、洋蔥、蒜頭、海鮮、葡萄、檸檬等,因為這會引發腹瀉、甚至死亡,更要避免多油多鹽的食物,餵食蘋果則沒問題。另外像是晚餐後,常有飼主將剩菜剩飯給寵物食用,獸醫師說這是不正確的,因為貓狗的腸胃與人類不同,而人類的食物經過烹調後,對寵物來說都太油膩,且會造成貓狗攝取太多鹽份,嚴重的話還會引發中毒。至於民間有些說法,認為給狗吃雞胸肉後能使毛色更亮,給狗吃生肉能長得更健壯等說法,獸醫師楊孝柏建議,其實只要給貓狗吃飼料就行,如果飼主想要讓貓狗更健康,市面上有許多配方飼料,專門為特殊貓狗設計,比方針對新生小狗小貓均衡發展的配方飼料,或是幫助熟齡貓狗維持心臟健康的配方飼料,還有許多關於體重控制、口腔保養、敏感腸胃、敏感皮膚、均衡發展等配方飼料的選擇。●主人吃太油太鹹 寵物也跟著罹患高血壓http://www.uho.com.tw/pets.asp?aid=12086●養寵物務必洗手 當心貓狗的蛔蟲吃進人肚內!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1822●別以為狗狗只想著玩 牠們也會憂鬱的http://www.uho.com.tw/pets.asp?aid=12063

頻繁使用眼藥水易罹乾眼症? 醫師:兩者沒關聯

頻繁使用眼藥水易罹乾眼症? 醫師:兩者沒關聯#腹瀉

上班族長時間盯著電腦螢幕看眼睛容易乾澀,習慣拿起市售的人工淚液或眼藥水來幫眼睛補充「水分」,但卻有大陸網站指出,一天點眼藥水的次數超過6次,其實更容易罹患乾眼症!對此,署立豐原醫院眼科主任楊逸儒認為這兩者之間並沒有絕對的關聯性,反而是乾眼症的患者還必須靠著點眼藥水來緩解不適。

慎用抗生素 防「困難腸梭菌」引起腹瀉

慎用抗生素 防「困難腸梭菌」引起腹瀉#腹瀉

病人到診間詢問醫師,為什麼吃了抗生素之後常常要跑廁所、而且有腹瀉的情形,偶而會有一點小發燒,是不是吃了不乾淨的食物或忘了先洗手而造成?對上述疑問,三軍總醫院感染管制室及感染科醫師王甯祺指出,其實可能是一種Clostridium difficile(困難腸梭菌)所引起,它是革蘭氏陽性厭氧菌、芽孢梭菌屬,缺氧的環境較易生存,適合生長的溫度為30℃~37℃;原來為人體腸道中的正常菌叢,但由於腸道中同時還有其他腸道菌,細菌互相的競爭壓抑才不易致病。若是大量使用抗生素或是抗生素濫用會減少腸道其他正常菌叢,造成新的腸道環境,困難腸梭菌便藉機大量繁殖以至於發病。該菌會產生兩種毒素,造成腸內液體的聚積及抑制蛋白質的合成。王甯祺醫師說,困難腸梭菌會因為大量服用抗生素而引起偽膜性結腸炎(Pseudomembrane colitis,PMC),其症狀包括腹瀉、發燒、脫水、電解質流失、敗血症、休克甚至死亡。其傳染途徑可經由手部及體表接觸感染,因此院內感染通常發生在同病房的病人,除了住院或手術使用抗生素治療病患容易感染外,老年人及免疫功能缺乏的病人更容易受到感染, 醫師、醫療照護者、志工都曾傳出感染病例。 王甯祺醫師說,有關困難腸梭菌的預防方法,包括避免非必要抗生素的使用,環境勤於消毒,醫護人員更應勤洗手及更換手套。對於感染此菌的腹瀉病患,應留意其排泄物的處理,以免污染環境。 呼籲各醫療院所及醫師慎用抗生素,以避免抗藥性菌株的產生,維護民眾健康。更要提醒民眾對於病毒造成的上呼吸道感染,抗生素並無助益,謹慎抗生素的使用,減少傷害的風險。醫師並提醒人人常洗手,降低院內感染的發生,減少消耗醫療資源,並提供病人及醫療作人員安全的醫療環境。

尷尬!腸躁症惹禍 一緊張就拉肚子

尷尬!腸躁症惹禍 一緊張就拉肚子#腹瀉

許多人都有在緊張、焦慮時就想拉肚子的尷尬經驗,長時間下來不但不方便,還會造成人際交往的困擾。大林慈濟醫院肝膽腸胃科最近收治一名病患,一名垃圾車司機每次工作緊張、壓力大時就會想拉肚子,常面臨找不到廁所或工作無法抽身的窘境,經醫師診斷發現罹患大腸激躁症。醫師指出,大腸激躁症起因於自律神經功能失調,好發於生活壓力大的青壯年族群,且以女性為多,部分患者容易有憂鬱、焦慮或追求完美、愛鑽牛角尖等特質。罹患大腸激躁症常見的症狀包括腹部絞痛、脹氣或是便秘及腹瀉交替出現的情形。這些症狀至少持續三個月,壓力大時更明顯,有時做各式檢查也查不出病因。醫師建議,治療大腸激躁症首先須改變日常飲食,乳製品、含糖飲料及刺激性的飲食都應該避免。若有便秘的問題則需要攝取高纖維食物、少量多餐,配合規律作息、放鬆心情並減少壓力的產生。醫師也提醒,大腸激躁症雖然不會對身體造成直接的生命危險,但若發現自己有腹瀉或便秘的情形,還是要盡早就醫,接受治療。

輪狀病毒發威 1個半月大嬰幼兒口服疫苗可免感染

輪狀病毒發威 1個半月大嬰幼兒口服疫苗可免感染#腹瀉

儘管夏季氣候到來,不過以往被稱做「冬季腸胃炎」的輪狀病毒,至今仍頻傳嬰幼兒感染的病例,小兒感染科醫師高佳慧建議,家中有嬰孩的家長,可在嬰幼兒1個半月大時用口服疫苗,免於受到感染。近期多起嬰幼兒感染輪狀病毒的病例,年齡層含甫出生幾個月的新生兒至10歲幼童,症狀大多出現嘔吐、發燒的情況,日前也傳出有名僅4個月大的女嬰持續高燒、腹瀉,且連續兩天不喝奶,甚至出現脫水現象,就診後才得知中了輪狀病毒。事實上,輪狀病毒四季都會感染,冬季屬最高峰期,普遍症狀包括發燒、嘔吐、腹痛與腹瀉,糞便則會呈稀水樣。至於嬰幼兒感染輪狀病毒後,除了容易腹瀉、發燒與嘔吐之外,糞便會帶有濃厚的酸臭味,且腹瀉可能短至1天10多次,長則持續1至2週,導致出現脫水、體重急速下降、抽筋、電解質失衡與酸中毒的現象,抑或出現尿布疹與尿道發炎的併發狀況,嚴重甚至可能喪命。

乾旱容易發生腸道和病媒傳染病 疾管局籲請民眾注意防範

乾旱容易發生腸道和病媒傳染病 疾管局籲請民眾注意防範#腹瀉

由於久旱不雨,各縣巿將逐步採取不同階段的限水抗旱措施,疾管局提醒民眾,限水期間仍應首重個人衛生所需用水。疾管局表示,旱災與傳染病相關性並不亞於風災水患,而旱災的影響層面相當廣泛,須特別注意下列傳染疾病:腸道傳染病:旱災地區用水不足,飲用水及個人衛生難以維持,有利於霍亂、傷寒、痢疾及A、E型肝炎等疾病傳播。病媒傳染病:湖沼地區乾涸成為雜草叢生的低地,提供鼠類良好的生活環境;野生鼠類亦可能因食物減少侵入房舍,提高漢他病毒等疾病發生之風險。另河川或排水溝斷流形成大量水窪,亦利於病媒蚊孳長,導致登革熱等傳染病發生。在腸道傳染病預防方面,應注意飲食衛生,食物應充分煮熟並以熱食為宜,不吃生冷食物,飲用水須煮沸或使用瓶裝之礦泉水,落實飯前、便後洗手等良好個人衛生習慣(必要時可隨身攜帶乾洗手相關產品備用)。此外,民眾應避免接觸鼠類等動物及其排泄物,並作好防蚊叮咬措施,可預防病媒傳染病。疾病管制局強調,限水期間個人衛生所需用水,應列為優先供給,才能確保民眾基本的衛生防護,降低傳染病傳播的風險。該局提醒有貯水以對抗旱災的民眾,應妥善加蓋或利用紗網覆蓋,不用時應將容器倒置,避免病媒蚊孳生,以避免登革熱疫情發生。疾病管制局提醒民眾,如有出現腹瀉、發燒等疑似傳染病症狀時,請儘速就醫治療,以維護個人的健康,並降低疾病傳播之風險。

氣候變化大 腸病毒傳染疫情開始上升

氣候變化大 腸病毒傳染疫情開始上升#腹瀉

近來氣候變化大,呼吸道及接觸性傳染疾病伺機而動,例如:流感、痲疹、腸病毒、水痘及腸胃道腹瀉疾病等。腸病毒流行季節多在每年4~9月,疫情於3月下旬開始上升, 5月底~6月中旬達到高峰,衛生局呼籲家長和小朋友提高警覺,腸病毒傳染力雖強,只要透過正確的衛生保健習慣及勤洗手,即可有效降低感染的機會,是防治腸病毒傳播最好的預防方法。腸病毒可經由在外就學或就讀安親班的兄弟姊妹、同住之青少年或成人自外面帶回家中,並藉由接觸或飛沬途徑而傳染;玩具亦為幼童間傳染的媒介,因此照顧幼兒的大人或從外面返家的家人,一定要先洗手後才能接觸幼兒,避免傳染機會的發生。 衛生局為確保幼托機構具備良好的洗手設備,每年1~3月及7~9月期間查核幼稚園、托兒所及小學等機構之洗手設備,並宣導腸病毒防治知能,教導正確洗手5步驟(濕、搓、沖、捧、擦),減低腸病毒之感染。幼兒若經醫師診斷感染腸病毒,家長仍要注意觀察病童是否出現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的前兆病徵,如: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肌躍型抽搐(類似受到驚嚇的突發性全身肌肉收縮動作)、持續嘔吐、持續發燒、煩躁不安、昏迷、頸部僵硬、肢體麻痺、抽搐、呼吸急促、心跳加快或心律不整等疑似腸病毒重症的症狀時,可至本市腸病毒重症醫療網(臺大醫院、臺北榮民總醫院、三軍總醫院、新光醫院、臺北市立萬芳醫院、馬偕醫院、長庚醫院、國泰醫院、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仁愛、婦幼等院區)就醫,儘速接受妥適的治療。民眾如有傳染病相關問題,可撥打行政院衛生署疾病管制局諮詢專線1922或臺北市政府衛生局防疫諮詢專線(02)2375-3782,將有專人為您服務。延伸閱讀「腸病毒與重症感染比較表」:http://www.uho.com.tw/sick.asp?aid=10087

上陸三年 台商爸爸體重狂飆八公斤

上陸三年 台商爸爸體重狂飆八公斤#腹瀉

37歲在大陸工作的周先生,由於大陸重油、重鹹的飲食習慣,加上應酬喝酒比例高,不到三年的時間,除了體重飆升八公斤,也開始出現胃痛、脹氣、腹瀉的情況。健檢後發現,胃部有輕微潰瘍,腸道發現一顆0.8公分的腺瘤型瘜肉,血脂、肝指數幾乎全部超過標準,周先生才驚覺自己的健康狀況在快速崩毀。隨著兩岸經貿互動頻繁,加上松山、虹橋對飛,許多擔任家庭經濟支柱的爸爸,出差比例明顯增高。不過,這些台商爸爸,職場成就高,但健康異常指數也很高!聯安預防醫學機構統計近一年來1801位男性台商受檢者的健診數據顯示,胃發炎、脂肪肝、腸瘜肉及膽固醇等三高問題最顯著。聯安預防醫學機構院長鄭乃源醫師指出,分析台商爸爸有五大共通的不良生活習慣,包括抽煙、喜好油炸等重口味飲食、經常應酬喝酒、每天工作超時卻睡不到五小時、作息不定少運動。隨著兩岸往返頻率密集,這些錯誤的生活習慣更趨嚴重,成為引爆疾病的地雷。鄭乃源醫師表示,時常出差打拚的台商爸爸們,免不了應酬而大吃大喝,加上隨手牌香煙,以及熱情的勸酒,使腸胃問題成為最大的隱憂。聯安統計,近八成台商爸爸有胃發炎問題、超過五成篩檢出腸瘜肉,但根據受檢者的健康主訴,卻只有二成五反應有胃痛、排便不順等困擾,顯示這些爸爸平時忙於工作,卻忽略了身體發出的警訊。鄭乃源醫師也指出,大陸的飲食偏好油炸、重口味烹調方式,使台商爸爸心血管疾病風險升高。統計發現,高達六成的爸爸有脂肪肝、約四成有心血管危機,包括體重、三酸甘油脂、同半胱胺酸、飯前血糖都超過標準值。鄭乃源醫師進一步表示,超過三成台商爸爸已經出現「胸悶、胸痛」的不適,若不儘早改善生活作息,並定期檢測掌握健康狀況,可能陷入心肌梗塞的危機,不容小覷!鄭乃源醫師提醒,擁有健康,才有本錢增強競爭力、攀上事業高峰。父親節將至,可為自己或辛勞的爸爸安排一次完整健康檢查。針對台商爸爸的五大不良生活習慣,鄭乃源建議,除了基礎的血液常規、生化檢查、X光、腹部超音波及泌尿系統外,可再強化肺部、腸胃、及心血管檢測。有抽煙習慣的爸爸,可透過肺部電腦斷層攝影,精細的檢測0.1-0.3公分的肺部病兆;喜好重口味飲食、經常喝酒又少運動的爸爸,可藉由無痛腸胃鏡檢查,舒適又精準地篩檢腸、胃道,一旦發現可能轉變為癌症的瘜肉,可立即切除,並且加強頸動脈超音波、心臟超音波、運動心電圖等心血管檢查,為健康打造完整的防護網。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