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瀉

避免食物汙染傷腸胃 應注意衛生條件

避免食物汙染傷腸胃 應注意衛生條件#腹瀉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現代人生活緊張、常吃外食,腸胃道其實也容易受影響,雖引起拉肚子的原因有很多,服藥、精神過度緊張、情緒起伏不定、焦慮抑鬱,都可能導致腸道功能紊亂,但基隆市衛生局表示,產生拉肚子的症狀。一般最常見的原因是感染性腹瀉,尤其是吃到被細菌或病毒汙染的食物,如調理食品的器具或設備未清洗乾淨及水源被汙染等。更是造成拉肚子的主要原因之一。腹瀉俗稱拉肚子,世界衛生組織將其定義為一天超過3次或3次以上,不成型的軟便就是腹瀉。依據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的定義:2人或2人以上因食用相同的食物而發生相似的病症,並且自可疑的食餘檢體及患者糞便、嘔吐物和血液等人體檢體,或其他有關環境檢體中,分離出相同類型的病因物質者,稱為「食物中毒」,可能因冷藏及加熱處理不足、食品調製後在室溫下放置過久、生食與熟食交互汙染、烹調人員衛生習慣不良等因素所引起。衛生局提醒民眾常見引起食品中毒的主要原因有:此外,還要把握「清潔」、「區分生熟食」、「徹底煮熟」、「保存溫度」及「使用乾淨的水與食材」等原則。也就是要確保與食物接觸的人或物都是清潔乾淨的;要使用不同砧板及刀具,分別處理生食與熟食;食用前要將食物充分加熱並在2小時內吃完;食物應放入冰箱冷藏或冷凍;飲水要煮沸,不喝生水等,同時還要遵守個人衛生原則,並選擇衛生信譽良好的餐廳用餐,確保自身飲食健康。

腹瀉群聚事件盛行!就診率較去年高

腹瀉群聚事件盛行!就診率較去年高#腹瀉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茂軒/綜合報導)依據疾病管制局多元監測資料顯示,近期全國急診腹瀉就診病例百分比有逐漸升高趨勢,今年截至第36週達到相對高點,較去年同期為高。特別是0至6歲兒童急診腹瀉就診發生率呈現明顯上升,此外,9月開學後腹瀉群聚事件有增加現象,其中檢出6起為諾羅病毒感染,其中有5起均發生於幼兒園。因時序入秋,即將進入病毒性腸胃炎的好發季節,疾管呼籲民眾注意飲食及個人衛生,防範群聚疫情發生。疾管局指出,腹瀉等腸胃道感染疾病主要透過糞口途徑傳播,經由攝食受病人排泄物或嘔吐物污染的水或食物而傳染,也可能經由與病人密切接觸或吸入嘔吐所產生的飛沫而感染;其中諾羅病毒的病原具有高度的傳播能力,常於校園及人口密集機構引起大規模的感染。此外,貝類水產品具有濃縮水中病原物質的特性,生食受污染水域生產的貝類,也容易感染諾羅病毒等腸道傳染病而造成腹瀉。疾管局呼籲民眾,應落實「勤洗手、不生食及不生飲」等良好個人衛生習慣,是預防腹瀉最重要的措施。此外,在照護病人或清理病患嘔吐物及污染的環境時,建議配戴手套及口罩等防護措施,並於清潔環境後確實洗手,以防止因接觸或吸入污染物而造成感染。中秋佳節將近,國人喜歡以烤肉活動歡慶,疾管局也建議民眾選用新鮮衛生的烤肉食材,並且澈底烤熟再食用,避免腹瀉等腸道傳染病發生。如有相關問題可至疾管局全球資訊網查詢,或撥打國內免付費疫情通報及關懷專線1922洽詢。

來杯青草茶消暑!體質寒涼者最好避免喝

來杯青草茶消暑!體質寒涼者最好避免喝#腹瀉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炎炎夏日裡,氣溫節節升高,若能暢飲冰涼的青草茶,那真是「心涼脾肚開」、解渴又消暑!不過臺中慈濟醫院藥劑科廖宜敬藥師提醒,解熱清涼的青草茶,雖然很適合夏天飲用,不過若是體質屬於比較寒涼的民眾,或在感冒期間等都不宜飲用,他也舉例日前一名男子,天天飲用4千cc的青草茶,結果腹瀉不止,才發現他的體質寒涼,根本不適合喝青草茶。廖宜敬藥師指出,消暑涼茶多為民間流傳自製飲料,使用多種或單種野生或栽培植物的全草或部分,新鮮或乾燥品為原料,經水煎煮成濃汁,過濾加糖調味,冰涼後自製飲用或販賣。製作青草茶的植物大多有清涼解熱、消暑退火的作用,尤其適合在夏季飲用。而青草茶之所以可以消暑解熱,廖宜敬藥師解釋,這是因為青草茶的成分多具清熱、利尿效果,用在體質濕熱且容易中暑的體質,能夠預防夏季中暑所造成的頭暈頭痛,倦怠無力,身熱多汗,四肢沉重,噁心嘔吐,腹痛腹瀉等症狀,但卻不適合平時容易手腳冰冷,經常腹瀉,體質屬於比較寒涼的民眾,以免愈喝愈糟。 廖宜敬藥師提醒,虛火體質表裡不一,很容易混淆,他建議愛喝青草茶的民眾,想喝得健康最好先由專業的中醫師診斷體質,同時,青草茶也不要喝過量,並避免喝固定的配方,以減少農藥蓄積的可能。此外,老一輩的長者稍懂藥草,也常會自行在野外採集具有藥性的青草煎煮食用,廖宜敬藥師提醒,必須注意有沒有農藥殘存與採錯的問題,畢竟野地噴農藥往往不會特別標明,青草欉如有摻雜其它外表類似的植物,萬一不小心混在一起,吃進肚裡有時反而有害肝腎功能。

夏日飲食要注意 慎防沙門氏菌感染

夏日飲食要注意 慎防沙門氏菌感染#腹瀉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隨著夏天的到來,天氣越來越熱,夏天是沙門氏菌腸胃炎好發的季節,行政院衛生署豐原醫院小兒科醫師王竣禾在近月來的門診中發現,因感染沙門氏菌而腹瀉發燒有增加趨勢,甚至有一位小朋友更因合併菌血症而住院治療超過10天。因此王竣禾醫師提醒,平時應注意飲食環境的清潔與衛生,食物與飲水皆應煮熟才可食用,且記得要時時勤洗手。沙門氏菌在天氣潮溼酷熱時容易繁殖,傳染途徑是經由糞口傳染,當吃下被污染的水或食物時就有可能被感染,王竣禾醫師說,由於嬰幼兒胃裡酸性不如大人,更容易被感染,且若家中若有成員罹患沙門氏菌腸胃炎,因為感染後的排泄物仍可帶菌長達五週,嬰幼兒會更久,因此,要特別注意病人的排泄物處理,並要切記勤洗手。王竣禾醫師指出,感染沙門氏菌後約在6~72小時會出現有發燒、噁心、嘔吐、腹瀉、腹痛等症狀,在嬰幼兒糞便中,有時可見黏液或是血絲,腹瀉嚴重時,有可能造成脫水或是電解質不平衡。此外,    沙門氏菌腸胃炎若無併發症,經過症狀治療,大部分都可以在1~2週內康復,不需給予抗生素治療,且切勿使用止瀉藥物,否則,不但不能縮短病程,反而會延長沙門氏菌排泄的時間。   如果感染者是菌血症的高危險群,或是已經出現嚴重的併發症,包括敗血症、腦膜炎、腸穿孔,腸道外局部感染等,則應使用抗生素並依據病況給予相關治療。最後王竣禾醫師叮嚀,若發現家中幼兒有腹瀉、持續高燒3~4天不退,尤其是合併有血絲便或腥臭黏液便時,需特別小心留意是否感染沙門氏菌,當幼兒有以上情形發生時應及早就醫治療。

過敏性腸炎與誤解

過敏性腸炎與誤解#腹瀉

究竟是醫師不了解,還是病人(家屬)不了解,我也不了解!我要說明的是,當腹瀉發生以後,在腸子的消化酵素第一個受影響的是乳糖酵素,再來是麥芽糖蔗糖酵素,所以當以配方奶為主食的嬰幼兒,一旦發生腹瀉的情形,醫師會建議食用半奶,即一半濃度或1/3甚至1/4濃度的配方奶。(有些凡事自己來的父母,自己當醫師,嬰兒慢性腹瀉,就自己調低濃度,稍有好轉,即自己增加濃度,再瀉再調低濃度,反反覆覆弄得嬰幼兒營養不良、低體重、貧血等。)類似乳糖不耐,這是過渡性,不是長期,先天的。如果沒有改善,則考慮是否為動物蛋白過敏,一般會建議改用豆類蛋白牛奶即所謂「豆精奶」,食用豆蛋白配方的配方奶,如果再繼續腹瀉,則考慮連豆類蛋白都不合,即所謂豆蛋白過敏,再考慮所有動、植物蛋白都不合,才會建議使用水解蛋白配方或elemental diet(中性脂肪鏈MCT)配方奶。但是,真的這麼悲慘嗎?動、植物蛋白都過敏,可能有!真的有這麼多嗎?是否,反覆調控配方奶、控制不良,經過兩個星期以上,叫慢性腹瀉。一旦演發成慢性腹瀉,腸黏膜受損,病毒細菌、多重問題未解決時,則須改用elemental diet(小分子配方奶),或動、植物蛋白皆過敏併乳糖蔗糖酵素不足,造成腹瀉則需要深思。這其間是否有改善,當然要經過醫師用力思索,排除輪狀病毒、諾瓦克病毒,或大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沙門氏菌等其他病毒、細菌感染。如果末段的感染沒有控制,當然只有輾轉換奶也不容易好。我所要表達的還有很多醫師一味的保守治療,存有難以界定、難以查察的病毒,尤其是細菌。(有時需要至少三次甚至以上的培養,如果檢體採驗方法不對更不可能查出。)有些家長不察,有些家長因疾病焦慮,要求檢查,但是查得到或許對症下藥,有些查不到,尤其涉及採檢方法不當,也自知,有時要連續做三至四次也是難為父母!只要餵食造成問題,腹瀉、腹痛都叫食物不合,都叫食物「配方奶過敏」,恐怕叫「過敏」太沉重。

腸躁症腹瀉不止 暴食、壓力大造成

腸躁症腹瀉不止 暴食、壓力大造成#腹瀉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腹脹、腹鳴、腹瀉、便秘、肚子疼痛不適,大概是所有人都曾經驗過的症狀,很多人無論如何努力吃藥、看醫師,問題就是無法改善,每天都得面對不斷跑廁所、或「大」不出來的痛苦。阮綜合醫院消化系內科醫師陳明楨說,如此不適的症狀可能罹患大腸激躁症(Irritable Bowel Syndrome),無規律的作息或處在壓力的狀態較容易造成腸躁症。腸躁症時,大腸異常收縮,導致病人經常腹痛、或有飽脹感,有時每天解好幾次稀軟不成形或細如鉛筆的成形大便,仍感覺糞便沒解乾淨,有時又好幾天不解便。大腸激躁症,也稱為大腸急躁症、腸躁症等等,指的都是一種腸道的功能性異常;這種疾病的症狀相當複雜,甚至每個人的表現症狀不同,有人易腹瀉、有人易便秘、有人則是腹瀉和便秘交錯,輪番上陣。此一疾病的發生,通常和自律神經失調有關。在生活步調緊湊現代社會,多數人都常處在很緊張的狀態,如果沒有辦法適當自我調適,就會導致自律神經失調而產生大腸急躁症。典型的例子如學生要大考前,常發生腹痛及腹瀉。抑或是在遭遇壓力時,例如旅遊、交際應詶活動、改變平日規律的生活方式、暴飲暴食、月經期間,徵狀會變得特別嚴重。  因為不會有生命危險,治療上以減輕徵狀,達到恢復正常活動和提高生活品質為主要目標。首先,要瞭解自己在什麼情形下、做什麼活動時、或吃什麼東西以後,徵狀比較嚴重,找出造成緊張的癥結。其次是建立健康的生活習慣,減輕和控制徵狀,而不必長期依賴藥物的短暫效果,如養成運動習慣。飲食方面,多吃含豐富纖維的蔬菜及水果,可以改善腹瀉或便秘的徵狀,不過要逐漸增加纖維含量,因為一下子增加太多的纖維質,也同時增加大量的腸氣,會讓腹脹感惡化。另外,要注意的是每天在大約相同的時間進食,讓腸子能規律的發揮功能。避免錯過進食時間或者吃得過量。一般而言,少量、多餐、定時,比一天吃三大餐更適合減輕腸躁症的徵狀。但不管如何做,短期內不能期望立刻獲得完全改善,因為改善的效果是逐漸增加的,可能需要六個月或更久的時間,才能得到明顯的療效。所以長期治療腸躁症,非常需要耐心和恆心。

生活太緊張 當心大腸激躁症找上身

生活太緊張 當心大腸激躁症找上身#腹瀉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腹瀉、便秘、肚子疼痛不適,大概是所有人都曾經驗過的症狀,很多人無論如何努力吃藥、看醫師,問題就是無法改善,每天都得面對不斷跑廁所、或「大」不出來的痛苦。阮綜合醫院消化系內科陳明楨醫師表示,如果這些痛苦你也有,那麼你可能罹患大腸激躁症,大腸激躁症指的是大腸異常收縮,導致病人經常腹痛、或有飽脹感,有時每天解便好幾次,仍感覺糞便沒解乾淨,有時又好幾天不解便。大腸激躁症,也稱為大腸急躁症、腸躁症等,這種疾病的症狀相當複雜,甚至每個人的表現症狀不同,有人易腹瀉、有人易便秘、有人則是腹瀉和便秘交錯,輪番上陣。此一疾病的發生,通常和自律神經失調有關。在生活步調緊湊現代社會,多數人都常處在很緊張的狀態,如果沒有辦法適當自我調適,就會導致自律神經失調而產生大腸急躁症。典型的例子如學生要大考前,常發生腹痛及腹瀉。抑或是在遭遇壓力時,例如旅遊、交際應詶活動、改變平日規律的生活方式、暴飲暴食、月經期間,徵狀會變得特別嚴重,治療上以減輕徵狀,達到恢復正常活動和提高生活品質為主要目標。首先,要瞭解自己在什麼情形下、做什麼活動時、或吃什麼東西以後,徵狀比較嚴重,找出造成緊張的癥結。其次是建立健康的生活習慣,減輕和控制徵狀,而不必長期依賴藥物的短暫效果,如養成運動習慣。飲食方面,多吃含豐富纖維的蔬菜及水果,可以改善腹瀉或便秘的徵狀,不過要逐漸增加纖維含量,因為一下子增加太多的纖維質,也同時增加大量的腸氣,會讓腹脹感惡化。陳明楨醫師提醒,要注意的是每天在大約相同的時間進食,讓腸子能規律的發揮功能。避免錯過進食時間或者吃得過量。一般而言,少量、多餐、定時,比一天吃三大餐更適合減輕腸躁症的徵狀,但短期內不能期望立刻獲得完全改善,因為改善的效果是逐漸增加的,可能需要六個月或更久的時間,才能得到明顯的療效。所以長期治療腸躁症,非常需要耐心和恆心。

男罹罕見克隆氏症 長期腹瀉要包尿布

男罹罕見克隆氏症 長期腹瀉要包尿布#腹瀉

鐘先生罹患東方人罕見的「克隆氏症」,長期腹瀉、肛門瘻管反覆發炎,屁股傷口流血、腫痛,最嚴重時得包尿布才敢出門,當時才30歲不到的他,想到人生就此完蛋,忍不住痛哭失聲,經臺中慈濟醫院大腸直腸外科邱建銘主任悉心訂定治療計畫,與免疫風濕科合力醫治,讓他看見人生新希望。現年33歲的鐘先生,四年前確診罹患「克隆氏症」,症狀仍持續惡化,肛門附近的潰瘍,越來越嚴重,已形成瘻管,傷口反覆發炎,屁股整個腫起來,還會一直流血,睡覺都要趴著,腸道肌肉無法控制,稍有便意,連五秒鐘都等不了,曾經當街弄髒褲子,後來日常生活出門也開始包紙尿布。幸好經親友介紹轉診臺中慈濟醫院,大腸直腸科邱建銘主任擬定治療計畫,透過瘻管手術與免疫風濕科合力,病情終於得到控制。鐘先生說,目前體重回到五十六公斤,體力逐漸恢復,也重回工作職場。邱建銘醫師說,克隆氏症病因是自體免疫系統失調造成,原因不明,國外流行率十萬分之十,台灣十萬人中約有二到三個,整個臺灣地區總發病人口不超過一千人,且好發於年輕人,一般用大腸鏡檢查,會發現一節一節大腸的發炎,比較深層的潰瘍,加上肛門口症狀,可確診是克隆氏症,嚴重時會出現腸阻塞等,演變為大腸癌的機會是一般人的七到八倍。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