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瀉

女子體重驟降又腹瀉 竟是腸胃長瘤作祟

女子體重驟降又腹瀉 竟是腸胃長瘤作祟#腹瀉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有位46歲的女性,因體重莫名下降6公斤,且合併腹瀉情形有1~2個月,因此,到醫院求診,經過糞便潛血反應檢查後確認為陰性,醫師立即為他安排大腸鏡檢查,結果發現有一顆脂肪瘤。所以,建議病患先追蹤3~6個月,但病患及家屬希望直接切除腫瘤,立即安排內視鏡黏膜下層剝離術,術後將腫瘤送化驗為類癌瘤,術後病患已經沒有腹瀉情形。出現不適應就醫 避免問題更加嚴重彰化醫院腸胃科楊智超醫師表示,如果內視鏡檢查發現黏膜下層腫瘤,第一步通常都是建議病患施行內視鏡超音波,先觀察病灶的位子,接著再評估可能是良性或是惡性。若經評估後為良性,醫師則會建議追蹤3~6個月後,在用內視鏡超音波再次進檢查,如果病灶狀況沒改變,未來建議6~12個月固定追蹤;假如經內視鏡超音波判斷高度懷疑是惡性病灶,病理化驗確定為惡性後,就需直接治療。定期做糞便潛血 提早預防好安心配合國民健康局推動免費預防保健及癌症篩檢下,部立彰化醫院統計101~102年5527位民眾作糞便潛血篩檢,就有1成的民眾糞便潛血反應呈陽性反應,其中681位安排大腸鏡、切片檢查,33位證實為大腸癌。因此,楊智超醫師表示,50~69歲民眾每2年一次的免費糞便潛血檢查,有民眾符合的話,應多加利用,若生活飲食不正常、有抽菸、喝酒習慣、體重過重、還有家族疾病史的民眾,應加強提早預防觀念。50歲以上民眾 為大腸癌發生高風險群為幫助增加民眾預防大腸癌,國民健康署建議應養成良好飲食習慣,多吃蔬菜水果,少吃肉類及高油脂食物,養成每天運動習慣,定期篩檢。而大腸癌多發生在50歲以後,所以,50歲以上民眾應定期接受糞便潛血檢查,但若有個人或家族瘜肉症、大腸癌病史的民眾,建議直接進行全大腸鏡檢查,檢查年齡也要提早,預防勝於治療。

猛腹瀉真掃興 中秋烤肉應注意衛生

猛腹瀉真掃興 中秋烤肉應注意衛生#腹瀉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中秋節是國人與親友團聚、郊遊賞月歡樂時光,對此,疾管署提醒在烤肉的同時,應注意食材安全衛生,徹底烤熟再食用,並落實正確勤洗手、不生食及不生飲等衛生習慣,且在戶外時要記得要穿著淺色長褲及長袖衣服,做好防蚊措施,別讓疫病破壞過節興致。烤肉食材不新鮮、保存不佳 容易造成腹瀉疾管署表示,烤肉食材不新鮮、長時間未低溫保存,或未徹底烤熟加熱,容易造成腹瀉等食媒性疾病,食用未充分加熱的蛋類,可能會有沙門氏菌感染的風險;另外,生蠔及文蛤等貝類水產品,具有濃縮水中病原物質的特性,生食受污染水域生產的貝類,容易感染到多種致病原,如:諾羅病毒、腸炎弧菌、霍亂弧菌等。不僅如此,多數民眾也會利用假期增加南來北往交流機會,而南部地區正值登革熱流行,請民眾不要輕忽登革熱的威脅,除了做好個人防蚊措施,回鄉團聚務必澈底清除戶內外孳生源,落實巡、倒、清、刷步驟,避免感染登革熱。歷年中秋假期 就診人數都有上升趨勢依據疾管署資料顯示,歷年中秋假期,全國急診腹瀉就診病例百分比都有明顯上升的趨勢,近3年中秋節當週全國急診腹瀉就診病例百分比分別為5.54%、7.22%、5.24%,均較當年中秋節前一週明顯增加;中秋節當週全國急診腹瀉就診人次也較中秋節前一週就診人次數高出許多。另外,今年截至為止累計共1,352例登革熱病例,包括境外移入病例135例及本土病例1217例,因此,疾管署提醒民眾注意食材及個人衛生並做好防蚊措施,如此一來,才能歡樂慶中秋。

婦人長期腹瀉、血便 潰瘍性結腸炎作祟

婦人長期腹瀉、血便 潰瘍性結腸炎作祟#腹瀉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採訪報導)74歲的林姓老婦人,今年發現體重兩個月掉了約6公斤,平時有間斷性腹瀉及便秘的情形,近日持續腹瀉合併間接性鮮血黏液便,平均每天跑廁所6次,幾乎離不開廁所。 至醫院檢查發現有嚴重的營養不良以及貧血的情形,大腸鏡發現數十顆類似腫瘤狀的病兆合併嚴重潰瘍遍佈整段大腸,診斷為潰瘍性結腸炎。當心潰瘍性結腸炎 恐增腸癌風險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消化內科主治醫師吳文傑說,潰瘍性結腸炎是自體免疫失調相關的慢性大腸疾病,好發於21歲到50歲左右的中壯年,與好發於50歲以上族群的大腸癌不太相同,但值得注意的是,潰瘍性結腸炎的這些年輕病患,若病程長達20年後,約有6%至12.3%的機率會得到大腸癌。潰瘍性結腸炎的症狀包括:長期的腹痛、腹瀉、血便甚至體重減輕等,都讓這群患者不堪其擾,長期影響社交圈、工作及學業表現,對社會帶來的衝擊絕不亞於大腸癌以及腸躁症。潰瘍性結腸炎如同僵直性脊椎炎一樣是自體免疫疾病,除了腸胃道症狀外,也可能併發眼睛、皮膚以及口腔黏膜潰瘍或結節,而相關的發炎性關節炎則與僵直性脊椎炎類似。目前唯一治癒性治療是全大腸切除,但病患大都為中壯年時期,而且藥物控制佳,所以建議在藥物治療失敗時才開刀。

50歲患者出現腹瀉、腹痛 確診發現罹神經內分泌腫瘤

50歲患者出現腹瀉、腹痛 確診發現罹神經內分泌腫瘤#腹瀉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日前,一位50歲患者出現腹瀉腹痛等症狀,一天拉肚子高達30次,連吃止瀉藥都無法抵擋,起初以腸胃炎收治住院,安排一系列檢查,包含胃鏡、大腸鏡等,但經2周治療後仍無改善。在因緣際會下,照會嘉義長庚血液腫瘤科李冠德副院長,經李醫師詳細詢問後,發現病人因連續狂拉肚子已消瘦一圈,隨即安排電腦斷層檢測及病理切片,發現胰臟長了兩顆腫瘤,確診罹患胰臟神經內分泌腫瘤,經注射體抑素類似物治療後,才控制患者腹痛腹瀉之不舒服症狀。神經內分泌腫瘤診斷率低 易與內科疾病混淆神經內分泌腫瘤(neuroendocrine tumor, 簡稱NET)為一群介於分泌荷爾蒙細胞與神經之間的特殊細胞發生病變所致,發生在全身各處,包含在消化系統(肝膽胰或胃腸道)或呼吸系統(肺或支氣管)。當腫瘤分泌過量的荷爾蒙會引發功能性症狀,如腹瀉、腹痛、體重減輕、食慾不振、咳嗽、盜汗、臉部泛紅或低血糖等,症狀易與內科疾病混淆,常被當成腸躁症等內科疾病治療,因此診斷率不高。李冠德醫師表示,除了提升醫師端之衛教觀念外,病患本身若有上述功能性症狀,應盡速尋找專業腸胃內科醫師進一步檢測。長效型體抑素類似物劑量 助患者緩解症狀不適 李冠德醫師表示,神經內分泌腫瘤因診斷率不高,約有5成以上的患者發現時,大多已有局部侵犯或轉移,無法僅藉由手術根治,必須合併高劑量體抑素類似物(LAR)之藥物治療。晚期神經內分泌腫瘤著重緩解性治療,改善腫瘤細胞過度分泌荷爾蒙所引起的功能性症狀,李醫師進一步補充,長效型體抑素類似物(LAR)除可緩解臨床症狀上帶來的不適感,不論患者為功能性或非功能性腫瘤,亦可延緩腫瘤惡化時間,讓腫瘤狀況維持穩定,且提高施打劑量,對於控制腫瘤生長及症狀也有助益。胰臟神經內分泌腫瘤合併口服mTOR抑制劑2011年美國蘋果教父賈伯斯(Steve Jobs)因胰臟神經內分泌腫瘤併發多處轉移去世,使得這個罕見疾病逐漸被社會大眾認識,李醫師表示,針對原發於胰臟的神經內分泌腫瘤,若已無法手術或無法切除乾淨者,可使用長效型體抑素類似物(LAR),對於臨床症狀緩解可獲得很好的控制效果,當疾病進一步惡化時,搭配標靶藥物如口服mTOR抑制劑及抗血管新生藥物合併治療,對於控制腫瘤效果較好。不過,李冠德醫師也提醒,對於標靶藥物的選擇仍須請教醫師,若有高血壓或甲狀腺機能低下等問題,建議選擇口服mTOR抑制劑,自102年1月已納入健保給付。此外,若民眾有類似相關症狀或希望對於神經內分泌腫瘤有更深入的瞭解,可至神經內分泌腫瘤資訊網了解更多的相關訊息。

吃火鍋配冰啤酒 冷熱交替小心鬧肚疼

吃火鍋配冰啤酒 冷熱交替小心鬧肚疼#腹瀉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綜合報導)天氣持續濕冷,再加上天冷身體所需熱量變多、食慾變好,不少人會大啖火鍋、羊肉爐來取暖!對此,醫師提醒,冬天除了是心血管與呼吸道疾病好發的季節,大吃大喝引起的腸胃不適也相當常見,呼籲民眾注意飲食。萬芳醫院消化內科陳永發醫師表示,民眾愛吃的火鍋、麻辣鍋等鍋類,常被誤認為是暖胃的食品,事實上此類食物太過辛辣與油膩,殊不知熱燙、油膩、辛辣等刺激性食物,是引發腸胃病突發的重要成因;再加上飲食時不免冷熱食物混雜,一邊吃鍋、一邊喝酒或配涼飲,更增加腹痛、腹瀉、腹脹等胃腸不適的機率。冬天為了取暖 大吃大喝反而傷身 陳永發醫師說明,冬天常吃的鍋物、藥膳、燉物大多是高熱量、高膽固醇的食物,若是食用過量,不但無法達到強身保健的目的,反而會增加腸胃負擔。 此外,陳永發醫師提醒民眾,天氣冷容易飢餓,不停吃東西恐使腸胃無法正常休息,容易導致消化不良、胃部不適、脹氣、膽汁排泄失衡等,呼籲大家冬季要節制飲食,才能保有健康的腸胃。

諾羅病毒引腹瀉 4招預防感染

諾羅病毒引腹瀉 4招預防感染#腹瀉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目前已進入諾羅病毒等病毒性腸胃炎的流行季節,諾羅病毒具有高度的傳播能力,嘉義市衛生局呼籲民眾,注意個人及飲食衛生,餐飲業、醫院、照護機構及學校應加強管理防治,以防範疫情發生。衛生局指出,諾羅病毒是引起病毒性腸胃炎的常見原因,主要是經由糞口傳染,透過曾與病人接觸、食用遭污染的食物或飲料等都可能造成感染,感染後1至3天開始出現腸胃炎症狀,視個人健康狀況,症狀可能持續1到10天。主要症狀為水瀉、嘔吐,並可能伴隨頭痛、發燒、腹部痙攣、胃痛、噁心、肌肉酸痛等症狀,嬰幼兒、老年人可能會較為嚴重。因此,要避免諾羅找上門,應注意以下4項預防之道:1)勤洗手,特別是在如廁後、進食或者準備食物2)生食熟食分開處理,避免交叉汙染,徹底煮熟食物3)避免生食貝類水產品(如生蠔)等高風險食材4)生病的家人亦應避免參與料理食物,以減少病毒污染食物的機會酒精、乾洗手對諾羅病毒並無消毒功效衛生局也提醒,諾羅病毒對於環境及消毒藥品具有較高的抵抗力另外,酒精或乾洗手液對該病毒並無消毒功能。因此,若要清理病患的糞便或嘔吐物,清理者請戴上口罩及手套,以1,000c.c含氯漂白水+10公升清水,輕灑在嘔吐物或排泄物上,清除後再以一般環境消毒濃度200c.c漂白水+10公升清水中攪拌均勻擦拭,作用30分鐘後再使用清水擦拭即可。

我赴韓遊客 驚爆百人集體腹瀉!

我赴韓遊客 驚爆百人集體腹瀉!#腹瀉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遊南韓旅客,爆出百人腹瀉與嘔吐!?根據疾病管制署所接獲的資訊指出,我國14團赴韓國旅行團出現腸胃炎群聚現象,該署已掌握旅客412人、其中有症狀者246人,主要症狀為腹瀉、腹痛、嘔吐等,侵襲率達60%,其中4名旅客糞便檢體檢出諾羅病毒。我赴韓民眾 務必注意衛生疾管署指出,旅客多在扺韓後第3-4天發病,初步懷疑與於當地某些餐廳用餐有關,資料也已提供韓國衛生單位,對於無法排除疑慮的餐廳,疾管署已通知旅行社暫時更換其他餐廳替代,南韓衛生單位也正對這些無法排除疑慮的餐廳進行調查中,並在曾於當地就醫的10國旅客檢體中檢出諾羅病毒。疾管署提醒,諾羅病毒在全球各國家地區皆有感染風險,過去在已開發國家也多次傳出流行疫情,目前正在韓國旅行或計劃前往的旅行團或自由行國人,應特別留意選擇衛生良好的餐宿地點,盡量食用熟食或熱食,烤肉應避免生熟食交叉感染,飲用瓶裝水或煮沸的水,飯前、廁後務必以肥皂洗淨雙手。 

諾羅病毒引腹瀉 預防6招要熟記

諾羅病毒引腹瀉 預防6招要熟記#腹瀉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李玟瑾/綜合報導)天氣不穩定,加上農曆連假即將來臨,民眾聚會互動頻繁,諾羅病毒引起腹瀉病例恐上升,衛生局呼籲民眾落實各項防疫措施,以降低疫情發生。 衛生局表示,諾羅病毒主要透過糞口途徑傳播,食用受到病人排泄物或嘔吐物污染的水或食物而傳染,也可能經由與病人密切接觸或吸入病人嘔吐物及排泄物所產生的飛沫而感染。另外,人與人之間的接觸也是諾羅病毒的傳播管道。 而患病後的症狀會隨著感染部位的不同,出現不同的症狀,常見的症狀為發燒、嘔吐、腹瀉等。 為此,衛生局提供6招預防方法,遠離諾羅病毒的威脅:1、忌用生食。2、處理食材要衛生 。3、保持衛生常洗手 。4、注意居家環境衛生。 5、發病廚工暫時停止餐飲工作。6、餵哺母奶提高新生兒免疫力。 把握6招步驟,維持個人良好衛生習慣,且不生飲、不生食即是預防諾羅病毒的重要措施。

Menu